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33章

作者:疯神狂想

剑阁窖藏(汉阳乡)出土的铜蟾滴,也是嘴部和背部分别开有一孔。

宋代俞琰《席上腐谈》中写道:……即如铜水滴,捻其窍,则水不滴,放之则滴。

即用手按住进水口断水,放开出水,或按或放即能自如控制出水口流水量。

另一种是只有背部开一孔者,如以上龙泉窑蟾滴。

金鱼村窖藏出土的青白釉小口蟾滴,以及寺底袁出土的铜蟾滴,也是只有一孔。

陈文哲认为这类仅开一孔的蟾滴,应配合滴柱使用。

滴柱为中空的细管,算是配套的文房用品。

用手指按住滴柱顶端的小孔,即可将所蓄之水吸出,松开手指即可滴于砚池。

弯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宋代铜蟾蜍砚滴,即配有铜管。

这件铜蟾蜍砚滴高6.4、长12.8厘米,而陈文哲看到的这件是宋代的三足金蟾砚滴。

三足金蟾,在神话传说中是吉祥之物,可吸财镇宅辟邪。

在道教故事中为妖,能口吐金钱,曾为祸人间,后为刘海收伏后得道成仙。

所以民间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说法。

金蟾背部开口,口部也可出水,比较少见。

一般此类文房用品,只有一个出水口,龙柄勺为清代后配。

这只金蟾铜铸而成,昂首向天的样子,似在苦恼自己背上怎么长了这么多青春痘,不是应该长在脸吗?

这样的文房用品,既有着文人、艺术家的风格,也不缺独具匠心的技术,甚至可以说是科技犯十足。

如果真要比较起来,南宋还是比北宋更加繁荣,而且此时生产的各种艺术品,也更加多种多样。

比如南宋龙泉窑中,还有一种三足石榴瓶,就与三足蟾蜍砚滴类似,也配有滴柱,亦可视为砚滴。

这就是“水滴辨”中二条其一,其二就是“铜水滴”,上述的三足蟾蜍铜砚滴,就是其中的经典。

铜性猛烈,贮水久则有毒,多脆笔毫,又滴上有孔受尘,水所以不清,故铜器不用。

金、银、锡者尤猥俗。

今所见铜犀牛、天禄、蟾蜍之属,口衔小盂者,皆古人以之贮油点灯,今误以为水滴耳,正堪作几案玩具。

出土及传世的宋代铜水滴,仅蟾滴一种即有多种。

结合宋人诗文观之,铜质砚滴也是颇为流行。

但像赵希鹄这样的鉴赏大家,则认为铜器等金属材质不宜用作砚滴。

相比之下,瓷质更适贮水。

单孔砚滴配滴柱较之双孔者,密闭性更好,不惹尘埃,能保持水的清洁。

所以,像龙泉窑三足蟾滴这类制品,当是契合一类较为讲究的需求。

赵希鹄何许人也,《四库全书·洞天清录》提要有记载。

希鹄宗室子,宋史世系表列于燕王德昭房下,盖太祖之后,其始末则不可考。

第1768章 寒门,薄葬

赵希鹄喜书画,善鉴赏,《洞天清录》一书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如此条指出铜犀牛、天禄、蟾蜍等口衔小盂者为灯具即颇有见地。

不仅铜器,瓷质亦有类似制品,当加以辨析。

其上一条云“古人无水滴”,当和此条相关联。

即宋以前虽有砚滴,但并不普遍。

至宋时,砚滴方兴未艾,才有将古灯具误作砚滴之事。

宋代的瓷器,不管是什么品类,都算是真品。

但是,如果说古董,具有更高文化价值的,还是汉代,当然,还有三国。

很意外的,陈文哲居然发现了一件三国时期越窑青釉兔型砚滴。

此件即为赵希鹄所指的“贮油点灯”之器误为“水滴”耳。

蟾滴虽小,可探讨处实深而广。

古人称月亮为蟾宫,月亮上有蟾蜍,则蟾蜍非一般自然生物。

但为何在宋代出现三足蟾蜍造型,当反应宋人的思想观念。

且蟾蜍为水器造型历史悠久,相关信息资料实丰富而庞杂。

正是因为这一点,陈文哲才更加想要深入考察、研究。

当然,肯定不是现在,他现在倒是想要找一下,为什么一座存储着砚滴的小型私人窖藏之中,会有三国时期的砚滴。

不用说,这肯定是挖了三国时期的一座古墓,最少是一座。

果然,只是一找就发现了这一次惨剧,最为重要的是这一件砚滴,居然很可能是出自曹操墓。

三国墓地是在三国时代(220~280)所建造的墓地的统称。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很多三国人物的墓葬难觅其宗,争议倍出。

这一历史时期的古墓,主要分为三国人物墓地、阳洛魏正始八年墓、金陵的东吴墓、川都的蜀汉墓等。

三国时期的古墓,最出名的肯定是曹操墓。

三国人物中,以魏王曹操(155~220)最为阴险疑忌。

他死前,生怕仇家掘墓,故苦心经营了“七十二疑冢”,分布在南北河、徽省等地。

故自他死后至今1700余年,仍无史料记载其真墓葬地。

据有关史学专家考证,曹操墓在其徽省曹操宗族墓群附近的可能性最大。

2009年12月,南河省文物局公布,高陵于南河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经南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确认。

南河安阳发掘的墓,确定是曹操墓无疑。

但有人认为这不是曹操墓,因有记载曹操墓在邺郡。

而这样的推断,无疑不是空穴来风的,比如陈文哲这一次的发现,不就是怀疑出自一座曹操墓?

曹操墓一般指安阳高陵,但是这肯定不太准确。

这座高陵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安阳高陵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甬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

这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

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

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

按理说,这么一座规格很大的古墓,应该算是曹操墓。

但是,陈文哲看到的这座曹操墓,规格也不小。

再说,安阳高陵也是被盗掘过的。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颁布《终令》。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西门豹祠在今安阳安丰乡丰乐镇村一处临铁路的高地上,祠堂早已不存。

曹操墓所在位置之前是个高高的土丘,砖厂挖土造窑,将土丘渐渐挖低。

盗墓贼发现砖厂边的土质非常奇怪,位于西高穴村西南地的这个高岗,接连引来盗墓贼的“光顾”。

考古所的专家们在曹操墓内,还发现了盗墓者留下的数枚凿墙长钉。

专家推测,至少在清代以前,盗墓贼就光顾了这里。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曹操在军队中首创设立“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这样的官职。

目的显然是为了盗到黄金、白银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

与其他的帝王将相相比,曹操墓要寒酸得多,这一点就很可疑。

如果是真墓,一位帝王就算再寒酸,也不可能就出那么点文物。

一位帝王的薄葬观念,肯定跟我们现代人的薄葬不同。

就比如古代所说的寒门,跟现在穷人家的孩子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常听人说“寒门出贵子”,只要肯努力读书,即使家境贫寒的人家也能有苦尽甘来、飞黄腾达的一天。

那么,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吗?

在古代,寒门都是特别贫穷的人家吗?

真相是,古代的寒门与我们平日里所认为的大相径庭。

在古代,寒门子弟到底是什么阶级呢?

古今寒门,有何不同?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如果把自己的现状和古代人对比一下,自己只能算是古代“流氓”那一级别。

不过,此“流氓”非彼“流氓”。

在古代,流氓的意思是指无房无地的人。

而自己,现在也在这一阶级上下浮动。

在查阅资料之前,很多人以为自己也算是寒门。

但是查了资料,对比之后才发现,自己现在的状态,离古人所说的寒门,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现代人所说的“寒门出贵子”,这里的寒门指的是家境贫穷的人,都可以被说是寒门。

而这个贵子,则是通过不断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高薪体面的工作的孩子。

但是,在古代,并不是所有家境贫穷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寒门”。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