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89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几人瞎聊了几句,就说道了正题。小夏说道:“柳警官,我想起个事情,不知道对你们有用没用。”

  其实与其说他想起来一件事情,倒是不如说是想起来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凤栖街。这是一条著名的老街。据小夏说,除了商务宴请之外,自己为数不多的在下班后送老杜到外边,就是不回家,就是去这里。但是每次都是送去就行,不用他接。因为这里走路到老杜家里也不远了。

  老杜从来没有说过他去哪,也没有说过他去找谁,因为这里是一条老步行街,所以小夏只能把车停在入口的位置。

  按说这不是什么线索,也和案子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有几点让小夏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他想起来这件事之后,还是给柳鹏程打了电话。

  第一,老杜找的这个人,是他的老相识,是他偶然才遇到的,那几天老杜非常高兴,和小夏说过,他找到了一个他上国小的时候认识的人。国小!就是小学,也就是说,这个人是民国的时候认识的。因为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老杜已经上中学了。

  第二,他应该是个手艺人,因为老杜和小夏说过“还是得会一门手艺,真没想到,他凭着手艺又回到了这条街。”

  第三,这人是个男人,因为老杜每次去找这个人的时候从来不空着手去,而是带着烧鸡,烧鸭等熟食,或者是螃蟹,大虾等海鲜,而且必带老酒。这都应该是男人喜欢的。而且,老杜称呼过对方老哥哥,就说明他不仅是男人,而且还比老杜要大很多。

  可是后来,老杜提这个人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绝口不提了,虽然有的时候还是会去这条街,但是却再没有和小夏说起过这个人的任何事情。

  柳鹏程问道:“你知道这个人姓什么吗?”

  小夏摇摇头,他是真不知道,老杜从来没说过。而小夏也不是个乱问的性格。

  再多的他也不知道了。

  第二天,刑警们比对了参加老杜葬礼的,还有老杜那些“茶友”的名单。

  奇怪的是,既没有在那条街做生意的,也没有住在那条街附近的。

  茶友没有还有情可原,可是认识这么长时间的人,不参加老杜的葬礼可就说不过去了。当然,也不排除老人家年龄大了,走在了老杜前面。

  而在刑警们忙着比对的时候,柳鹏程也没有闲着,找到了肖教授和洛教授,把洛河那个案子的情况给他们看了一下。

  肖教授看了之后,笑着说:“小柳教授你是不是怀疑那个穿军大衣的男人,觉得所谓雇凶杀人是成立的?”

  柳鹏程也没有瞒着他的想法:“是的,我觉得这个人在找受害人,也在找他出手的理由。”

  肖教授笑着问:“那你觉得他找到了吗?”

  柳鹏程说:“如果他真的是凶手,那就找到了。第一个理由,他就认为那个醉鬼石小军说的是对的,他杀的是奸夫淫妇。第二个理由,就是石小军花了两块七请他吃了饭。”

  肖教授想了想:“一公一私,确实是两个理由,如果真的是他的话,那最大的理由就是他想杀人了,或者是他必须杀人了。你是不是怀疑这是变态杀人案?”

  柳鹏程问道:“你觉得有可能吗?”

  肖教授说道:“当然有可能,在真凶确定之前,任何动机都是有可能的。你觉得和我们这个案子的嫌疑人是一个人吗?”

  这个时候正好洛教授也走进了会议室,手里还拿着当时的专案组做出的法医报告。说道:“那个时候的法医鉴定太粗糙了,我说个不能当做科学结论的判断吧,只是我的私人想法,这两起案子是一个人做的。尽管没有什么太好的线索,但是从刀口的角度,长短,暴露出大肠的情况,还是能看出一些的!”

  柳鹏程问道:“如果真是一个人,上次的理由是惩罚奸夫淫妇,还有收人家一饭之恩,那么这次呢?老杜的为人大家也都知道了,他也是被惩罚吗?”

  肖教授说:“不!罪犯的犯罪意识和主观恶性也是会升级的,上次是一公一私两个原因,这次很有可能一个原因就行了,不管是为公还是为私,他只是需要一个说服自己动手的理由而已。最后就会发展到他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杀人。”

  柳鹏程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小刘走了进来,抱着一堆案件的资料,顺便告诉他们,对老杜茶友和参加葬礼的名单都对比过了,没有符合你们说的条件的人。

  柳鹏程站了起来,对小刘说:“你换身便装,咱们逛街去,回来再看这些案卷。”

第365章 老工首饰店

  凤栖街。

  这可是明州一条老街了。最早起源已经不可考,传说这条街在乾隆微服下江南的时候,深得陪着乾隆一起来此的一位娘娘的喜爱,甚至在乾隆去办事的时候,连续三天来此,后来乾隆表露身份,街上的掌柜,伙计才知道这几天都在街上吃喝,购物的那个说话和气,出手大方的太太居然是娘娘!于是就改名为凤栖街。

  这个故事有多扯淡先不说,但是这条街是一条老牌的商业街是真的。明州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改造市容市貌的时候,不仅保留了这条街,还对这条古街进行了必要的维护和包装,起码在街的入口,有个大大的石碑,就一本正经地胡说了街名的来历。

  除此之外,明州还找到了一些老厨师,老匠人来这条街上开店,以原汁原味,古风古貌来吸引游客。想必老杜说的那位“老哥哥”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老杜说过,“他终于还是凭着手艺回到了这条街。”

  要知道,老杜在解放前可是明州最大的鱼行东家的大公子,而且还忙着上学,肯定不能像个失学儿童一样满大街乱跑,而且作为男孩子,也不一定喜欢逛街,那么,这个“老哥哥”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柳鹏程走在凤栖街上,看着两侧仿古的木质招牌,第一个反应就是厨师,因为小孩子,好吃嘴馋是肯定的,那么认识个厨师的孩子或者小徒弟也非常正常。

  但是后来觉得不对,要是厨师的话,肯定是这条街上开饭店的!你去看望一个饭店老板,老牌厨师,然后次次带着别人家的熟食,或者是生海鲜,就没有这么办事的,要真的是这样,这朋友也没法要了。

  在街上闲逛了一阵,也是到了饭点儿了,柳鹏程看着前面有一家面结店,想想好像这面结就是非常有特色的明州小吃,就带着小杨和小刘进去了。

  柳鹏程点了三份面结作为主食,又点了几个小菜,也没有点酒和饮料,几个人唏哩呼噜地吃了起来。

  柳鹏程也是第一次吃面结,吃了一口他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这不就是干豆腐裹肉馅吗,每个千张中包裹着肥美的肉馅,当你咬下去,鲜香软嫩有嚼劲,香味溢满整个口腔,汤汁不油腻,吃着富有层次感。还真挺好吃,尤其是作为底汤的老鸡汤,真称得上滋味鲜美。

  吃了面结,柳鹏程继续带着两个年轻警官在街上乱逛。却什么都没有买。第一是柳鹏程觉得这里吃的居多,真没有什么能带回去的。第二个吧,柳鹏程本身就不爱买东西。

  直到这条街都快走到尽头了,柳鹏程看到了一家小店面,眼睛一亮,拔腿就走了过去。那店面毫不起眼,上面的牌匾上写着五个字“老工老首饰”。

  柳鹏程进去一看,合着店面里一个首饰也看不见,只有一个老头坐在已经显得有些破旧的沙发上,看报纸,还是沈娟他们单位出的《江南晨报》。

  柳鹏程几人刚进去,老头看了他们一眼,就说道:“小伙子,逛街到别的地方去吧,我这不卖东西。”

  这句话一说把柳鹏程他们三个人都弄愣住了。小刘问道:“你这不是首饰店吗?”

  老头点点头,又说道:“我这是首饰店,但是不卖首饰。”

  这把柳鹏程他们三个人弄得摸不到头脑,你这是首饰店,不卖首饰难道卖棒棒糖?

  柳鹏程不走,小杨小刘当然也不可能走,老头看他们三个不走,无奈地说道:“我这不卖首饰,但是确实是首饰店,我这里只订制首饰,还是老工首饰,年轻人不喜欢,你们去别的地方逛街吧。”

  柳鹏程眼睛都亮了,老工首饰,那可是好东西啊,就是指不借助电脑和现代机械做出来的首饰,纯手工的!

  这要是放在几十年后,你有这个手艺,你不用卖首饰吗,就是做直播赚打赏都赚钱!

  柳鹏程眉开眼笑:“喜欢,喜欢,谁说年轻人不喜欢老工首饰的,老同志你这样品给我们看看呗”。柳鹏程见老头看他的狐疑的眼神,说道“你放心,不白看,不白看,东西好,肯定买!”

  老头又看了柳鹏程一样,回头到里屋去了。

  再回来的时候,老头手里就拎着一个大本子。递给柳鹏程说道:“这是样图,你自己看看要什么,实物没有。”又对着小杨小刘一指饮水机:“你俩渴了自己倒水啊。”

  柳鹏程打开那个大本子。当时就斯巴达了。这是啥,谁能告诉我这是个啥?

  里面倒是各种首饰的样子。但是啊,有从报纸,杂志上剪下来的,还是带人儿的。有的是照片,还有明显是从人家大珠宝店拍回来的照片,还带着售货员的半张脸呢!都不是印在本子上的照片,是整张照片贴在本子上了。然后还有铅笔画。不是素描,是简笔画。就是把首饰啥样给画出来了,连光影效果都没有。

  整个大本子就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大杂烩。

  柳鹏程看着老头指着一张从旧报纸上剪下来的照片问道:“这是啥?”

  老头反问道:“你东北的吧。”

  柳鹏程点点头:“对啊。”

  老头似乎有点生气:“东北人不认识你们少帅!”

  少帅柳鹏程当然认识,“流芳千古”长寿爱国将领啊!他还认识少帅边上那个大美女是四小姐呢!

  问题是这是首饰店啊,不能卖个爱国将领的金像让人家供着吧。

  老头果然说道:“那他旁边那个你认识不?”

  柳鹏程又点点头:“认识,认识,四小姐。不过老师傅,你这卖的是啥啊!”

  这是一张冬天的照片,这两口子都穿着大衣,男的穿着东北军的将军军大衣,女的穿着貂皮大衣,带着貂皮帽子,俩人还都戴着手套,哪有啥首饰啊!

  没想到柳鹏程这一下倒是把老头问住了,拿过相册看了半天。

  柳鹏程:……

  过了一会儿,老头终于想起来了,说道:“珍珠耳坠。”

  二十年代的摄影,加上二十年代的印刷,柳鹏程能看出这俩人是谁已经是刑警眼光了。他是说啥也看不出来四小姐的耳朵上到底有没有耳坠,要是使劲儿看的话,四小姐的耳朵下面似乎可能真有小疙瘩,至于具体啥样,只能靠想象。

  柳鹏程想来想去,这个本子上好像就是这个耳坠比较便宜,于是问道:“这耳坠多少钱?”

  老头抬起眼皮看了一眼:“这耳坠可贵,我这没有人工养殖的珍珠,都是自然珠,也没有养殖的那么大,这耳坠得两千六,你看看别的吧。”

  那么两千六是什么概念呢?97年的金价是80多一克!就是说两千六能买半斤金子挂耳朵上,而珍珠啥价柳鹏程不知道,但是边山大市场,养殖珍珠项链,就是一串珍珠那种,一百一条,这是真珍珠的,珍珠粉压的假的更便宜。

  柳鹏程想了想就说道:“那就这个吧。”

  老头说道:“先交钱。”

  柳鹏程问道:“你这有刷卡机吗?”

  老头一指门外:“对面有银行。”

  柳鹏程无奈拿出了自己的卡,递给了小杨。小杨接过卡转身出去了。

  可能是看柳鹏程是真的要买东西,老头的态度也好了点。

  老头问道:“东北的到明州是出差?”

  柳鹏程说道:“哪儿啊,奔丧,我一个学长的岳父去世了,我过来奔丧来了,顺便玩几天,我结婚人家都大老远的跑东北去了,到人家家里有事我也不能差事儿啊!他岳父姓杜,好像是开海鲜罐头厂的,是不是在你们明州老有名了?”

  就见老头的身体微微一僵。

第366章 奇怪的串并案

  看到老头的表现,柳鹏程倒是不往下说了。

  如果真要是像是他想的那样,他就是再怎么说,老头也不会承认,你还没有办法,老爷子眼瞅着七十了,能在这个地方开店,应该也是行里祖师爷级别的任务,你能拿他怎么样?而且老杜和他见面的时候连小夏都不带,连个旁证都没有,所以,柳鹏程只能让他自己说出来。

  柳鹏程交了钱,老头开了票,说让三天后来取。

  柳鹏程带着小杨和小刘出了首饰店,一点都没有停留,直接到了街外的停车场,开车就走。

  车上,小刘问道:“应该就是他吧。”

  柳鹏程说道:“应该就是他,也只能是他。下一步就得赌他和老杜的感情有多深了。毕竟是犯法的事儿啊!”

  小刘说道:“柳局要是把希望放在这上面,悬了。这老头可是个谨慎人,连老杜的最后一面都没去见。”

  柳鹏程说道:“不是我想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是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你想想他给老杜办的是什么事儿,他能轻易自己说出来嘛?他不说,人家这么大的岁数了,你能怎么办?就这岁数,你往看守所送一个试试,你看他们敢不敢收!”

  小刘叹了口气:“唉,你说的也是,没有别的办法。”

  说实话,小杨基本没听懂这段对话,因为作为一个警察来讲,他还是太嫩了。

  回到公安局,柳鹏程就接到消息,说是刑警支队查出了一些东西,让他看看。柳鹏程接过来一看心中叹了一口气,现在支队得是多缺线索啊,居然把这个都查出来了。

  查出来的是什么呢?

  是罐头三厂和老杜私人的银行账目。

  从账目中就可以大概看出来,老杜每年提利润提走多少钱,又存进银行多少钱。

  而且人家刑警支队已经大概算出来了,一共差额是一百七十四万。

  也就是说,一共有一百多万的现金,从厂子的账户提了出来,却没有再存进银行。

  而且啊,这不是一个银行的记录,是所有银行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