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60章

作者:疯神狂想

唐三彩虽然称三彩,但是并非专指那三种色彩而言。

在唐墓中所挖掘出来的各类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单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却具有较复杂的多彩颜色。

一般而言,除了胎体的白地之外,铅黄、绿、青三彩最为普遍。

在三彩的调配技法上,也最富艺术的韵味。

再说器型,唐三彩的器皿较少,而小马、小家畜、小家禽数量较多。

均具丰美的艺术意匠,尤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头,最具艺术价值。

三彩器正表现出唐代各种实际生活所应用的器物,而在这些器物中,却把当时社会生活的形态很完备的呈现出来。

由此获知殉葬的明器与其他器物的形制与数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阶,以及门第的大小而定。

例如唐礼明器之制,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

挺马偶人高一尺,其他音乐队、童仆之属、威仪服玩,亦各视其生前之品秩而定之。

初唐之末期,始兴厚葬之风。

其后自盛唐至中、晚唐,厚葬之风益甚。

舁明器而行街衢,陈墓所,奏歌舞音乐,张帷幕,设盘牀,以造花、人形、饮食施路人,殆如祭祀。

唐三彩不论其形制与色彩之施化,均具极高之艺术意匠,乃引起霓虹、欧美各国人士之注目,而以高价购藏,从此唐三彩遂被列入世界艺术之一部分。

归纳起来,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

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

这种惟妙惟肖的陶塑,在唐代之前是很少见的。

第1099章 东方艺术瑰宝

除了三彩骆驼和马,唐三彩中那些陶俑,也很具有时代特色,也可以说是具有历代皆无的独特特征。

特别是那赤髯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景象。

所以,仿制最经典的肯定就是三彩骆驼。

而制作这种三彩陶器,使用的材料陈文哲这里也很齐全,特别是高岭土,他先前可是买过一大批优质高岭土。

李金鲤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当时他购买的优质高岭土,可不止是出自汝窑旧址,也有唐三彩旧址。

而唐三彩旧窑址可是在阳洛那边,那边出土的优质高岭土,正好适合烧制唐三彩陶器。

唐三彩虽然是陶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唐三彩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

这样的泥料是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

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的釉色。

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这些统称为“唐三彩”。

制作唐三彩,先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

之后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000℃烧制。

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800℃即可。

说着简单,做着也不难,就是制作工艺有点复杂。

因为唐三彩是以经过精细加工的高岭土作为坯体,用含铜、铁、钴、锰、金等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剂,最终烧制出来的精品多釉色陶器。

做好了胎,先将素坯入窑焙烧,陶坯烧成后,再上釉彩,再次入窑烧至800℃左右而成。

由于铅釉的流动性强,在烧制的过程中釉面向四周扩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绚丽的色彩。

也是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既然是传统工艺品,那现在肯定就有人仿烧。

甚至陈文哲还知道,现在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阳洛那边已有百年的历史。

要不然,李金鲤还真不容易买到合格的制作材料,特别是陶泥和釉彩矿料。

现在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唐三彩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这使“阳洛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所以,就算是制作出的现代艺术品,也不愁卖。

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唐三彩已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品。

它曾在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旅游产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唐三彩大马、骆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

新华夏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唐三彩不仅在唐代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海外。

这个不止是现在,在古代唐三彩也是声名远扬,远销异域。

证据就是现在还在印、日、朝、伊、埃、意等十多个国家发现过唐三彩。

现在看唐三彩,这还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就不要说在古代。

如果不是陈文哲各种技艺加深,一般人想要完美烧制出唐三彩,还真是有点难度。

其他不说,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只是这一点,一般人就仿制不出来。

其中最为经典的器型,肯定是骆驼、马和人俑等。

这些器型不仅贵在釉色浓艳瑰丽,主要是造型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

这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

制作过程,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

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

只不过,唐三彩是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而就算是这样,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也十分复杂。

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

烧制之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

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

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

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

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这么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做起来,却真的十分麻烦。

归纳起来,唐三彩的基本成型方法,包括轮制、模制、雕塑三种。

在一件器物上,几种方法往往结合使用。

轮制,是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这个陈文哲太熟悉了。

只不过,唐三彩之中很多经典器型,都没法使用轮制。

比如骆驼、马、人物造型,这些都没法使用拉胚的方法做出来。

所以,制作唐三彩还需要用到模制。

这也与近代陶瓷制造业中的手法挤浆法相类似,多用于制作形状简单的小件物品。

模制成型,分单模和合模两种。

单模是将泥料放入模子后挤而成,这种单模适合于器物上装饰用的贴花及其他小附件。

双模是用两个半模压制后对接而成,合模适用于生活器皿、佣、动物及较复杂的器物构件。

最后就是直接雕塑成型,这种方法多适用于大型的佣类和复杂的器皿。

而一件较为复杂的三彩器的制作,需要用多种成型手段。

这就是制作工艺,梳理了一遍,陈文哲完全可以做的很好。

但是,想要仿制唐三彩,就必须要了解唐三彩的特点。

第1100章 交错、间错、原色、复色、兼色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造型、釉色、胎质。

当然,产地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动物四大类。

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战场上需要马,农民耕田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

唐三彩中的马,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

所以和我们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

一般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

这就是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

一般猛然一看,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

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

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也可见匠人们高超的制作工艺了。

除了马,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

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

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