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81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当天下午,一名驾驶经验丰富的刑警开车,带着柳鹏程直接来到了余杭江南警院,因为等洗照片耽误了太长时间,他们到警院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柳鹏程两人只好在警院附近吃了口饭,去分配给柳鹏程房子住下。好在里面有两套崭新的军用行李,他俩对付一宿没有问题。

  第二天,当柳鹏程出现在戴主任面前的时候,戴主任吓了一跳,他还真不知道柳鹏程来了。等柳鹏程说想请院里的专家鉴定一份笔迹的时候,戴主任问道:“做卷用的吗?”

  柳鹏程说道:“没到那一步呢,主要是确定嫌疑人,原始笔迹在银行的金融单据上呢!”

  戴主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说道:“那不用找专家,让徐老帮你看看就行。”

  柳鹏程说道:“他还会笔迹鉴定?”

  戴主任一边带着柳鹏程往外走一边说道:“老爷子会的多着呢!笔迹鉴定都是小意思。”

  到了徐老的实验室,依旧是老爷子带着几个研究生不知道在鼓捣着什么。

  等柳鹏程说明了来意,老爷子根本就没接案卷,而是直接拿过了照片。

  又把那几张单独照的签名照拿了出来,瞅了一眼之后递给一名学生:“你给看看。”

  他是动作潇洒,学生却不敢怠慢,他知道这可不是课堂作业,也不是案例复检,而是真正的案子!

  那名看起来有些微胖的男学生在白大褂兜里掏出一个放大镜,仔仔细细看了几张签名,而他看过的都被其他的学生拿去看了。

  等他看完了所有的签名之后,脸上本来的一些紧张已经不见了,是一派自信的神色。

  徐老说道:“看完了?看完了说说吧。”

  男学生说道:“我觉得是可以做同一认定的,大家看这个勾,明显的都有一个外飘的运笔,还有撇,下压的痕迹……”

  男学生一气说了四五点,最后才说:“所以我说,这几个签名,尽管做了掩饰,但是可以做同一认定。”

  下面几个学生都连连点头。徐老最后说道:“行吧,算你良好。其实他还有两点非常明显的特征没有看出来,大家有没有补充的。”

  一位女生说道:“我觉得这个横的角度……”

  柳鹏程听了一节笔迹分析课,双眼都要冒圈了,旁边的戴主任倒是津津有味的样子。

  徐老做了最后的总结之后,对柳鹏程说道:“小柳啊,去吧,拿人去吧。今天你有事我就不留你了,改天咱爷俩好好唠唠。”

  柳鹏程:……这话好耳熟。

第346章 张静芳

  徐老亲自做出了笔迹同一认定的结果,如果说以前都是柳鹏程的推理的话,现在就成了确定的侦破思路,思路都有了,剩下的事情罗兴就肯定知道怎么做了。他要是再不知道怎么做,可真给武警第一警校丢脸了。

  柳鹏程在余杭回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他把和他一起去的侦查员放到了分局,自己都没有下车,直接回家了,他今天打算自己去买点菜给沈娟做点好吃的。

  罗兴在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就闲不着了。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自己这几天有案子,可能还要出差。他老婆也很理解他,和原来大部分时间得在部队或者派出所值班相比,现在已经强多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而且罗兴是刑警大队长,值得他这么严肃对待的案子,一定是大案。

  罗兴连夜布置下去几件事,第一件事,ATM机转账的接收账户和从豫东县取回来的电话号码还有那个所谓的刘经理的手机号码进行交叉比对,确定另外两个受害者,尽快串并案。

  第二件事,明天一早尽快赶往章句市,和章句市刑警支队配合,秘密对张静芳进行外围调查,包括社会关系,家庭情况等等。

  第三件事,对张静芳进行全方位布控,一来是防止她发现不对脱逃,第二是看看她都和什么人接触。

  再说章句市公安局,在得到了嫌疑人已经确定的信息之后,非常重视,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是人家庆湖的案子,但是总归是自己的地盘上发生的案子,而且这个案子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又极有可能进行串并案,那可就是不折不扣的特大连环诈骗案了,虽然说肉都被人家庆湖分局吃了,但是骨头和汤可都还在呢!

  第二天上午,六点半,在市局食堂统一吃过早饭之后,罗兴带着八名刑警,开着三台车直奔章句市公安局。

  经过两地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越来越多的有用的线索汇集到了章句市公安局。

  31岁的张静芳毕业于江南省财政学校,小中专学历,毕业就分配到了交行长春街储蓄所,在她毕业的时候,小中专学历还是非常吃香的。

  张静芳是农民的孩子,那个时候长三角的经济还没有腾飞,她上学的钱都是全家族一起筹才筹出来的。她在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却因为没有什么资源没有留在余杭,明州,平洲等大城市,也没有进去财税部门等政府机关,而是分配到了章句市一家小小的储蓄所做柜员。

  工作之后,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刘喜发。当时刘喜发刚刚从特区混了几年回来,在章句市做点小生意,由于头脑灵活,思路超前,很是赚了一些钱,他习惯赚钱之后就把钱存起来,正好他家就距离张静芳工作的储蓄所不远。慢慢地和经常给他办理存取款业务的张静芳也就熟悉了。

  两个年轻人迅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刘喜发喜欢张静芳自强自立有文化,很有些特区和港城的职业女性的风范,而张静芳喜欢刘喜发思维超前,又会赚钱,对自己也一心一意,没有那些有钱人的破毛病。

  两家也都十分满意。刘喜发拿钱还清了张静芳上学的时候欠家里各种亲戚的债务,对张静芳的父母也足够尊重。而刘喜发的父母喜欢张静芳有文化,又有正经的工作,长得也漂亮,一看就是个能生养的。

  两人谈了两年恋爱,顺理成章的结婚了。

  可是结婚之后,两人的运气都急转直下。

  先说张静芳,要文化有文化,要情商有情商,说到工作,用爱岗敬业来形容绝对不为过。可就是升不上去。第一次参加干部竞聘,赶上领导是个好色的混蛋,张静芳没让刘喜发找人揍他就不错了,哪有什么好脸色,当然没戏。

  第二次,这次真的就差一点点,评议都完事了,只差支行领导签字,张静芳在上班的路上居然遭遇了车祸,在病床上躺了俩月。虽然肇事的车辆是公车,人家单位也确实出了很有诚意的赔偿金,可是机会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第三次,张静芳刚刚获得分行岗位标兵,单位又进行干部选拔。这次却是连评议都没有过去,因为他的丈夫刘喜发进去了。

  说道这里就得说说她的丈夫刘喜发了。刘喜发原来只是一名普通的待业青年,说学名的话就是街溜子。初中毕业也没个工作,一天天的瞎胡混。

  可是他一个发小跟着亲戚去了特区,回来之后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于是他缠了爹妈俩月,也去了特区。打工打了两年,这个人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却有点心眼。把打工赚的钱都存了起来,过年也没有回家。两年之后,用他攒的钱都换成了货回到了章句市,那时候正是物资紧缺的年代,他当然也就小发了一笔。

  于是他就当起了职业倒爷,利用自己对特区熟悉,又会粤语的优势,生意做得风风火火。凭借自己的努力买了不错的房子,还买了一台大摩托,这才有了追求有不错的工作的张静芳的底气。

  大伙可别不当回事啊,那个年月,个体户的社会地位可比有正式工作的工人差得太远了。更别说是在银行这种单位工作了。刘喜发这通折腾,其实在大家的心中,包括在他自己的父母心中,也就是勉强能配得上张静芳而已。

  在刘喜发和张静芳结婚不长时间,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长三角的经济开始腾飞,各种贸易公司,商贸公司层出不穷,全国各地的商品包括特区和港城的商品大量涌向江南,像是刘喜发这种小倒爷自然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刘喜发自然不想坐吃山空,于是也尝试着做别的生意,但是他这个人说实话做生意的能耐实在是很一般,前几年赚到钱也是因为胆子大站在了风口而已。

  于是他的生意黄了,差点把家底都赔进去。这个时候他在特区的一个老相识来找他,说是在特区有个发财的机会。约他一起赚钱。

  于是他就告别妻子,又去了特区。中间也回来了一趟,而且也往家里汇了一些钱。可是张静芳却等到了他因为参与诈骗团伙被判入狱三年的消息。

  丈夫入狱,自己明明非常优秀,却总是无法晋升,眼看自己的同学有的已经进入大银行省级分行机关,有的在行政机关呼风唤雨,就算是和她一样分配到基层的同学,也大都进入了各级支行,分行,再差也成了储蓄所的主任,副主任,只有自己,明明上学的时候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那个,明明是各项活动都积极参加表现优异那个,明明是实习的时候得到了全优评定的那个,为什么却还是小小的柜员?

  张静芳开始琢磨自己差在哪,开始琢磨自己有什么!

  终于她有了一个巨大的发现,自己有钱。每天经过自己的手里有成千上万的钱!社会对自己这个农村出来的丫头如此不公!那么补偿一下不是应该的吗?

  刘喜发出狱了。

  她和妻子说起了自己在特区的经历。总的来说,就是自己被朋友骗进了一家骗子公司,以香港高科技装饰材料为噱头行骗。其实是成功率极低,风险却高。可是急于赚到钱的刘喜发也顾不上许多,积极参与了进去。好在他在团伙中的地位不重要,才判了三年,而且还减刑了半年。

  等张静芳终于弄明白了这伙人是怎么行骗的时候,她并没有责怪犯了法的丈夫,而是冷静地说,你们缺少一种让人信服,足以一锤定音,又能拖延报警时间的东西。

  刘喜发愣住了,哪有这种东西,给人家下迷药吗?

  张静芳说道,不,是高额定金!

  这个世界啊,欠我的,先还一些吧!

第347章 继续侦查

  刑警们已经盯了张静芳几天了,罗兴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这是长期在边防工作养成的习惯。

  这几天的时间里,张静芳天天上班,下班,下班之后先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之后就不再出来了。表现的就是一个有工作的少妇。没有任何异常,她没有手机,这几天BB机基本上也没人呼。

  他老公刘喜发也一样,早起张静芳出去上班之后,他就出去去附近溜达,他当然不是瞎溜达,而是在找门市房。根据刑警们找他谈过的房东了解的情况,他找门市房是为了开一家在港城和特区都很常见的便利店,现在沪都和余杭,姑苏等大城市已经有了,但是章句市还没有。

  然后他们夫妇还去了医院一趟,是做检查,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但是还没有孩子,虽然这里有刘喜发去了特区,还在大墙里呆了两年半的原因,但是检查检查还是应该的。

  根据医院的检查结果,他们两个一切都很正常。

  从医院出来之后,张静芳也没有上班,而是和刘喜发一起看了刘喜发看好的几个门市房,并且和其中一个距离他们家不远的房子的房东聊了聊,主要是谈价格,最后也没确定,两人中午在外边的小吃部吃了一顿饭,下去张静芳就上班去了。

  总之,怎么没有和任何可疑的人取得任何形式的联系,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正常,这就是一个年轻的小家庭,老公想做点生意,老婆天天老老实实的上班,两人还计划要一个可爱的孩子。

  庆湖分局的干警根据张静芳签署的撤回转账文件,以及和通话记录交叉比对的结果,大概推算出了这次连环诈骗案成功的共有三起,一起在蜀都金阳区,一起在甘南省西关市。

  安排了刑警大队联系甘南警方之后,柳鹏程一个电话就给陆判打了过去。

  陆判正在休假中,在一个藏在小胡同里小火锅店里和几个手下兄弟围着一只巨大的翻着红浪的火锅大吃特吃。

  在蜀都这种地方,初夏时节,围着一大锅老汤涮肉喝冰啤,实在不要太巴适!

  就在陆判大呼小叫和手下的几个兄弟拼酒的时候,她的手机响了。

  陆判第一反应就是给挂了,我都休假了还找我干啥?

  刚要按挂断键,突然发现来电显示人名是柳鹏程,就给几个兄弟做个手势,于是,马上就安静了下来。

  陆判接了电话:“柳鹏程,柳大局长,找老子有事?啥子?案子?系列诈骗案?好好,我问问哈,好好。诈骗案怕啥子,谁办诈骗案办的过老子!好,你等我电话!”

  陆判接了电话之后,小手一挥:“兄弟们,不吃喽,办案子去?”

  一个正忙着往锅里下肉的小胖子说道:“老大,今儿咱休息,办啥子案子?”

  陆判说道:“你知道个啥子,你知道是谁的案子,是柳鹏程的案子。哪个关彤,就是上次来找我耍的那个特区的大美女,跟着他都蹭了多少功劳喽,老子和他不一组,平时想蹭都蹭不上,这次送上门,还休啥子假!走!!”

  西关市警方接到电话和相关传真之后,马上就给了回复,他们确实接到了相关的报案,涉案金额是十七万。具体的案情和这边的案情非常相像,甚至案发时间都是基本一致的。西关市在西北偏僻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根本没有那么多办案经费来跑这么老远办案子。而那个受害人虽然只是被骗了十七万,但是几乎已经倾家荡产,甚至还欠了亲戚的钱,也没有能力拿办案经费。于是这个案子就被挂了起来。

  而陆判则迟迟没有回复,柳鹏程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陆判的能力即使在他们C班,也是排在前面的,现在还没有回复,要不就是手头有别的案子的,还没有顾上这个案子,要不就是案子出了新情况。

  那么陆判属于那种呢?属于第二种。

  那天她接到柳鹏程的电话,还真的查了一圈,结果连受害人都查到了,愣是没有查到报案记录!

  根据张静芳签署的高达七十万的转账撤回单据反推,这起案子的案值至少在六十万左右。再少可就有点“假”了。

  陆判带着手下几个骨干侦查员,也不说是开会,就在大办公室讨论这件事。

  陆判说道:“都说说看,被骗了六十万,不报案,这是啥子意思?”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很多。最后总结出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受害人对公安机关非常不信任,觉得报了案也没啥用。

  第二种可能性是受害人身上有事儿,不敢和公安机关打交道。

  第三种是受害人仇视公安机关,不想和公安机关打交道。

  陆判第一时间就认为是第二种。因为这是六十万,不是六百块钱!你和公安机关报个案,就算是暂时破不了你的案子,哪天案子要是破了,罪犯是要赔偿损失的!这个道理谁不懂啊!到公安机关报案又不会挨揍,也不会罚款!就算是你和警察有仇也不至于连六十万都不要了吧!

  于是,陆判安排了几个人对这位受害人进行了外围调查。

  这人也是个建材经销商。而且做的很大,和庆湖的王田富正好相反,他是个做生意很高调的人。三层的大门市,后面是能同时停五辆大卡车的大院和面积巨大的库房。

  这个人好交好为,喜欢和装修公司的人交朋友,这一片的装修公司从老板到项目经理,或者是小包工头,就没有他不认识的,每天开着他那辆桑塔纳2000轿车呼朋唤友,好像是什么货他都能卖出去!

  但是他还真就很少和公安机关打交道,派出所有什么事儿找他,一般也都是他的店雇佣的店长过去,他自己很少出面。

  而且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前科,甚至连酒驾都没有,因为他成天的应酬,就雇佣了一个司机,专门给他开车。

  陆判听了他们说的,在椅子上站了起来:“去看看,直接问问他为啥子不报案,有钱没地方花可以捐给我们当办案经费,非得便宜骗子!”

  这才是陆判的风格。

  三辆车停到了佳家装修建材大世界门口。

  陆判看了一眼同样停在门前的桑塔纳2000,带着一群便衣直接走了过去。

  导购小姐还以为是买东西的,带着职业的微笑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