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87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杜鹃首先想到的是李经理,这个人她是知道的,因为爸爸那时候说过,李阿姨是管着她们家钱的。

  李经理没有嫌疑,这不是柳鹏程的感觉,而是明州市局已经查了。别看人家看起来只是一个下岗的大集体,在一家私营公司打工,可是他的爱人和大儿子栓了两台大货车,二儿子在外地服役,海军士官。

  柳鹏程不甘心地问道:“还有吗?”

  杜鹃摇摇头。倒是薛度想了想问道:“要不然,你们找小夏问问?”

  杜鹃也一听这个名字也响了起来,说道:“对对,你们问问小夏,没准他知道什么。我还真是一时没有想起来,他昨天还来拜祭我爸呢。”

  小夏,全名是夏大川。是原来给老杜开车的司机,就是那台现代车。他是老杜一个发小的孩子,当初老杜第一次跑到内陆城市去贩卖咸鱼就是他爸爸陪着去的。可惜老夏对做生意一点兴趣也没有,就是喜欢出海打渔。

  夏大川也是当兵的出身,在部队学的驾驶。老夏意外在海难中身故,他也只好退伍回来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

  是老杜让他给自己当司机,还把他的母亲接过来了。后来老杜退休,给他拿了一笔钱,买了一台小客车,又找关系弄了一条不错的线路。把他安排的好好的。

  昨天他来一来是来拜祭老杜,二来是送欠条。

  他觉得老杜给他拿钱给他买车,出关系给他批线路,这钱都是要还的。尽管老杜推辞,但是他已经还了一大半,要不是母亲身体不好每月需要不少的药费,他早就还清了。

  但是他自认为和杜鹃没有和老杜这种交情,亲兄弟,还是明算账比较好,所以剩下的几万块钱他就打了个欠条给杜鹃送来了,尽管杜鹃说不要,甚至连剩下的钱都不想要,但是他扔下欠条就走了。

  杜鹃从小就知道他爸爸的发家史,知道没有夏叔叔又是借钱又是赊鱼给爸爸,她家第一桶金还真不一定那么快就赚到手。所以尽管和小夏已经不怎么熟悉,但还是不想要他剩下的钱。

  听完了这个司机和她家的渊源,柳鹏程就和这个小夏取得了联系,听到柳鹏程想和他见一面,小夏非常配合,说自己收车之后就去找柳鹏程。

  晚上九点,一台带着219路(环)车标的营业中巴车开进了明州市公安局的大门,柳鹏程也见到了小夏。

  没有什么意外,小夏也不知道钱的事情。

  柳鹏程换了问法:“你总是跟着杜总,他有没有经常去某个银行,或者见一些奇怪的人,就是和钱有关的。”

  第一个问题小夏倒是知道,只是他说的储蓄所是当初三厂的开户行,那里柳鹏程已经去过了,没有任何的线索。

  至于见奇怪的人,这个就不知道了。因为老杜的社交很简单,生意伙伴见的多一些,别的也就没有什么了。不像很多的老板一样,喜欢吆五喝六的带着一群人招摇过市的。

  小夏回去了,临走的时候还拜托柳鹏程抓了凶手告诉他一声。

  那么谁还能知道那笔钱的消息呢?或者说,如何才能证明有那笔钱呢?柳鹏程在陷入山重水复的境地的时候,明州市局按照仇杀进行侦查的工作也停顿不前,这个人是没有仇人的!

  距离哪个举国欢庆的时刻,还有11天,案件的侦察陷入停顿。

第360章 案情分析会

  案子陷入了僵局,开始回头查老杜的关系人,从他的邻居,原来三厂的员工,到他每天去茶馆和他一起喝茶扯淡的“茶友”,尽管有些人已经问过了,那就再问一遍。

  柳鹏程知道,这基本上是无用功,因为这是典型的职业犯罪,一般人不用说把人用刀捅成那个模样,就是看尸体照片一眼都能吐了。而痕检部门在案发现场的积水中,没有发现任何呕吐物。这就是板上钉钉的职业犯罪。不仅仅是职业犯罪,嫌疑人肯定还做过大案,而且没有被抓获。

  洛教授走了进来,拿出一份厚厚的报告,递给柳鹏程:“其实这个案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被害人的虐杀,这是我重新做的详细的法医报告,你看看吧。”

  柳鹏程刚大概看了一遍,没有来得及细读,戴主任通知开会。

  这次会不是和市局一起开的,而是他们犯罪中心开的一个小会。

  戴主任做到主持人的位置上,说道,大家都说说吧,各自都有什么发现。

  首先发言是徐老,他的发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第一,由于楼上发水的缘故,案发现场受到很大的破坏,比如非常重要的足迹,根本就没有。

  第二,嫌疑人全程戴着手套,而且非常小心,对于房间内的所有东西,能不碰就不碰,所以留下的痕迹非常少。

  第三,房门和门锁没有被破坏的痕迹,窗户也没有,外楼体没有攀爬的痕迹,可以暂时定性为熟人作案。因为无论是有钥匙还是半夜能叫开门都是熟人。

  第四,现场没有找到凶器,也没有翻找的痕迹。据受害人女儿杜鹃清理案发现场后说,没有发现有什么贵重物丢失的情况。暂时可以排除抢劫杀人。

  听完了徐老的介绍,柳鹏程的心渐渐往下沉,这是在现场没有找到任何线索的意思。

  但是他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熟人作案!对于徐老的勘察,柳鹏程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是家里没有被翻找和没有发现财物丢失,就认为是仇杀,但是又找不到仇人,这个柳鹏程还是存疑的。

  对于职业作案和熟人作案,柳鹏程也没有任何异议。

  徐老之后,发言的是洛教授。

  洛教授并没有把他给柳鹏程那份报告读一遍,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又组织一遍。

  洛教授先是说了老杜身上的几种伤痕。

  第一,致命伤,就是脖子上的一刀,那一刀非常精准,直接划破了颈动脉,但是却没有伤及边上的气管等。

  第二,就是腹部的那一刀,那一刀也非常精准,把腹部横着划出一个大口子,但是没有上级大肠。就是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刚毕业也没有这种手法,更别提被害人可不是打了麻药一动不动躺在手术台上!

  第三,被害人的四肢,前胸都有刀伤,都是划出来的,这些伤,既没有伤及骨头,也没有开膛,应该就是为了让被害人疼痛,洛教授也赞同徐老的观点,这是仇杀。

  第四,其他的伤口包括脖颈上的打击伤,洛教授推断是受害人给嫌疑人开门的时候瞬间就被打晕。其他的一些伤口多为擦伤,应该是被害人挣扎之后的擦伤。

  第五,双手腕上的淤伤,高度怀疑被害人被捆绑,但是现场没有找到绳子。

  第六,受害人口中检测出纤维物质,和现场遗留的毛巾一致,据杜鹃辨认,那就是受害人本人的毛巾。也就是说,受害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口中塞着毛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左邻右舍为什么没有听到他们动静。遗憾的是,因为毛巾应该是被扔在地上被水泡了,没有提取出生物检材。

  柳鹏程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着这些要点。

  然后是肖教授,肖教授说了他的想法。

  他认定,对,是认定嫌疑人是两个人,第一个人是老杜的熟人,能给他开门的熟人。这个人老杜应该认识十年以上,不然一个独居的老人不会在死亡时间之前,就是半夜两三点给一个新认识的人开门。

  这个人应该是老杜的某位熟人的晚辈,这个也好理解,老杜认识十年以上的人,那都得多大岁数了,尤其是能给半夜开门的熟人。但是能做下这种案子的人,还真够呛是老人,那就只能是老人的晚辈。

  第二个人是个惯犯,这个惯犯幼年心理应该受过创伤,甚至是受过长时间身体上伤害或者虐待。应该有一份体面的不错的工作,从事过医学方面的工作,但是现在职业不是医生。这个人不是第一次犯罪,但是以前的罪行应该没有暴露。

  其他的因为现在线索实在是太少,肖教授还判断不出来。

  肖教授说完,钱老摇摇头,现在还不是他发挥作用的时候。

  那就轮到了柳鹏程,柳鹏程还是坚持这是图财案件。他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也说了一下,大家都比较理解,一百多万凭空没有了,这的确是非常靠谱的犯罪动机,但是如果是图财案件的话,有几个问题就解释不了。

  第一个问题,图财案件为什么要虐杀老杜。

  柳鹏程对这个问题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不然他也不会坚持认为是图财案件。

  柳鹏程说道:“大家只是看到了结果,老杜一身伤痕的死了,就认为是虐杀,可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性明明有两个,除了虐杀之外还有一个!”

  洛教授秀眉紧皱,显然对柳鹏程要推翻他的结论有些不满:“尸检的结果就在这里,你说除了虐杀,还有什么可能性?”

  柳鹏程说道:“拷问!”

  大家恍然大悟,就说柳鹏程为什么非得做出这种和验尸结果完全不一致的判断呢!

  肖教授问道:“柳教授的意思是,嫌疑人和我们一样,知道有这笔钱,但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对不对?”

  柳鹏程摇头:“我觉得肖教授说的不完全对,我们是通过推断知道可能有这笔钱,而嫌疑人应该是确切知道有这笔钱,甚至知道这笔钱的准确数字,但是,他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这完全说得通!也只能是这样!除非是有明确的消息,这笔钱确实存在,而且知道到底是多少钱,不然谁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作出这么大的案子呢!

  一直没有说话的钱老问道:“小柳,你说这是图财,为什么没有翻找,甚至家里都没有丢什么东西,如果是图财,顺手牵羊不好吗?”

  这个问题柳鹏程也想到了,他说道:“第一个,大钱到手了,自然就不在乎小钱了,第二个,人家没准就希望我们往仇杀上查呢!”

第361章 一个电话

  前面的大家基本已经认定,凶手中起码有一个是惯犯,就是杀人那个,那么想办法转移警察视线,让警察往错误的方向去查,这还真有可能。这种虐杀,又没有侵财迹象的案子,警察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仇杀,这非常正常,由此也可以推断,案犯具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

  可惜的是,柳鹏程这种想法,依旧是推断,现在掌握的线索和证据,还真的只能确定这是一起仇杀案,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柳鹏程算出那一百多万真的存在。

  柳鹏程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他说道:“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是不是存在那一百多万。”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无法证明。

  证明他曾经有这笔钱,还真的不算难。只要找李经理,然后一起查银行存根就完了。因为老杜都是年末提自己的利润,看他提利润的时候去银行单位账户提出,或者转出多少钱就好了,尽管他在退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还没有电脑,但是费点劲,还是能查出来的。

  问题就是无法知道这钱去哪了。

  老爷子抽风去炒股,亏了一百多万,你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吗?

  或者是他被骗了一百多万,和人合伙做生意,或者自己找到一个“一锤子买卖”赔了一百多万,这不可能嘛?

  或者是把钱取出来,存进了沪都某个化名账户,这都有可能啊!

  所以柳鹏程才没有折腾,就是因为就算是他证明了自己算出来的收入是正确的,也无法证明在案发的时候,这笔钱依旧属于老杜!

  还得从人入手。

  回到自己的房间,柳鹏程把尸检报告又看了一遍,却感觉索然无味,因为洛教授已经把要点完全提炼出来在会上说了,剩下的就是一堆的数据和柳鹏程看了也迷糊的专业术语。

  其实在肖教授为两个嫌疑人做模糊的心理侧写的时候,提到叫门的嫌疑人,柳鹏程当时脑子里就觉得应该是小夏。他从襁褓中就“认识”了老杜,而且父亲和老杜几乎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他无论什么时候敲老杜的门都能敲开。最关键是,如果他没有和柳鹏程说实话,那就有一种可能是,老杜在处理那笔一百多万的财产的时候是带着他的,就是他开着车一起去的,这种可能性大不大?很大!

  要说动机,还真不是没有。不要说侵财案件的动机就是简单的你有钱,我没钱。那是扯淡,除非是无特定目标的侵财犯罪,比如我今天没有钱了,但是我想去大宝剑。于是手里拎着十四米长的大刀看到一个穿着阿迪王的有钱人,就把他砍死了,钱拿走了。

  有预谋的侵财犯罪,都是有特定的动机的,其中一种占比很大的的动机就是“主观债权人”。啥叫主观,就是自己想的。说白了,这种动机就是“他欠我的。”

  比如说,某饭店雇了一个大厨之后,生意很好,老板赚到钱了。当然,老板也不是没心肝的人,也给大厨涨了工资。比如大厨入职的时候是三千的工资,现在市价四千,老板直接给涨到五千的工资。

  然后那个大厨觉得,没有我你饭店都要黄了,我来之后你才赚了这么多的钱,没我你早上吊了。觉得心里不平衡,找老板要饭店股份。老板差点没气死,说也就是我念着你的功劳给你开五千块钱,不信你现在出去,看看有没有给你一个月开四千五的。两人吵了起来,然后大厨回到厨房拿刀冲进老板的办公室把老板捅了。(真实案例)

  这种动机就叫做“主观债权人”,刚才说那个是个故意伤害的,其实侵财案件也有很多这种动机的,我觉得你欠我的,你认不认没关系,我得想法子把你欠我的钱拿回来。

  小夏有没有这种动机?其实如果他是小心眼的人,还真有可能这么想。毕竟老杜在赚第一桶金的时候,本钱他们夏家出了,货(咸鱼)他们老夏家也出了,甚至人他们也出了!

  后来老杜就是从这开始赚到第一桶金,生意越做越大。要是想不开,我觉得老杜这生意应该有我家一份行不行,换时髦的话说,我说我家是老杜的天使轮投资人能不能说得通呢?

  别提你老杜几个月后赚到钱多还了20块钱,以老杜现在的身价,那是二十块钱的事儿吗?

  这种就是典型的“主管债权人”心态了。

  那么小夏有没有这种心态,或者说他有没有犯罪动机呢?

  真没有。

  柳鹏程做出这么肯定的判断,首先有一点,当初帮老杜的可不是他!是他爸爸,老爷子和老杜的关系那可是铁哥们,无话不谈那种,他要是有这种想法,早就自己直接和老杜说了,不可能自己不和老杜说,反而和自己的儿子说。

  第二点,就从小夏谈起老杜的时候,一直是有一种感恩的心态,无论是给自己工作,还是花钱给他母亲治病,尽管老杜说和他没有关系你他们老一辈的感情,但是小夏谈起老杜的时候一直是心存感激的。如果这个人心里一直存在“他欠我的”这种想法,也不可能有这种感恩的心态。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杜花钱给他买中巴车的这件事,杜鹃是不知道的!可是小夏不仅和杜鹃说了而且还留下了欠条,这说明在他的心中,是他欠老杜的,而不是老杜欠他的。

  柳鹏程本来想再找小夏聊聊,但是吧,第一是柳鹏程自己也没有找到谈话的方向,第二是小夏那个工作。这个时候他那条线路的大客车随后一趟是八点,小客车最后一趟是八点四十五。

  人家出一天车就够累的了,你没啥正经事还打扰人家干啥?

  柳鹏程已经出来几天了,这边的案子僵住了。好在刑警支队估计也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于是把一部分办案资源,用在了柳鹏程的思路上,但是柳鹏程觉得他们也不会有什么进展,还是那个死结,就算是能证明确实有那一百多万,但是无法证明那一百多万没有被花出去。因为老爷子姑爷的关系,老爷子在各个银行单的存款,已经被捋了一遍了,根本没有大额的。

  距离的事情也非常多,柳鹏程决定听劝,先一步步走吧。那回去就得做方案,报计划,招标了。

  而且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自己也得回去坐镇,别自己在外地忙乎别人的事情,自己的老窝在这个时候出了什么事情,那他找谁哭去?

  和戴主任说了一声,戴主任想想柳鹏程在这里确实也没有什么事情,而且他又有一大摊子事儿。也就同意了。于是,柳鹏程和小杨在吃了午饭,也算是和同事们说了一声之后,开车向平洲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