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最后,纹饰方面,真器多有固定的纹饰,而且多开光。
但是仿品图案绘制功底相差很多,线条不够柔美,缺乏一种立体图案的感觉。
最为重要的是款识方面,真器字体规整,十分规范,而仿品的字迹歪歪扭扭,书写随意。
这一切都让乾隆斗彩,开始变得价值连城。
当然,在这里陈文哲最看重的还是其工艺特征,毕竟乾隆工嘛,还是十分精湛的。
通过一件瓷母,能够见识到的制瓷工艺,实在是太多。
在这其上,斗彩都不算什么顶级工艺了。
所以在第七层看到乾隆斗彩,也就不用太过奇怪。
这一层正是乾隆斗彩,而且是在仿造成化斗彩的基础上,加上了本朝特色绘制的乾隆斗彩。
第八层装饰采用了粉青釉,贴塑皮球花的手法。
模印的皮球花,大大小小,面貌各异,美妙而立体,这是吸纳了宋代龙泉窑的装饰手法。
第九层,正好是瓶子的腹部,12个开光画面也是这件瓷母最为华美的部分。
这里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整层采用霁蓝釉描金打底,沉稳高贵,施以描金,则更显得富丽堂皇。
在十二个开光画片,分别画的是: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和博古九鼎。
另外六幅分别代表了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和富贵。
第十层是仿官釉,仿烧宋代官窑。
宋代官窑同样也是五大名窑之一,铁骨乌泥,聚沫攒珠是其主要特征。
跟哥窑特征是一样的,不会就是不会。
当然,会做还要精通,要不然也不可能做在乾隆官窑器之上。
第十一层纹饰为:“乾隆仿永宣青花缠枝花卉纹”。
不用说,永宣青花在国内陶瓷史上,肯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永宣青花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看上去会有华夏水墨画般晕散的效果。
在这层纹饰中,御窑厂的工匠,采用重笔点染的技巧,来模仿永宣青花效果,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第十二层为洋彩绿地变形蝉纹装饰,内画团寿纹。
这种装饰手法,来源于三代时期的青铜器。
第十三层和第十五层纹饰,分别是珊瑚红釉,加金彩回纹以及酱釉、加金彩卷草纹。
回纹和卷草纹这两个纹饰,在明代早期的官窑瓷器中经常会用到。
第十四层是仿汝釉,就是模仿的宋代最为名贵的汝窑。
也就是宋徽宗所说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汝窑釉色。
瓶底有年款,在瓷母的底足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瓶底中心用青花篆书三行六字款,“大清乾隆年制”。
总体来说,这件乾隆瓷母各色釉大瓶,不仅技艺登峰造极,而且还充分显示出乾隆皇帝和工匠们极高的艺术审美。
十多种釉彩,包罗了古今名品,既有宋瓷巅峰的五大名窑,又有绚丽多彩的青花五彩。
既有登峰造极的粉彩珐琅彩,还有惟妙惟肖的仿生瓷。
经过艺术大师的精心设计和布局,各种技艺同施一器,有条而不紊。
这一切技艺的融合,最终成就了这件登峰造极的艺术珍宝。
它本来就是传奇,而一些传说,更是让这一件瓷母的诞生,充满了传奇性。
传说这竟是因为乾隆的灵机一动,而出现的珍宝?
虽然不知道这个传说的真假,但是这却又给这件瓷器增加了一些名声。
一件名牌瓷器,价值自然是不可估量。
炫技?堆砌工艺?没有多少艺术价值?
就算是单纯的为了炫技,人家炫的也有水平啊!
更何况这件瓷器其上的制作工艺,还真是高明到让人无话可说。
第1153章 御窑千年史,唐英第一人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这件瓷母,无疑是清代瓷器的一次巅峰盛宴。
它印证了200多年前,乾隆盛世的风仪和心态。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工匠掌握了历代釉彩烧制技术,才有了这件瓷器。
乾隆皇帝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把瓷器做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个风仪,是乾隆鼎盛时期的华丽和文化繁荣。
这个心态就是自信,是以我朝之力,超越古人,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展现了乾隆王朝天朝大国海纳百川的胸怀。
主张烧制这样一款瓷器的想法,肯定是来自乾隆。
他一生爱好书画,热衷瓷器。
他要做一款集历代大成的瓷器,目的也是想要炫耀大清盛世和鼎盛王朝的海纳百川。
因此,乾隆时期JDZ御窑厂的工匠忙活起来,这才有了“瓷母”诞世。
那么,烧它来干吗呢?
直接的目的就是陈设用,就是摆在宫里的某个桌子上看。
乾隆朝国力鼎盛、海内太平。
乾隆又是一个艺术修养高,且好大喜功的君主。
加之此时景镇制瓷工艺也已达到极高水准,所以就有了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对乾隆瓷器的评价:“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说到这件瓷母的烧造工艺,也是同样复杂。
这件各色釉大瓶,汇集了各种高温,低温彩釉于一身,难度之高,可以想象。
因为各类彩釉的烧造温度不同,因此没法一次性烧造。
其中的青花,仿哥釉、仿汝釉、仿官釉、仿钧釉、粉青釉都属于高温釉,需要先行烧造。
而那些粉彩、珐琅彩、金彩、颜色釉属于低温釉,需要随后再烧。
这就好比咱们蒸海鲜,您不能螃蟹、贝壳、皮皮虾、象拔蚌,统统一个锅里一起蒸的道理一样。
瓷母的烧造,如果顺序或者时间,火候掌握不好,那颜色就会烧坏。
根据记载,这件瓷母各色釉大瓶,需要反复入窑烧造达到17次之多。
而最终的成功率,只有0.23%。
这么说吧,按照概率计算,需要烧造435个同样的大瓶,才有可能得到一件如此完美的瓷母。
那么如此精美的瓷母各色釉大瓶,又是谁烧造的呢?
这一点对于陈文哲来说,还真是很重要,因为这么一位人物,值得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这里面就不得不提到一件清代著名的人物。
他就是当时著名的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唐英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奉旨赴景镇皇家御窑,长达21年之久。
可以说御窑千年史,唐英第一人。
我们都知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就是我们俗称的清三代。
为什么有清三代,这种说法?
近年来,清三代瓷器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最热门的追捧对象之一,其身影经常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成交价屡创新高。
据了解,2002年香江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000多万元港币成交,创当时清代瓷器拍卖最高价;
在2005年10月香江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的“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最终以一点二亿港元成交,创全球清代瓷器最高拍卖价。
我们常说的康乾盛世,这是清朝的鼎盛时期。
这里的“清三代”就是专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制作的瓷器。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
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
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浓淡笔韵能分五色,含蓄而生动。
当然,不止是青花,还有郎窑红等精品瓷器,都是出自清三代。
就说之前陈文哲收藏的鼻烟壶,也是在清三代时期达到了鼎盛。
康熙时期,在瓷器发展上有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其一,是恢复了景镇御窑厂。
其二,是设立了专门的督陶官。
其中,郎廷极就是西江巡抚。
代表康熙瓷器艺术顶峰的“郎窑红”,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烧制成功的。
而在1696年,即清康熙三十五年,清宫廷造办处建立了玻璃厂,开始为皇室制造各种玻璃器皿。
而对于玻璃鼻烟壶的制造工艺,那可就多了,可分为一色鼻烟壶、套色鼻烟壶、搅玻璃鼻烟壶、洒金玻璃鼻烟壶、及珐琅彩玻璃鼻烟壶和内画玻璃鼻烟壶。
其颜色也有红白黑紫绿等,波澜多彩。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工艺,肯定就是内画技术。
就是其上种种工艺,造就了清三代的威名。
现在陈文哲着重研究的这件瓷母,就是出自清三代唐英之手的力作。
制造瓷母的探索过程是否艰难,唐英没说,但从现在的文献记载来看,烧制的结果,乾隆很满意。
而唐英,显然不止是会做一件瓷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