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艺教父 第284章

作者:司马圭太

但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也是因为曰本市场不大的缘故。整个曰本成气候的电影公司只有五家,能很容易达成一致,给艺人限薪,而荷里活则有将近700家电影公司,大片商多如繁星,根很难有这样的默契,说不给演员和员工高工资就不给。

不仅员工们不允许,工会也会找麻烦。

从业人员的薪资是行业整体状况决定的,美国的电影市场规模是其它地区的十倍还多,这么大的市场不给员工分润也是不可能的。

市场规模大,竞争激烈,所以普遍摄制成本高,在这种情形下,一千五百万以下,都算是低成本拍摄了。

这么低的拍摄成本……盈利起来很容易……

能看出来,这是藤原圭故意为之的。他是个很能根据限定条件拿出相应作品的创作者,他知道荷里活的拍摄成本高,而且初涉北美市场就拿出大把金钱拍摄电影是不明智的。

所以他故意写了一个用很少的钱,就可以拍出来的剧本。

丹尼尔着实有些惊叹了,他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个《电锯惊魂》是他临时写出来的剧本,或许是《洛奇》被范特森拒绝了以后,抽出几天写出了一个新的。写得又快又好,还能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拍摄情况。整个荷里活,有这种能力的编剧少之又少,能像藤原圭写得如此之快完成度如此之高的,更是接近于零。

丹尼尔心道,抬头看了一眼藤原圭,而这一次,他看着藤原圭有些发呆。

太年轻了。

和这家伙相处总是会忘记他的年龄,二十多岁……已经是整个曰本文艺圈内接近教父地位的人物了。而且没有父辈的积累,没有妻族的帮扶,没有师门的提携,能走到这一步除了极过人的能力没有别的理由了。

怪不得这家伙这么急着进入荷里活……猛兽往往容易饥饿,他要去水草更丰肥,猎物更多的地方。

这家伙,或许真的能在荷里活取得同样过人的成就。

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就算亏了,也无伤大雅。因为是外国人编剧,成本又如此低廉。根本不会抹黑自己的职业履历。

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不请大牌的话,也就是几十万一百万左右的成本,想亏都难……但是也赚不了多少。

一瞬间,丹尼尔的脑海中涌现了许多想法,藤原圭则被他盯得有些发毛。

“藤原社长。”丹尼尔说道,“祝我们合作愉快吧。”

“您同意了?”藤原圭说道。

“自然。”丹尼尔抖了抖《电锯惊魂》的剧本,“我觉得是个有趣的故事……值得一拍。有空的时候,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剧本的详细内容吧。听说你派了专员在美国,我回到荷里活的时候,直接和他交流就可以了吧?对了,新公司叫什么名字?”

“梦工厂。”

“不错的名字。”

……

天气越来越冷了,节日的气氛却越来越热了。现在的藤原圭有时候已经没办法一瞬间想起这是自己在这个世界度过的第几个新年了。

他与这个世界的交融程度越来越深了。

藤原圭还记得刚来这个世界的头两年,一碰到新年就会觉得有些发憷。因为这一天,腾原家都是冷锅冷灶的,哪怕他通过《白夜行》成为文坛新秀的第一年,也是如此。

那时的他,便会忍不住想念之前的世界。

而随着事情起了变化,他在这个世界有了新的朋友、家人,他便逐渐地镶嵌于这个世界了。

新年,对于片商来说,也是一年中为数不多重要的节日。

1月份是市场旺季,这个月份电影市场总观影人数差不多是其它月份的两倍,甚至还多,所以也理所当然的,竞争也更激烈。

过去的一年,电影市场出现了非常反常的现象,那就是一年之内出现了两部现象级的商业片,这种百亿级别的电影如果不考虑通胀变化的话,仅看数字,整个曰本电影史之前只出现过三部。

85年的一部灾难片,92年的一部历史片,和96年的一部动画片。

藤原圭进入电影圈没两年,全国前五的席位中,他自己就独占两席了。

所以这种百亿级别的电影,往往五到十年才会出现一部,因为藤原圭的超常发挥,让一年之内连着出现两部百亿,被行内人不可避免地视作异景。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本土电影市场要升温了。这两部电影,像是两针非常有效的药剂,一定会重振资本对于本土电影的信心。整个曰本电影市场的体量会翻上一番!

这并非是他们的空想。很多时候,一部成功的电影是可以让整个市场都起变化的。以平行世界举例,中国的国产电影市场在12年后急速膨胀,在那之前国产电影很难取得五亿以上的票房,能拿到2、3亿都算大卖。

但是在那之后,许多电影票房都开始以数十亿计算了,电影荧屏块数也成倍增加。虽然这也是国富民强后的必然现象,但是也是因为一部叫做《泰囧》的电影充当了催化剂,提振了资本对国产电影市场的信心。也激发了观众们的兴趣。

而藤原圭也以一己之力,茁壮了整个行业,许多财经学者分析,这个1月,相较往年,总票房会高上三成左右。

第573章 忙碌的年关

年前三天,藤原圭还参加了一个导演协会的酒会。

随着藤原圭身上的马甲越来越多,每到年关,都会有参加不完的酒会,很多都是各大协会的。

比如说一开始的推理作家协会,是曰本文坛的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组织,藤原圭作为社会派的奠基人以及发扬者,年年受邀,他也不方便驳面子,总是赴约。

推理作家协会会长腹部淳山年事已高,曾想过把协会会长的位置让给藤原圭,这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但也没人敢有意见。藤原圭虽年轻,但论起作品资历,协会内没几个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推理作家协会虽然不是什么职能组织,有行政实权,但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民间组织,掌握着曰本文坛的圈层文化。对于曰本很多推理奖项的提名入围和获奖,都是有着很大的话语权的。

甚至乱步赏和直木赏的评委,几乎都是协会的人。协会还在许多杂志有股份,对于那些报刊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但是藤原圭还是以自己年轻拒绝了,虽然藤原圭靠着自己的个人能力打破了资历的限制,但也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现如今还是不适合担任这个职位。腹部淳山看上去还有几年硬朗,等到自己三十岁以后再说吧。

不过腹部淳山也没放弃,还是把推理协会的副会长的位置给了藤原圭。

而除了推理作家协会外,什么电视人协会、电影人协会、曰本导演协会、编剧协会,也都在积极地拉拢藤原圭。每至年关,藤原圭接着各大协会打来的酒会邀请电话,都会觉得颇为头疼。

为什么你们这帮人不能合多为一,直接凑拢班子变成一个?命名艺术家协会多好,也省得我一天到晚在你们各大班级之间奔劳。一年恨不得十次聚餐,那种高消费的俱乐部也进进出出毫无压力,会员交的会费都被你们这帮人吃喝用度掉了……

《深海之城》的档期定档一月还是引发了不小的波澜的,尤其是同样定档一月的电影的制作方和发行方。开玩笑,现在谁看到“水波制作”四个大字不发憷啊,如果这部动画电影又复现一遍百亿成就,即使一月份市场大,刨去一两百亿的票房,剩下的也就只有些稀汤水可以吃了。

有片商直接被吓走,但是其余的都硬着头皮坚挺在原档期,决定不遗余力地与《深海之城》抗争,甚至还出现了抱团行为——电影主创之间互相为对方站台宣传,只将《深海之城》排除在外。

没办法,谁让水波过去的表现那么吓人,而且这部动画片比水波之前的两部百亿大作的制作经费都高,万一被你又整出个二百亿票房的大活儿来,我们这些人还有饭吃吗?

就在这种抱团的情形下,其它几部电影的宣传效果奇佳,这也是他们追求的效果,尽量把《深海之城》这部电影的声势压下来。

的确也见到了不小的成效,这部片子一开始是观众们最期待的电影,因为有着水波制作和大友惠一两块招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观众们的注意力和期待发生转移了,偏移到其它的作品上去了。

……

“这是可挑选的导演,我在诸多人选中挑选出了三位,你看看,都是有过往作品的人,但是究竟选择谁还在考量,你是编剧也是出品人,你觉得谁更合适?”丹尼尔拿出三份类似于简历的个人资料来。

简历上的是三位导演的详细资料,除了他们的一些基本个人情况外,还有他们的作品详述,获奖经历,票房情况,以及风格描述甚至专业影评人对他们导演水平的评价,以及优缺点,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写得相对客观,没什么主观评价,让藤原圭这个并不算特别熟悉荷里活的人看起来十分舒服。

“这三位都是我认为能力过关的导演,而且近来一段时间是有档期的。”

“似乎都不是很有名。”

“微薄的预算,请不来名导演。”丹尼尔直白地说道,“这三位并没有过两千万票房以上的作品,不然也很难答应拍摄一部制作预算不满两百五十万的作品。”

藤原圭给出的《电锯惊魂》的预算是两百万美元,不找投资,全部自己出。丹尼尔嫌弃实在是太少,表示如果超出预算,自己也愿意投资五十万。

但实际上,藤原圭觉得不太会超过预算,因为这部片子原版的预算也就是一百万出头,是荷里活小刀锯大树的典范作品。

“唔……”藤原圭仔细地看了眼这三位导演的履历,其中有一位是四十岁导演的履历颇为亮眼,这位导演是电视剧导演出道,曾经执导过不少恐怖悬疑题材的电视剧作品,而且收视率都非常不错。

但是电视剧在美国的地位可不像曰本,与电影艺术比起来是二流艺术,所以这位导演有了触影的想法,毅然转型。

然而转型后的成绩并不理想,成为电影导演后接连拍摄了三部影片,虽称不上血本无归,但是也的确没什么收益。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获得了一千七百万的票房,但是成本就高达一千万。所以基本等于片方没捞到什么收益。

所以自那过后,这位导演就很难再得到投资人的信赖了,虽说电影导演这条道路没有断绝,但是也很难再获得四百万以上的投资了。

而影评人和行业内专业评估人士对他的评价时:技术完备过硬,对预算和时间的掌控力强,不会出现时间和金钱成本失控的情况(毕竟是电视剧导演出身,而成本失控和延期对于电视剧拍摄来说是灾难),擅长塑造恐怖氛围,但是过于按部就班,对剧本的依赖性强。

简而言之就是,优秀的导演是能提高剧本的档次的,比如说二流剧本能改成一流,而这位导演似乎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然而看到简历上有这样的差评,藤原圭反而眼前一亮。

第574章 缺点亦是优点

所谓的“按部就班”,“缺乏原创力”,“过于依赖剧本”,对于他人来说或许是缺点弱点,但对于藤原圭来说,这就是一种过人的长处啊!

诚然,导演不该是编剧的复制者。从剧本到电影,从文字到影像,是要脱胎换骨般的变化,盲目地按照剧本来拍摄,不仅会显得呆板,而且会失去电影独特的魅力。

同样是《剪刀手爱德华》,分别让蒂姆波顿和昆汀来拍,绝对是两个故事。

所以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这句话并非是在否定编剧的功劳,而是手持导筒的人,才真正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而电视剧就不同了,比起导演,编剧更加重要。不需要导演太发挥个人风格。

美国的电视剧也是边播边拍,收视率不好,三集就结束,收视率好,可能续命十几季。为了保证播出的稳妥,也为了保证电视剧每一季之间的风格不出现大的差异以至于观众流失,导演拍摄起来按部就班,像是剧本的执行者。

拍摄周期长,工作量大,导演往往没意愿也没时间融入自己的风格,而这位导演显然还未改掉自己当电视剧导演的习惯。

像他这种导演,怕是只有十五年后,超英宇宙系列电影异军突起后,才有市场。

平行世界的十五年至二十年后,漫威宇宙在电影市场上大杀四方,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被一些电影导演抨击“漫威根本不是电影”。的确,和之前的电影相比,这种漫改超英电影更像是大制作的连续剧。

千人一面,无论谁执导筒都无法动摇电影系列的风格,而整个系列风格比较特别的一部《无敌浩克》,也被视作漫威系列最失败的作品。甚至因为这个失败之作,半冷藏了绿巨人这个人气英雄,至今都没有他的个人电影出现。

除去这种特殊情况,大部分剧本都与影像隔着一层。但是藤原圭的剧本不同,他的剧本就是可以照搬,变成影像,不用丝毫改动。因为他写出来的不是初始版的剧本,而是本来从完全体的电影里抠出来的,是文字版的电影。

藤原圭微微点了点头,表达对这个人的满意。

但他还是看了另外两个人的简历,另外两人,一个是混血黑人导演,但是混得已经看不出来了,就是一副白皮相。

美国种族划分遵循一滴血原则,只要祖辈里有一个黑人,身体里有一滴黑人的血,都算作黑人,哪怕白得像墙皮。而这个导演非常擅长种族主义主题的电影,也经常在公共场合强调自己的黑人身份,还老拿这个做文章。

虽然一定程度上招惹了当地红脖子的不满,但荷里活什么地方,左派大本营,政治正确集中地,他这种行为没有任何不妥。他日常享受白人待遇,住白人高档社区,混白人圈层,也能像黑人一样发赎罪券,赢两次。

而作为导演,也有一定的才能,但是和之前那个导演属于两个极端,喜欢改动剧本,而且无论什么样的剧本都会往种族主义话题方向偏,有影评人戏称:吉姆(这位导演的名字)的电影里什么都可以没有,甚至可以没有男女主,但一定会有一个瞧不起黑人的白人种族主义者。这是他作品的灵魂。

喜欢修改剧本……还喜欢种族主义话题……这可不太妙,藤原圭直接在心里默默把他否决了。

虽说荷里活是左派大本营,但是此时的欧美娱乐圈还没有二十年后黑色素泛滥,电影里必须要有黑人。如果《电锯惊魂》交给这人来拍,说不定他会把“竖锯”交给黑人来演……

好吧,倒也不是不行,但是这时的美国社会还没有左到这种程度,大部分荷里活电影的主要角色都是由白人担任的,还是不要冒这种商业上的风险比较好。

而第三位……是一位亚裔导演。

藤原圭觉得有些好笑,丹尼尔是故意的么?非要集齐三种颜色。

这位导演非常年轻,是所有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新加坡籍,年仅二十五岁,拍过一部小成本恐怖片,收益率百分之五百。但只可惜那部电影投资只有二十万,票房只有一百万而已,大部分都是通过CD售卖赚来的。

导演只赚到八万,但是也算小有成绩了,荷里活生存艰难,一位新晋年轻导演,能赚八万美金很厉害了。

丹尼尔还带来了这个导演的作品CD,现场放了,让藤原圭看。

藤原圭看过后,忽然又对这个年轻导演产生了兴趣。

故事不算特别出彩,但是这个导演非常聪明,用了很多聪明的手段,给这个故事增了色。而且非常能掌握观众心理,总是能在观众没防备的时候传递恐怖情绪,节奏掌控得也好,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导演。

有点希区科特的味道了。

藤原圭再次看了一眼这个导演的年纪,确定只有二十三岁。

藤原圭看完电影之后,又重新看了一遍,丹尼尔见他要二刷,转过头来问他:“你对这个人感兴趣?”

上一篇:汉世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