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183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第350章 口供

  柳鹏程接完电话啥兴致都没有了,包括的睡觉的兴致。

  好在沈娟知道他工作的性质,刚才也大概听到了电话的内容,知道他的案子应该是有了很大的进展,所以也没说什么。

  打电话叫了回家不到五分钟的罗兴,两人回到了柳鹏程的办公室。

  柳鹏程办公室里,传真机上耷拉着很长的传真纸。无疑就是陆判在出去吃夜宵之前给柳鹏程传的口供了。

  柳鹏程和罗兴看了看上面的内容,总算是知道了这个案件的全貌。

  整个案件是由刘喜发出面你的,但是他感觉实际上说的算的是张静芳。事情要从两个多月前开始说起。那个时候自己在蜀都自己家里,家里费心费力帮自己找个一个在商场做搬运工的工作。工资低不说,还成天累得要死。

  更要命的是,眼看自己很多同事要不就不干了,要不就是因为表现不错被调往其他的部门了。可是自己却不行。不干?一个有前科的人,能找到一份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就不错了,不干这个还能干啥去?

  至于调走,那就更没有可能了,公司是不会提拔一个有前科的人的。更不用说自己不是力气最大,业绩最好的,也不是最敬业的,又没有什么文化和特殊技能,凭什么把你调到其他部门去?

  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原来在看守所的时候的“室友”刘喜发的信。除了说点原来的事儿,问问他过得怎么样之外,还留了一个移动电话号码,告诉他方便的时候找个方便的地方给他回个电话。

  第二天,邹奎就找了僻静的磁卡电话给刘喜发回了电话,刘喜发在寒暄了几句之后,问他有没有兴趣赚点快钱!要是成了,十万八万是有的。

  邹奎怎么可能没有兴趣,他太有兴趣了。十万块钱,就现在这份破工作,够他赚将近二十年了。

  于是,他就按照和刘喜发约定好的时间来到了章句市。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这个所谓的团伙,仅仅只有五个人!

  除了刘喜发两口子之外,还有蜀都的邹奎,他是刘喜发在特区看守所羁押阶段的狱友。

  还有秦大壮,是刘喜发在特区犯案时候的同案。

  还有一个人是赵志强,这个人是刘喜发做生意的时候的合作伙伴,就是章句市本地人,也有过犯罪的前科。

  其实还应该有一个人,但是这个哥们没有找到合适的下手对象,于是就退出了。当时大家都说他没有发财的命,至于人家的运气到底是好是坏,呵呵。

  他们的犯罪过程是这样的。

  几个人先确定目标。每人找三个。然后看看哪个上钩。

  目标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个可以理解,要是折腾个半天,人家没钱,那不是白玩了吗!

  2、没有担任社会职务,没有很强的关系网。这个也可以理解,万一你是骗成了,但是人家是市工商联副职,或者是刑警队长的拜把子兄弟,你还能跑到月亮去吗?

  3、性格偏平和,或者是本身不干净。这个也好理解,你要是骗了个一根筋的暴脾气,天天到公安局看着人家破案,你闹心不闹心。

  4、亲友没有在拟冒充单位任职。这个就重要了,就拿王田富来说,要是他二表哥就是在研究所上班,那个“梁主任”就不可能诈骗成功。

  都布置下去,说了大概套路之后。刘喜发就去了豫东县。

  为什么选择豫东县呢?

  这得从豫东县的地理环境说起。豫东县是中原省的大概中心地点,距离省会中都市也不远。原来他做生意的时候,经常把一些江南卖不出去的货拿到豫东县来倾销。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甚至可以说没几个人知道,哪个生意人没有点秘密呢?

  所以,豫东就是刘喜发非常熟悉,但是又没有人知道他熟悉的这么个地方。

  他到了豫东县之后,没有几天就找到了原来做生意认识的老关系,并且打听到了不少关于豫东的情况,比如怎么装一部没有手续的电话等等,他的那些生意场上认识的朋友也只是以为他还是要在这边做点什么生意,也没有当回事!

  那么,他那几个“员工”是哪里来的呢?

  招聘的。

  对,就是通过中介找到的。

  人家还以为他们真的是做高科技材料的公司的营销部呢!

  他有假冒的手续的复印件,还有用“真手续原件”办下来的114查号和电话。谁都不知道这是假的。

  当然,公司在筹备期,人员在试用期,工资肯定是不高。不过这也不要紧,厂子开工就好了。

  光说是不行的,刘经理还带着这几个营销部筹建处的员工去看了他们正在建设的厂子。其实那是个台商投资的小家电工厂,正在建设。

  然后,刘经理有用伪造的文件和介绍信,在纸箱厂订制了一批设计的非常前卫的包装箱。不过这个包装箱他根本就没用,而是直接发给了三个同伙,只有他们才有用。

  那些用来骗人的所谓高科技建材,也是他去特区采购之后直接发给他们三个的。

  那么几个穷得叮当响的人,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保密单位的干部,车,大哥大都是哪里来的?刘喜发买的?这骗人的成本也太高了吧!

  他才不那么傻呢!

  他给了几个同伙一笔钱,这个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蜀都是大城市得包装的像点样,于是他就给了邹奎一万五,用来买西服,二手大哥大和租车。

  平洲的赵志强是一万。至于西关市的那位,只有可怜巴巴的五千。考虑到那边的情况和物价,其实也够了。

  加上刘喜发提供的样品和纸盒箱,大家约定好了在同一天收网,而且还要约定好时间。因为这三家的“预付款”就得一百多万,要是同时付可够受的!

  那这个钱是哪里来到呢?

  对于张静芳来讲,“借”几十万用一天,对于她的业务能力和当时的银行制度而言,还是挺轻松的事情!

  实际上,“梁主任”给财务科长打的那个电话,就是给张静芳打的,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暗语,意思就是,可以把钱抽回来给下一家付定金了。

  就这样,到张静芳当天下班之前,定金全部抽出,张静芳“借”的钱也回到了原来的账面上,天衣无缝。而上百万的现金,也到了他们手里。

  那么他们两口子就不怕这几个同伙黑吃黑吗?真不怕!因为收钱的三个人不是他们同伙找的,是他们找的!是他俩的亲属!帮着收一次钱,说几句瞎话,一万块!更缺德的是,他俩找的这几个人都是没有前科又急需用钱的!所以他们还真干不出“黑吃黑”的事情来。

  而且这样一来,大车的司机是那几个团伙成员找的,收钱的人是他们两口子找的,本身就有了互相监督的意思!

  柳鹏程放下了口供,说道:“唉,用心良苦啊!”

第351章 零口供结案

  “报检之前,最后提审一次,问问他们有没有从宽的意愿,没有就算了。按照零口供结案。”柳鹏程说道。

  这个时候罗兴已经从蜀都提人回来了。正在向柳鹏程请示下一步的工作。

  柳鹏程接着说:“那个赵志强应该没有跑远,章句市局来了消息,说是有线索了,你跟一下,抓住这人就结案。”

  罗兴说道:“那西北那个呢?”

  柳鹏程昨天就接到了那边的电话,说道:“那边的情况你也知道,根据周陵公安机关的线索,跑到西北边境去了,一时半会儿怕是不好抓,先挂着吧,看看发个通缉令。”

  为什么柳鹏程着急结案?第一个,这是经济案件,不是刑事案件,嫌疑人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没必要让一群人在看守所等一个人。第二个,这个案子涉及到上百万的赃款,必须尽快处理,返还到被害人的手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个,去北滨学习的那群人该回来了,柳鹏程的下一步工作也要开展起来了,真没有必要和这个案子硬壳。

  罗兴说道:“行,我一会儿就去看守所提审那两个嫌疑人,然后就去章句市把最后那个赵志强抓回来。”

  柳鹏程这才发现,两人在办公室根据已经掌握的证据和线索,加上手中的口供,把整个案子捋了一遍,现在已经天亮了。

  上午九点多,罗兴从看守所打来电话,说是把邹奎的供词给他们看了,还是不招认。

  柳鹏程说道:“不招就不招吧,案子继续办,以后不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了。把这个情况和看守所说一下,两个破罐子破摔的人,别再出什么事儿。”

  那零口供定案,对嫌疑人有影响吗?

  有,而且非常大!

  中国的所有酌定的宽大处理,都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认罪悔罪”。没有这个,除非是未成年人,否则任何宽大都和你无关。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你都不认罪,也不后悔,法律凭什么要对你网开一面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一些涉财犯罪,还有造成人身伤害的案子。律师总是把“真诚道歉,积极赔偿”挂在嘴边上,就差没把这八个字打印出来粘审判长眼镜上了。为什么?因为这确实是可以宽大的,因为这个真诚道歉,积极赔偿是认罪悔罪的一种表现!

  还有坦白从宽,其实也是认罪悔罪的一种表现,积极检举立功,还是!

  要是嫌疑人进了看守所之后,一直一言不发,其实对于刑警们来说,除了感觉没有“拿下”嫌疑人有点郁闷,破案的难度增加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有你的口供结案拿奖金补休假,没有你的口供照样结案拿奖金补休假,而且在年终总结的时候没准还能加上一句,某某案件嫌疑人拒不交代的不利情况下,零口供结案。

  但是对于嫌疑人影响就太大了!

  先说在看守所,其实看守所有三个职能,第一个是羁押职能,这个不多说。第二个是思想改造职能,这个和监狱是一样的,一个人进了看守所,先要背规章,其实这就是改造的开始。第三个是让犯人提前适应可能非常漫长的刑期,就是说是监狱的“学前班”。

  你进了看守所一个月,或者几个月了都拒不交代问题,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分管的警察,你怎么教育的?然后你觉得这个嫌疑人在看守所的日子还有法过吗?

  好不容易宣判投改,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一言不发,对抗的可不是几个警察,检察官,是整个法律体系。而司法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消极对抗了公安,检察、法院,然后到了监狱马上就变成乖宝宝了,这事儿你猜狱警们会信不?

  想都不用想,哪个大队的风气最好,管理最严就会被分配到哪个大队。好活俏活想都别想,就是减刑也要比别的犯人艰难,因为狱警们不知道你表现好是不是装的!

  总之,别对抗法律,别违法,别犯罪。如果真的不小心,或者没有控制住走出了那一步,立即自首!这才是对罪犯本人最有利的选择。

  话说远了。拉回来。

  柳鹏程和罗兴都放弃了张静芳夫妇,那在案子报检之前是没人会搭理他们了。他们在看守所的待遇也会咳咳咳。

  罗兴从三看回来之后,和章句市警方通了个电话,对方的语气非常有信心的样子,看来应该是打埋伏了,不光是“有点线索了”那么简单。

  其实也正是这样,不过赵志强这个人不是章句市警方找出来的,而是别人说出来的。

  这就得说说有聪明人了。章句市某派出所破获了一起连环入室盗窃案的时候,把这个货给带出来了。

  要不说聪明人就是多,这个入室盗窃案里就有一个。

  其实这个案子不复杂,就是两个小偷进门盗窃,被人家堵在屋里了,又报了警。

  这家住在自来水公司住宅楼的五楼,已经连续几天没有人了,就被小偷给盯上了。

  两个小偷本来计划的挺好,半夜行动,一个人上楼“干活”,一个人在楼下放风连看着他俩骑来的三轮车。结果上楼干活这伙计一看,这家条件也太好点了,29寸大电视机,vcd机,录放机,微波炉。看啥都想拿啊!

  于是,这伙计上头了,打开阳台的窗户,把楼下那个放风的同伙打手势叫上来了,要让他自己弄,大五楼的还不得把他累死!

  那这家是干啥的,条件这么好啊!这家的女主人是自来水公司的副经理。男主人是驻军某步兵团参谋长。

  人家参谋长同志好几年没休假,好不容易轮上一次探亲假,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看爸妈,坐的火车正好是半夜到站。因为时间实在是太晚了,他俩就谁也没叫车,而是在车站打了一台菲亚特到了家楼下,拎着父母,大哥大嫂给带着的三大包家里的特产,好不容易爬上五楼,男主人打开门一看,有人!

  冲上去一脚就踹飞一个,因为身后有老婆孩子,这位同志是真没留手,肋骨折了一根,骨裂两根。然后看他一时半会儿应该是爬不起来了,抓着另一个人这顿狠揍啊!

  女主人也没闲着,带着孩子挨家敲门,单位住宅楼就这点好,谁家有啥事都能伸把手,更别说这还是领导家有事!顿时找绳子的找绳子,报警的报警,还有拎着板凳擀面杖菜刀等各式“兵器”进屋帮忙的。

  警察来的时候,反正俩人被捆得非常漂亮!就是模样凄惨。

  主犯被警察直接送医院去了,剩下那个放风的马上坦白交代,我是放风的。给派出所的警察气的差点拿警棍又揍他一顿,当我们是傻子吗?有在人家屋里放风的吗?

  那哥们快哭了,政府,我真是放风的。

  这哥们为了宽大,把啥都说了,包括他俩的老窝。警察去一看,我勒个去,这和杂货铺一样,从家电首饰到咸菜坛子,应有尽有。警察就问这哥们,你们偷人家坛子干啥?结果人家说,看着像是古董,打算碰碰运气!

  这人也是“老炮”,三次行政拘留,两次劳动,还没有进过法院。警察说,你们这些东西,可不是三次五次能交代过去的,这次你准备当被告吧!

  于是,这人开始拼命争取宽大,就说他有个小学同学,前几天在乡下老家大集上看到了,喊了他一声,居然吓得一激灵,政府,这这样人一看就是有事啊!

  警察就问,你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那人就说:叫赵志强,他大舅家就在我们乡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