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为了表达自己对眼睛的爱意,人类把“眼”画在洞壁、建筑物上、墓里,或戴在身上当护身符以抵消厄运。
公元前2500年,琉璃出现于西亚和埃及,仅限于皇室使用。
工匠别出心裁,将琉璃绘制成各种模型,更有甚者,将眼睛绘制到琉璃上。
到公元前10世纪,在有色琉璃珠上,镶嵌同心圆的眼纹琉璃珠,开始成为流行。
因为它的构造,形似蜻蜓的“复眼”,便俗称“蜻蜓眼”。
中原大地和西亚相隔万里,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大量游牧民族和商人往返于两地之间。
琉璃蜻蜓眼色彩美丽,便于随身携带,既是牧民的护身符,也是可以用来交易的商品,渐渐成为了他们的“必备吉祥物”。
春秋战国时期,琉璃蜻蜓眼由西亚经XJ流入中原。
琉璃蜻蜓眼传到我国后,在战国时期成为流行鼎盛。
彩色缤纷、灿烂夺目的西亚琉璃珠,本就漂亮珍贵,很受王公贵族的喜爱。
有需求就有市场,琉璃珠的价格越来越高,中原艺匠看到了商机,开始利用本地原料进行仿制。
那个时期,古人制造出与西亚地区钠钙琉璃配方,不同的“本地琉璃”,也就是含铅钡成分的中国蜻蜓眼琉璃珠。
为了让琉璃珠更加受欢迎,心灵手巧的工匠将琉璃珠制作成各种模样。
蜻蜓眼的花纹也逐渐增多,人们甚至将琉璃蜻蜓眼镶嵌在铜镜上、带勾上、剑柄等器物上当装饰用。
现如今,已经有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墓穴被发掘。
最有意思的一次发掘,正是考古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因为他们的剑柄上都有一物——镶有琉璃纹饰。
第1805章 跨越时代,绝世之美
镶嵌琉璃玉铜镜,也在阳洛东郊金村大墓出土。
这就是之前说的那面镜子,它无钮,镶嵌着圆形蓝色琉璃,上有白色回形花纹。
其外套以玉环,作为钮座。
周围嵌蓝色琉璃,有白色目形或六出花形纹饰,漂亮极了。
其实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琉璃眼珠,多为类形球,又小又不整齐。
与同期我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和龙、壁邪等图样相比,更难入镜。
但蜻蜓眼珠的纹饰风格独树一帜的,以平嵌手法嵌入后,中心点为深蓝色,外层则褐白相间或蓝白相间。
嵌入之眼珠浑然一体,不突出也不易脱落。
镶嵌琉璃玉铜镜,正是用此手法制作而成。
战国镶嵌蜻蜓眼纹琉璃杯,同样精致。
琉璃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
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
只见它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真不愧是宝物。
铜鎏金嵌青玉榖纹璧蜻蜓眼琉璃珠龙钩,同样珍贵。
因为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纹饰绚烂多姿,极富变化,圆圈纹或凸起或剔刻,造成鼓眼的效果,工艺更加精湛。
虽然蜻蜓眼在春秋时期被大量制造,现今也有许多蜻蜓眼被挖掘出世,但在2010年之前,蜻蜓眼还是少数。
比如在国内拍卖的次数,仅有八次,成交的只有两次。
因为蜻蜓眼年代久远,而琉璃容易被仿制,所以收藏家都非常谨慎。
但随着琉璃的身价升高,蜻蜓眼的价值也逐渐出名。
在2014年,明代蜻蜓眼瑞兽挂饰,拍卖了6.4万元。
铜鎏金嵌青玉榖纹璧蜻蜓眼琉璃珠龙钩,2019年成交价37万元。
这个价格就非常高了,以前卖不上价,主要是因为市场不认可。
而不认可的原因,就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玻璃制品已经烂大街。
但是,琉璃跟玻璃是不同的。
琉璃本就珍贵,战国蜻蜓眼更是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绝世之美。
再镶嵌到器物之上,价格自然也不低。
这种彩色缤纷、灿烂夺目的西亚玻璃珠,受到当时我国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肯定不是没有道理的。
说的简单点,就是漂亮。
其饰纹简单,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我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和龙、壁邪等图样大不相同。
喜欢玩琉璃的朋友,可能听过战国琉璃珠价格500万,汉代琉璃珠20万这些事情。
可能对于琉璃珠感到比较好奇,琉璃珠为什么如此的价格昂贵呢?
对于这一点,陈文哲也十分感兴趣,因为他手中的隋侯之珠,就曾经被古人认为是琉璃珠。
相传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救下一条受伤的大蛇。
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送给随侯,后人称之为“明月珠”或“随侯珠”。
所以,这枚随侯珠,就被人认为是一枚精致华美的战国琉璃珠!
而这种战国琉璃珠,多以数种颜色的釉料,层层相套成复合环状,就像蜻蜓的复眼。
蜻蜓眼琉璃珠,是“眼睛文化”的产物。
“眼睛”文化据说发源于西亚或印三,他们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这种信仰。
所以,多盛形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
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随时都有可能用来交换所需之物。
这种镶了“复合眼珠”的玻璃珠,春秋战国时期进入我国。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并不规整,有个像扁方形或扁鼓形。
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二厘米。
一般多在一到一点五厘米之间。
珠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均半透明。
其饰纹简单,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
这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和龙、壁邪等图样大不相同。
其中最有名的一件,传说是琉璃珠的宝贝,就是隋侯之珠。
如果单纯说隋侯之珠,它就算不漂亮,也是价值连城,怎么可能是五百万能够买到的?
到是到了现在,古法琉璃很难复制出来了。
希望随着历史的发展,蜻蜓眼工艺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扬和继承。
并继续用在工艺品之上,让华夏的琉璃工艺,质量称雄全世界,魅力更上一层楼。
要不然,现在我们购买的琉璃、玻璃、水晶制品,都是外国公司制作出来的,而且还成为了奢侈品,这就比较让人难以接受了。
说回,那面镶嵌琉璃玉镜,它的主纹饰地纹以云纹装饰,此类云纹常见于战国时期玉器。
战国时期墓葬中,可见由铜镜取代玉璧殉葬使用的情况。
陈文哲看着一面面青铜器,从春秋到战国,各式各样的镜子都有。
而这些绝大部分都是出自古墓之中,这跟当时的墓葬制度有关。
使用青铜镜陪葬,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除了陪葬位置与方式上和玉璧雷同,纹饰上也可见挪用的情形。
到了两汉时期,铜镜制作增加,墓葬中铜镜作为实用器陪葬的意味逐渐较明器来得高。
从战国镜开始,就有大量表现禽鸟的纹饰,其中既有比较写实的鸟纹,也有许多变体、夸张、繁复夔凤纹。
禽鸟纹饰延续到西汉以后,在很多纹饰品种中作为辅助纹饰大量出现。
除了四灵中有朱雀之外,规矩镜、神兽镜、画像镜中均有大量的禽鸟纹饰。
其中的代表作品,就是东平汉代四神博局镜。
而这面镜子,却是仿制于齐鲁东平的一家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并不出名,如果陈文哲不是齐鲁人,肯定也不会知道这家博物馆。
但是,这家博物馆虽然小,但是里面藏着的精美青铜古镜却不少。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面对东平博物馆的50多面精美铜镜,古人照面饰容的情形呼之欲出。
这些铜镜古朴各异,莹莹有光,无声映照着千年岁月,令人生发思古幽情,其中一枚汉代四神博局镜是珍贵的精品。
第1806章 尚方佳镜真大巧,上有神仙不知老
这面四神博局镜,1989年出土于大羊镇李大羊村汉墓。
它是圆形,银灰色,直径15.6cm、厚0.4cm,圆钮有孔(用于系带),四叶纹钮座。
镜钮外有一方格,方格四边中点各出一个“T”形纹。
与“T”相对的,外圈有“L”形纹。
与方格四角相对的外圈,有“V”形纹。
这些组成汉代博局图案,并将镜背区分为四方八区。
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并各配一瑞兽或祥鸟。
周边环绕铭文:“尚方佳镜真大巧,上有神仙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栆,尽如西王母”。
镜缘有三层纹饰,两层锯齿纹,中间曲折纹。
此镜铸造工艺高超,构图繁缛复杂,纹饰细腻生动,堪称精品。
在博物馆参观,游客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只展示铜镜背面?正面还可以照见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