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艺教父 第209章

作者:司马圭太

水原结衣无奈地看了他一眼,现在水波制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成熟专业的电视剧导演的确不多,尤其是像柴崎那种水平的。

但是很遗憾,柴崎秀明现在在福山台那边也得到了重用,尤其是在水原结衣一气之下跑到水波制作后,福山台的人事也慌了,不敢再搞那些人事上给人找不痛快的小手段,给了柴崎秀明极大的优厚待遇。所以再把这人挖到水波制作,怕是难上加难了。

而前不久,柴崎秀明推荐了一个熟人给水原结衣,这人也是导演,当初和柴崎秀明是同期生,后来却和柴崎秀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

柴崎秀明去做了电视剧导演,而他则坚持自主映画,曾经拍摄过两部小成本影片,票房成绩中规中矩,但是评论界的评价还算可以。

这人名叫小田切公造,现在依然在拍摄自主映画,之前是独立电影人,现在似乎有意加入水波。而柴崎秀明对他的评价也颇高,说这人的创作灵感和技术能力都在自己之上。

藤原圭似乎听说过这个名字,回忆了半天之后,想起自己看过他的电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看过很多这个世界的电影,知名的不知名的都看,也包括这个人之前拍摄过的一部电影。

这人是有一定能力的,更何况现在公司的导演人才也的确缺乏,于是藤原圭立马点头道:“可以签,你决定吧。”

果不其然,同之前那名预测票房的影评人预测的一样,到了周二,票房再度提升,达到了1亿8千万之多,令人惊叹。

而且口碑还在继续发酵,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高评价,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悬疑佳片,甚至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日式悬疑片。

很多影评人都给出了高评价,一些报刊见风使舵,也不敢说这部电影的半个字不是了,之前给出差评的影评人也闭嘴了,影评人的一大任务就是充当普通观众的传声筒,如果很多观众发现你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意思,那么就会对你影评人的专业性表达质疑。

主流评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流行。哪怕是在互联网时代,陌生人之间的信息交汇变得很简单,能最大程度决定普通观众是否去看一部电影的,也是身边熟悉人的推荐。

再加上曰本学校社团林立,经常举办社团部团活动,有时候一个部团几十个人一起去看电影也是常事。《告白》作为一部符合年轻人口味,题材也新颖刺激的电影,迅速在各大高校圈子里引发热度,于是年轻人们争相观看。票房也一日高过一日。

到了周三,票房竟然来到了2亿5千万;周四,2亿8千万;周五……

仅仅一周,电影《告白》就完成了逆势上涨,而且涨幅惊人,再次引得媒体圈的侧目。

几天前,《告白》上映没多久,就有许多报刊给出了自己的预测,由于这部电影第一周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单日票房都是不足一亿的,周末时的单日票房也只是一亿多一点儿。所以很多人当时的票房预测,给出的都是20亿左右的数字。毕竟,这部电影的每日票房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的。

当时《读卖新闻》的娱乐版给出的预测是50亿,还让业内引为笑谈,但是又一周过去了,这部电影的票房越来越坚挺了。这才让业内很多人士恍然觉得,似乎50亿不是不可能啊。

松日映画的发行部在察觉到这部电影惊人的票房表现后,再度加大了有关这部电影的宣传资源和排片,急得不行,生怕错过这赚钱的大好机会。

能不急么,毕竟电影的放映模式和电视剧是不同的,电视剧采取每周放送一集的模式,一部电视剧能播上三个月,完结后还有录像带的售卖也是盈利环节。有的是时间反应,甚至一些开头不看好的电视剧,播到一半发现成绩不错,才开始下猛药打广告也来得及。

但是电影不同,一部电影往往播上一个月就要下线,甚至很多电影还不到一个月,二十天左右就会被大幅缩减排片,给一些新电影让位。《告白》已经上映快半个月了,所以时不我待。

野比茂介变得更尴尬了,虽然已经料想到了这部电影会超出自己的预想,但是没有想到会超出这么多。

而他之前力捧的全资投入的电影《黑岩》,此刻的票房已经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了。很多独立影院甚至直接把这部电影在好时段的排片全部让给了《告白》。

发行部也顾不得“主投”和“跟投”的区别了,直接把好时段排片全给了《告白》,最起码得把发行分成这笔钱给赚了。

到了又一个周末,《告白》的单日票房分别为3亿和2亿5千万。

第396章 他们被法律保护的很好

等候多日,水波制作终于迎来了他们第一个电视剧项目的企划——《阿浅来了》。

这是部在平行世界创下收视率记录的晨间剧,讲的是一名女企业家的故事。晨间剧也被称作主妇剧,几乎受众都是家庭主妇,所以故事也都围绕着女性的励志故事进行。

之前留下的月九精英团队都很高兴,觉得终于可以拍摄新作品了,然而藤原圭组建的新剧组中的人员却并没有长谷川英和西村太郎这些老人,反而是一些之前并不在月九团队里的员工,被任命去拍摄这部晨间剧。

一些月九团队的人表示不理解,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许久没有进组拍摄了,没有新的作品,就意味着没有分成和奖金收益,收入要大打折扣。

这些人拒绝了福山台的长期合同,来水波制作投奔藤原圭,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牺牲了一些东西的,比如说安稳。放弃大电视台,选择制作公司,这也算是一场押上自己前途的赌博了。

所以说他们觉得,藤原圭怎么也不会亏待他们,有了项目会赶紧让他们先去做,好让他们先赚上一笔钱。然而,晨间剧的项目却给了别人,这也让他们不免有些心慌。

长谷川英最先沉不住气,悄悄去找了水原结衣,问道:“水原小姐,我也好久不碰摄像机了,再这么下去手都生了,你看……”

水原结衣当然也了解他的意思,安抚说道:“你不用着急……应该也就是这两三天的事情了,还会有一个项目给到你们。”

水原结衣觉得自己有义务维护藤原圭和这些老人们的关系,于是又压低声音道:“《阿浅来了》毕竟只是晨间剧,上限不够高,藤原社长他……还是希望你们这些老人们能参与到晚间剧的拍摄。”

晚间剧自然指的是八点档、九点档这类黄金时段的节目,这个时段有着天然优势,面向更广泛的群体,广告费、收视率天生高人一等。

有了水原结衣这句话,长谷川英这才安心许多,晚上和同事们喝酒聚餐时,还刻意把水原结衣跟他说的这句话告诉了众人,让大家别担心。

本以为西村太郎这帮家伙会放心地长吁一口气,可没想到,西村太郎却当下满不在乎地喝了一口酒说道:“我就知道会是这样,长谷川君太沉不住气了。我可从来没有担心过藤原老师会薄待我们。当初,松日映画的一个关系户想抢我的首席副导演的位置,藤原老师就和他们据理力争来着,甚至不惜得罪社长的情妇,连追投的钱都不要了。”

“就是就是,我也没怀疑过。”其余人附和道。

长谷川英看着众人的表现,前几天这帮家伙在哪里惶恐不安的模样仿佛就像记忆里的幻觉一般,不由得张大了嘴巴。

这帮混蛋啊……

《告白》的高票房表现一直到放映的第二十天才渐渐地消失,前二十天,除了最开始的一周,几乎每天都是二亿以上的票房,截止此刻,已经累积到达了三十九亿。

二十天后,《告白》的单日票房已经降至了一亿円以下。而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估计不太会再升高了。

虽然最终预期大概率会少于藤原圭预测的五十亿,但是这个成绩已经足够业内震惊的了。

《产经新闻》把文娱版面的一半都给了藤原圭,对藤原圭的首部电影所做出的成绩进行了热烈的吹捧。藤原圭如今离开福山台,按理来说和这家报社已经没什么联系了,之所以愿意分出这么大的版面给《告白》,也是因为吉田贺史的关系在。吉田贺史本身就是报社派的人,虽然入职了水波制作,但是在报社派的影响力还是有的。

《产经新闻》:藤原圭电影新作《告白》,二十日斩获四十亿票房!突破96年全年记录成绩!创下新人导演电影票房最高记录!业内直呼不可战胜!

96年是曰本电影的失落之年,全年最高票房的电影也只有36亿,还是美国影片。日产片最高票房只有20亿,令电影人们都羞愧到无以复加。甚至这一年许多剧院纷纷关门,因为经营者们感觉自己见到曰本电影的末日。

有些人怀疑今年可能会持续低迷下去,可没想到藤原圭这位跨界新人,在一开年就给了业界一个惊喜。

二十日四十亿的票房,无论放在那一年都是值得称道的好成绩,更何况是在曰本电影低迷的一年之后,让很多人重振了信心。所以哪怕是一些竞争对手公司,也开始对藤原圭不遗余力地夸赞,和对《告白》这部影片予以极高的评价。

各大电影周刊背后都是有着不同的电影公司做背景的,对《告白》这部电影也开始清一色的好评,一时间放下了对立关系。哪怕是一些电影公司,他们的作品也正在放映中,和《告白》有竞争关系,也不在自己的媒体平台说这部电胜利影的坏话。似乎目的只有一个,借藤原圭的这部作品,重振曰本电影市场。

很多媒体也开始分析起了《告白》这部电影,分析导演手法,分析剧本结构,以及分析这部电影背后表达的思想。

NHK的社会新闻栏目也很恰到好处地再度推出了自己的专栏节目,NHK的某些新闻人现在好似变成了藤原圭的应声虫一般,总是围绕着他的作品来确立自己的新闻选题。

比如说《白夜行》出版后讨论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问题;《半泽直树》播出后讨论职场欺凌以及办公室政治的问题;《胜利即正义》播出后又讨论了法律与正义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似乎就紧着藤原圭一只羊薅,不过话说回来,藤原圭这只羊的确好薅。每次这家伙的新作品都能掀起不小的风波,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而围绕着这些热点拍摄出来的社会讨论节目也好,新闻节目也好,都能获得不俗收视。

所以现在死盯着藤原圭新作不只有电视剧电影界的同行,甚至还包括一些做新闻做严肃节目的人。

而《告白》问世后不到一周,NHK就推出了他们的又一专题新闻节目——曰本历年来的少年犯们的下场如何?他们悔过了吗?他们有得到应得的惩罚吗?

“很遗憾的是,现实世界与电影世界是存在疏离的,那些给他人造成了严重伤害的未成年犯人,并没有得到符合他们罪行的【等量的惩罚】,更不要说电影里所说的【超量的惩罚】了。许多未成年犯人,在他们年少时犯下了严重的罪行,而此时,他们却已改头换面,就潜伏在你我身边,用浑浊的眼球,打量着身边的人。或许时不时地还会感到遗憾,现在再次犯罪可就不能安然无恙了——说不定有人在心里默默这么想着。”

“他们被法律保护的很好。”专题新闻的主持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第397章 少年犯事件簿

做这期节目的制作人似乎是个高手,整期节目的节奏掌握得很好,再加上主持人用那看似平静的口气,告诉着观众们一个残酷的真相,法律很多时候是无法处置恶人的。

这个标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观众们的眼球,于是那期节目的收视率也异常的高。节目播出后,电视台收到的来信与来电,创下了这个节目两年来的最高记录。很多人都分享自己知道的一些少年犯事件。

论坛上有许多众人分享的贴子:

“我的母亲两年前出车祸死了,他们是去参加一场慈善义卖活动的,所有的资金都会用来帮助改善孤儿的生活。我的父母是很善良的人。然而在驾车回家的路上,一块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石头砸碎了挡风玻璃,我的父亲正在开车,直接被石头击中头部,当场死亡。母亲也在车祸后,抢救无效去世。后来经过警察的调查,发现石头是不远处的桥上两个孩子扔的。更讽刺的是,那两个孩子都是孤儿。而他们扔石头只是为了恶作剧。而他们的孤儿院正是我的父母参加的慈善义卖的帮扶对象。我的父母被他们的捐款对象杀死了。然而那两个孩子因为年纪太小,受到的惩罚不过是大人们的几句训斥罢了。”

“我准备搬家了,因为我邻居家的孩子是个众所周知的小恶魔,他十岁的时候就把同学的胳膊打断了,刚开始的时候他很害怕,可是当他知道孩子做了坏事以后是不用付出什么代价的时候,他就开始胆子大了起来。从此以后几乎变成了一个恶魔。他会故意去推孕妇,想看她流产的样子;还会把不能行动坐轮椅的老爷爷故意往水沟里推;也会去勒索其他年级比他更小的学生。当所有的小孩子都期盼着自己长大,成为大人的时候,只有这个孩子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自己不想长大,长大以后就不能为所欲为了。简直让人不寒而栗。最近我也怀孕了,不希望我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种人身边,所以我想换一个地方生活。”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由于接触的信息变多了,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是小孩子,杀人不用犯法的。我的弟弟之前和我打闹的时候就说过这句话,当然,他是个善良的孩子,只是开玩笑而已,但是依然让我觉得寒冷。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善良的,被一些天生邪恶的孩子知道这件事以后,会不会引发许多不好的后果呢。”

“我认为不能把孩子看做区别于普通人的个体,不应该对他们进行刑法上过分的优待!建议降低刑法最低适用年纪!现在十三四岁犯罪的大有人在!建议把不予起诉的最低年纪降低到十二岁以下!”

“十一二岁的犯罪者我也见过,十岁最好。”

“我认为八岁。”

“根本不是几岁的问题,我认为就应该取消这个所谓的最低年纪!小偷小摸的也就算了,万一有那种危害社会的罪行,无论多大都要追究他的责任!”

“这根本不现实……”

“对未成年的犯罪者的款待,体现了司法界对人权的重视。说来有趣,【人权】这玩意儿不属于人民,而属于政治……”

……

和以往一样,有关藤原圭作品的讨论再度偏移到了更深层次的方向。

而这一次的讨论尤其热烈,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个帖子的讨论量甚至突破了一千条,虽然有多条评论是同一个人发的,但是在这时候,依然是个极为高的数字了。

也并不是因为《告白》这部电影比藤原圭以往的作品都收欢迎,而是因为参与网络论坛讨论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

《告白》这部电影的总票房依然在向上缓慢积累,虽然现在上涨的速度变慢,但依然再涨,而就在此刻,春秋社也开始有动作了。

在电影还在拍摄的时候,藤原圭就与春秋社达成了合作协议,以16%的无条件版税分成签署了小说版《告白》的出版协议。

随着电影版《告白》的问世,小说版《告白》的印制工作也已经完成了,随着票房的一路走高,首印数不断加大,准备电影一结束就正式把这些小说投入市场。

由于有电影在市场上打下来的声势和热度,这部小说甚至都没必要提前宣传,在出版市场上有着天然的热度。

甚至因为藤原圭的作家身份,很多藤原圭已经猜到了《告白》这部作品会有小说版,所以很多人一看完电影,就打电话给春秋社进行询问,询问《告白》的同名小说什么时候正式出版。

大部分在图书市场和影视市场通杀的作品,都是先有小说再有影视的,但藤原圭的某些作品恰好相反,是先有影视再有小说,就比如说之前的《半泽直树》,先创下影视市场的佳绩,又在出版市场大杀四方。

而且藤原圭的改编版小说都不会完全照搬影视剧情的,往往都会有一些改动和增减,当初的《半泽直树》就是如此,这也让很多读者期待小说版《告白》上市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改动。

而与《告白》会在差不多时间出版的还有藤原圭的连载新作《赌博默示录》,这部书也差不多要走向完结了,书中的多个精彩赌局在推理文坛造成了新的轰动,在【社会派】之后,由于藤原圭的影响,一个新的推理流派【博弈派】再度应运而生了。

虽然两本书还没有正式发售上架,但是已经有许多书店开始联系春秋社进行提前预定了。

第26天的时候,《告白》的累积票房达到了44亿,虽然与50亿还有些许距离,但已经堪称全年票房奇迹了。

而就在同天,《告白》的同名小说率先摆上了东京各大书店的书架上。

……

“这部小说非常有趣,虽然已经看过电影,但是小说版和电影依然有所区别,我认为藤原老师是先写的小说后面才根据小说进行的电影拍摄。”

“我也有这种感觉,以后藤原老师或许会把自己的事业重心转移到影视方面吧。”

“不要……我还是更喜欢藤原老师的小说作品。”

“只是先后顺序变了啦,小说应该还是会有的,只是以后会先出电影版。而且电影是综合艺术,是有色彩会运动的小说,从某种程度上会给读者更丰满的感受,藤原老师把他脑海中的故事用一种更详细的手段表现出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运。”

“其实看《告白》之前我是没有抱有多少期待的,毕竟之前被电影版的《白夜行》伤害过……可是《告白》给了我惊喜,但是之后便更加难过了,为什么《白夜行》不是藤原老师亲手执导的啊!为什么啊!”

“你不说我还忘了,《白夜行》是我最喜欢的小说,被仲代英及那个三流导演给毁了!”

“没错!他还把这部电影失败的责任都推到了主演身上,总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起自己是选错了演员才导致的电影失败,真是厚颜无耻!”

“话说回来,有马桂香不是和藤原圭在一起了吗?你们说,他拍这部电影,会不会是有意为有马桂香证明些什么啊?”

第398章 舆论反转

舆论场上的反扑可能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娱乐圈都证明了这一点。

娱乐圈撕逼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哪怕是中国这种讲究【以和为贵】,不喜欢把矛盾摆在明面上的文化环境下,也免不了这种事情。相比起来,欧美娱乐圈是经常会两个人当着镜头面前骂对方碧池的。

上一篇:汉世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