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326章

作者:冥狄z

  冷声道:

  “尔等一直抨击秦政。”

  “何以不见大秦一统天下,结束数百年战乱,而使天下兵戈止息?”

  “何以不见大秦犁庭扫穴,出兵平患,使华夏族类得以长存?”

  “何以不见郡县制替代诸侯制,使华夏族群裂土之再,内争大战从此止息?”

  “何以不见天下奴隶得以实田,万民安居乐业?”

  “大秦修驰道、掘川防、拓疆域、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此等足以彪炳史册的功业,尔等却全然看不见?”

  “是也!”

  “大秦拆迁了六国宫殿,是集中了六国宫女。”

  “然则,连绵宫殿,纵使始皇是万金之躯,又住的了多少?万千宫女又消受得了多少?至于为何要拆迁六国宫殿、六国宫女派甚用场,我却是不知,但也不会如你们这般,臆想着皇帝种地是用金锄头还是银锄头。”

  “再则。”

  “始皇操劳了大半辈子,难道就不能享受享受?”

  “而这些何伤于秦之大政大道?又何伤于大秦文明功业?”

  “当年商君变法之时,秦国积贫积弱,几被六国瓜分,然而秦孝先公与商君同心变法,深彻盘整秦国二十余年,使得秦国如同再造,也直接由一个备受欺侮的穷弱之邦,一举崛起为虎狼大国。”

  “而今大秦,受命于天,一统华夏。”

  “便是想如秦孝先公般,再造秦国,改制华夏文明,盘整华夏河山,让华夏文明亘古屹立,文明昌盛,华夏再无折腾。”

  “今日咸阳盛会,汇聚天下之士。”

  “为的便是凝聚华夏万千士子之心,共议一条富足殷实的康庄大道。”

  “让大秦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强国,一个国富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天下乐土。”

  “此等造福华夏亿万生灵之伟业,如今已然落到了吾等的肩上。”

  “长达数百年残破山河的旧时代刚刚结束,一个崭新辉煌富足的新时代正在缓缓起步,眼下的确举步维艰,但有志者,事竟成,凝聚万千华夏之力,我却是不信,吾等不能会子孙后代创建一个殷实富饶的国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年秦国能由弱到强,盖因施行了新政,而今大秦百废待兴,跟当年秦国时的处境何曾相似?为了大秦,也为了华夏的文明昌盛,这次大治之议,就依仗诸位执言了。”

第262章 霸道!!!(第三更)

  话音落下。

  场内的人还未有太多反应。

  场外已然爆发出了整整雷鸣的喝彩声。

  他们听不懂什么德治、礼治、天道、大道,但他们却是听明白了一句话,一句看似戏谑,又充满了欢快的调侃,但同样是十分接地气的一句话

  陛下操劳了一辈子,就不能享受享受?

  这一句。

  他们感同身受。

  他们这些年拼死拼活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过的轻松一点吗?

  正如秦落衡所言。

  秦始皇这一生已立下这么多功业,难道就不能有一点个人私欲,纵然过了一些,但这也是始皇应得的,这些儒生,他们凭什么去指责?

  而且。

  皇帝显然想要改变,所以弄了这个盛会,就是想改变一下当前的局势,结果这些儒生还揪着不放,实在是令人不快。

  一时间。

  场外斥责骂声不断。

  听着入耳的不堪骂声,叔孙通整个人悲愤到了极点,他更是直接撸起了袖子,想要跟四周的人争辩,但终究是人力有穷尽,很快便败下阵来。

  他怒目圆瞪。

  却已经是辩不过来了。

  最后。

  只能愤然拂袖,抱头鼠窜的离开。

  叔孙通的狼狈逃跑,更是引起场中一片大笑。

  整个冀阙洋溢着欢快气氛。

  唯有儒生。

  脸色阴沉似水。

  子襄坐在席上,脸色难看到极点。

  秦落衡这一番话下来,他儒家不仅颜面尽失,还会被世人认为是一个狭隘迂腐的学派,更为甚者,很可能直接就堵死了儒家推行礼治的可能。

  秦落衡分明是想毁了儒家!

  其心可诛!

  子襄双拳紧压着大案桌面,整个人气愤到了极点,但眼下民众情绪已被调动起来,他甚至都不敢与之争辩。

  整个人可谓是狼狈不堪。

  扶苏有些恍神。

  他神色微怔的望着秦落衡,却是怎么都没想到,秦落衡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揶揄父皇,还不止一次,他何以能这么张狂,这么有恃无恐?

  就因为父皇的宠信吗?

  而且……

  他怎么敢直接得罪天下贵族,天下士子,以及诸子百家的?

  大秦就算有家门阀阅,但能在门口树起阀阅的终究是少数,而且也仅限关中氏族,天下贵族何其多?他们生来富贵显赫,又岂会甘心,因大秦的一份令书,便直接削为庶民?

  这次盛会汇聚天下名士。

  结果秦落衡对他们并无半点尊敬,反而在台上大放厥词,将士子引以为傲的尊荣一一击碎,他是生怕这些士子不反秦吗?

  还有儒家!

  他也知儒家的礼治不切实际。

  但他之所以选择亲近儒家,就是因为法家太过苛责,所以想用儒家的仁礼来做调和,但眼下秦落衡却直接把儒家得罪了个彻底,这岂非是因小失大?

  扶苏苍白着脸。

  他只觉得秦落衡过火了!

  大秦设立博士学宫,本欲为兼容百家,何以去大肆诘难?

  扶苏面色微凝,扼腕急声道:“秦落衡,你平素那么精明,为何在这些事上失了神?以至于说出这么荒诞不经的话?你怎么偏偏就在这时犯了糊涂?”

  “唉!”

  另一边。

  萧何却并不这么认为。

  大秦自有法度。

  秦落衡所言,并无半点僭越,只不过真话过于伤人,也太过露骨,让人一时难以接受罢了。

  他出身寒门。

  对贵族士子、儒生都无法感同身受。

  而从秦落衡的话中,他听出了一个意味。

  秦落衡并非是在打压排挤道儒两家,而是在有意敲打警告,他是想告诉他们,华夏大地上只能施行法制,两家主张的德政,仁政,只能在法制基础上,做锦上添花之用。

  他是想用这些露骨的话,提醒道儒两家的有识之士,不要再耽于陈腐王道、劝天下改制,要有华夏之念。

  秦落衡之所以敢这么大胆直言。

  非是要自绝于道儒。

  而是在对外表露一个态度,朝廷准备启用道儒两家了。

  只不过道儒两家耽于陈腐王道,为大秦体制所不容,若是道儒能摒弃王道理念,摒弃治政之道,大秦自然会对道儒大开方便之门。

  想到这。

  萧何一下全理清了。

  大秦立国以来,一直在锐意革新。

  治理上同样在求变。

  这些年里,大秦大修驰道,决通川防,疏浚漕渠,这是大秦依循法家理念做出的大治之策,只不过经过五年探索,朝廷似乎也察觉到了,法家的理念,并不足以实现天下大治。

  因而才有了今天的这场盛会。

  但天下士子轻秦,很多人恃才自傲,有着自己的为政理念,不少士子还念及着三代王道,而这显然为大秦所不能容,因为才有了眼前这一幕。

  秦落衡借其他人的发问。

  表明朝廷立场。

  如果还有人试图让大秦改制,试图回到诸侯番邦,回到过往的陈腐王道,大秦是绝对不可能容许,会直接跟你们划清界限,甚至是彻底决裂。

  但若有士子能幡然醒悟,大秦同样会不吝于重用。

  秦落衡的态度很明确。

  大秦的政体为法制,不容变更。

  但在治理上会选择兼容百家,只要能为秦所用,能为秦出言献策,能让天下得到彻底的治理,纵然你是罪人、是亡人,大秦也会不拘一格的启用。

  甚至于。

  萧何生出了一个想法。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