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以如此纤细的铜丝构成网络,现在都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其三层网络的总厚度,也不过16毫米。
还有,这件铜壶把失蜡法的使用,提早到了战国时期。
这还只是说的铸造法和透空工艺,在这件青铜器之中,还运用了错金银与镶嵌工艺。
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有许多的透空青铜器,但是属其中错金银铜器最为珍贵。
这些错金银的透空青铜器之间,在铜器的身上具有错金银。
甚至有些青铜器中,还会在眼睛或其他花纹中镶嵌了宝石,这更是透空青铜器的珍贵物品。
这些错金银的透空青铜物有不少,像是错金银卷云四瓣纹鼎、错金蟠兽纹盖豆、错金云纹牺尊、陈璋壶等一些珍贵的青铜器。
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陈璋壶,陈璋壶的壶颈、壶身、四个立兽、四个衔环、四条箍带、底座中都镶嵌错金银。
因此,陈璋壶即是具有表达性的透空青铜器,又是透空青铜器中比较珍贵的青铜器。
第1812章 精巧入微、玲珑剔透
陈璋壶这件铜壶系的透空青铜器,是由19个构建组成的。
组成部分主要是壶身、圈足、透空网格、箍带、衔环、铺首、立兽等几个附饰组合在铜壶中的重要部位。
在这些物体均匀的摆放之下,一点也不会出现呆板的感觉,每一个物品都恰到其好的分布在上面。
在这些透空青铜器中的花纹,大都是自然界美好的象征。
比如,一些梅花、龙纹。
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品,将其中的含义真实的雕刻在透空青铜器上。
除了会将物体的静态展现在透空青铜器中,还有一些动态的画面,运用透空的分型面,将动态的画面展现出来。
有静有动、有上有下,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透空的花纹中,错落有致的展现出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对透空青铜器的重视,将机械装配工艺也运用到青铜器中。
还是在陈璋壶的铸造中,通过对其表面的观察可以得出,事先分别铸出壶肩和腹的铜龙网格、4个衔环、4个铺首、4根箍带和4个立兽等。
在肩、腹铜龙网格的衔接处,设计并分别铸出4处共8个接榫,有4个铺首通过箍带铸焊连接成一体。
它绝妙的精心设计在于肩、腹铜龙网格的衔接处的衔接缝,用4根箍带遮挡,使人感觉壶的肩与腹浑然一体。
在陈璋壶铸造中,通过使用机械装配工艺,将其里面的结构连接的更加浑然一体。
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透空青铜器中,陈璋壶是最具有代表的透空青铜器。
它几乎融合了,透空青铜器中的所有精湛的技术与精美的外观在一起。
青铜器的做工,从简单到复杂,也可以从透空青铜器的花纹中体现。
在透空青铜器中,从一开始简单的花纹,最后演变成各种各样的花纹。
其中有一些透空青铜器,还会刻纹。
刻纹青铜器中,发现最早刻纹现象的是,川都金沙遗址发现的青铜圆领璧。
接着又在苏江六合程桥,春秋晚期墓发现了铜盘残片。
通过这些简单的透空青铜器,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精湛的刻纹。
由此可见,透空青铜器中的刻纹技术也是十分精湛的。
在陈璋壶就看到了20多个雕刻的铭文,通过这些简单的铭文阐述陈璋壶的来历与用法。
总之,在青铜时代透空青铜器的到来,从根本上来看是社会的变化带来青铜技术的创新。
在先秦是透空青铜器雏形发展的开始,发展是一步一步来的。
在楚国时期,主要是在原有的青铜器上,将形式结构上的创新。
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将透空青铜器的外观与内部结构,完美的结合设计上的创新。
这些都是青铜的发挥历程,我国这几个时期将青铜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高峰。
这些特色的青铜器都是历史的产物,就算是到现在,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与学习。
就算是陈文哲,如果不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他也不太可能了解透空工艺。
更不会知道,透空工艺在青铜器上,居然能够发挥出那么大的作用。
而也就是现在,他才真正了解,透雕和镂空雕的区别。
镂雕与透雕,还是有着不同的特点的。
很多人都认为镂空雕刻与透雕的手法工艺相同,其实它们各有特点。
镂雕是一种雕塑形式,也称镂空雕。
即把材料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留下来。
镂雕是圆雕中发展出来的技法,它是表现物像立体空间层次的雕刻技法,是从传统雕工艺中发展而来的。
古代石匠常常雕刻口含石滚珠的龙,龙珠剥离于原石材,比龙口要大,在龙嘴中滚动而不滑出。
这种在龙钮石章中活动的“珠”,就是最简单的镂空雕。
再就是透雕,在雕刻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像部分,而将背面部分进行局部镂空,就称为透雕。
透雕与镂雕、链雕的异同表现为,三者都有穿透性,但透雕的背面多以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
单面透雕只刻正面,双面透雕则将正、背两面的物像都刻出来。
不管单面透雕还是双面透雕,都与镂雕、链雕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就是镂雕和链雕,都是360度的全方面雕刻,而不是正面或正反两面。
因此,镂雕和链雕属于圆雕技法,而透雕则是浮雕技法的延伸。
镂空在雕刻工艺当中,自然是比透空雕刻用的更多,甚至果雕、面粉雕也大量采用了这种雕刻技法。
镂空核雕,也属于镂空技法的一种。
甚至有民间艺人雕刻的镂空核雕,巧妙地利用植物果核上的纹理,经过揣形摹象,刻制出生动有趣的客观物象。
植物果核一般具有体积小、纹理不规则和表皮薄而脆等特点。
核雕艺人借助果核不规则的纹理,使作品疏朗、剔透,主题集中,或人物亭阁、或鸟兽虫鱼,无不生动有趣。
镂空核雕的镂刻,是创作的最关键阶段。
要求作者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必须切实服从主题内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机地融为一体。
同时灵活运用冲、划、切、刮等刀法,和浮雕、透雕等表现方式,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艺术语言,在造型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奏中,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这样才能使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成为盈盈珍品。
这样的镂空雕刻,在青铜器之上的表现也是很好的,但是,相比透空雕刻的稀少,自然是使用透空工艺的青铜器,更加珍贵。
这样的青铜镜,制作起来也更加复杂,比如眼前这件战国透雕虺龙纹复合镜。
在种类繁多、铸造精美的战国铜镜中,镂空复合镜以其独特的形制、瑰丽的纹饰、精湛的铸造技术和高超的复合工艺而成为战国镜中之翘楚。
所谓复合镜,是指镜面和镜背经分别铸造后合成。
这样的镜子制作更加困难,流传到现在的更加稀少,所以更加珍贵。
第1813章 复合铜镜,精彩绝伦
陈文哲也算是看出来了,他在这家私人仿古工艺博物馆之中看到的青铜镜,每一面都有着其独特的工艺,都是一个时代的经典。
就像是眼前的这面复合镜,居然有着凤凰,这样的青铜镜哪里能简单了?
这是一面战国青铜透雕凤纹复合镜,应该是西周的东西。
它是圆形,桥形小纽,镜背以圆纽座为中心。
作十字形等分成四个象限区,每区透雕一对相向凤鸟。
各组凤鸟之间又以冠、颈、翅相互连接成整体图案。
镜缘作倒扣边,并镶嵌平薄镜面。
下面有介绍文字,说明这面复合镜现收藏于绍兴博物馆。
通过这面镜子,陈文哲才真正意识到,这种复合镜的制作工艺,到底有多么复杂。
复合镜制作过程复杂,主要是镜背先镂空铸造纹饰,再与镜面合贯为一镜,因此又称透纹镜或透雕镜。
此类铜镜大多出现于战国时代·复合铜镜在战国以后即绝迹。
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对宫内收藏古镜镜面,多进行重新整理,以达鉴容的效果。
其中一部分古镜即采复合方法,重新铸造一镜面,研磨好后再粘附在古镜正面。
不过这种复合镜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复合镜,自然有所不同。
青铜镜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从古拙简朴的商周铜镜,慢慢的走向精灵轻巧的战国镜。
之后又从丰满奇异的汉镜,走向富丽堂皇的唐代镜。
再从从秀色纤纤的宋代花鸟镜,走向只重实用的商标名号镜和明清吉祥图案、铭文镜。
我国青铜镜从史前,就这样一路走到近代,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而复合镜,是一种运用所处时代的各种奇异工艺,将古代的青铜工艺点缀得华美壮观的一种特种工艺镜。
特种工艺镜从工艺上,大体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制造中的特殊工艺,如复合镜;
另一类是装饰方面的特殊工艺,如镶嵌、错金银、彩绘、螺钿、金银平脱、鎏金、贴金、贴银等等。
这里陈文哲看到的就是复合铜镜,复合铜镜又可以分为嵌合镜和铸焊镜两种。
所谓“复合”是指镜面和镜背为分铸后的合成。
所以又称为夹层镜、套镜。
最终再形成形制特殊的透空结构,有些复合镜还采用镶嵌工艺、彩绘工艺。
比如一面战国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真品现藏于大海博物馆。
这面战国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长、宽均为18.5厘米,重量92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