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63章

作者:疯神狂想

白釉:由于釉料由瓷土等原料制成,瓷土中又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氧化铁成分,而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能使釉色呈现青色。

因此,通过对釉料的加工精制,使釉料中氧化铁含量降到极低水平,烧成后的釉即是白色。

黑釉:提高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在窑炉氧化气氛中含铁量越高(高至8%),烧成后的颜色越深。

通过调整含铁量,可得到紫色、黑色釉。

蓝釉:釉料以钴为着色剂,在窑炉还原气氛中钴使釉呈现蓝色。

工匠们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以及产生特殊的色彩,经过对各种金属矿料比例的调配,在这些釉色的基础上,又成功地烧制出了褐红、橙黄、淡青、翠绿、深绿、天蓝、赫色、茄紫等色彩。

而这些釉彩之间相互流淌交融,就创造了唐三彩艺术辉煌华丽的时代风格。

当然,这些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怎么调配釉色,又是在怎么样的窑温之下烧成,还是很需要经验的。

比如什么样的釉色互相交融,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两种颜色融合,就会形成新的颜色。

这多变、复杂的颜色,在釉料交融、流淌的过程当中,也会形成这种变色效果。

在这里,经验就很重要,也最能体现出交错、间错的釉色,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独特彩陶。

最终烧制出成品,就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

而在这个时刻,你才能真正知道,交错、间错的釉料,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复色,最终有兼具什么样的颜色。

这才是三彩陶器最精彩的一面,因为在出窑之前,任何一件作品,最终会烧制成什么样,谁也不能说清楚。

这就是釉色多,最终产生的效果,而就因为釉色多,施釉也不简单。

唐三彩的施釉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即分区施釉法和点彩施釉法。

分区施釉法是在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釉色,几种釉色同施在一件器物上,釉色之间的组合和交融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效果。

点彩施釉法,是用毛笔在器物的一些部位,点上大小一致或不一致、或点状、或块状的点,或带状线条。

有的排列整齐,有的自然随意。

经过高温熔融,釉彩的流串和交融,形成奇幻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虚虚实实,斑斑驳驳,如晚霞,如梦境,形成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术风格。

而做到了这种境界,一件件唐三彩的制作,也只是差不多完成了百分之九十,最后的关键一步,就是入窑烧制。

当然,因为烧制条件跟瓷器不同,所以一窑之中,只能全是唐三彩,毕竟这个烧制的温度太低。

所以,第一批次入窑,陈文哲就制作了一大批唐三彩。

只不过里面的经典器型不多,其中马主要是分釉色,有黑釉马、黄釉马,也有红釉马,当然红绿白三色的也有。

至于釉色更多,交融烧制出多彩的陶马,那就更多。

当然,其他的骆驼俑也是这样,变得始终是釉色,而不是器型。

这种唐三彩制作起来麻烦,只不过有了模具之后,压模制作还是很快的,只不过做出来的器型,就只能是一模一样了。

各色彩釉,陈文哲都调试了一些,也全部用上了。

犹豫制作人俑、骆驼俑、马等器型比较麻烦,所以陈文哲最后为了填充炉窑,直接使用陶车,拉出来了一大批普通器胚。

这其实就是唐三彩中的轮制,适宜于制作器体呈圆形的器皿。

如日用器皿中的杯、盘、碗、碟、豆、瓶、炉、壶、罐等。

但也有一些扁圆体、椭圆体、不规则体等器物采用合模制法。

等这些全部做完,还不能第一时间入窑,因为这一件件成型的器物,需要彻底阴干才能进行素烧,这样可以避免高温烧制过程中胎体变形和开裂。

唐三彩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它并非是一次烧制完成,其烧制分为两步。

第一先是素烧,先制作素胎,入窑烧制。

这第一次焙烧,经过1000℃~1100℃左右的温度将胎体烧坚,取出后施釉,再入窑二次烧制。

再入窑经过800℃~900℃温度釉烧,胎体上的釉料开始融化,釉汁熔融流动相互浸润,形成斑斓的色彩。

此时的斑斓色彩,肯定不是花里胡哨、无须、纷乱的釉色,而是通过经验和特殊调制的釉料,形成一种作者想要的效果。

这才是唐三彩烧制当中,最为精彩的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也是在这一步当中,确定了一件唐三彩作品的好坏,而想要做好这一步,肯定需要技术和经验。

第1104章 大成之作

由于唐三彩是一种创烧于唐代的低温铅釉陶器,因釉料中加入大量助熔剂铅,而使釉的熔点降低。

一般在700度左右的条件下,釉即可达熔融状态。

此时胎体表面的釉逐渐向四周流动扩散,使各种颜色相互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的色彩效果,遂成为独具风格和魅力的一种特殊陶瓷作品。

所以,在这里烧窑就很关键。

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不止是简单的烧成,期间还有着让釉色交融的作用,所以烧制唐三彩,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火候。

如果是原来,没有见过唐三彩真品的陈文哲,还真没法把握这种低温彩陶器的烧制温度。

但是现在不同了,不用亲眼见过,更不用亲手摸过,现在只要他想,就可以在隋侯之珠内部,学到完整的唐三彩制作工艺,就连烧窑技术,也可以学到。

以陈文哲大师之上的烧窑技术,就算没有达到宗师级,他也只需要看一遍,就能把握住关键技术工序,让他烧制出来最为精彩的一窑唐三彩。

其实想一想就知道,唐三彩的烧制,难道还能比汝窑、胭脂红铜红釉、珐琅彩等瓷器,更加有难度?

总归不过是摆放的位置,炉窑内部温度的控制。

只是看一遍隋侯之珠内部的传承,陈文哲就清楚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所以,在烧制唐三彩之时,特别是烧制第一炉之时,陈文哲也需要时刻不停地查看着窑内的火色。

火已经从气孔钻了出来,这是烧制唐三彩最好的状态。

虽然看不到,但是此时,釉色在烈火灼烧下的变幻、流淌,都在陈文哲的心里同步成形着。

之后不时加点柴火,让窑炉保持温度就好。

该做的全都已经做完,并且做到了最好,陈文哲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在汝窑的烧制当中。

在烧制唐三彩的过程当中,汝窑瓷的烧制也到了收尾阶段。

一次次的入窑烧制,一大批汝窑精品瓷器,已经是最后一次入窑。

到现在,最珍贵的汝窑三色瓷器,已经都可以是看得见的漂亮,陈文哲他算是已经烧制成功。

汝窑最贵的三种颜色: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而最后一窑,就全是各种器型的三色汝窑瓷。

什么花囊、花插、花觚,什么笔洗什么的应有尽有。

可以说,最后一窑汝窑瓷器,是陈文哲手艺之大成之作。

这一次,只要是经典汝窑器型,他都有做。

比如传世的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肯定都会仿制出几件。

最少的就是三件,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有些外部特征明显,比如有着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的精品,陈文哲也有仿制。

这一批汝窑瓷,仿制出来肯定是用来展出,而不是用来流入市场,因为它们都是有名有姓的东西。

比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真品藏南河),暗花双鱼盘(真品藏英伦)。

另外,在一些高仿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因为有文字,所以制作的件数就比较少,往往也就制作一件。

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这些制作一件就可以。

“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因为造型简单,多制作两件也无所谓。

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

这样的器物传世的肯定都是独一无二的,仿制太多也没意思。

只不过,这些器物因为个头小,器型简单,做起来也不难,所以有些特别容易制作的,陈文哲就顺手多做了两件。

没法卖出去换钱,还不能拿来送礼了?

不说其他,只是一些博物馆,就很需要这种东西来展出。

在这里要着重说明一下,很多博物馆中展出的重器,其实都是赝品,根本就不是真品。

所以,在各大博物馆之中,内部的专业人士之中,有专业修复,也有专业保养,另外一个重要部门,就是专业仿制。

一些顶级博物馆之中,专业仿制出管内珍藏经典,直接就放在馆中当纪念品出售,而且还是高价出售。

真正好的东西,只要是高仿,都可以卖出高价。

现在陈文哲仿制的这些东西,随便一件就可以卖个二三十万。

如果是他制作的精仿,那卖个百八十万肯定是稀松平常。

要是他再特意做旧,这样的仿古瓷,只要个五六件,就可以换到武三送来的那件三足笔洗。

就是因为有着这种价值,陈文哲这一次才会不懈余力的精心仿制出一大批经典瓷器。

还是说汝窑瓷,这一次陈文哲根据北宋汝官窑的特征,可以说他已经把能想到的器型,都做了个遍。

比如一些汝窑瓷,又因为器形,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

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

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

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

在古代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的瓷器,这些陈文哲都做了一些。

而这些,还属于比较普通的器型,毕竟是传世的器型。

在这一次烧制的汝瓷当中,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

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大器件,虽然是单色釉,但是看起来是真漂亮。

此时的汝官窑瓷器,这些肯定不是器型简单的笔洗、盘子、酒瓶,而是大型梅瓶、胆瓶。

其实陈文哲最喜欢的还是梅瓶,他也算是发现了,只要是精品梅瓶,好像都不容易仿制。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