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艺教父 第208章

作者:司马圭太

但对于野比茂介来说,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消息是,这部电影是由松日映画投资并发行的,电影卖得好,他们自然能赚钱;坏消息是,本来可以赚得更多……

不过野比茂介毕竟也算是商业精英,做了许多年的电影投资人,行业内沉浸了许多年的人物。看走眼这种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的……白井英二不也是看走眼过《白夜行》吗?

于是野比茂介故作平静地道:“从目前状况来说,《告白》的市场反应不错,值得期待。我们前期谨慎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看样子是可以忘却《白夜行》的失败,重新信任藤原圭一下了……发行部在原基础上提高《告白》的排片,在黄金时间多安排一些放映场次……但是《黑岩》也不要忽视,毕竟这部电影才是我们主投的电影,卖两张《告白》的电影票,还不如一张《黑岩》电影票赚得多。”

说完之后,野比茂介似乎有些尴尬,又说起别的话题了。

“野比社长。”白井英二忽然建言,“今年我们制作部想加大自制电影的投入……”

野比茂介皱眉道:“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已经和你探讨很多次了,现在的市场表现不适合在自制片方面加大投入。现阶段还是以发行为主。”

说着,他顿了顿:“《告白》现阶段的表现的确不错,但是依然不知道未来如何。纵使这部电影的表现不错,也是孤例。不代表电影市场就此活跃起来了,所以还是要谨慎一些为好。”

白井英二道:“所以我希望我们部门能和水波制作深度合作,签署作品的共创合同,先提前绑定起来再说……”

野比茂介不由得皱眉道:“水波制作……就是藤原圭最近刚刚收购的那家小型制作公司?”

“没错。”

野比茂介道:“藤原圭是放送界出身,他的制作公司想必也是侧重电视剧制作方面的,和你们映画制作部无关。相关合作我会让敦促福山台方面去接触的,你不用管了。”

“我和藤原谈过,电影也会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告白》之后,藤原圭会推出更多的电影项目,与其仅仅作为发行方,我觉得不如也成为合作方,让我们映画制作部也参与进他们接下来电影项目的制作环节当中去……”

野比茂介听着白井英二的建言,却觉得对方有些聒噪,越来越不想听了。“和松日映画的电影工作室和小型制作公司有很多,水波制作并无明显优势,不必进行刻意优待。藤原圭的确是个历史成绩显著的人,但是任何的投资在看到详细企划之前,只是因为信任个人而进行盲目投资,是不可取的……”

又拒绝了。会议结束后,白井英二有些失落地离开会议室。

进一步减少自制片的投入预算,是公司去年就已经确立下来的发展路线。

本以为搬出藤原圭来,提出和水波制作进行合作,会让野比茂介改变主意,但是没想到竟然还是被否决了。

其实野比茂介不是不信任藤原圭,这家伙明显比同时代的其他影视人要强出一截,野比茂介又不是傻子,他哪里会看不出来,以后藤原圭要是再拍新作品的话,野比茂介一定是会让发行部门抓紧对接的。

只是他依然想把松日映画的业务侧重于“发行”而非“制作”,他不是不信任藤原圭,而是不信任院线电影的未来……

第393章 票房预测

其实野比茂介的判断并没有问题,曰本的确不是发展电影业的沃土,说到底,韩国也不是。

因为这两国人口不算太多,和中美不同,短时间没办法让娱乐业成为暴利行业。

中国在15年上下的时候,娱乐业高速发展,成为了一台无往不利的吸金机器,大名鼎鼎的“鲜肉经济”就是从那时候开启的。一个粉丝众多的年轻偶像,一年赚的钱,是上市企业两年的营收。一部戏最多能拿一到两亿人民币的片酬,广告代言更是不计其数。几乎可以比肩荷里活。

这引发了当时很多民间意见的不满,觉得是废物大发横财,于是经常拿日韩的艺人做对比,日韩艺人的超低片酬往往能震惊国内的很多观众,同样是人气偶像,几乎连国内艺人的二十分之一不到。

很多人借此来说明国内的娱乐业发展畸形,其实也有失偏颇。日韩的艺人不是不想开高片酬,而是市场受限,根本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而一旦他们也拥有了像中美一般宽广的市场,他们狮子大开口时也不会客气。

就比如说《鱿鱼游戏》过后,男主李政宰的片酬直接达到了一集1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500万左右。在韩国是个无法可想的天文数字,哪怕是放在中美,这个数字也是不可小觑的。主要是因为在网飞的推动下,他面向的观众从韩国本土扩张到了全球。

为什么要给艺人开那么高的片酬?难道片方傻吗?片方当然不傻,用人单位愿意开高工资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能赚得更多。所以只要市场够大,娱乐业就是一台恐怖的印钞机。但是日韩天生就不具备这台印钞机的原材料,本土注定无法诞生那种怪物级的影视公司(如迪士尼)。

野比茂介认清了这一点,所以心态也有些摆烂,没有什么扩张的志气,也没信心打败东珍成为曰本第一的影视公司,只维持着公司内的平稳运行就够了。

然而也有看似没认清这一点的,比如说白井英二,比如说藤原圭。

白井英二作为制片部的专务,这些年为了挖掘电影人才也算是尽心尽力,每个新人电影节几乎都有他的身影。藤原圭虽然不是他挖掘的,但是拍的第一部电影,选择了松日映画,和他也是有些关系的。

白井英二希望能让本土的电影业,也能复制动漫游戏业的辉煌,第一步就是打败东珍,成为本土第一的影视公司。然而没有自制片的影视公司,还算什么影视公司了?如果真的从此以后只负责发行,而不负责制片,那松日和一个贴牌工厂又有什么区别?

藤原圭让他看到了这个希望,但是受职位限制,却终究没办法实现自己的这个理想。

……

《告白》的票房统计报告,也呈上了藤原圭的案头,这段时间他不停地路演、接受采访,几乎忙得脚不沾地,每天的工作日程表被塞得满满当当,已经连续好几天午饭都是在车后座上解决的了。

一开始的宣传活动是他有意安排的,为了电影热度不消散,可是在一周过后,《告白》票房逆跌,随后便开始一路走高开始,便有越来越多的媒体主动找上门来了。

剧组已经不需要刻意地营造宣传热度了,火已经烧旺了,那些媒体便会像夜蛾一般主动聚拢而来。

有的报纸娱乐版也对《告白》这部电影的票房进行了预测,一周时间取得了八亿左右的票房,这部电影的终极票房会在25亿左右。

负责预测的编辑是一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资深影评人了,这是他通过第一周的票房得出来的结论。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第一周的票房往往是最高的,不可能每一周都保持着第一周的高水准,所以这个数字是符合规律的。

而这部电影在周六周日的逆跌也是不持续的,这是电影放映以后的第一个周末,观众量大一些实属正常。到了周一,票房会再度回落下来,而第二个、第三个周末未必能再次逆跌。

关于电影的预测是那位编辑在周一早上写好的,发给了编辑部进行统编,打算发表在次日的报纸上。

然而到了零点,却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消息。根据实时统计,《告白》的今日票房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周末的逆跌并非偶然,这上涨的趋势竟然成功地保持了下来。

而且这还是周一的票房……周一是什么日子?它不仅是工作日,还是月九剧的播放的日子。

作为放送界的奇迹现象,月九剧的影响力甚至蔓延到了电影界。电影圈的人早就发现了,无论是哪部电影,一到了月曜日当天,月九剧播放的时候,这一天的票房表现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很多观众这一天都不想出门,窝在家里看起电视剧来了。

所以很多电影人一说起“月九”就唉声叹气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始作俑者藤原圭,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其实影响肯定是有的,正是因为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票房,所以那名编辑预测,到了周二,票房或许会更高……

没想到在工作日还能保持这样的票房活力,这么看来,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或许会远远高出之前的预测啊。

想到这儿,那名编辑瞬间抖了个激灵,赶紧抓起电话听筒,打电话给统编。

“喂,村上,是我,我是高木。报纸开始印刷了吗?我之前写在文娱版面的关于票房预测的文章我想修改一下,对,紧急修改!里面出现了数据方面的错误,不能就这么发。”

“老兄,没搞错吧,看看现在几点了?现在修改?我记得你是写影评的吧,文娱版面……差不多就行了。又不是写政经要闻的。”

“那怎么行?我要为自己写下的每个字负责!”

“马上就要开印了,真不方便改!你那篇文章我看了,主观判断的居多,错了也就错了,没关系的。”

“我老婆的妹妹大学刚毕业,上个月很男朋友刚分手,还让我帮她介绍男朋友来着。”

“呃……长得如何?”

“大学的时候经常当时装模特。”

“你那篇文章要改哪些地方,赶紧说!”

那名编辑快速思索,然后说道:“就改一个数字就可以了,那篇文章里有我关于《告白》这部电影的票房预测,我之前写下的数字是25亿,你改成……”

改成多少呢?那名编辑不由得认真思考起来,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实在是太保守了,或许对这种原创真人电影在曰本本土市场的不看好,所以猜票房的时候一直往低了猜。

这种保守态度在之前预测其它电影成绩的时候从来没出过错,因为电影市场的确不景气。但是他忽略了《告白》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藤原圭。

藤原圭是何许人,曰本文化产业的一股泥石流,出道以来就没有失败过的奇人。关于他的作品,不能用常理揣度……

想到这儿,那名编辑忽然有一个大胆的预测数字,不如抛弃之前的保守思路,更大胆一些。

想到这儿,那名编辑对着电话听筒一字一句地说道:“翻一倍好了,50亿,改成50亿。”

第394章 屎里挑蛆

藤原圭在俱乐部举办了酒会,来者大部分都是业内的知名编剧。

这些人有的是自由编剧,有的则隶属于别的电视台,男女都有,一共六位,而这些人是藤原圭请来,担任“水波赏”的责任评委的。

毕竟在放送界也浸淫了三年时间,人脉关系是有不少的,这些编剧都是业内有过显著成绩的,而且写作风格新颖,不是那种老旧派的编剧,更加适合【水波赏】的收稿风格。

其中两名编剧还是加藤圆介推荐的,作为曾经的放送界的王者,藤原圭借着自己与这位老前辈的半师半徒的情谊,请他担任水波赏的评委。但是加藤圆介拒绝了,理由是自己年纪大了,无法承担大量的看稿任务,而且现在他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写作思路隐隐出现与当下流行不相符的趋势了。所以不适合做这种新人比赛的评委了。

但他还是愿意为自己的“半个徒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于是利用他的关系推荐了两位编剧,还表示可以做这个大赏的【荣誉评委】,就是虽然也有着评委的身份,但是不参与实际评选,就是为这个水波赏站台的。

【水波赏】的广告一发出,凭借着藤原圭的名气,不到一个月,便收到了几百篇稿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稿件越来越多。当然,打眼一看却是劣质品,要么抄袭明显,要么水平差到令人发指。

藤原圭一开始还亲自看了几篇来稿,看了一个小时不到就有点道心崩塌了,忽然想起那句话来,大部分新人作品都是屎,而评委编辑在新人作品里选出几部堪堪能看的这个过程,不是沙里淘金,而是屎里挑蛆。

当他看到有人模仿《半泽直树》写了一集不伦不类剧本,而且还只有一集,后面还写着一段作品介绍后,藤原圭彻底地败下阵来。

作品介绍的内容是:作者是一名高中生,但是拥有着卓越的创作才能,因为害怕精心创作的内容被盗用或抄袭(并没有怀疑藤原老师的意思,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暂时不给出具体剧本内容和大纲。本人有信心能写出超越《半泽直树》的绝妙作品,但是我需要一个承诺,就是必须要求获得本次大赛的优胜,而且若要拍摄本人的作品,剧本一字不可修改!这世上庸人太多,根本不具备好作品的鉴赏能力。但是我相信藤原老师是拥有这样的能力的,所以我才冒着被抄袭的风险来进行投稿。即使只有一集,但是这一集的内容就已经足够表现出笔者的创作能力了。

注明:我知道大部分新人作品奖项第一轮筛选作品都是一些普通的编辑,如果你无法欣赏本作,是你能力不足,请把作品交给藤原老师,我相信只有他能看出本作的非凡之处,切不可擅作处置,否则你将错过又一部能破纪录之作,到时后果自负!切记切记!

再注明:我只接藤原圭本人的电话,其他人不用来联系我了。

看着这段作品介绍,倒是感觉比他的正文内容要有趣一些……藤原圭揉了揉山根,对自己的工作助理说道:“把这些新人稿件,交给会社的编辑助理们吧,让他们挑选出一些明显不合格的作品,做一轮筛查。”

明显不合格的作品,指的是那些写得狗屁不通的,抄袭明显的,写作水平低下幼稚的,不符合收稿规则的,甚至还有那种写一段,一段空白的,空白处还写着——这一段剧情暂时没想好,先空着,等等。什么奇葩内容都有。

第一轮的评委其实都不算评委了,不要求他们对作品内容进行仔细评估鉴定,粗略看看即可,第一轮就能淘汰掉一大半的作品,剩下的才会被五名评委,包括藤原圭过眼。

“是。”工作助理点了点头,抱着一大堆稿件走了。

新的工作助理是个刚毕业的男生,带着眼镜,剃着寸头,身材很结实,因为年轻,精力也很充沛,可以跟着藤原圭处理繁重的工作。

不过比起之前的白石莫奈的话,工作能力似乎还是差了一些,没有对方那样心细,或许是因为年轻的缘故,总是出现一些工作方面的失误。藤原圭倒也不是不能包容年轻人犯些无伤大雅的错误,但还是忍不住怀念和白石莫奈工作时,只要提出要求,就能马上得到反馈结果时,那丝滑无比的工作感受。

不得不说,白石莫奈真的是个很优秀的助理,在白石莫奈之前藤原圭甚至都不配助理,就是因为她,尝到了助理的甜头,从此就戒不掉了。

他忽然回想起前世上大学的时候,一些职场前辈们的告诫:如果想有大作为,千万不要做助理岗,就算做了助理,也不要表现得太能干。助理这个岗位和其它岗位不同,越能干越得不到升职。无论是在私人企业,还是机关单位,都是这样。

藤原圭忍不住在内心嘟囔道:像我这种好上司到哪里找……

忽然想起了白石莫奈,藤原圭便想着去联系她一下,因为这段时间她也在筹备新作品,打算参加【水波赏】。

没错,水波赏她也是有资格参加的。因为她直至如今都没有做过主创编剧,做过的最高职位就是分集编剧,所以也是有着参赛资格的。

藤原圭给【水波赏】定下的收稿要求是“大众喜爱的通俗作品,任何类型皆可”,甚至专门注明了不排斥“趋势剧、偶像剧”一类。

对于很多编剧大赏赛,一些趋势剧剧本几乎是获奖绝缘体。所以很多参赛的写手也就不愿意写这种题材。

但是就算藤原圭立下了这个规矩,似乎也无法杜绝这个奖项对趋势剧剧本的“系统性歧视”。毕竟,这个大赏赛的评委不止藤原圭一人,虽然藤原圭是发起者,但是他定下的规矩,按照票数来选择获奖作品。加上他一共六位评委,票高者获奖,万一出现平票的现象,加藤圆介这位半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藤原圭反倒希望能够在最终环节出现平票这种充满戏剧性的桥段,这样子更有悬念一些,也更能引发普通看客的关注度,增加这个大赏的知名度。

为了避免对“趋势剧”、“恐怖剧”之类作品的排斥和歧视,藤原圭定下的规则是:先把所有的入围投稿作品分出具体类别,然后把每个类别的作品选出一部最优秀的,进入前二。然后再在所有前二作品中,选出唯一一部最优秀作品,成为优胜作品。

第395章 把钱赚了再说

“藤原,最近公司里的人心好像有些浮动,我觉得还是要拍摄一部新作品比较好。”水原结衣找到藤原圭说道。

藤原圭收购水波制作已经两月有余了,这两个月,看似风平浪静,其实风波涌动,首先是人事结构出现了大改变,藤原圭将这件事完全交给了吉田贺史。

吉田贺史上来就把动画部、广告部、艺人经纪部给拆除掉了,全部并入进特摄部,虽然动画片是吸金神奇,但是水波制作的动画制作水平是非常拉胯的,有还不如没有。

而且审计人员也在水波制作掀起了一阵风波,解决了一些长期贪腐问题,就连打印纸这点小东西竟然都能被某些人当做薅资本主义羊毛的工具。两个文员靠着采购打印纸、墨盒、圆珠笔这些东西,每年能赚几百万円。还有更多的东西不计其数。

审计结束后,公司内也清除了不少人,弄得人心惶惶。再加上藤原圭又搞了一个看似不务正业的【水波赏】,很多员工就更不知道他究竟想做什么了。毕竟他们是制作公司,制作节目才是第一要务,很多制片团队的人这段时间都无事可做,薪水也少了很多,让他们感到心慌。

藤原圭听了这话,也点点头,表示了解,他在一周内会拿出一个具体的项目企划。最近的确把太多的心思都放在电影《告白》方面了,冷落了公司事务。

“对了,藤原,还有一件事。”水原结衣又说道,“最近柴崎秀明……”

藤原圭猛地站起身来,“柴崎他怎么了,他愿意来水波制作?”

上一篇:汉世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