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02章

作者:疯神狂想

但是,鱼跟蛇就有很大差别,所谓“鲤鱼跃龙门”,就是说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如果哪一条鲤鱼,能被选中跳过“龙门”,那么它就能“化为龙”。

这和过去的“科举取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一个到了李。

当然,也和我们现在所说的“选秀”,登台一走秀,盛名万金酬,有一定的相似之义。

这些龙纹到了清代有有变化,清代的飞龙,又叫“应龙”,是指有一对翅膀的龙。

其形貌,在清代中期的民间木版年画的遗版中也有体现。

应龙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位很高,他们也被称为是“龙祖”。

据《清奇传说》记载:“有东海大鱼大蛇喝上应龙的晨尿,即成为真龙。”

这种“图腾说”也从另一个方面道出了“鱼化龙”的不容易。

民间传说故事,永远是历代工匠们绘画、雕塑的缘起。

关于蛇化龙、鱼化龙,有人觉得还是“蛇化龙”的地位会相对高一点。

这就像我们收藏一样,往往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被人们所珍惜。

蛇化龙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克服了很多的艰难险阻才成为龙的。

而且他们在成为龙之后,还能再进化成应龙。

另外蛇化龙的精神也是更值得我们所学习的,而“鲤鱼跃龙门”就有很大的应试性,似乎专对科举而言。

青花鱼龙纹,就是其中的典范。

像是有两只清代青花瓷盘,其形之美,是“鱼化龙”研究的范本。

它青花发色艳丽纯正,盘中青龙凶猛,腾空而起,鲤鱼绘画细腻。

它们动感强烈,发色明晰,当是收藏家绝好的研学标本。

无论怎么说,我国人对龙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怀,龙作为祥瑞的代表,早已深入人心。

我们知道,明清官窑瓷器的鱼龙纹样,一直源源不断地传导到民窑瓷器上。

第1869章 云龙石雕,九龙丹陛

一直以来,民窑瓷器对“鱼化龙”图饰的反响都很热烈,画得多,画得好。

这除了科举故事本身的影响外,或许与明初官府禁止民间使用龙纹有关。

长角带爪的标准龙纹,民间不敢用,但是一般的鱼化龙纹饰,却大量出现在各种瓷器和各种木雕、石雕、玉雕上,满足了民间使用龙纹的心理需求。

千百年来,关于鱼化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其实,很多时候龙都作为一种信仰,活在人们的心中。

作为神话祥瑞,不管它是否真的存在,但在人们心里始终觉得它的存在与美好。

对鱼龙文化的挚爱与崇拜,归根结底,都是源于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文化底蕴。

现在陈文哲就看到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他也从来没有想到,国内居然还有这么多龙形石雕。

当然,一些零零碎碎的龙形石雕石刻,也就那样。

但是,当看到摆放在最终将的云龙石雕之后,陈文哲是真惊讶了。

石头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天然瑰宝,这个谁都知道。

地球自诞生以来,经历了45亿多年漫长而复杂的演化历史。

它不仅是“立锥之地”,还提供了人类衣食住行的基本材料,人们的生活哪一样都离不开石头。

从远古时代的女娲采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到现代生活中的人人收藏美玉美石;

从古代帝王使用各种田黄、寿山、鸡血石,刻制印玺发文布政,到普通民众舂米碾麦,建房筑墙。

石头带给我们太多惊喜,古代石头建筑或雕刻也蕴含着许多寓意。

可那些石头能够名传千古?不用说,其中肯定少不了故宫里的“云龙石雕”这块“奇怪”的石头。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那么作为皇宫,在宫殿里的每一样东西必定是象征着皇权。

而云龙石雕,它所在的位置非常显眼,就是在保和殿的后面,而且它长得非常“巨大”。

云龙石雕整个身子长16.75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真可谓是石中巨人。

它是用一整块艾叶青石雕刻而成,上面雕有九条龙,翻滚于海水江牙之中;

同时,还刻有五座山峰,“九”和“五”组合在一起,寓意“九五之尊”。

据史料记载,当时神都房山有个叫“大石窝”的地方盛产石材,这块“云龙石雕”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个没有卡车的年代,工匠们发挥聪明才智,用了一种叫“旱路拽运”的方式将这块巨石“拖”进了紫禁城。

具体做法就是:等到寒冬的时候,在沿途每隔一里地凿一口井,然后把井水洒在路面上,让其冻成冰;

最后再把这块巨石置于已经结冰的路上,让其“滑”到紫禁城。

从这一点,我们就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在故宫里每一个宫殿的前后两面,都有石制的台阶。

在台阶的正中,是一个斜制的长条石,上面雕刻着龙、凤、海水江崖等各种图案,这个东西叫做“灵墀”。

故宫里有一个最大的灵墀,在保和殿的后面,这就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云龙石雕。

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原明朝雕刻,清朝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

在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它们的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

石雕四周刻有缠枝莲花纹,下部为海水江牙,中间雕刻着流云衬托着九条蟠龙和州龙。

云龙形像生动,雕刻精细,一丝不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保和殿外,还有千龙吐水设计。

千龙是指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

每当雨天时,雨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出自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层台基。

“三台”面积约为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

每层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名为地袱。

这些都跟故宫里的龙形石雕石刻有关,而据说故宫的建筑里“藏”龙千万条,这些龙都藏在故宫的哪里呢?

故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居住和指正。

皇帝自古被称为“真龙天子”,所以故宫也是龙的世界。

故宫的建筑里的龙实在是太多了,传说中光太和殿就有13844条龙,实际上也真差不多。

据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献资料资料中记载,太和殿的龙装饰,共有12654条龙。

太和殿的总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由72根楠木大柱所支撑。

太和殿建筑内外装饰得富丽堂皇,在整个太和殿内外雕刻与彩画着众多龙纹,这是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

大殿外的三层台阶每层都围有石雕栏板,在龙凤纹饰的望柱下面,伸出排水用的汉白玉螭首(龙头)1142个。

除此之外,太和殿中皇帝宝座上面,还有金漆雕龙19条。

宝座后面的屏风上雕刻着79条,加上宝座下边的金漆木台及其他摆设,一共有590条龙。

宝座两边,有6根盘龙金柱。

宝座顶上,是一口藻井,正中是一条口含宝珠的巨大蟠龙,深井四周飞腾着16条金龙。

大殿的天花板上,画满了金龙图案,共计3909条彩龙,光彩夺目。

大殿前后有40扇大门,每扇门就有5条木刻雕龙。

再算上门和窗上画的龙,共有3504条龙。

如果加上太和殿外石雕栏杆上的雕龙龙纹,太和殿内外共计有蟠龙行龙团龙及龙纹14986条。

太和殿宫殿前的“九龙丹陛”石,最能体现古代匠人的技艺与智慧。

当然,这其实说的就是云龙石雕,他被尊称之为“九龙丹陛”石。

除了这些龙之外,不知道大家到故宫,有没有注意到宫殿建筑的屋脊?

故宫的每个屋脊上,都坐着许多神兽。

其中有两只,是传说中龙的儿子。

一只名为螭吻,它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第1870章 少能载船,多不淹禾

据记载,紫禁城在明朝一共遭受了13次雷击,七中六次都击中了螭吻,建筑没有受损,螭吻功不可没啊。

这些隐藏的不像龙的龙形纹石刻石雕,在故宫之中还有不少。

比如故宫建筑屋脊上,还藏着的另一个龙子是狻猊。

它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故宫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古建筑,角脊之上排列着10个小兽。

其顺序为:“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这些神兽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出现在再多在这里也算正常。

像是这样的龙还有一些,比如螭龙。

在故宫之中有一只螭首,是谓古桥的守护神。

近段时间来,传出故宫博物院馆藏有清代御制《兽谱》。

《兽谱》始绘于乾隆十五年,乾隆帝对它极为重视,先后委任傅恒、刘统勋等8位军机大臣参与校勘。

它由宫廷画师余省和张为邦执笔,于乾隆二十六年完稿。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