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82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陆判说道:“我是公安局的,找你们老板。”

  正好这个时候江老板准备出去,听陆判这么说,条件反射一样,转身就要走。

  陆判一眼就看到了他:“江老板先不急走,我们就是找你问个事情。”

  江老板无奈又把身子转了过来,说道:“这位女警官,请问你们是哪个单位的,找我问什么事情呢?”

  陆判拿出了自己的证件:“我们是省厅刑侦总队的,我们找江老板是想问问,你被骗了那么多的钱,为啥子不报案?”

  原来是这件事啊!江老板偷偷松了口气。

第348章 运气

  过了一会儿,陆判打电话叫来的派出所的同志也到了。江老板补了一份报案记录。

  这个时候,陆判已经看了柳鹏程给他传真过来的案件资料,知道了这个案件的性质和基本过程。

  江老板没有什么隐瞒,陆判也知道了他被骗了62万元。这基本上也在预估的涉案金额范围之内。

  陆判看派出所的同志笔录做完了,她该问的也问的差不多了。

  于是和派出所的两名警察一起站了起来。

  她一站起来,坐在沙发的其他几名刑警都站了起来。

  江老板刚要满脸堆笑地说几句场面话,陆判说道:“走吧,我们去你仓库看看赃物。”

  江老板差点没吓得蹦起来,但还是调整了表情,一脸迷茫地问道:“赃物,什么赃物,我们这里的货物都是花钱进的,没有赃物啊!”

  陆判暗暗给自己点了个赞,一本正经地说道:“那个什么高科技的建材不是用来骗你的赃物吗?难道是凶器?”

  江老板这才出了一口气,心跳节奏也慢回了正常值:“您说那个啊,我看着难受,都扔了。”

  陆判说道:“那可都是证据,你说扔了就扔了,而且,你被骗了钱又不报案,你啥子意思?我告诉你,这个诈骗案,受害人可不止你一个,毁灭重要证据,你要涉嫌包庇罪的。”

  陆判一边说着,一边眯缝着眼睛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江老板。

  江老板没招了,他们愿意看就给他们看吧,如果再这么一味顶着,没准他们真会查自己,自己要是禁得起查,还能被骗了那么多钱不敢报案?

  于是江老板带着他们来到了后院,后院是一圈库房,有的锁着,有的正在出货。江老板来到了最里面的那一间,在整个大院的角落里。陆判一边走一边看,一眼就看出这间仓库不一样,第一个,别的仓库都是木门包的铁皮。而这间仓库用的是防盗门。

  江老板拿出钥匙打开了防盗门。

  陆判看出这个钥匙就是在一个普通的钥匙圈上上面只有五六把钥匙。也就是说,这间仓库的钥匙江老板是随身带着的。

  陆判不懂声色地跟着江老板进了这间与众不同的仓库。

  江老板打开了灯。仓库里亮了起来。

  陆判看到这间仓库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绝大多数地方都整整齐齐码放着的固金牌地砖。

  这个品牌可是个大牌子,每天国家台新闻之后,天气预报之前,总会有一位知名影视演员,站在一间富丽堂皇,犹如ktv高档包房一样的客厅里,拿着一块地砖,咧着大嘴说:“我家选择固金地砖。美观耐用又安全。”

  仓库的一角,乱七八糟的堆放着一大堆纸盒箱子,上面是显眼的四个大字母tenn。

  陆判往里就走,突然感觉脚下就是一沉。

  陆判停下了脚步,弯腰看到自己踩到了一块掉在地上的地砖。

  陆判看那地砖已经被自己踩碎了。

  陆判心想:难道老子内功大成?

  陆判捡起了一块地砖,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啊!

  正好她身边有一箱子打开的固金地砖。陆判顺手就拿出来一块,花纹果然和自己踩碎那块是一样的,这次陆判就纳闷了。这地砖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踩啊,自己又不是大象,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踩碎了?这叫耐用又安全?

  这时候后面跟着的江老板已经全身都是冷汗了!开口说道:“警官,这个地砖是铺在地下的,应该用水泥固定,他本质上还是瓷砖,禁不住踩的。”

  陆判还没说话,他身后的一个刑警说话了:“地砖禁不住踩?你说的这是人话吗?”

  陆判还是没有说话,双手把住新拿出来的地砖,一用力,掰断了。

  这下江老板也不说话了。眼珠子滴溜溜乱转。

  陆判说道:“看一下。”

  然后她身后的几个刑警纷纷动手打开了身边的地砖包装箱。然后无一例外把手里拿出的地砖徒手掰断了。连在团队里担任“狗头军师”的角色的胖子都不例外。

  陆判笑了:“还以为是老子练成了神功,原来是道具有问题,江老板,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江老板这个时候拿出了年轻的时候在大街上当无赖的劲头儿,假装气得直哆嗦:“你们,你们乱翻我们仓库,还弄坏我们的商品,我要去市局告你们,你们这是搞破坏!我要找律师!”

  陆判拿出了自己的证件,打开说道:“你到市局可是告不了我们。你睁大眼睛看看,老子们是省厅刑侦总队的。你想找律师尽可以去找,顺便看看你找来的律师能不能把地砖掰开。”

  江老板说道:“就算是我们的货有点小问题,那也是工商局管,不是你们管的,你们这是乱作为。”

  陆判说道:“你这么一句句的和我们对付,一点儿用都没有,原来可能是工商局管,现在新刑法可是有生产销售假冒商品罪。”

  陆判看江老板傻眼了,这才说道:“你是现在说这些东西是哪儿来的,还是跟我们回去做几个小游戏再说?”

  江老板咽了一口吐沫,做最后的努力:“你们不是来查我被骗的案子吗?”

  陆判说道:“还在做梦呢,你怕不是个憨憨,我们是刑警,不是家政保洁,你上当了被骗了好几十万不报警,我们还给你上门服务?”

  江老板这才颓然低下了头。

  柳鹏程接到了蜀都那边传真过来的案情,笑呵呵地给陆判打电话,说了几句话就瞪大了眼睛;“什么?制假售假集团?案值几千万?十二个省市?真的假的?那是你们运气好,谢我干什么!好好,你什么时候来提前打电话,我保证给你安排的好好的。好好,你忙你忙。”

  柳鹏程挂了电话,对罗兴说道:“蜀都那边我那个同学,去帮咱们取证的时候,顺手破获了一个家族式的制假售假集团,专门生产伪劣的固金地砖,案值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万,售假网络遍布南方的十二个省市。”

  罗兴半天才说:“人家这运气啊。”

  柳鹏程说道:“她倒是认为是我的运气。”

  对张静芳夫妇的监视和电话监听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为了更好的掌握张静芳的情况,一名刑警甚至以市分行领导远房亲戚的身份进入了储蓄所当保安。

  可是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这两口子没有和任何可疑的人员有接触,电话和传呼也没有可疑的号码出现。

  “收网吧。”柳鹏程对罗兴说道。

第349章 突破

  坐在审判椅上的张静芳非常镇定。对于自己的罪行一概不承认。

  罗兴把笔迹鉴定摆在她面前,也没有用,她就是说笔迹鉴定做错的,她是完全按照规定办理的业务,怎么就成了诈骗的嫌疑人了?

  在另一间审讯室,刘喜发也在一个劲儿的喊冤。不承认自己参与诈骗。还说警察抓错了人。

  而现在警方的问题是,除了几份撤回文件上的签名之外,没有直接证据。

  而定金的撤回,仅仅是犯罪的一个环节而已,不足以认定他们夫妻,或者说是不足以认定张静芳参与了诈骗犯罪。

  张静芳夫妻被捕以后,章句市警方也不再遮掩,开始大巷旗鼓地对他们夫妻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同事等进行大规模的排查和调查。

  而庆湖分局和章句市局刑警支队也依法对他们的住处进行了搜查。这次搜查又有了收获,找到了一张平洲飞往蜀都的机票存根,乘机人是刘喜发,时间也是差不多案发前两个月。

  一条条有用或者没用的线索就这样汇集了上来。

  两个月之前,刘喜发夫妻带着四个人曾经到他们家附近的人防招待所住宿,一共住了四天,刘喜发说是他在特区认识的朋友。可惜的是,因为都是街坊邻居,而且这家的老板也是张静芳的储户,所以就没有按规定登记身份证,只是用刘喜发夫妇的身份证开了两间房。

  但是老板对客人中一名操着巴蜀口音的小个子印象深刻,因为他的脸上有一道疤。这和蜀都刘老板供述的(对,他现在说话得叫供述了,倒霉孩子。)假冒驻蜀某部的秦参谋的外貌特征非常吻合。老板听刘喜发叫过他“小吴”。

  可惜的是,陆判在办理她的那起捡来的特大制假售假案子的时候,真的下了力气去找脸上有刀疤的姓吴的男性青年,没有任何收获。

  而且就在两个月之前,他们对外联系的频率还是比较频繁的。警方找到了几个非常可疑的电话号码和传呼号码。开始逐一的排查。现在排查也有了一些收获。

  特区的传呼号码是最可疑的。是刘喜发的一个同案,但是在犯罪团伙中也是小角色,刘喜发判了三年,他差不多就是个打杂的,判了两年。

  不过他和刘喜发不一样的是,他出狱之后并没有回到老家,而是留在了特区,本来在一个老乡的建筑工地打工,具体就是给工地做饭。两个月之前,突然和老板辞工不干了,说是在外边呆够了,要回家。

  他老家就是西关市旁边的HY市下属周陵县!

  卢所长也没有闲着,他带着派出所的人,去了好几个省,把刘喜发当初的同案全部都排查了一遍。当初那个诈骗团伙足有十几个人,现在已经出狱的是六个人。除了刘喜发和那个周陵县的秦大壮之外,其他的人都不具备作案时间,逐一排除了。

  柳鹏程也没有想到张静芳两口子这么顽固!面对铁证都不开口!后来他才后知后觉的想明白了,这两个人不是什么顽固,而是早就预料到自己可能被捕,并且提前做好了相应的预案。也就是说,他们就算是因为警方的高强度审讯开口了,说的也不一定是实话!而应该是他们对好了“台词”的口供!此时的柳鹏程,对张静芳真的产生了一丝“可惜了”的感觉。

  柳鹏程想明白了时候,及时打电话通知罗兴和卢所长,别抱有什么幻想了,准备零口供起诉吧!

  “轻口供,重证据”、“零口供定案”是新刑法的重大进步,也是对中国数千年的法制史和刑侦史的一种颠覆!

  其实在刑侦部门,“零口供”并不是一种对付不招供的犯人的法律条款。而是一种标准。

  一些重大案件,媒体和百姓关注度高的案件,还有就是相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的案件,都会执行“零口供”标准。就是说,在嫌疑人招供的情况下,也要达到这个标准。

  那么“零口供”的标准是什么呢?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完全脱离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口供,以证据形成的链条能够完全还原事实真相。这就是“零口供”。

  柳鹏程以前实际上见多了零口供,所以也没太当回事,他尽管“原来”没有办过案子,那还没有看过案子吗?甚至有些地方把“死刑零口供”当成了一种要求。就是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达到“零口供”标准。这个标准无疑很高,但是真正代表刑警们对生命的尊重。

  现在看,除了已经跑得无影无踪的秦大壮之外,最大的希望就在于“小吴”!

  这个人不是刘喜发的同案。也不是他在高墙内的同学。因为刘喜发服刑的监狱中,同期服刑的人员之中,没有这个体貌特征的人,毕竟他脸上的刀疤太显眼了!难道是刘喜发在特区打工的时候的同事?这个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不说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长的时间,就是正常人,也不会找几年没有见过面的当初一起老老实实的打工赚钱的同事去犯罪!

  柳鹏程总觉得有什么地方自己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罗兴来了。

  罗兴显得有点没精打采“柳局,看来你是对的,我们确实是得准备零口供了。”

  柳鹏程笑着问道:“怎么这么说?”

  罗兴说道:“我们几个刚从三看归来,我们……”

  柳鹏程说道:“你等一会儿,你刚才说什么?”

  罗兴说道:“我说我刚从三看提审回来,他俩还是什么都不说,我”

  柳鹏程说道:“你先等一下,我打个电话。”

  柳鹏程拿起电话就打:“关姐吗?我柳鹏程啊,还是上次刘喜发的案子的事情,你能不能帮我查一下,刘喜发上次入狱之前,在看守所羁押期间,有没有一个巴蜀省,或者是周边地区,巴蜀口音的,小个子男人,脸上有道疤,但是我不知道哪个时候有没有。

  但是口音是不会错的,谢谢,谢谢。对,还没有进展,我打算零口供结案了,这个人应该是他们团伙成员,所以就很重要,可能姓吴,因为有人听到我们这里的主犯,叫他小吴。好,麻烦关姐。”

  这通电话打完之后,柳鹏程告诉罗兴该忙什么忙什么,然后自己也该忙什么忙什么了。本来以为查一个体貌特征这么明显的人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况且还有大概在看守所的时间。可是一天都过去了,柳鹏程也没有收到关彤的回复。

  直到晚上快十点了,柳鹏程刚刚洗过澡打算和老婆做点双人运动,电话响了。

  自己明明找的是关彤,打电话回信儿的确是陆判:“柳鹏程,你要找的人老子给你找到了,小个子,脸上一道疤,原来和刘喜发在特区四看守所是同监舍的。人家不姓吴,是排行老五!

  对喽,我们和他做了几个小游戏,他全都招了,你明天让人过来提人吧,口供我发你传真了。好了,老子去吃宵夜喽。”

  柳鹏程一个字都没来得及说,电话就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