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戒大师
“呵呵,皇上也是难。开创基业的皇帝,有几个没疑心病的?”李善长宽厚的笑笑。
“那也没有他这样的,把勋贵文武、士林缙绅统统当成仇人的!”杨文裕却愈加气愤道:“老夫早就看出他是偏狭、残暴之主,所以坚决不让儿子出仕。”
“可是他却杀了不肯出仕的夏伯启叔侄、姚叔闰、王谔,还将他们全家籍没。又亲自写文章威胁天下读书人,拒绝朝廷征召只有死路一条,而且还会连累全族。”
“不得已,我两个儿子只好应征出仕。心说既然如此,那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吧,谁知一个莫须有的空印案,让他俩还是丢了性命……”杨文裕噙着泪花,哽咽道:
“横着也是死,竖着也是死,感情就没有活路了。百室,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世道?”
“唉……”李善长长叹一声,也有些被触动道:“先生啊,难过的不止你一家。老夫的亲侄子不也被皇上当众烤了吗?还有亲外甥,被无马……唉,提起来就心塞啊,你说老夫这个钦定的开国第一功臣,连自己的子侄都保不住,还有什么脸见人?”
“连你这样的身份都保不住自己的家人,更别说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了。”杨文裕见机会到了,便直截了当道:
“所以说你当初辅佐他当皇帝就是个错误,当时你要是选了郭天叙,哪会有今日这般凄凉晚景?”
“唉,谁知道呢……”李善长长叹一声。
……
杨文裕说的郭天叙是郭子兴的次子。当年朱元璋是郭子兴的女婿,兼头号大将,深受老郭器重。这让郭天叙深感威胁,生怕朱元璋这个小白脸,抢了他老郭家的基业。
所以他不断地搞朱老板,还煽动郭子兴把朱元璋关起来,不让人给他吃饭。是马大脚怀里藏烙饼,才让朱元璋没饿死。
朱元璋被逼得没法,才离开了濠州,到和州另起炉灶。结果风水轮流转,郭子兴又被排挤出濠州城,只能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不计前嫌,把统帅及指挥权交给了他,重新接受郭子兴的领导。后来郭子兴去世,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只是他的副手。
就在那时,郭天叙想要招揽李善长,来彻底瓦解朱元璋的势力。结果李善长不为所动,反而帮朱老板设计除掉郭天叙,当上都元帅。
李善长能成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这桩功劳要占大半。
第七七八章 顶级说客
其实当时,郭天叙的军队多半是由朱元璋招募训练的,主要将领也皆是朱老板的人。而且最关键的,郭天叙的能力,给朱老板提鞋都不配。
所以李善长的选择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是明智。
但时过境迁,事件亲历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的,夸大自己起到的作用。久而久之,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自己肯定是信了。
李善长私下就常常叹息,要是当时选择了郭天叙,自己肯定不会被迫提前退休,至少侄子和外甥不会因为一点小错,就被残酷地处死。
是以杨文裕的话,算是说到他心坎上了。
见李善长没有反驳,杨文裕便沉声道:“既然知道错了,那就改正它!郭天叙虽然死了,还可以另择明主而助之!”
“……”李善长听完吐出长长一口浊气,半天才苦笑道:“先生果然是给胡惟庸来做说客的。不是我笑话他,就他那尖嘴猴腮的样子,哪有半分人主之相?快省省别折腾大家的九族了。”
“百室老弟说的是,胡惟庸确实没有当皇帝的可能。”杨文裕却不慌不忙道:“但是他也没有当皇帝的想法,他跟老夫一样,都是单纯的替儿子复仇,否则老夫也不会替个野心家卖命的。”
“那人家没有杀子之仇的,跟着他造反图什么?”李善长反问道:“图个刺激?还是跟家里有仇?”
“这就是老朽要跟百室老弟说明的。”杨文裕正色道:“胡相不想自己当皇帝,看似是个大缺陷,实则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说着他给李善长分解道:“远的不说,就说当今皇上吧,原先跟大家一样,都是小明王麾下的义军将领。大家叫他一声上位,但还是一个桌子上喝酒吃肉的。
“可他造反成功,当了皇帝呢?整个天下都成他一家的了,咱们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见了面得给他磕头,最多封了几个公爵,二十几个侯爵,既没有封地,也没有采邑。他儿子却生下来就是亲王,有藩国有军队,还有高得离谱的俸禄。”
“这公平吗,这合理吗?”杨文裕高声质问道。
“哎呀,你小声点……”李善长吓得又到窗边听了听动静,这才转回道:
“确实既不公平,又不合理,淮西老兄弟的怨气多半出自于此。加上这二年,藩王开始抢夺兵权,大家都一肚子的火气没处撒。皇上确实不是当初的上位了……”
“所以嘛。”杨文裕便笑道:“跟胡惟庸起事,起码不用担心他吃干抹净。大家人人都有希望登顶,等他那边政变成功,大家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有希望问鼎,就看你的本事了。那劲头能跟给别人卖命一样吗?”
“而且最后登顶的,有了当今的前车之鉴。也不敢再重蹈覆辙。必须要裂土分疆,把淮西老兄弟都封王,比如你老李,保底也是个淮王,至于会不会更高,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李善长本以为自己心志坚定、不可动摇,没想到却被对方说的乱了心跳。不得不承认,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杨文裕的游说能力,跟李存义简直天上地下。
杨文裕一见有门儿,便站起身来,加重语气道:“自古便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与地主共天下’,因为天下太大,凭皇帝自己根本坐不稳,只能与缙绅地主联手,可咱们洪武爷因为出身太苦,把地主老财、书生官吏视若仇寇,这十多年来已经把他们得罪尽了。”
“我们淮西的老兄弟也沸反盈天,今年开年他又在老六的蛊惑下,彻底的得罪了儒教。已然把所有支持他皇帝宝座的力量,统统得罪光了!”说着他须发皆张,挥舞双手道:
“你看他高座金台,统御万方,顺昌逆亡、不可一世,其实已是自毁长城,众叛亲离!这时候就差一个人振臂一呼,大家一拥而上,推翻独夫,解黎民于倒悬,救百姓于水火。此乃顺天意得民心之举,必得鬼神相助,一举成功!”
“现在胡相愿意做那个振臂一呼之人,只求韩国公在政变成功之后,出面为他站台。胡相也保证,一旦事变失败,他一人承担,绝不牵连我等。百室老弟可以说是进退自如,不担风险。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切不可让天下人失望啊!”
杨文裕的说辞太有煽动力,把这老谋深算的李善长都讲的热血沸腾,忍不住脱口问道:“此话当真?”
“我俩近一甲子的过命交情,我怎么可能骗你呢?”杨文裕沉声道。
“……”李善长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好一会儿才苍老的叹气道:“要是再年轻二十岁,我二话不说就跟先生干了,就像当年决定跟皇上干一样。”
“可现在我垂垂老矣了,勇气和智力,都随着血气衰退。现在我什么志向都没了,只想安度晚年,先生又何必非拉我全家百余口下水呢?”
“唉,百室老弟,你真是被酒色麻痹了警觉啊!”杨文裕沉声道:“实话告诉你吧,此时淮西勋贵中,已经有数十位投入胡相麾下,胡丞相的大计业已谋划停当了,不管你加入与否,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说着他目光炯炯的盯着李善长,一字一顿道:“你以为胡相一旦失败,你能逃得了九族全销的结局吗?”
“……”李善长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而且这会儿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面颊往下淌。
胡惟庸是他一手提拔的接班人,胡党的核心人物,全都有他的烙印。胡惟庸还是他弟弟的亲家,双方早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杨文裕说的没错,胡惟庸要是谋反失败,肯定会牵连到他。这种泼天大罪,几块铁牌牌都救不了他,更救不了他全家。
“百室,你的身家性命,早就系于胡相一身了,胡相成,你全家活;胡相败,你全家死。”杨文裕最后字字戳心道:
“你已是别无选择了。到底是窝窝囊囊的等待厄运降临,还是豁出去博一个裂土封王,自己好好想想。”
第七七九章 发动!
杨文裕说完转身就走。
真男人从不回头看爆炸,顶级说客说完话也从不回头,要的就是这个信心十足的感觉。
除非李善长出言挽留。
可是他都走到院子里,也没听见那句‘先生留步’。
没想到李善长竟然没搭理他……
这让杨文裕感到有些挫败,只好回到客房等回话。
谁知等了两天,也再没见到李善长,杨文裕终于忍不住求见,管家李贵却只说老爷偶感风寒,怕传染给先生,不便相见。
又厚着脸皮赖了三天,李善长的‘病’还没好转,杨文裕只好怏怏告辞。
李善长只让人给他封了盘缠,依然没有露面。让杨文裕意外的是,来送盘缠的居然是李存义。
将一沓宝钞塞给杨文裕的书童后,李存义送他出府。
经过小半年的修养,李存义已经不用拄拐了,只是腿还有点瘸。两人默默走出庄园,杨文裕才猛然惊醒道:“老弟能出来了?”
“嘿嘿,托老先生的福,家兄刚刚解除了在下的禁足令,过不两天我也要回京了。”李存义笑道:“这两年可憋死我了。”
“哦?”杨文裕打量着李存义,李善长这个节骨眼上放他出来,还让他给自己送行,这是个明显的信号啊。
便低声问道:“令兄可有话让你转告我?”
“有。”李存义点点头,屏退左右后,方附耳道:“他说——‘我老了,命将不久,等我死后,你们自己去干吧’。”
“哦,还有呢?”杨文裕颔首问道。
“没有了。”李存义说完便郁闷叹息道:“看来老我大哥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要当缩头乌龟了,又让老夫子白跑一趟。”
“哈哈哈……”杨文裕却笑着摇头,拍了拍李存义的肩膀道:“那可未必。你品,你细品。”
“我品?”李存义给整不会了,直到杨文裕上车远去,也没品出个二和三来,颓然放弃道:“我品个几把啊!”
最烦这帮读书人,有话不直说,总让人猜谜了。
……
离开凤阳后,杨文裕便马不停蹄赶回南京,连夜来到斛斗巷的胡相府。
胡惟庸披衣来见,听杨文裕讲述了到凤阳的详细经过。胡惟庸听后大喜过望,起身紧紧握着杨文裕的手,使劲摇晃道:“能说动韩国公,先生立了大功啊!”
他的理解力就比李存义高多了,知道韩国公那句话的重点在于‘你们自己去干吧’。至于什么‘我死后’,不过是既当又立的牌坊而已,没什么卵用。
难道死后支持他们造反,活着就不支持了?没道理嘛。
“呵呵,道理都是明摆着的。只不过韩国公被安逸和恐惧蒙蔽了,老夫只不过点醒了他而已。”杨文裕不着痕迹的抽出手来,以免被晃散了黄儿。
“好好好,老夫这下再无后顾之忧了!”胡惟庸激动的挥拳道:“我这就下令让北边尽早动手,送大将军上路!”
“那这边呢?”杨文裕着紧问道:“一旦徐达遇刺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必定加强戒备,再想动手就难了。”
“其实反过来也一样,如果让大将军知道皇上遇刺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就会回到自己的军营,那时候谁也休想打他的主意了。”胡惟庸沉声道:
“所以必须要南北同时动手,前后最多差个两三天。”
“这好难啊。”杨文裕都替他发愁。
“是啊,只有大将军回府的时候才有机会动手,可大将军有一年到头不着家,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咱们的人有把他叫回家的办法。”胡惟庸微微得意道:
“只待那边日子确定了,我们这边就能同时动手了。”
“胡相真是太细了。”杨文裕赞叹一声道:“有心算无心,必能一举成功。”
“承你吉言!”胡惟庸淡淡一笑,随着有利条件不断汇聚,他终于渐渐有了胜券在握的感觉。
……
胡惟庸虽然瞻前顾后,显得前摇过长,但一旦开始发招,就雷厉风行,一发不可收拾。
当天晚上,他便写好密信交给胡德。
次日天刚亮,秦淮河上一艘画舫,一个女史提着鸽笼登上艉楼,打开笼门。
笼子里,经过专业训练的信鸽便展翅飞出,径直朝着北方天际而去。
三日后,经过一次接力,另外一只信鸽飞抵了大工地似的北平城。
鸽子在北平城上空盘旋一圈,辨别方向,落在后海的一条僻静胡同内。
一个面容愁苦的佝偻老者,双手接住信鸽,取下其腿上的小竹管,然后将其放回鸽舍中。
老者进屋关上门,点着油灯,倒出小竹管中的密信,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不起眼的《砚北杂志》,然后对着密信查找起相应的字眼来。
每查到一个字在纸上写下一个,便可将密信破译出来。
看完南边传来的指令后,他便将密信和破译的纸条烧掉,把书插回书架。然后出了房间到伙房里忙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