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430章

作者:华东之雄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孙老,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工作负责人,到了后世,他不仅仅带着团队完成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建设,还成为了绕月探测工程技术总负责人。

  武胜利带着秦涛,来到相关单位的时候,秦涛很是惊讶地看着这些人的工作环境。

  这里是一个库房,应该是属于火箭的存放车间那种库房,面积非常大,但是,没有通暖气!

  无数的科技工作者,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他们的嘴里不停地吐出白气,在两手上哈几下,让手不再僵硬,然后继续工作。

  计算机的数量并不多,不少人还在用绘图纸。

  “老孙,怎么回事?你们的暖气呢?”就连武胜利都惊讶了。

  “我们航天院的锅炉坏了,还在等维修经费的审批,我们的办公室里更冷,这里的车间好歹是封闭的,所以我们就暂时把工作地点摆在这里。”

  这个年代虽然是集中供暖,但是还没有那种全城的集中供暖,都是每一个单位各自烧锅炉。

  “维修要花多少钱?”

  “二十万。”

  “你们先从项目经费里面拿啊,总不能这样受冻啊。”武胜利有些无语。

  “那怎么行,项目经费本来就不多,我们也不能挪用。这是原则问题,冻点不可怕,当初咱们刚刚开始搞两弹一星的时候,条件比这个艰苦多了!”

  “这二十万,我们集团捐赠了。”就在这时,武胜利身边那年轻的小伙子开口了:“另外,我们再给提供二十台电脑,帮助你们更新办公设备。”

  什么?

  这下,正在专心致志干活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望过来了。

  谁这么财大气粗?

  锅炉维修的二十万,还是小意思,这个年代的电脑,动辄一两万,能让他们使用流畅的,得三四万一台,这样一来,对方就要提供一百万的赞助了?

  “老武,这位是?”孙老非常好奇地看向秦涛,原本还以为秦涛是武胜利身边的秘书之类的角色,谁想到,居然这么大方!

  “咱们明州集团的秦总,这几天来首都开会,听说咱们的北斗计划已经启动,非常热心,过来看看。”武胜利介绍起来。

  “秦总?”

  难怪这么大方。

  现在,说起国内的民企来,明州集团绝对能排第一啊!这个集团从一个破产倒闭的造船厂做起,现在已经成为了一流的跨国巨头!

  一百万,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小儿科。

  “秦总,我代表咱们北斗项目所有的研发人员,感谢您的慷慨资助,但是,我们无功不受禄啊,不能接受您的好意。”孙老说道。

  给钱还不要!

  秦涛知道,老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就是有这种傲骨的,毕竟,接受了别人的东西,那以后或许就得帮别人办事,这样一来,腰杆子就不能挺起来了。对糖衣炮弹,他们是能坚持原则的。

  武胜利笑了笑,看向秦涛,他不说话,就看着秦涛怎么解决。

  “孙老,这些当然不是免费提供的,我也有要求。”

  “什么要求?”

  “等到项目研发出来,肯定是需要大量的地面接收终端的,里面会有芯片的需求,我希望可以获得授权,生产这些芯片。”

  生产芯片?

  孙老好奇地看向秦涛:“秦总,贵方不是造船的吗?”

  “是的,我们是造船才,不过我们集团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我们正在投资新建一个芯片厂,采用0.35微米工艺,除了用来生产内存条之外,我们也会生产其他的芯片,也包括卫星导航芯片。”

  (说起北斗来,总有人抱怨,北斗导航不好用!还要收费!这些其实是李逵和李鬼,那个北斗导航系统,和咱们的北斗卫星没有半毛钱关系。咱们在用百度,用高德导航的时候,其实也会用到北斗导航信号,稍稍高端的手机,都会内置北斗的接收模块,所以,不用为了支持北斗而去专门购买什么北斗导航。)

  生产芯片!

  这哪里是来求助,这分明就是来送大礼的啊!

  要知道,现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也没有跨过1微米的鸿沟,明州集团的芯片厂,居然能够生产0.35微米的芯片!

  不用说地面接收终端了,就算是卫星上的芯片,也可以交给他们生产!芯片的工艺越先进,个头就越小,发热量也小。

  “秦总,感谢你们的支持。”孙老说道:“我们造卫星和你们造船,好像没什么关系吧,为何会这样帮我们?”

  孙老是好奇的。

  秦涛却有些不高兴了:“孙老,您这样说就不对了,你们造导航卫星,不是为某一个部门服务的,而是为了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服务的!”

  “不用说我们造船了,还有冶金,电力,石油,勘探,乃至普通人的出游,哪个不需要导航?”秦涛说道:“怎么就和我们没关系了?你们现在做的项目,是造福千家万户的项目!”

  秦涛说得话语气不好,但是,这话语里面的意思,却让很多人感动,甚至有的人眼眶都开始湿润了。

  导航卫星项目,意义重大,投资也是巨大的,所以,虽然项目上马了,争论的声音也是有的,他们现在,从秦涛嘴里得到了肯定,这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支持啊!

  “秦总,有些人说,有美国的GPS项目就够了,我们的北斗导航,属于重复建设。”孙老说道:“您怎么看?”

  “这样说的人,脑子里有屎。”秦涛这句话,非常不雅,但是,听在众人的耳朵里,却是非常受用,这是对他们的肯定啊。

  “在和平时期,的确有GPS就够用了,在民用领域里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的军队如果依托GPS,那就会吃大亏,去年的星辰号事件中,对方就关闭了信号,导致我们的轮船在海上失去了航向,GPS再好,始终是外国人的,我们的北斗导航,不管有多差,都是我们自己的!”

  “没错,秦总说得对,您的这些话,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们感谢您。”孙老的旁边,范老感慨地说道,他也是这个项目的领军人。

  “我们明州集团,也在制造军舰,在外销的军舰里面,我们可以给他们装上便宜好用的GPS终端,但是,我们自己的军舰里,必须要有咱们自主的北斗导航系统!”秦涛说道:“而且,就算是到了以后,咱们有机会和外国人合作了,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系统不动摇,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我们合作,也只是出钱的那个,想要获得核心技术,没那个可能。”

  虽然秦涛是造船的,对北斗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事情,还是知道得很清楚的。

  国家在这个方面是空白的,技术并不高,独立自主发展的北斗一号,只不过是一个区域导航系统,精度也不高,所以,当欧洲开始搞伽利略系统的时候,中国很是兴奋,立刻上赶着去参加。

  但是,欧洲人只是欢迎中国的资金而已,对于核心技术,却是严格封锁,始终把中国排除在外。

  所以,几年之后,大家伙都明白了,还是自己搞吧!

  于是,大家憋着一股劲,继续奋发图强,建立起来了北斗二号导航系统,到了2020年,终于建成了全球化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到了这个时候,丝毫不比国外的技术差,而且,百分之百全部都是自己的技术,在使用的时候,更不会受制于人。

  不管是军队,还是民间,都需要有自主的导航卫星!而到了以后,随着终端数量的不断扩大,需要的芯片也是非常庞大的,所以,现在的秦涛还真不是一种单纯的付出,以后会有丰厚的回报的。

  可以说,是属于双赢的。

  “好,秦总,我们可以签署一个协议,需要的芯片,由你们给代工生产。”孙老点头答应。

  “嗯,走流程应该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先把钱和电脑给送来,希望你们能有个更好的工作环境。”秦涛说道:“现在……咦,这个是我们北斗导航卫星的模型吗?”

  秦涛看向了一旁桌子上的一个模型,那个使用硬纸板、牙签,还有几个药盒做的模型,兴奋地问道。

  “是啊,这是我们的卫星模型,和你们明州集团的模型没法比啊。”

  “不,它虽然简陋,但是,寄托了我们的灿烂梦想,我相信,我们这个项目一定会有光辉的前景的。可惜这个项目不让民间的资本参与,否则的话,我就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了。”秦涛有些可惜。

  这些忙是帮不上的了,但是,推广使用,他绝对是一把好手,还得赶紧把北斗导航各种名称都注册了,省得李鬼出现。

第0414章 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展

  秦涛不懂航天,所以,他也帮不上什么忙,秦涛最多只是能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以及一些芯片上的合作而已。

  卫星上使用的芯片,难度也是很大的,毕竟要防备外太空的宇宙射线等等,难度很大,但是,地面上接收终端使用的芯片,那就很简单了,他们靠着先进的芯片工艺,完全可以做出更便宜,更耐用的芯片来。

  在参观完了北斗系统之后,秦涛的心情还是很复杂的。

  “从技术上来说,咱们的北斗一号,无疑是落后的,它还需要地面接收站的解算,时间长,接收机要发射信号,容易暴露目标,但是,这毕竟是零的突破。从无到有,这第一步是最难的。”秦涛的脑子里,还回荡着孙老的话。

  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都是全球的,通过在外太空布置二十枚以上的卫星,来实现全球组网,不管在什么地方,头顶总能收到三颗以上的卫星信号,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方位。

  但是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只有两颗卫星,无法确定具体位置坐标,还需要地面和卫星通信,再进行计算,这样,地面的接收终端要发射电磁信号,就会有暴露的可能。

  但是,这毕竟只是第一代,先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以后,第二代,第三代,也会和美国一样,不需要终端发射信号的。

  “涛子,咱们在航天领域里面的很多工作,也都离不开你的帮助啊。”武胜利感慨地说道:“比如,隔壁单位,就是在研究反舰导弹打航母项目的。”

  秦涛顿时就是眼前一亮:“爸,咱们能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我也想去看看。”

  秦涛的心中一阵兴奋,在以前的时候,他曾经就提起过很多次了,还曾经帮忙弄回来了俄国人的样弹,不过,具体的项目,他还没有接触过。

  这是第一次。

  等到进去之后,在长条形的车间里,首先看到的是一辆发射车。

  车头用的是国内汉阳厂生产的HY472拖车头,6*6底盘,全轮驱动,车头是双排驾驶室的,看上去非常的圆润,而后面拖着的东西,很像是一个锅炉。

  那是一个圆柱体,长度大概十米左右,直径一米六七,在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开着各种各样的口子,就和锅炉的装煤口一样。

  这东西,看上去其貌不扬,就算是不覆盖伪装网,开出去也会让人以为是拖着一台锅炉呢,实际上,这种车,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东风-21弹道导弹发射车!(前面用党费,很多读者大大吐槽,其实是为了避讳,现在觉得党费估计会更危险,干脆还是用东风吧。)

  在以前,机动发射的导弹还有东风-3,只不过,这种导弹是液体的,发射前还需要加注燃料,时间很长,而现在,已经换成了固体导弹,随时支起来就能打。

  “巨浪上岸,东风下海。”看着这个大家伙,秦涛感慨了一句。

  武胜利有些好奇:“涛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前半句咱们能理解,后半句呢?咱们的东风,难道要上军舰?”

  秦涛笑了笑。

  巨浪上岸,是有理论依据的,毕竟,国内第一款固体弹道导弹,就是092核潜艇上使用的巨浪-1导弹,毕竟在核潜艇上,用液体导弹太复杂,所以,干脆一步到位,搞出来了固体导弹,等到造出来之后,上级很满意,这种导弹不能仅仅在海上使用,陆地上也可以用拖车拖着到处跑。

  于是,这就成了巨浪上岸。

  但是,东风下海,就没有理论依据了,从东风-1到东风-5,都是液体导弹,根本就不可能安装到军舰中,只有奇葩的印度,才会在护卫舰的直升机甲板上,支起一枚弹道导弹来发射。

  至于东风下海,还得再等一段时间,陆地上的东风-31导弹出来了之后,再给海军使用,摇身一变就成了巨浪-2导弹。

  现在嘛,当然还没有开始。

  面对着武胜利的提问,秦涛也只能笑了笑:“巨浪能上岸,东风就能下海,爸,等着看吧。”

  “老武,怎么有空来咱们这里了?”此时,黄老迎了上来,等到看清楚武胜利身边的人,又跟着一阵的惊喜:“吆,这不是秦总吗?”

  (和前面搞核潜艇的不是一个黄老。)

  “黄老,很高兴见到您,没想到,您这样一大把年纪了,还奋战在第一线。”秦涛伸出了手去。

  祖国的国防事业能强大,离不开一群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献。

  在40年代,黄老留学英国攻读研究生,亲眼见到了过V-2导弹,当时他就立下了志愿:一定要制造出自己的导弹!

  回国之后,黄老就投入到了国产导弹的研发之中,1960年,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实现了中国导弹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1964年,“东风二号”问世,中国在导弹领域大踏步迈进。但是,这些都是液体导弹,在面临敌人先发制人的打击的时候,严重缺乏生存能力,不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

  所以,70年的时候,黄老接受任务,成为了第一代潜射导弹“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12年后,“巨浪一号”导弹在渤海成功试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备水下发射核导弹的国家,同时也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