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67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一般土锈都是土和钙镁盐的混合物,或土和铜锈的混合物。

处理前先用柔软的毛刷蘸水,轻轻刷去古钱上的泥土。

然后将它浸入冰醋酸稀释液中。

冰醋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化学溶剂,原用于摄影暗房。

一小时后,用小木棍轻触块状古镜,直至散开为止。

然后戴上橡皮手套,一手持古镜,一手轻轻用毛刷擦洗。

一般无背文和记号的古镜,可不必擦去背面的铜锈,以保持出土古钱的部分特征。

除锈后放在清水中,冲洗掉冰醋酸溶液,用柔软的毛巾或布片吸干水分,最后平摊在干净纸上晾干即可。

在缺乏条件时,也可用醋浸泡除锈。

这种除锈法大约需一昼夜,才能勉强溶开铜锈,效率极差。

对于浸泡法无能为力的粉状锈,可用油泥圈围除锈部位,用滴管滴入浓醋酸使锈分解,再用针尖轻轻剔锈,用水刷洗后,再用氢氧化氨进行中和。

第1818章 尚方御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

胎发锈,是从古钱内向外腐蚀的锈层,这种情况下钱身变厚,大多采用封闭保存,不再除锈。

鎏金银镜,一般不用除锈,少数情况下确实需要除锈时,可用百分之十五的冰醋酸溶液,或者百分之十的硫酸溶液浸泡。

如在鎏金银镜上发现有胎发锈,可用毛笔蘸百分之五的三甲树脂涂抹二、三层,这样会起封闭作用。

除铁锈的方法有许多种,锈蚀较轻的,可适当加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铁锈剥落。

冰醋酸浸泡法和加热法,对严重锈蚀的铁钱不能采用。

需要特殊除锈的个别铁镜,可采用锌与苛性钠的电化还原法、苛性钠液电解法。

对较名贵的铁镜,则可采用氢气炉还原法。

陈文哲一边查看博物馆中的青铜镜,一边从中吸取有用的技术。

春秋战国青铜镜还是不少的,除了那些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数量比较多的。

当然,这个数量多,也是相对来说。

比如战国的云纹地连弧纹镜,镜钮为三弦钮,为战国主要钮式。

圆形钮座,钮座周围饰一条无纹环形带,平素的镜边与钮座环形带间,则装饰以平素无纹的连弧纹环带。

主纹饰地纹以云纹装饰,此类云纹常见于战国时期玉器。

还有战国双虎复合镜,眼前这件圆形复合铜镜,镜背雕饰双龙。

双龙各据一方,龙首面向镜缘,身躯略呈S形弯曲,龙爪伸向镜缘。

龙之身躯与足爪线条粗壮,覆以云纹等装饰,姿态生动。

镜缘宽平,外围一圈云雷纹为饰。饰带与镜缘间可见复合痕迹。

拱桥形钮,无钮座。

有龙纹、虎纹镜,就有凤纹,比如眼前这件连弧螭凤纹镜,它应该是战国后期的东西。

稍微比较特殊一点的青铜镜,应该属于战国朱漆彩绘镜。

除了这些,大部分都是耕种纹饰的镜子,有羽翅纹镜、四鸟纹镜、变形四凤纹镜、龙纹镜、变形三鸟纹镜、龙凤连弧纹镜等等。

这些青铜镜看细节,甚至要借助镜头的微距功能看。

有时候会被它吓到的,因为点线相接,很细致,密密麻麻的,但线条清晰,绝不含糊。

经常看雄浑大气的青铜器,但是看铜器的精细入微,也许只有在铜镜上可以体会到。

像是斗兽纹镜,无论是颜色还是生动的图案,都会令人神往那个不拘一格的年代。

一个激烈的斗兽场面,即使不能细致描绘出武士的表情,通过他的动态身影已经完全表现出来。

可以说,古人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跃然镜上。

除了这些只有纹饰的镜子,还有一些工艺复杂的青铜镜。

比如战国的嵌玉绿松石钮变形龙纹镜,陈文哲在这面镜子前看呆了。

这么漂亮的镜子,放到今天也很珍罕呢!

春秋战国之后,就轮到汉代青铜镜了。

像是西汉初期的十一连弧素文地菱文镜,这面镜子直径18.4cm,重341g圆形。

它是三弦钮,镜饰菱形纹相间排列,镜缘饰内向十一连弧纹。

西汉时期,连弧纹环带逐渐取代战国镜式边,成为连弧纹边,为西汉铜镜中一个重要类别。

西汉的铜镜由战国镜中的蟠螭纹镜继续发展,慢慢地脱离战国镜的风格,逐步建立起西汉铜镜的特色。

其中铭文及四乳钉,可说是西汉铜镜的主要特色。

此外由很细、薄的战国镜,逐步加厚加大;

边加高,而蟠螭纹变细,但仍保留三弦钮、圆纽座及薄的构造。

进一步,在蟠螭纹环带中间,增多一条环纹,又在环纹上出现四乳钉。

或者在蟠螭纹环带与无花纹的边之间,出现连弧纹环带。

另一方面,西汉时期铜镜,可见把战国式无花纹的圆纽座,加入一圈的铭文。

其后这圈铭文带由圆带转为方带,镜钮也逐渐从战国式的三弦纽,改变成西汉式的半圆纽。

其中经典为铭文镜,或者是星云铜镜。

到了西汉中期,镜式以四乳为中心,可以发展成星云镜、铭文镜、四兽镜、规矩纹镜及东汉的四神镜。

这时已经可以把四乳,变成五乳及七乳。

由于道教在东汉盛行,因此很多道教的概念思想,都在东汉镜及其陶器中出现。

例如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面神人又有东王公和西王母等。

西汉时的四乳镜,在两乳钉之间多放一禽或兽。

到了东汉,四乳钉加大及升高,变成更重要的构造。

到了东汉末年,其纹鉓更走向立体化,因此人物、车马都明显凸出,连镜纽都更加凸起。

这是时期的变化,从西汉的草叶纹铭文镜,和东汉草叶鸟首规矩镜上,可以看的出来。

这一时期的青铜镜,镜钮高凸,方形钮座,钮座内无纹饰,外饰一方带。

钮座四角分别有四个乳钉,将画面分为四个区块。

乳钉与乳钉间的空间可见双鸟草叶,两两成组,双鸟侧首相背。

镜边平整,尚未出现东汉晚期,镜边外缘比内缘高,而外缘向外斜,最后形成三角形切面的不平整镜边。

西汉后期开始流行以连弧纹边为饰,此镜边饰则为十六内向连弧纹。

其中经典为“尚方御镜”规矩镜,这面镜子直径16.1cm。

它是圆形,圆钮,柿蒂形钮座。

钮座外围凹面方形界格,界格内十二枚圆座乳丁,及地支文相间环绕一周。

界格与博局纹,将镜背分成四方八区。

分别配置八枚圆座乳丁,及瑞兽纹饰。

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及瑞兽、羽人、鸾鸟等。

期间点缀金乌玉蟾及卷草纹饰,铭文为“尚方御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东富昌”。

“尚方御镜”规矩镜,“尚方”,是官署名,秦朝设置,掌管铸造皇室所用的兵器、铜镜及一些赏玩器物。

从王莽时期到东汉中期,官方铸造的“尚方”铭镜大量流行,私人经营的姓氏作镜开始出现。

之前已经提到过,王莽时期各种新鲜事物层出,这一时期的科技也有大发展,加上政治制度合适,各行各业都在进步,甚至是一些商业活动,都比得上现在。

第1819章 天圆地方,道法自然

王莽的新朝是一个大时代,但是也是一个时代的末期,西汉到东汉的过度。

但是,这一时期的很多东西,都在后世流传。

就说青铜镜,就算是到了东汉早期,甚至是到中期,最重要及最普及的镜式,仍是西汉末及新莽时期开始流行的规矩纹镜。

只不过在东汉镜中的花纹更复杂,镜边上的花纹带出现更多的式样。

在规矩纹镜中,在钮座外有一方形栏,栏外有「┐」、「┬」、「└」等规矩形记号。

除规矩纹外,时而有四乳或八乳。

在乳钉之间,往往有细凸纹构成的鸟、兽、人物、龙虎或几何形花纹等纹饰。

画像镜为东汉中后期最具特色的新镜类,多流行于长江流域。

例如江浙绍兴就出土了不少画像镜,题材以神人神兽、历史故事为主。

这些青铜镜采用高浮雕技法装饰,纹饰风格表现与汉代画像石多有雷同。

画像镜一直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流行。

东汉时期铜镜镜钮,在全镜比例中明显增大,与镜的直径比例,由1:7升到1:4,甚至到1:3。

镜钮也不似西汉时期及东汉中期时的半圆形,而逐渐变为扁圆形。

汉代,可以说是我国史书记载十分详尽的历史时期。

其皇室、官吏、礼仪、服饰、文化、社会、制造、农业、商阜、军事、战争、丧葬、等等都有涉及。

青铜镜早已成为商品而流转与集市,为民间所喜爱。

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相对严格的比例。

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

超过20厘米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