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艺教父 第210章

作者:司马圭太

比如说A和B闹矛盾了,在因果对错不甚清晰明了的情况下,这件事就是一笔糊涂账,两方的粉丝也会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往往人气高或者地位高的人占据上风。比如说A的口碑要好于B,往往B就会被舆论嘲讽攻击。

但经常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一年后,B的某部作品大火,粉丝数量激增,于是当年那场争端再被翻了出来,而这时,战况往往就扭转了……

而现在的仲代英及就体验了一番这样的两极大反转。

一年前的《白夜行》惨遭滑铁卢,票房口碑双扑街,成为了经典作品的失败改编案例。仲代英及当然也受到了攻讦,但是他很巧妙地利用了公关手段,将最大的指责对象变成了有马桂香。

毕竟这也是电影圈的传统了,电影扑街,最大的受指责对象就是主役演员,甚至要公开出来谢罪的。

而当时的有马桂香也的确当着媒体面前表示,这部电影失败,都是自己的表现不佳,对不起剧组同事云云和粉丝云云……

而仲代英及最大的责任则变成了选择了错误的演员来饰演主角。至于他对原作的错误理解,以及不合理的改编,则成了一些专业人士的内部探讨,在普通观众的眼里,这依然是一位优秀的导演,只是被蹩脚的花瓶女演员给坑了。

而有马桂香和藤原谷的恋情曝光后,似乎更是洗刷了仲代英及的某些冤屈,一些八卦娱乐报刊甚至这样猜测:原先《白夜行》的女主并不是有马桂香,仲代英及有着更好的主役人选,只是藤原圭强行要求自己的情人饰演唐泽雪穗这一角色。这才毁了他自己的经典小说作品。

所以《白夜行》的失败,藤原圭才需要承担主要责任!是他对自己作品的不负责任态度才酿造了这起改编惨剧的!

至于这样的言论背后有没有仲代英及的刻意推动与引导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他的确很乐意看到这样的言论环境。

《白夜行》的失败一开始也的确没对他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这部电影刚刚扑街后不久,他又得到了新的电影项目拍摄机会。松日映画依然愿意给他注资拍摄。

此刻,仲代英及随手翻动着一张报纸的文娱版,五官有些扭曲。

报纸的舆论来了个大反转,由于《告白》的成功,既证明了藤原圭的作品是能拍出好电影的,也证明了有马桂香是有着不俗演技,能演好悬疑片的复杂人物的。既然如此,当初那部改编失败的经典作品《白夜行》,应该由谁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呢?

要知道,《告白》某种程度上和《白夜行》是相同的,都是POV视点写作,通过不同人物的单一视角来呈现整个故事。

比起《告白》,《白夜行》的表现简直就像一张零分试卷。

一份春秋系的娱乐杂志,分出了一个大的专栏,对藤原圭和有马桂香的表现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夸赞。同时对仲代英及当初的甩锅行为和蹩脚的执导作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据不完全统计,在《白夜行》的票房成绩遇冷后,这位仲代监督曾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同样的态度,那就是电影的失败全是因为他挑选错的演员所致。多达十余次。”

“看上去是在自省,但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将电影的失败全部赖在了有马桂香身上。但真正看过电影的人都能感觉到,电影版《白夜行》是一部剧情破碎,剪辑混乱,创意平平的电影,这难道也要由演员负责吗?相对于导演本人的发挥,演员的表现反而相对比较优秀了。”

“出于对这位导演的好奇,我又调查这位知名导演的历史作品,发现《白夜行》并不是他首次失败的作品了。这位导演的高光时刻实在不多,历史最好的成绩也只有16亿左右的票房,不足藤原圭的首部电影的一半。大部分作品都成绩平平,而一旦出现失败,他就会表达自己选错演员的意思……”

“在此,我真诚地建议所有演员,若日后不想成为替罪羊,和这位导演进行合作时,最好还是抱有谨慎的态度。”

“《告白》的问世,戳破了仲代导演推卸责任的谎话。事实上,藤原圭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是一流的,藤原圭小说不适合改编成电影是谎言;以及,有马桂香是位蹩脚的花瓶演员,也是谎言……”

看过这篇檄文后,仲代英及气得直翻白眼,这份杂志是春秋系的刊物,而谁都知道,藤原圭现如今是春秋社的首席作家,春秋系也是他的主要舆论阵地之一。

所以他严重地怀疑,这篇文章是在藤原圭的授意下写出来的,就是为了报复,给他一记回马枪。

但是他没有证据,也实在是没有胆量去质问藤原圭。即使对方既是后辈又是晚辈,但对方现在却有着可以俯瞰自己的行业地位。

曰本的放送界不比电影圈地位来得要低,对方现在是毫无疑问的放送界王者,多次创下记录的收视之王,现如今进入电影圈的首部作品又拿下了骇人成绩,可以预想,这人将放送界的天赋带到了电影圈,无人怀疑他完全有能力在电影节复制他在电视圈的成绩。

所以对方完全有俯视他的资格,越年轻越有资格。年轻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意味着人微言轻没经验,但对于藤原圭这样的天之骄子来说,则意味着天赋非凡,潜力无限……

曰本的辈分关系有着天然压人一头的威力,但是如果对方高于自己太多,这招就不大好使了……

所以仲代英及根本不敢去找藤原圭质问些什么,万一藤原圭真的翻脸了,吃大亏的还是自己。不仅不能翻旧账,以后遇到藤原圭以后还是要笑脸相迎,而且笑得要灿烂,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心有不满。

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然后痛骂这些小报记者翻旧账的恶劣行为,简直是小人行径!

第399章 救市之作

不出意外的,小说版《告白》再度引爆了图书市场。

藤原圭加大热电影改编双重BUFF加成后,这本书又成了当季销量排名第一的图书,各大书店根本就没有刻意宣传,甚至连海报都没贴几张,这本书就已经好几次在书架上断货了。

《赌博默示录》本来都连载完成了,已经印出成书了,为了不和《告白》有所冲突,于是社内决定延期发行。

而《告白》在图书市场上的火爆,也反过来再度刺激了票房,电影《告白》的票房成绩已经进入自然走低的状态了。

这部电影已经放映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这种悬疑片类型题材感兴趣,或者对藤原圭作品感兴趣的观众,差不多已经全都看过了。发行公司和院线见这部电影的市场潜力渐渐耗光了,也就不再给这部电影安排高排片和宣传资源了。

而书的大卖又给《告白》注射了一剂肾上腺素,以至于让这部电影在播放了一个月之久后还拿到了单日四千万左右的票房。

而仲代英及的新电影此时却刚刚上映……于是这位可怜的导演迎来了二次打脸。

仲代英及的新电影是文艺片,本身就不是冲着斩获票房去的。所以首日票房只有三千万多一点儿,算是正常的艺术类电影的票房了,和《告白》这样的商业片是没法子比的。

这种片子是用来冲奖项的,王家卫的片子几乎都是票房毒药,但也没人会说他的片子是烂片。

《白夜行》的票房只有几亿是失败,但是这部艺术片只有几亿的话就算成功。但是它放映的首日却偏偏又迎上了《告白》电影票房受到图书时常刺激后再度走高的那一两天,一部新上映的电影的票房竟然还没有一部已经上映了一个月的电影的票房高,这让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人和记者再次嗅到气味,纷纷写文章对仲代英及进行嘲笑。

因为《告白》票房大卖的缘故,仲代英及这一个月来被天天鞭尸,已经处于道心崩溃的边缘了。

好不容易新电影上映,仲代英及在心态上已经准备好重新整装待发了,结果一看媒体报纸和网络论坛,铺天盖地地又是嘲讽。

“仲代英及的作品和藤原圭比起来真像灾难。”

“仲代英及的电影在电影节的地位就好比他那张脸在牛郎界的地位一样。”

“楼上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说真的,曰本的牛郎真的很丑。”

“拿牛郎对比电影人的话,藤原圭就像六本木的头牌,仲代英及就像卖身都没人要的丑鬼。”

“……”

仲代英及看到论坛上这些言论的时候,气得差点砸电脑,但是想起电脑的高昂价格还是硬生生地忍住了。

现在藤原圭的粉丝和有马桂香的粉丝处于统一战线,决心痛打落水狗,有马桂香的粉丝后援会还集资在八卦娱评杂志上发表文章,这也就是网络时代还没到来,不然仲代英及早已经被海潮般的骂声给淹没了。

此时,《告白》的总票房已经来到了48亿的关口,离50亿的目标还差两亿,但是由于市场潜力已经用光了,这两亿似乎不太能达到目标了。

虽然还有少部分院线还没有下架这部电影,依然在放映,但是仅凭这寥寥几家院线的寥寥排片,想在最后几天就达成最后两亿的票房冲刺,似乎不大可能。

但是也没关系了,虽然不到五十亿,但是无限接近,很多媒体在吹嘘这部电影的票房成就时,都会以近五十亿来形容这部片子取得的惊人票房成绩。

曰本的五大电影公司似乎都在通过自己的媒体资源来吹嘘《告白》这部电影,但看似是在吹嘘《告白》的成绩和藤原圭的出众能力,最终的落脚点只有一个——曰本电影市场依然还是潜力无穷的,这不,刚开年就出现一个五十亿的大爆款,以后国内的电影市场会越来越好,资本也好,从业者也好,可不要轻易地离我而去啊!

很多电影人也开始在公开情境下发表这样的观点:《告白》是一部救市之作。

东珍映画的社长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道:“《告白》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它让观众和海内外资本看到了曰本电影市场依然存在潜力,这里不是盐碱地,而是依旧流淌着奶和蜜糖的膏腴之地。这两年电影市场持续低迷,一直在等待着这么一部作品。”

记者:“松原社长,此话也不尽然吧。这几年似乎东珍也拍出过可以与《告白》相提并论的影片吧。”

“的确有,但是极少。而且现在曰本电影走向类型太单一了,卖座影片除了动画就是剧场版,真人电影能达到《告白》这种程度的,即使是东珍自制片,那也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难道是曰本的电影观众不爱看真人电影了吗?也不尽然。否则荷里活电影怎么能在曰本这样卖座呢?很多人已经不相信曰本的电影公司能拍出有实力的原创电影了。而《告白》开了一个好头。”

东珍映画是业内顶尖的映画公司,五大电影制作公司中应该排名第一。而东珍映画的社长松原佑一也是电影圈的大佬加成名人物,《告白》其实与东珍映画是存在同时期竞争关系的,但是却依然在媒体面前盛赞藤原圭。

原因也正是因为藤原圭的首部电影打出了【救市之作】的风采来。《告白》一举扭转了去年的曰本电影在市场的颓废低迷的表现,甚至还有望成为一举拔高整个市场表现的拐点。

其实各国的电影工业发展史中都不乏这样的作品,就比如说平行世界的《阿凡达》,直接引发了电影工业的技术革命,阿凡达之前美国的电影市场已经有低迷之兆了,《阿凡达》再次把一大票电影观众重新拉进了电影院。给后来的许多电影提供了养分。

再拿平行世界的华语电影圈来说,也有那么几部堪称拐点的救市之作,比如说张艺谋的《英雄》,比如说徐峥的《泰囧》和吴京的《战狼》。

《英雄》是内地第一部商业大片,既是中国第一部打败进口影片的电影,也是第一部在北美市场打败荷里活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让中国电影人开始尝试更多的商业大片类型,正式走入了大片时代。它的出现也让一些拍习惯市井乡村片的电影人感到不爽,比如说贾樟柯就觉得这种大制作大投入高回报的片子太多了,电影不该这么搞。似乎觉得所有的中国电影都该是那种能在戛纳获奖的类型。但是时代洪流不会理睬个人的抱怨。

副作用是很长一段时间让国内电影人沉迷古装片不能自拔,仿佛商业大片就等于古装片。

徐峥的《泰囧》之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前几名几乎都被美国电影牢牢占据,而《泰囧》是第一部进入十亿级别的国产电影,使国产电影彻底进入了十亿时代。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当时比它票房更高的电影只有一部《阿凡达》。比排名第二的《非诚勿扰》更是高了九亿之多。《泰囧》是最先吹响在国内市场对美国电影进行反攻倒算的国产电影,在那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前十渐渐地由国产电影攻占。

副作用是很长一段时间让电影人们沉迷喜剧片这种小刀锯大树的模式,期待能小投入高回报。

最后就是《战狼》,这部片子不必多说。使得中国电影票房进入了一个新的量级,从商业回报而言,彻底地达到了好莱坞水准。和之后的《流浪地球》携手开启了中国电影工业元年。

副作用是某段时间,市场上全是这种主旋律电影,因为这种电影市场反应好,而且……更易于过审。而且在评论界似乎批评不得……

而从《告白》开始,曰本电影似乎也走入了某种这样的拐点,东珍映画的社长松原佑一眼光毒辣,一下子就嗅到了风向。于是亲自前往水波制作,与藤原圭约见,想要达成两家公司的合作。

第400章 简直了

藤原圭通过公关部门向外界放出讯息,97年到98年两年之间,有六部电影的制作计划。

这六部电影少说要消耗掉十亿到二十亿的资金,光靠水波制作全资制作肯定是招架不住的,所以都会找合作方。《告白》的成功经验告诉他,合作方越多,项目航行起来就会越稳健。

至于哪六部电影,藤原圭则暂时还没有做出决定。

不过消息一放出,五大电影公司的人就都找到了藤原圭,直接定下了合作意向。其中态度最热情的当属于东珍映画的松原佑一,甚至不过问藤原圭要拍什么电影,表示只要藤原圭愿意拍,不过问内容和创作细节,直接提供设备、人员、场景支撑,还会负责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

虽然藤原圭的第一部电影《告白》获得了电影市场的大卖,但是松原佑一表现出这样笃信的态度依然非常难得。

相较之下,松日映画的态度则表现得有些犹疑了,总之不够果决。电影公司那里派来了一个中层,与水波制作谈新一轮的合作,虽然藤原圭对来人不是白井英二感到疑惑,但是也没有过问太多,只是告诉了他水波制作两年六部电影的计划。

而对方却要求藤原圭给出具体剧本,松日映画才会决定是否投资,而且还要求藤原圭最好继续拍摄悬疑片类型——毕竟《告白》红了嘛,现在悬疑片不是扑街类型了,又成香饽饽了,继续沿着成功的旧路走下去就好。

藤原圭其实对松日映画并无好感,尤其是松日映画的社长野比茂介。但是现如今福山台映画派当道,水波制作又与福山台有着许多深度合作项目,所以也不想得罪他们。在对方提出一定要藤原圭给出具体的剧本企划后,藤原圭对这些人详述了自己的一些制片计划。

哪知藤原圭一说对方就不由得皱眉道:“爱情片里的女孩子特别暴力,动不动就对男孩子扇巴掌?男孩子长相平平?这样的爱情片似乎不会有人看吧……抱歉,藤原老师,不是质疑你能力的意思,只是我觉得您是悬疑故事写作出身,所以对于爱情片可能不甚了解,所以松日映画要参与合作项目的话,还是选择您更擅长的类别比较好。”

我不擅长爱情片?藤原圭差点气笑了:“宫本先生,您看过《悠长假期》吗?”

来人点头:“听说过,这似乎是一部不错的纯爱题材电视剧。”

藤原圭皱了皱眉:“您知道我是这部剧的编剧吗?”

来人有些惊讶:“是这样子吗?您原来也创作过纯爱题材的作品吗?”

藤原圭:“……”

坐在藤原圭旁边的水原结衣也无语了,这家伙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该不会是在刻意挑衅吧?《悠长假期》是月九系列剧的开山之作,虽然不是月九档之中收视率最高的,但是绝对有着开创性意义。哪怕是一些实习生都知道这部剧出自藤原圭之手,这家伙竟然不知道?

但是想了想,或许他的确不知道。这人百分百不是制作人出身的管理人员,而是那种【职业官僚】性质的管理者,属于外行领导内行的那个外行。不过外行成这个样子,也的确少见。

越大的公司越会出现这种现象,把一些在人事关系运作方面有着非凡天赋的人提拔上去,去领导那些真正能做事的人。

相反,一些有潜力的小公司反而没有这种现象,因为深知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所以往往要求必须内行人作为项目的实际经营者、领导者,当初吉田贺史担任福山台的台长的时候就格外注意这种事,所以大部分制作部门的高层,都是制作人出身,这才不会下一些愚蠢的命令。

如果说把松日映画比喻做一个恋爱游戏的玩家,藤原圭是他需要攻略的对象的话,那么藤原圭现如今的好感值已经几乎接近于零了。

他对和松日映画合作的事情,越来越感到不耐烦了,同时在心底无比怀念白井英二。白井英二虽然当制作人的经历也不算深,但是却非常尊重专业。

藤原圭忽然间变得兴致缺缺,甚至整个人都瘫在沙发座椅上,想赶紧结束这场愚蠢的对话。

水原结衣看出来藤原圭的摆烂态度,为了表现出水波制作的风度和待客之道,赶紧接过藤原圭话茬,和对方继续商谈,藤原圭则在一旁喝着茶吃着小饼干,用眼睛瞟着挂在墙上的钟表,等待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

那人没看出藤原圭的敷衍,还在滔滔不绝:“藤原老师,我其实有一个故事创意,你看看能不能写出剧本,就是……哈哈哈,这其实只是我偶然间想到的啦,不够完善,具体内容还是要拜托您来创作,到时候在片头鸣谢我一下就可以了。”

藤原圭终于忍不住了:“宫本先生,我想冒昧地问一下……我似乎有段时间没看到白井先生了,毕竟之前和水波制作的合作,一直都是他在参与的。”

“白井他啊。”来人推了推眼镜,“这……最近公司有些人事变动……白井桑现在已经不在制作部门担任专务了。”

……

这场谈判没有结果,聊完之后,藤原圭直接联系了白井英二,二人在一家小酒馆里见面。

“藤原桑,真是惭愧啊。”白井英二说道,“还打算继续能与你携手和你有一番作为的,却不想我这里出了问题。”

上一篇:汉世祖

下一篇:秦时明月之侠道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