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449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荀顗是陈泰的舅父是亲舅父。

  看到陈泰被辱骂,他哪里能坐的住。

  陈泰却先开口问道:“钟公,您不是在负责考核的事情吗?如今的郡考已经开始了,您不去盯着这些事情,为什么要参与屯田的事情呢?”

  钟会嗤笑了起来,“日走十里的野驴,哪里知道能日行千里的宝驹所能走到的距离呢?”

  杜预清了清嗓子,“诸位,我觉得”

  “杜尚书!您倒是有时日来参与这些事情!我所需的书籍,为何工部到现在还没有交予我呢?!”

  裴秀气势汹汹,你知不知道我的事情办不好是要被何曾给纠缠的!

  杜预急忙回答道:“工部的匠人有限,您可以私下里找刷工去印刷所需要的东西”

  裴秀气坏了,“若是能用私工,我何必要找伱呢?!”

  他看向了远处的钟会,钟会仿佛知道他会看自己,很是干脆的说道:“不许,违法!”

  当曹髦自信满满的带着郭责来到尚书台的时候,所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画面。

  群臣彼此叫骂,各个都感觉随时要动手。

  至于尚书令王昶。

  这老头正笑呵呵的坐在上位,看着众人的争吵,仿佛乐在其中。

  王昶最先看到了曹髦,这老头也是坏,他只是起身,匆匆的从一旁离开,众人都以为他是去“更衣”,也就没有理会,王昶就这么走出了商谈大事的正殿,笑着来到皇帝面前,行礼拜见。

  “王公,你这尚书台很热闹啊,这尚书们都快要打起来了。”

  王昶笑了起来,“陛下,商谈的激烈,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老臣并没有阻拦他们,反而是让他们敞开了谈论,查缺补漏,方才能没有过失啊。”

  就是互相找茬呗?

  曹髦跟王昶就站在门口,听了起来。

  果然,就如王昶所说的,他们虽然争吵不断,可是在争吵之中,很多事情就逐渐有了统一的看法。

  例如耕地的事情,最后是以鲁芝所说的为标准,先找个地方试一试,然后再推行到各地去。

  而其余部门的事情,也大多是如此。

  等到他们商谈即将结束的时候,曹髦方才领着众人走进了尚书台内。

  “陛下!!”

  众人急忙起身行礼拜见。

  曹髦笑着回礼。

  钟会此刻走到了皇帝的身边,开口说道:“陛下,尚书台内有大臣彼此为亲,相互勾结,应当去其一。”

  不愧是你啊有仇不过夜。

  曹髦清了清嗓子,“十季啊,我知道尚书令王公与你有亲,可你们都是有才能的人”

  钟会猛地反应过来,这位尚书令应当喊自己一句仲父才对啊。

  可当他看向了王昶的时候,王昶却眯着双眼,不似良善。

  曹髦坐在了上位,开口说道:“诸位,当今大魏连败蜀贼吴寇,此二贼已经没有力量再来侵犯我们了,此时应当全力整治内政,治理天下,先祖大一统的夙愿,定然是在我们手里得以完成的。”

  曹髦还是照常的给众人先画个大饼。

  随即,他开口说道:“往后庙堂的政令,就不必通过九卿,以尚书台为准。”

  “往后尚书台拟定好时日,商谈政务,不必有外臣前来。”

  听到这番话,有大臣呆愣了一下。

  这不就是当初高柔他们想要架空庙堂的手段吗?直接将朝议变成尚书台内部会议。

  陛下学东西还真的是快啊,这是要彻底撇开庙堂里的老臣,以尚书台为根本,开始独自治理朝纲了呀。

  大臣们顿时起身。

  “唯!!!”

第181章 开始怕了

  这几天里,洛阳出现了很多的陌生人。

  洛阳内的士卒也相应的增加了,各地都是巡视的甲士。

  这是因为郡试要开始了。

  原先县中的小吏,大多是由官员们直接从当地征的,其余人就是靠着行贿来上去的。

  大魏的底层小吏,其实需要参与法律的考核和三老的举荐,这个制度是很早就有的,是前汉时的制度,可是发展到了魏晋嘛,考核取消,就看财力。

  豪强们因为而收益,地方变成了两种派系,庙堂所派来的流官和地方豪强所组成的乡吏。

  别指望这些豪强所组成的小吏们能对百姓们有多少的呵护。

  他们往往比大族更加凶残,毕竟大族是看不上寻常百姓的那点蝇头小利的,他们要吃也是吃大头,他们对百姓们所造成的压迫是无形的,是层层传递下来的,可豪强们给与的压迫,是最直接的,让百姓们体会最深的。

  曹髦之所以要分出多个层次来,就是为了替换掉那些通过花钱和奉承来上去的小吏们,他不敢说当今那些参与考核的人都是家世清白的,并非豪强出身,但是,好歹这些人是有些知识的,有些能力的。

  就如郭责所说的,出身决定不了一个人。

  可哪怕是那些在县考时感受到了压力的寒门士人们,也是很坚决的准备参与郡考。

  县考的难度很低,而且招收率极高,当初的洛阳有七百多人参与,最后通过的人有五百多個。

  而这次的郡考,是在治所之中进行考试,洛阳的士人们觉得很奇怪。

  县考会在这里,郡考还是在这里,州考也是在此,最后殿考还是

  根本就不需要外出。

  但是其余各地的士人自然是要前来此处的。

  郡考的难度比县考是要高很多的,如果将通过县衙考试的那些人当作是“有编制的合同工”,那通过郡考的那些人,就可以被当作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了,因为郡中小吏,普遍是由郡守等人亲自征召,这靠花钱上去有些难度。

  而且到了这个层次,大族就会开始插手,担任郡吏的人员出身就从地方豪强变成了大族子弟。

  这完全就不同了。

  当然,考核的科目还是没有变化。

  崔洪站在参考的士人之中,不知为何,他心里隐约有些激动。

  他一直都很想要证明自己的才能,不通过父亲,只通过自己。

  县考的那些题目,对他来说,简直是小儿科,崔洪觉得,别说是自己了,就是让族内十来岁的孩子去参与考核,都一定能通过。

  他对自己非常的有信心,他跟其余那些大族子弟不同,他将这次考核当作了自己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这次定然是我能拿下第一。

  就在崔洪自信的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开始考核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了。

  这些来自周围县城的士子们,还是按着自己的出身划分出了不同的圈子,显然,两汉时的地域政治已经被魏晋的门阀政治所取代。

  两汉时期,若是两个不同县的士人遭遇,定然是要按着地区来划分圈子的。

  哪怕你是个大族,你的同县只是个庶民,你也得跟人家站在一起,否则就是对自己家乡的背叛。

  但是此刻,他们却是按着自己的出身来选择的,完全不在乎自己的那些庶民老乡。

  崔洪站的比谁都远,根本就不靠近他们。

  也不是没有大族子弟来拉拢过他,毕竟,他爹可是九卿,但是,崔洪无动于衷。

  乃公可跟你们这些人不同。

  就在此刻,忽然有一人笑着站在了他的身边。

  “崔君,好久不见。”

  看到这个人,崔洪愣了一下,瞬间想起了他是谁。

  此人身材高大,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看起来很有名士的作风。

  他看起来比崔洪要年轻太多了。

  崔洪的年纪并不大,他还不满三十岁,比钟会只小了一点咳咳,但是,钟会是不能当成寻常大臣来看待的。

  崔洪这个年龄就是年轻的士子。

  可面前这个人的年龄比他还要小了不少。

  “杜君”

  面前这个人叫杜默,年少时就名扬洛阳。

  对方正要开口,崔洪就开口说道:“考核很快就要开始了,你若是想要来找我解决困惑,实在是来晚了一些!”

  杜默苦笑了起来,听出了崔洪的不耐,赶忙行礼,随即离开了。

  大族子弟们对待县考时非常的不屑,总觉得这是羞辱了自己。

  但是面对郡考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就很认真了。

  毕竟,担任县中小吏对他们来说就是羞辱,但是担任郡吏,并非是那么不能接受。

  要知道,这郡吏不是那么轻易能担任的。

  很多人想要担任都没能混上。

  考核很快就开始了,十子们有条不紊的朝着考场走去,这次前来考核的人太多。

  因此考试的地方换成了校场。

  这倒也方便了监察。

  可当士人们看到那搜身的甲士时,还是有人大声的叫道:“这是对我们的不敬!何以如此?速速让开!!”

  听到这叫声,崔洪有些茫然。

  怎么如此耳熟呢?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