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48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就算他死了,可他还有子孙后代呀!

既然他们可能要清算的,那他就只好先挖他们的墙角再说了。

只是……现在好像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接下来该教授什么?

又招收什么学生?

张安世的心里开始认真思量起来。

他不喜欢被人围殴的感觉。

毕竟,现在外面全是儒生。

还是人多欺负人少适合张安世。

……

汉王府里。

汉王朱高煦这几日每日都在饮酒,他实在太憋屈了。

父皇不待见他,而且似乎已经有人看出了苗头,已经开始上书,要求他这个藩王去藩地就藩了。

他这个汉王,藩地在云南,一旦去了云南,从此之后就可能一辈子都回不了京城了。

那……说什么都要赖在京城啊!

他那皇兄的身体不好……或许……可能过几年就死了。

可恨的是还有一个朱瞻基,这个娃娃的出现,将来岂不是第二个朱允炆?

当然,现在令他最操心的,却是那个叫张安世的家伙。

他一看到张安世成日在出风头就生气。

一定要找个机会,在父皇面前,好好地露个脸。

他是郭得甘了不起吗?

本王如此睿智,一样也可以……

虽是这样想,可也实在没有办法,眼下只能饮酒苦中作乐了。

“汉王,汉王……”

就在此时,有人兴冲冲地登堂入室。

能不需通报,直接来寻朱高煦的人,这京城里除了皇帝之外,便是淇国公丘福,还有驸马王宁了。

朱高煦听到是驸马王宁的声音,便起身,手上却还拿着酒杯呢,声音有气无力地道:“咋,又要来陪本王喝酒吗?”

“事办成了。”王宁快步走到朱高煦的跟前,眼里掩饰不住的喜悦,兴冲冲地看着朱高煦道:“哎呀,我也没想到此事办得如此容易啊!”

“什么?”朱高煦眉一挑,抖擞起精神:“你请了谁?”

王宁左右看了一眼,压低声音道:“帝王师。”

此言一出,朱高煦身躯一震。

他微微张大了眼眸,死死地盯着王宁:“怎么可能?他怎么可能……愿意……”

王宁乐呵呵地道:“当然是仰慕汉王殿下了。”

朱高煦一听,却是脸拉了下来,皱着眉头道:“胡说,你以为本王糊涂吗?本王聪明着呢,你别拿瞎话来敷衍本王,说实话。”

王宁只好道:“自从那张安世教出了一个会元,殿下不是和我商议,咱们也要弄出一点响动吗?只是咱们自己的水平,自然心里也清楚的,别说会元,就算是个秀才也教不出。”

顿了顿,王宁接着道:“我苦思冥想,既然汉王殿下和我压不过这个张安世,何不如就请一个能信服的人来?汉王殿下听说过汉高祖刘邦时期的典故吗?”

朱高煦兴趣正浓:“啥典故,刘邦?刘邦和本王也很像,是个了不起的人。他的汉高祖,本王乃是汉王,一笔写不出两个汉字。只可惜本王欲效唐太宗,只好委屈这汉高祖了。”

王宁深深地看了朱高煦一眼,王宁喜欢朱高煦,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就是朱高煦除了智商着急之外,其他的全是优点。

王宁道:“当时汉高祖宠幸戚夫人,想让戚夫人的儿子取代太子刘惠,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就在这个时候,吕后却让人寻访到了四个不肯入仕的贤人,叫商山四皓!”

“于是在某一天,刘邦大宴宾客的时候,太子刘惠带着商山四皓出席,汉高祖刘邦见状,大吃一惊,心里想,连朕都请不出的商山四皓,竟宁愿做太子的扈从,看来这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了,从此之后,刘邦便再没有提易储的事了。”

朱高煦目光幽幽,不断点头:“原来还有这典故,从前却无人和本王说过,你说的很好,只是……这和本王有什么关系?”

王宁便道:“殿下若是也能请动这连陛下都请不动的大贤人去见陛下的话,陛下见了,一定会认为殿下也是一个大贤人,天下谁人不知汉王战功赫赫!若是再能礼贤下士,岂不让陛下对殿下刮目相看?”

朱高煦眼前一亮,握着王宁的手,感动地道:“老王知我。”

王宁微笑道:“这些日子,我遍访贤士,但是万万想不到,这天底下最不可能请动的人,却被我请动了。”

朱高煦精神一振:“就是那位帝王师?”

“可不就是他嘛。”王宁感慨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殿下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

朱高煦听罢,高兴起来,忍不住要叉手:“哈哈哈,此番记你一功……”

……

此时,某处宅邸的茅庐里,几个老仆长吁短叹,纷纷摇头,很是犯愁的样子。

而那茅庐,不得里头的主人呼唤,是不允许其他人进去的。

原本这茅庐的主人,性情最是洒脱,每日只在此弹琴看书,自得其乐。

可这两日,却变得不平静起来。

时而,里头发出惨叫:“天哪,那杀千刀的胡俨,天打雷劈的狗货,他这是要教老夫不得好死啊!”

“咳咳……不可能,不可能的,绝不可能的……”

“错了,错了,一定是哪里错了。”

咚咚……摔书的声音传出。

“我要这书有何用?可笑,可笑之极!”

“究竟错在哪里了,哪里错了?”

“呵……呵呵……”

……

不管汉王有多高兴,也不管茅庐里的主人有多糟糕……

出航的日子到了。

邓健收拾了行囊。

实际上,他也没什么可收拾的。

他先去拜见了太子和太子妃。

朱高炽对他带着某种同情,语调关切地道:“出海之后,要小心。”

“是,奴婢一定谨记着太子殿下的教诲,绝不会辜负太子殿下。”

他这话一语双关。

可朱高炽却没听出来,随即唏嘘道:“你平日也算是尽心尽力,本宫身边难得有你这般勤恳之人,好好上路吧。”

邓健的眼泪便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他心口堵得慌。

出海的情况,他最近已经打听清楚了,反正……是生不如死。

听说有不少水手,站在船舷上,会有直接跳海的冲动。

至于吃食,那就更惨了。

可事到如今,邓健也无话可说,就算再不愿,圣命不可违啊!

他啜泣道:“太子殿下也要好好保重自己,还有娘娘您……”

张氏和颜悦色地道:“有三宝太监太监在,必能庇你无恙,你不要怕。”

“是。”

邓健擦拭着眼泪,终究缓缓站了起来,而后三步一回头,恋恋不舍。

出了太子和太子妃的寝殿。

只见朱瞻基此时正站在门外头,见了他出来,朱瞻基就道:“邓公公要走了吗?”

邓健忙拜下,给朱瞻基行礼。

“阿舅说,你要去海上,海上是什么呀?”朱瞻基歪着头:“好玩吗?会不会有许多鱼?”

他张着眼睛,第一次对海洋产生了概念。

虽然这个概念还是懵里懵懂,可小孩子的好奇心一旦勾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邓健苦笑着道:“海上不好玩。”

朱瞻基很是不解地道:“不好玩,你为什么要去?”

邓健:“……”

“我听阿舅说你是自愿的,主动请缨,说要侍奉三宝太监,三宝太监真是有本事的人,你认了他做爹,一定很高兴。”

邓健:“……”

看着朱瞻基童真的样子,邓健不知道自己该说真话还是假话!

“好吧,你去吧。”

邓健擦拭着眼泪,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走了一步,又忍不住回头,真切地道:“皇孙殿下,您……您不要忘了奴婢。”

朱瞻基伫立着,纹丝不动。

邓健叹了口气,随即出了东宫,在这里,已有车马在此等候了。

他背着包袱,包袱里只有几件随身衣物,其他就是张安世的海图和图志,除此之外……就是所谓的锦囊了。

当然,原本那些纸制的海图和图志是不能带出海的,邓健贴心地让人用丝线在布帛上按照原样绣了出来。

如若不然,那潮湿的环境,只怕用不了多久,那纸张可能就霉了。

张安世此时骑马而来,见邓健预备出发,便跳下马:“差一点没有赶上,邓公公,你现在就要出发了吗?呀,邓公公咋的又哭了?”

邓健揉搓着眼睛:“眼睛里进了沙子……”

张安世感慨道:“邓公公这眼睛有点招沙子啊,不过不要紧,在海上没有沙子。”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