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084章

作者:疯神狂想

可以说是在品类繁多的陶瓷类目中,独树一帜!

可惜,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乾隆时期的这种瓷器,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

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可惜,到了乾隆后期,满清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以后就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

清三代的乾隆后期,瓷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后来的嘉庆,就更不行了。

可以说,嘉庆以后的所有官窑瓷,都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

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

都是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这种情况,直到光绪时,青花瓷才一度中兴。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

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

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

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在之后,就是最后一个皇帝宣统,这一时期有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开始出现化学青料。

当然,作为官窑器,肯定不可能使用廉价的化学青料。

宣统时期使用的青料,主要还是回青料、浙料等。

回青,有产于西域、疆、云省等多种说法。

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

其中分上青,也就是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

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江浙的绍兴、金华一带。

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除了以上这两种比较出名的青料,其他还有平等青。

这个不是行内人,一般人就不知道了。

而陈文哲对于这一点,最是了解。

因为做瓷器,特别是做青花瓷,就不能不了解这些。

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西江省乐平。

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

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再就是石子青,这种青料又称石青,产于西江省高安、宜丰、上高一带。

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

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当然,清代使用的青料之中,还有一种优质的釉料,那就是珠明料。

珠明料,产于云省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

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这个之前陈文哲还特地仿制过这种康熙青花瓷器。

当然,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像是最出名的苏麻离青,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最后一种普遍使用的青料,就是化学青料。

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

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

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但是,架不住它便宜啊,所以现在使用的还是最多。

更何况,现代青料,也不全是次品。

不管什么东西,都是有高手来决定其中最顶级的品质。

比如现代化学青料,它几乎可以模仿所有已知的青花发色。

当然,其他釉色也能模仿,要不然一些失传的釉色,现代人又是怎么呈现出来的?

就是使用现代化学手段,调色调出来的。

青花原料说的明白点,就是氧化钴。

这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稳定性极好的彩绘原料。

它不仅烧成面较宽,而且容易烧成,这是它的主要性能。

除了氧化钴,青花原料中还含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铁与氧化锰等其他元素。

其他元素的多少,决定了青花原料的呈色性质和品种分类。

第1561章 七种呈色效果

原料中元素含量不同,烧成后青花瓷器的呈色也就不同。

氧化铁在还原焰中呈黑色,氧化锰在还原焰中呈紫色。

因此,使用含铁量高的“苏麻离青”料烧成的青花,在蓝色浓艳之中容易产生黑色斑点,这是进口青料的主要特征。

既然知道苏麻离青的特性,那么使用现代手段能够调制出相同的效果吗?

肯定能,比如说元青花,现代人有没有高仿?

这里的高仿,是那种就算让拍卖行的顶级鉴定师鉴定,都鉴定不出来的高仿。

肯定是有的,但是这种高仿,一般人接触不到,也不会让很多人了解。

至于市场上那些高喊着,他能做高仿的所谓高手,都是骗子。

真正的高手,绝对不可能轻易让人知道,也不可能宣传。

人家闷声发大财不好吗?为什么要广为宣传?

那些宣传的,都是找不到冤大头的骗子。

这就像是网络上宣传的那些名医,一个个的多么有名,多么厉害。

可是,你就没想想,真正的名医,他有时间在网上嘚瑟吗?

每天找他看病的人,排出二里地去,他哪有那个闲工夫在网上做宣传?也没那个必要。

高仿也是这样,现在市场上就有这种最高等级的高仿,但是,它没法躲过科学的鉴定。

这也是一些鉴定师,死命贬低科学手段鉴定的原因。

全都用科学手段了,谁还用传统鉴定师?

其实鉴定古董,最佳的手段,就是热释光和老化鉴定。

成分鉴定不可信,这个不用多说,这是古瓷最好伪造的地方。

自然老化的痕迹,最难仿。

其次就是热释光,这种断代方法和碳十四鉴定完全不同。

热释光效应,有时也被译作热致光、热发光,是一种冷发光现象。

一些晶体(例如矿物质)在被加热时,原来吸收并储存在晶格缺陷中的电磁辐射,或其他电离辐射,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

该现象不可与黑体辐射(也可称为热发光)混淆。

在考古研究中,可用于古代文物的年龄测定。

因为文物在埋藏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介质中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钾的照射。

埋藏时间越长,则在文物中产生的电子和空穴越多,因此热释光越强。

所以,利用热释光技术,还可制成辐射剂量计。

陈文哲了解这种技术,自然是为了了解热释光断代。

热释光断代,是指利用绝缘结晶固体的热释光现象,来进行断代的技术。

适用于陶器,及其他火烧粘土样品。

测定年代的范围,可达数十万年。

陶器是用粘土烧制的,一般粘土中都含有微量铀、钍和钾等放射性物质。

它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各类辐射的作用。

当陶器烧制时,高温把结晶固体中原先贮存的能量,都已释放完了。

自此以后,重新积累能量,随时间而增加。

放射性愈强,年代愈久,热释光量就愈多。

即热释光量,与所受的放射性总剂量,成正比。

只要测出陶器中铀、钍和钾的含量,周围土壤中的辐射强度和宇宙射线强度,定出自然辐射年剂量,即可计算出陶器烧制的年代。

所以,只要了解热释光,就知道使用辐射的方法,想要如同避开碳十四鉴定方法一样,避过热释光鉴定,几乎是不可能,因为太难以把控了。

当然,陈文哲现在只是仿制,不是仿古,也不会做旧。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