衣冠不南渡 第450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不对啊,怎么还有人敢这么说?

  当崔洪看向那些人的时候,心里就知道,坏事了。

  因为那人不是洛阳人,是从其他县城来参考的,而他如此大胆的让面前的人放他通行,只能说明一件事,

  他先前的县考就是这么做的,并且成功了。

  不然,他怎么敢这么说呢?

  显然,站在远处打量着这边的王恂注意到了这一幕,他当即皱起了眉头来。

  “来人啊,将这些人拿下,搜查他们。”

  王恂乃是河南尹,他能亲自到达这里,足以看的出他对考核的重视。

  甲士们冲了上去,那些人还在不断的恐吓,但是这些恐吓对王恂来说是没用的。

  你父亲是太守又如何?

  我父亲是特么的司徒!

  我还怕伱不成?

  当这几个人被拿下之后,甲士们从其中几个人身上真的搜出了作弊用的东西。

  这让王恂的脸色黑到了极点。

  “这些是哪里的士人?”

  “河阴”

  “让河阴的考生全部出列,河阴的考核存在着舞弊的情况。”

  “不许他们参与郡考,现在就派人去拿下河阴县令!!”

  王恂当即下令。

  这让那些来自河阴的士人们极为的不满,纷纷开口喧哗,可王恂根本就不在意这一点。

  他再次看向了其余众人。

  “当初这些人不通过搜查进入县衙的时候,尔等为何没有举报?为何没有弹劾?”

  “从今往后,皆是如此,倘若有大规模舞弊的情况,就废除所有人的资格,夺回过往的成绩。”

  “所有负责这件事的官员,皆要受到处罚!”

  说完,王恂看向了周围几个负责监考的官员,眼神里的意味很是明显,他们急忙行礼说道:“绝对不会辜负您的厚望!”

  王恂这才带着人,怒气冲冲的离开了此处。

  崔洪摇着头,这河阴的官员们怕是要倒霉了。

  考场外一阵喧哗,崔洪还是准时走了进去。

  果然,这次的考核,难度提升的有些大。

  崔洪看着,都没有先前那种随心所欲答题的感觉了,都得思索片刻,他忽然觉得,就是将那些人给放进来,他们也未必能通过这样的考核。

  因为这次考的问题都偏向了问策,这不是简单的让你做经典填空题,而是让你结合经典来回答实际性的问题,这东西就是带着小抄只怕也是难写,除非是代写或者先知道了试题。

  就在众人安心考核的时候,这里所发生的事情也传到了曹髦这里。

  “做的好!”

  “连县考都要作弊才能通过的人还有脸来参与郡考?!”

  曹髦很是生气。

  张华急忙说道:“陛下,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不过,通过这件事震慑一下各地的考核官员,也是很有必要的。”

  “臣认为,往后还可以让吏部来对各地的官员们进行复查,让他们隔着一段时日来进行一次简单的考核,这是再次筛选漏网之鱼,同样也是保证他们的能力能持续”

  “另外,这个州核是有些多余了,陛下,往后郡考之后,可以直接进行最后一步,州中的吏员,大多都是由庙堂的诸郎所担任的,而最后通过考核的人还是担任郎,这不是多此一举了嘛?”

  张华已经从这次科举之中看出了很多的问题。

  曹髦很是认真的听着他的讲述。

  不愧是被称为西晋王佐之才的人啊。

  张华但凡是出生的早一些,或者晚一些,他在后世的名声一定会非常的大。

  就在张华讲述着科举情况的时候,成济急匆匆的进来打断了他。

  “陛下,匈奴左贤王刘豹领质子前来拜见礼部失职,没有提前迎接”

  曹髦当即皱起了眉头。

  “匈奴左贤王刘豹?”

  他儿子不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汉单于刘渊嘛?

  曹髦记得,历史上刘渊确实被当作质子送往洛阳,但那应该是很久之后的事情,看来,自己连战连胜,已经让周围的胡人部落都感觉到了惧怕,故而慌忙送来质子,这是怕自己对他们动手啊。

第182章 三个方案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此刻出现在了洛阳皇宫正门前。

  他的穿着打扮都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他看起来极为的年迈,胡须全白,身形佝偻,脸颊内凹,总是眯着双眼,偏偏脖颈又有些长,乍一看,倒像是在觅食的秃鹫。

  而站在他身边的,竟是一个极小的孩子,看起来只有五六岁。

  小家伙站在这里,竟没有半点的怕生,激动的打量着周围。

  这一对年龄差距巨大的父子,俨然就是匈奴左贤王刘豹与他的儿子刘渊。

  刘豹极为长寿。

  他的祖父是匈奴羌渠单于,当初黄巾之乱爆发的时候,因为后汉皇帝的命令,羌渠单于派遣自己的儿子于扶罗率兵前往讨伐黄巾军。

  羌渠单于跟大汉的关系很不错,对后汉皇帝的命令很是听从,当时匈奴内部对他的意见很大,而在他不顾国内矛盾,强行出兵之后,国内的部族叛乱,直接杀掉了羌渠单于。

  于扶罗被迫留在了河北,自称单于黄巾之乱刚刚结束,又爆发了董卓的叛乱,于扶罗看回去无望,就率兵劫掠太原,河东等地,最后驻扎在了河内地区。

  于扶罗死后,他的弟弟呼厨泉继承了单于的位置,又让侄儿刘豹担任左贤王。

  后来曹操收服了匈奴部落,将呼厨泉的军队分成了五部,让他们分别驻扎在不同地方,又让刘豹担任其部帅,其余几个部帅也让刘姓者担任。

  按着官方记载,他们的先祖乃是刘进伯。

  刘进伯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曾孙,沛献王刘辅的孙子,沛厘王刘定之子,刘进伯北伐匈奴被擒,他的儿子被单于封王,诞生了他们这一支刘姓的匈奴。

  当然,其中争议还是很大的,反正他们是跟汉室带点亲的。

  跟钟繇一样,刘豹也是高龄得子。

  对这個小儿子,刘豹还是非常重视的。

  而刘渊虽然年幼,却表现的很是聪慧。

  这些年里,匈奴各部还算是很平静,没有爆发什么叛乱,庙堂对他们也偶尔有赏赐。

  裴秀快步走了出来,各类的依仗其出,在乐师们的鸣奏之中,场面方才变得稍微正式了一些。

  裴秀显然是刚被训斥了一顿,脸色不是很好看。

  他看向了面前的刘豹,心里还在暗骂:蛮夷,什么时候来不好,非要在自己最忙碌的时候来给自己添堵?

  刘豹前来朝觐皇帝,自然是上过书的,裴秀也知道这件事,可他并不是很重视。

  裴秀连马钧这样的匠人都不是很看得起,哪里会看得起这些蛮夷呢?

  刘豹也看出了此人眼里的轻视,却没有在意。

  他率先行礼,用熟练的太原话说道:“知陛下登基,因治下诸事慌乱,故而未能及时前来拜见,此番特意前来请罪。”

  “左部帅不必多礼。”

  裴秀轻飘飘的说了一句,随即让开了道路,让刘豹走进去。

  刘豹看到对方不愿意跟自己多谈论,就不再开口,他带着儿子走进了皇宫内,在几个阉人的带领下,朝着太极殿走去。

  刘豹在中原生活了很多年,曹操在收服匈奴势力之后,将呼厨泉“请”到了邺城,让他定居了下来。

  让右贤王回去帮着他治理匈奴各部,同时,他将五部匈奴分别安排在了兹氏县,祁县,蒲子县,新兴县,大陵县等五个地方,南匈奴在名义上虽然还是有单于和自己的组织形式,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权力全部被曹魏争权收回,单于只是徒有虚名,名存实亡。

  刘豹是一直都居住在新兴县的,他的儿子甚至都是在这里出生的。

  因为长期与汉人混居的原因,南匈奴的汉化趋势愈发的明显,像刘豹在历史上居然找了名士给自己的儿子讲五经,而离谱的是他儿子还真的就精通五经

  刘渊麾下的将军刘景在攻破城池后溺杀了近三万人,刘渊知道这件事后,居然愤怒的质问道:“刘景还有何颜面见朕!天道又怎能接受这种事!我想消灭的只是司马氏,平民有何罪!”

  无论是真心还是作态,这都是真的将经典给学进去了。

  当他们一同走进了太极殿正殿的时候,刘豹极为熟练的以魏礼拜见了皇帝。

  一旁的儿子也是赶忙效仿了起来。

  曹髦坐在上位,看向了面前的这两个人。

  刘渊这位精汉的匈奴王,在后世可是鼎鼎有名的,至于他的父亲,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倘若没有他的允许,刘渊只怕是没有机会能跟名士学五经,他甚至都混进了大晋的名士圈子里,知道给自己树立孝顺的名头,知道点评名士

  司马昭和司马炎都挺喜欢他的。

  司马炎更是几次有重用他的想法,奈何,每次他刚有了这个想法,就会有大臣来劝说:说此人毕竟是匈奴人,若是他立下了功劳,将给我们带来大祸!

  后来齐王司马攸更是敏锐的感觉到此人非同寻常,上书给司马炎,让兄长尽快杀了他。

  可是,司马攸劝谏之后,又即刻有别人来劝谏司马炎,说刘渊名声极好,对我们又恭敬,你无端的杀掉他,这不是有意引发叛乱吗?

  安世的决定往往取决于最后一个劝谏他的人,因此就没有动手。

  可曹髦在看向刘渊的时候,所看到的并非是一个潜在的隐患,他模糊的看到了塞外上正在崛起的几股势力。

  在曹髦审视着这对父子的时候,他们自然也是在偷偷打量着皇帝。

  刘豹看到了这位年轻的皇帝,他很年轻,却颇为健壮,看起来非常的严肃,不像是个好说话的人。

  刘渊却只是觉得好奇,都说天子有非凡的相貌,为什么看起来却没有什么跟寻常人不同的地方呢?

  难道是被衣裳给藏起来了?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