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451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卿且起身吧。”

  曹髦开了口,这两人起身,恭敬的站在了一旁。

  刘豹这才说起了自己的来意。

  就是什么新君登基,应当前来朝觐,身体不适,年龄太大,未能及时前来,如今才带着孩子前来,想让儿子留在洛阳等等。

  他的心思并不难猜。

  刘豹似乎有继承兄弟位置的想法。

  当今匈奴分左右贤王,可真正参与管理的就只有右贤王,刘豹觉得自己比那混蛋兄弟更适合担任管理者。

  至于单于的身份,那还是算了吧,当今的单于在邺城,足不出户的,这有什么好当的?

  刘豹为人敏锐,很能把握住机会,当初曹操要封赏五部的时候,他是第一个表现积极并且被封赏的。

  这段时日大魏动荡,南匈奴内部的声音其实不是很统一。

  有人想要出头,有人想要自立,有人想要维持现状。有人想要外出。

  刘豹原先的态度是观望,有人找他,想要询问他是否要联合起来,叛逃出去。

  可刘豹却拒绝了对方,他总觉得,还是要继续观望才是。

  果然,局势的变化没有让他后悔,大魏很快就平定了各地的叛乱,重振旗鼓,如今更是打的蜀国吴国抱头鼠窜,看这架势,要建立一个如两汉那般的帝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刘豹跟族内那些不喜欢读书只想砍人的兄弟们还是不同的。

  他前来洛阳,是提前做好了三份备案。

  先看看沿路的场景,再看看皇帝的模样,然后根据皇帝的反应来看看选择哪个备案。

  倘若皇帝平庸,中原吏治崩坏,那他留下儿子就走。

  倘若皇帝一般,地方政令还行,那他就要跟皇帝谈论一下鲜卑人的问题。

  若是皇帝英明,政通人和,那他就得将自己兄弟暗中给自己写信的事情讲一讲。

  “卿远道而来还将儿子带到洛阳来,足见忠心啊。”

  “倘若那位右贤王也能如您这般,那该多好啊。”

  曹髦这一番话,让一直都很平静的刘豹瞬间悚然,他猛地看向了皇帝。

  右贤王刘猛,乃是刘去卑的儿子,这位刘去卑,就是当初汉献帝遭李傕、郭汜追击的时候,领着骑兵跟白波前来救援的那个人。

  他其实还好,比较亲近曹魏,但是他的儿子刘猛,一直都有些别的想法。

  而本身又没什么能力。

  刘豹此刻有些惊愕,他不知道皇帝是单纯的因为刘猛没有派儿子而有了抱怨,还是真的发现了他的异心。

  故而,他不敢开口回答。

  曹髦忽然又问道:“对了,听闻您还有个叔父宣,曾拜名士孙炎为师,饱读《诗》《书》,有大才,你何时能给朕引见一番啊?”

  刘豹更加惊讶了,他的这位叔父非常的喜欢汉人文化,读了很多的书,可本身并没有担任官位,名声只是局限在并州那边,出了那边就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皇帝又如何对他如此了解呢?

  甚至连他治的是什么都如此清楚??

  刘豹开始有些不安,再也不像方才那般沉稳。

  “陛下,臣现在就修书,让叔父前来一同拜见陛下!”

  “嗯,这件事倒也不急,左贤王千里迢迢的赶来洛阳,不只是为了将儿子送过来吧?”

  “陛下英明!!臣前来庙堂,是为了三件事!”

第183章 兵部和礼部

  “这第一件事,自然就是要将这不成器的儿子留在洛阳,让他能找到一个贤明的老师,掌握经典,报效国家。”

  “第二件事,是关于鲜卑人的。”

  “陛下有所不知,当今鲜卑,出了个雄主。”

  “此人唤作拓跋力微,他很年少的时候就有聪慧英明的名声,在他父亲逝世之后成为了鲜卑索头部的首领。”

  “建安二十五年,他的势力非常的薄弱,他就依附在没鹿回部大人窦宾那里,后来他跟窦宾出兵攻打西部的鲜卑,军队大败,窦宾失去了马匹,徒步奔跑,拓跋力微就派人将自己所骑乘的宝马送给了他。”

  “窦宾返回之后,询问是谁人送来的骏马,拓跋力微却隐瞒这件事,不肯告知,后来窦宾得知这件事,非常的惊讶,想要将国家一分为二,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但是拓跋力微没有接受。”

  “于是窦宾就将女儿嫁给了他,又让他带着部族去发展,十余年之中,他采用仁德的政策,感化了诸多民众,使得他们都来依附他。”

  “在十年前,窦宾病危,死之前告诉自己的儿子们,让他们拥戴拓跋力微,可他的儿子们却想要杀了拓跋,拓跋就先杀了自己的妻,向窦宾的两个儿子发丧,等他们前来奔丧的时候,拓跋趁机除掉了他们。”

  “随即,拓跋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他们的部族,各部大人全部都对他很是恭敬,他的部落中能拉弓骑马的人达到了二十万人!!”

  刘豹认真的讲述了起来。

  曹髦眯起了双眼,当今的鲜卑各部,其实跟大魏的关系还算不错,名义上还是臣服关系,虽然不像南匈奴这样完全被控制,但是大魏出兵的时候他们还是会跟随。

  当初司马懿去平定辽东的时候,就用了鲜卑雇佣军,其中有慕容鲜卑,击破公孙渊有功,受封率义王。

  东部鲜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又有刘豹所说的这個拓跋部,南迁来到了云中,西北还有秃发部和乞伏部。

  刘豹说道:“前不久,这位拓跋领着军队继续南下,当时右贤王还不曾逝世,他就派遣我的叔父右谷蠡王潘六奚率大军在北部抵御拓跋鲜卑没想到,竟然是全军覆没,他和五个儿子都被拓跋所杀。”

  刘豹看起来忧心忡忡的模样,这是故意在给曹髦暗示,拓跋有南下的想法。

  可曹髦知道,拓跋部目前还算不上是威胁,尤其是在拓跋力微还活着的时候,这人虽然是个雄主,但是有个问题,他活得太久了

  他后期的诸多操作,司马安世都干不出来,他将自己最有能力的太子给杀掉了在他死后,号称二十万的部族就直接散了。

  曹髦当然也没有轻视他们。

  当今的胡人是越来越难对付了,因为常年的来往,导致这些胡人的汉化程度越来越高,胡人的首领都开始熟读五经,通读汉书了,兵法更是常备在身边,已经不再是只靠着骑兵简单劫掠的原始模式了。

  拓跋力微就曾很不服气的说道:“我遍观前代匈奴、蹋顿之流,苟且贪图财利,抄掠边境民众,虽然有所获取,而他们的死伤不足以相补,更招致许多仇敌,百姓困苦,不是长远的计策!”

  当今的这些胡人首领们,他们几乎看不起那些只会劫掠的前辈们了,他们所想的是“行仁政,逐鹿天下”,这性质顿时就不同了。

  曹髦点点头,“你说的这个人,朕是知道的,可他并没有与大魏作对的想法,还曾写信,说想要跟大魏友好的相处,说自己愿意将儿子送到洛阳来。”

  刘豹脸色一黑。

  他又说道:“陛下,此人面对自己的妻尚且不留情面,可见,是个彻头彻尾的残酷小人,陛下可勿要被这样的人所欺骗啊!”

  曹髦瞥了他一眼,你道德水准还特么挺高的啊!

  曹髦问道:“那第三件事是什么呢?”

  刘豹回答道:“右贤王刘猛,他看起来对陛下恭敬,只是因为他的实力不足,且没有多少人愿意跟随他。”

  “他不喜欢读书,不许自己身边的人去读圣人的书籍,常常对人说,自己这个右贤王没有得到一寸的土地,名不副实。”

  “众人都不赞同他,因此他只能在暗中积累实力。”

  “倘若此人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定然会反叛!”

  “陛下不可不防!”

  曹髦的脸上没有半点的惊讶,甚至说,自从刘豹进来之后,皇帝的脸色就没有变化过,一直都是莫名的严肃。

  这让刘豹完全看不出皇帝的心思和想法,只觉得高深莫测。

  “这三件事,朕知道了。”

  曹髦说着,随即认真的说道:“当初太祖皇帝分五部匈奴,令诸部帅教化其民,如今看来,五部之内,唯独左部帅最是用心啊。”

  刘豹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臣奉令,自是全力而为。”

  “好,那就请部帅且先在洛阳休息一段时日。”

  “你所禀告的事情,朕还需要跟诸多内臣商讨。”

  “唯!!”

  在刘豹带着儿子离开了太极殿之后,裴秀方才再次前来请罪。

  “陛下,臣不知道他们会来的如此之快,未能按照规格来迎接。”

  “好了,既然已经责罚过了,那就不必再谈了,且坐下来吧。”

  曹髦挥了挥手,让裴秀坐在了自己的身边。

  裴秀再次被罚了俸禄,他怕是要成为大魏花钱上班的第一人了。

  曹髦认真的说道:“礼部不只是要教化,也当重视四方胡人的事情当今,蜀国跟吴国还不曾被灭,对待胡人尚且不需要兵部,更多还是需要你们礼部来负责。”

  “如这南匈奴,他们驻扎在县内,说是贤王,却是跟县令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驻扎了这么多年,庙堂里这些高呼着要教化的人,为什么就没有想着将他们变成金日磾那样的人呢?”

  北方的胡人极多,光是鲜卑一个部落就有二十万引弓纵马的骑兵,而经过了长期的迁徙和来往,这些胡人已经不只是待在塞外,大多都进入了大魏的境内,南匈奴在并,羌在凉,鲜卑分布最广,幽,并,雍,冀,凉各地都有。

  而胡人的问题在八王之乱后达到了最顶峰,门阀大族夹起尾巴就跑,倒霉的还是底层的庶民。

  这些胡人分布在北方各地,汉化程度有高有低,胡汉混杂,让历代的统治者都极为的头疼。

  而到了隋唐,北方的胡汉问题得到了解决,很多胡人部落在隋唐时就没有了。

  若是不参观为人津津乐道的野史说法,那对这个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应当是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

  他通过改姓,易风,通婚,学经等方式,让汉风在中原再次成为主流,到隋唐时期,过去的北方诸胡已经跟汉人没有区别了,甚至连统治者都具有胡人血统。

  而曹魏在教化方面做的不是很合格,首先,最令人诟病的就是辽东事件。

  司马懿在辽东攻杀了太多的汉人,让这里的胡人比例大大增加,竟让胡风压制了汉风,另外就是在雍凉的部分地区,庙堂的苛政逼的百姓们效胡风,邓艾对此有过上奏。

  当然,到了晋朝就不是合不合格的问题了,晋朝在后世有这般名声,不只是因为他们上位太丑陋,也不只是因为弑君,是因为导致了五胡乱华。

  明明在曹魏末年都能远征辽东,怎么到了你们新生帝国就这么拉呢?

  而如今蜀国跟吴国还不曾平定,无论是庙堂是想解决拓跋部,还是西北的秃发部,又或者是南匈奴,都不是最好的时机。

  其实让礼部跟兵部一同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现在兵部有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只能让礼部承担更多的责任了。

  裴秀听到皇帝的询问,随即沉思了起来。

  “你觉得,当初太祖皇帝为什么要专门安排刘姓之人来担任匈奴各部统帅呢?”

  裴秀这才抬起头来,他迟疑着说道:“臣并非是不明白陛下的想法,只是,臣怕做不好这件事。”

  “哦?”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