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213章

作者:三戒大师

  ……

  “好吧,我承认,他们有理由不满。我家老头子干的确实不对。”朱桢便坦诚道。

  “……”罗贯中有些意外的看一眼朱桢,没想到这老六倒是不护短。

  心说,这小子在小节上固然蛮横不讲理,在大是大非面前,还行,不含糊。

  “我跟我大哥说过江南的问题,我大哥也认为,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江南。”朱桢便搬出自己另一面大旗道。

  “太子殿下仁厚英明,实在是大明之幸,万民之福啊。”罗贯中真心实意道。其实他对大明的期望,大半都寄托在太子身上。

  “我们决定,先为江南做点事儿。”朱桢便徐徐道:“比如,奏请老头子给江南减税,允许在凤阳的江南人回乡祭祖,以及……”

  顿一下,他图穷匕见道:“重开市舶司。”

  “……”罗贯中听到这儿,不禁哂笑道:“殿下绕了好大一圈,终于说到点子上了。”

  “你们写小说讲究铺陈,本王也得有个铺垫不是。”朱桢笑笑,并不讳言道:

  “之前,本王从老头子和大哥那里,要来了市舶司。本王也知道,市舶司的问题很复杂,不是说重开个衙门,就可以重新管起中外贸易那么简单。

  “所以几个月前,本王便派人到江南去摸底。就在咱们离京前,派去的人回来向本王禀报,说市舶司积重难返,怕是难以重现昔日辉煌了。”

  “这话不假,”罗贯中点头道:“你派去的人还挺有眼光。”

  “可本王就是不信邪,就算市舶司沉疴难起,我另起炉灶不行么?”朱桢脸上浮现出少年人的执拗道:“到底明里暗里,都有什么人在作梗,让我一个背靠皇帝和太子的亲王也搞不掂!”

  说着他朝罗贯中拱拱手道:“还请先生教我,到底什么人这么牛逼?”

  “我又不是海商,我哪里说得明白?”罗贯中摆摆手道:“殿下还是另请高明吧。”

  “先生给张四九当过军师,与江南豪族相交多年,多多少少应该知道些情况吧?”朱桢深深作揖道:“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前倨后恭。”罗贯中哼一声道:“我是不会吃你这一套的!”

  “我知道,先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朱桢便笑道:“这样吧,我送先生一首词,作为《三国演义》的开场词,要是能入你法眼,就跟我讲一讲,如何?”

  “哈哈,殿下还会填词?”罗贯中不禁失笑,在他印象中,这位殿下不可谓不粗鄙。

  “罗老师,你不要这样小瞧人。”朱桢面不改色道:“本王会的事情多了。”

  “那我倒要拜读下殿下的大作。”罗贯中笑得颇为不恭道。

  “那咱们说定了?”

  “说定了。”老罗点点头。

  朱桢便提起笔来,刷刷刷写下半阙《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罗贯中当场石化。

  这半阙咏史词,绝对是《三国》最好的写照,也是自己半生最好的写照!

  而且这词本身,已经有了苏大胡子的八分功力了……

  罗贯中痴痴看着这半阙词,眼前尽是三国的千古英雄事,尽是自己中道凋零的王佐事业。

  眼下,那些风流无尽的千古英雄,和自己不甚成功的事业,全都随着滚滚长江而去,彻底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都已是过眼云烟。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夕阳一次次照常落下……

  好半晌,他才回过神来,抹下泪水失声道:“下面呢?”

第三四九章 全员通番

  后世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这首《临江仙》,就是在《三国演义》的开篇。

  但其实这首词的作者杨升庵,一百多年后才出生呢。

  这位首辅之子,当朝状元,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便因为卷入‘大礼议’中,被忍无可忍的年轻道爷廷杖数次,发配云南充军。

  嘉靖三年,他戴着枷锁,被军士一路押解到江陵,乘船过长江时,看着江水滔滔,远山青翠,船上两个白发渔翁正在饮酒谈天。他不禁深受触动,想到了自己的遭际,一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临江仙》。

  后来毛宗岗修改《三国演义》时,便将其作为开篇词。因为它太实在合适了,就像是为三国英雄量身打造的一般。

  这首词对罗贯中来说也是绝杀,因为它就像在诉说他的平生一般。至少罗老师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他对下半阙的渴望,可想而知。

  ……

  “下面呢?”见他无动于衷,罗贯中催促道。

  “下面啊,好像忘了。”朱桢却搁下了毛笔,欣赏着自己的字,该说不说,长进太多。

  “艹……”罗老师爆了粗口。

  “先生要是跟我多讲讲你知道那些事儿,我肯定能想起来。”朱桢笑眯眯道:“你也知道,灵感需要碰撞的嘛。”

  “你真……”罗贯中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抵挡不住下面的诱惑,无奈道:

  “好吧,我说。其实市舶司在元朝就已经不行了,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元朝的行政能力太差,根本没法监管走私。上上下下的官员又贪污成性,丝毫不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海商们发现只要把官员买住,找好保护伞,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走私,还交税?叫个屁!”

  “嗯。”朱桢点点头道:“这跟我了解到的差不多。然后呢?”

  “后来张四九占了江南,他更是什么都不管,海商们自然都很支持他,希望他一直统治下去。”罗贯中接着道:

  “张四九能以一州之地抵抗那么久,离不开海商不断给他运送补给。后来张四九败了,那些海商自知留下没有好下场,便与张四九的残部退居海岛,一面继续跟朝廷对抗,一面继续垄断海上贸易。”

  “这么说,垄断海面的,还是原先那些人?”老六就很会抓重点。

  “差不多吧。这些年肯定死了好多,但总体来说,还是那伙人。”罗贯中点头道。

  “乖乖。可是的他们不能上岸,该找谁进货,又该找谁出货呢?”朱桢追问道:“人员补充、物资补充有靠谁呢?”

  “呵呵。”罗贯中轻笑一声道:“我只能这么告诉殿下,从宋朝开始到现在两三百年间,整个江南,都已经是海上贸易的形状了。各行各业,各家各户,全都直接或间接的仰赖海贸。豪右之家以之牟取暴利。平民百姓则赖以为生。殿下觉着,你提的这些问题,海商们需要发愁么?”

  “不需要。”朱桢嘴角泛起一丝苦笑道:“整个江南都是他们的人。”

  顿一下,老六又道:“所以本朝的市舶司也开不起来?”

  “没错。整个江南都在走私,根本不过市舶司,朝廷如何分一杯羹?”罗贯中淡淡道。

  “这些问题,为什么从来没人跟朝廷禀报?就算江南人都参与走私,那些地方官呢,他们可是外地来的流官,为何也视而不见?难道都同流合污了?”老六匪夷所思的问道。

  “外地的流官,不是被你爹杀了么……”罗贯中揶揄道。

  “罗老师,别这样说。我家老头子杀了魏观就后悔了。”朱桢苦笑道:“再说,那么多官员,总有人会禀报吧?”

  “是啊,那么多官员,总有人会禀报吧?”罗贯中阴阳怪气的重复一句,又幽幽问道:“那为什么你父皇不知道呢?”

  这话就说的太明白了——天下所有奏章,都要先递送中书省,中书省给朱老板什么,朱老板才能看什么。中书省不给的,朱老板自然就看不到了。

  “你是说……”朱桢咽口唾沫道:“都被中书省压下了。这么大胆的么?”

  “不然嘞。”罗贯中皮笑肉不笑道:“能听信某些人的鬼话,轻易关掉各处市舶司,就说明这么多年你爷们都被蒙在鼓里。”

  “艹……”老六忍不住也爆了句粗口。

  其实他也早就有所猜测了,不然以父皇恨不得雁过拔毛的缺钱劲儿,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市舶司这棵摇钱树呢?

  他忽然又想到一层道:“这么明目张胆的大规模走私,怕是瞒不过崇明岛上那位备倭总兵官吧?还有各处沿海卫所的指挥使们,不把这些人收买住,怎么能愉快的走私?”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也不好乱说。”罗贯中淡淡道:“只是以前朝旧事来看,不买通了官兵,确实不便走私。”

  “嗯。”朱桢再也坐不住,起身来回踱步道:“管他们是不是了,料敌从宽总没错。”

  “也就是说,整个江南都上了他们的贼船,从地方到朝廷,从官府到军队,都有他们的保护伞,整个体系已经十分完备,针插不进、水泼不入了。”他面现苦笑道:

  “所以先生说,重开市舶司,没戏。”

  “正是。”罗贯中颔首道:“这个体系有极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到了大明它也很快重生。谁要想虎口夺食,就要面临整个体系的反扑。等闲钦差,肯定落个粉身碎骨。当然殿下身为亲王,不至于,最多就是头破血流。”

  “先生未免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朱桢却站住脚,两道粗眉一挑,瞪起圆圆的眼睛道:

  “说破天,就是帮见不得光的走私犯!最多再加上几柄保护伞!就像天下无敌了?怎么可能?本王就不信这个邪!”

  说着他对罗贯中道:“我已经让人,将江南所有的大户,都请到了镇江。等回去就跟他们会一会!”

  “是么?”罗贯中不禁心下一惊,要是殿下没忽悠自己,那说明他早就认识到症结所在,而且真打算把这个难题解决掉。

  “倒是没人敢不给本王这个面子,该来的都来了。”朱桢笑道:“到时候,还得先生这个老熟人作陪啊。”

  “唉,好吧。”罗贯中无奈点头。这下不知多少旧相识,要戳自己脊梁骨了。

  “要是他们不给本王加双筷子,那海贸这碗饭,就都别吃了!”朱桢一拳砸在桌子上,斩钉截铁道。

第三五零章 师兄你好

  哥几个紧赶慢赶,终于在冬至前一天,抵达了凤阳,好歹没耽误了祭祖。

  按照皇陵祭祀的制度,每年冬至、正旦祭以太牢,清明、中元、孟冬三节祭以少牢,由署官行礼;每月朔望各祭以少牢,由中都留守司官员行礼。

  所谓太牢,就是牛羊豕,即三牲全备。少牢则是只有羊和猪,没有牛。

  祭祀的流程与去岁大差不差,不必赘述。

  离开皇陵后,几位哥哥按照旨意去巡视中都皇宫……虽然中都城已经停止营建,但已经早好的皇宫,也不能拔掉吧?本着浪费可耻的原则,朱老板让儿子再去看看,能不能用来干点啥。

  朱桢没跟着一起去,而是在罗贯中陪同下,去找韩宜可。

  昔日的临淮韩知县,一年多前被朱元璋委任为钦差凤阳巡按御史,至今仍在任上。

  朱桢和罗贯中本以为这位代天子接受百姓告状,审录罪囚,吊刷案卷的青天大老爷,肯定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当两人来到巡按衙门时,却惊奇的发现这里门可罗雀。

  老六带着疑惑,让门子通禀一声,说楚王殿下驾到。

  他虽然眉毛粗粗、眼睛圆圆、年纪也不大,但配上身上的衮龙袍,顿时王者之气侧漏,唬得门子赶紧跑进去通报,守门的差役也麻利的敞开中门。

  “哎呀,真是楚王殿下。”韩宜可从里面急匆匆跑出来,看到这个庞大的少年,赶紧一脸吃惊的下拜。“下官拜见殿下。”

  其实他更奇怪的是,贯中先生怎么跟楚王殿下混一块了。他不是一直以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况么?

  “不必多礼,本王随兄长来凤阳祭祖,想到曾多蒙韩知县关照,顺道过来看望一下。”楚王殿下摆摆手,脸上写满了和蔼。

  韩宜可赶紧起身,一面引着殿下往后堂奉茶,一面心虚的辩解道:“当初实在是皇命难违,对几位殿下多有怠慢,万望恕罪啊。”

  “只怠慢那么简单么?”朱桢笑容逐渐变态道:“也不知是谁扮成强盗,把我哥几个最后的口粮抢走了?”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