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38章

作者:重庆老Q

英国远东特使莫里斯·麦克米伦子爵乘坐火车,在数名齐国外交人员陪同下,前往黑山、新淮安城(今澳洲帕默斯顿市)、开元城(今澳洲汉普蒂杜市)进行参观。虽然曾听过有人介绍过火车的模样和功能,但在真正见到火车时,还是被震惊到了。这个巨大的钢铁怪兽拖拽着十几节装满货物和人员的车厢快速地飞奔在铁轨上,在不到半个小时,便抵达了这座汉洲最为主要的工业重镇,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他在火车上,看到火铁路两侧除了大片大片的农田外,全是无尽的茂密森林时,麦克米伦子爵便不由想起自己在克利兰夫郡投资的那家铁厂,一直苦于木炭的短缺,以至于生产时断时续。为此,他是羡慕不已,若是英格兰也有汉洲这般广袤的森林资源,那该多好。

“麦克米伦勋爵,据我们所知,汉洲人冶炼钢铁,是不用木材的。”陪同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高级经理西蒙·斯蒂文在旁小声地说道:“他们掌握了一种技术,可以使用煤炭冶炼钢铁,而且钢铁产量极大。”

“使用煤炭冶炼钢铁?”麦克米伦子爵惊异地看着西蒙·斯蒂文,“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这个,我们……无从得知。”斯蒂文略显尴尬地说道:“汉洲人的保密措施非常严格,一般人是无法窥得其中奥秘。但我非常肯定,汉洲人确实在用煤炭冶炼钢铁。”

“我们英格兰的煤炭资源无比丰富,若是能掌握煤炭冶炼钢铁的技术,那将对我们英格兰冶铁行业而言,无异于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麦克米伦子爵眼中放出异样的光芒,“你们东印度公司必须想尽任何办法,获取这种技术,即使花费数万英镑,也是极为划算的生意。”

“麦克米伦勋爵,汉洲人对于任何类型的间谍行为,处罚都是极为严厉的。”斯蒂文苦着脸说道。

“斯蒂文先生,这个世界上,任何风险都是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麦克米伦子爵微笑着说道:“而且,在一笔巨大的金钱面前,不要说践踏法律,就是死亡,有时候也会让人无所畏惧。相信我,只要取得这种煤炭冶铁技术,必将会因此获得巨额的财富回报。”

经过一个月的会晤商谈,英国与齐国也仅仅在经济上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至于建立所谓的两洋战略联盟,齐国人明显兴趣缺缺。至于抛弃荷兰人,转而与英国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齐国人更是明确地表示了拒绝。

可能是为了向英国人展示强大的国力,齐国对于英国使团的参观要求,欣然同意。不过,为了防止技术泄密,参观的地方和工厂均不涉及到技术细节的展示,而且参观访问过程中,十数名宪兵和民调处的探子全程随行监视。

象征一个国家的强大实力,没有什么事物能比海量的钢铁和无数的机械更能让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而黑山城作为最早建成的重工业中心,集中了黑山钢铁厂、黑山特种金属冶炼厂、黑山焦炭厂、汉洲煤化工总厂、黑山机械厂、黑山特种装备厂、汉洲第一农业机械厂、汉洲军工总厂、汉洲机车生产厂等数十家齐国大型重工企业,是汉洲北部地区最为主要的工业基地。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齐国的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工业类别也逐步完善和扩大,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迭代。尤其是在机械生产方面,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生产精度,部分甚至可以达到后世18世纪中晚期的工业水平。

与可以使用大量木制为原料生产制造的棉纺织机械不同,自十几年前,实用的蒸汽机在齐国面世后,它就迫切要求冶金和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进行相应的技术进步和不断地革新。

为了提高蒸汽机的动能,应对气缸和活塞的高精度加工要求,黑山机械厂在四年前成功制造出了一台精密镗床。这台镗床使用水车驱动气缸材料旋转,让刀具从材料的纵方向前进,对气缸内部进行切削。用这种镗床在加工直径一米五以上的气缸时,误差只有一枚汉洲银元那么厚。这在当今世界,已属极高的精度了。镗床加工技术使气缸内壁与活塞配合更加紧密,大大减少了漏气,蒸汽机的功率随之相应提高。

在齐国,各种机床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在工业推进过程中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刨床、铣床、车床、镗床等机床,能根据事先设计,将金属加工成非常精确的几何形状。正是因为有了精加工的机床,钢与铁作为制造机器的理想材料变得前途无量。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齐国的机床工业才是大规模生产的真正先驱。在去年,一名高级工匠发明了一种螺纹车床,用来生产螺丝钉。这种批量化生产,使得螺丝钉彻底成为廉价的普通之物(当然,只相对于齐国国内而言)。

在钢铁的所有用途中,机器的位置时不言而喻的。具有非凡硬度和延展性的钢铁天生就是制造机器的最佳材料,它是石材和木材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甚至可以说,没有钢铁就没有机器,机器时代到来的前提就是钢铁的普及化。钢和铁既具有无与伦比的拉力和抗压力的特点,又具有形成各种形态并且无限期地保持该形态的性能,因而,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料。

随着钢铁机器逐步对木器的替代,在齐国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越来越依靠金属机械行业。自从七年前,黑山特种机械厂制造出第一架纯铁制织布机后,齐国境内的百余家纺织工厂陆续开始将铁制机械用来替代正在大范围使用的铁木混合机械。

钢铁机器的大兴,则必须有大量而稳定的钢铁供应。在去年,齐国的钢铁产量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铁产量已达四十八万吨,钢产量突破十万吨,达十一万两千吨,不仅超过处于纷乱的大陆生铁产量,而且还冠绝全球(英国的钢铁产量在1810年左右才达到四十万吨,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生铁产量在1865年便暴增至480万吨)。

“炽热的铁从火炉中流出,好像在旋转,然后变成铁棒和铁块,操作之简便、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一名曾经参观过黑山钢铁厂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代表曾这般描述生铁的生产场景。

随着产量增加的同时,价格随之也大幅下降。在今年三月最新的钢铁价格是每吨熟铁二十五汉洲银元,钢的价格是每吨四十五汉洲银元,较三十年前分别下降了近五成和三成。

钢铁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成本的下降,极大地促进了齐国的铁路建设。甚至,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与其是蒸汽机推动了铁路建设,不如说是钢铁。

相较于一百多年前便已问世的木轨,铁轨要结实耐用得多,但每公里铁路需要耗费约40-45吨铁。在二十五年前,齐国便建成了一条生铁铺设的马拉轨道,将内地几个县城与建业城相连通。

1660年,蒸汽机车研制成功,建业至黑山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随即建成通车,里程只有区区的十六公里。而到了去年(1668年)为止,齐国又相继建成了建宋铁路、威高铁路(威海至高平)、云香铁路(云阳至香江)、少兴铁路(少梁至大兴)、长兴铁路(长安至大兴)、永兴铁路(永昌至大兴)、南江铁路(南都至江陵)等近十条铁路线路,通车里程达630多公里。

铁路和蒸汽机的出现,对齐国而言是革命性的。在不长的时间里,铁路迅速支配了中短途运输,它能够以比在公路或沿海运输上所可能有的更快速度、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的大规模建设,让过去慢的现在变快了,过去远的现在变近了……

黑山钢铁厂虽然是齐国建立的第一座钢铁厂,但受限于该地区铁矿的品位不高,矿区也太过零散的影响,制约了钢铁厂的产量进一步扩大。1654年,其产量在被临海(今澳洲黑德兰港)钢铁厂超过后,又在五年前被南都钢铁厂超越,滑落至第三名的位置。

除了这三家钢铁厂,齐国工业部计划在南方的南安府(今澳洲阿德莱德市)铁矿产区临泾堡(今南澳怀阿拉市)和东南临淄府的煤炭产区郢州(今澳洲纽卡斯尔市)两地,再兴建两座钢铁厂,要将齐国的钢铁产量在五年后翻一番,达到惊人的一百万吨以上。

“虽然,我不知道汉洲的海军规模和战斗力如何,但仅凭借他们巨量的钢铁产出和众多的机械工厂,以及远超我们欧洲的先进技术,我认为,这个国家所蕴含的实力相当惊人,我们英格兰最好不要与之为敌。”

尽管,英国一行参观人员未能获准进入黑山钢铁厂看个究竟,只是在工厂外围和钢材堆场走马观花看了一圈。但数座冶炼高炉烟囱不断向外喷吐着滚滚浓烟,一堆堆冒着热气的钢条和铁块,数架高耸的吊杆滑轮,装满钢铁的车厢在蒸汽牵引车的拖拽下,缓缓驶往城西的车站……这一切,都让参观的英国使团人员惊叹不已。

“麦克米伦勋爵,汉洲人已经在非洲的南端建立了数个稳固的殖民据点。”斯蒂文说道:“他们与尼德兰人密切合作,不仅在远东地区,一起牢牢把控着马六甲海峡,截断其他欧洲国家通往明国、日本和东印度群岛的贸易航线,而且还在试图扼控大西洋通往印度洋的关键节点,垄断整个东方贸易。”

“哼,尼德兰人迟早会为了他们的无尽贪婪而付出惨重代价的。”麦克米伦子爵冷笑一声,“不过,汉洲人将手也伸向遥远的非洲南端,试图控制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那可是会引起我们欧洲所有国家深深的忌惮和愤怒的。”

英国虽然与荷兰结束了战争,签订了《布雷达条约》,双方也迅速恢复了之前战前的经贸合作关系。但这份条约墨迹未干,查理二世便开始为一举摧垮荷兰而进行备战。

尽管,查理二世不是一个可以在战场上披坚执锐的统帅,但却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君王。

查理二世以共同防御法国为名组建了英国、荷兰和瑞典三方同盟。三方同盟的缔结无疑是在荷兰与其传统盟国丹麦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当时,瑞典为争夺北欧霸权与丹麦势同水火)。而事实上,查理二世根本无心将这个同盟长久维系下去,他所有的外交动作无非就是在法国人面前自抬身价。

一心想要称霸欧陆的路易十四为了对付荷兰,便花费巨资收买英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壕,不仅开出了200万利弗尔(1利弗尔约等于8两白银)的军费以补助英国海军,同时还为查理二世奢靡的宫廷生活埋单——每年向英国王室提供16万英镑的赞助。

正是基于英法两国已开始暗中勾结,准备对荷兰磨刀霍霍,彻底摧毁荷兰,英国一行使团才反复向齐国提出要加深双方在远东及印度地区的经贸合作,甚至建立一种两洋战略联盟,妄图在打倒荷兰后,英国可以取代荷兰人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地位。

但让英国人无奈的是,齐国仿佛就像是与荷兰陷入热恋当中男女情人,彼此如胶似漆,根本不愿意移情别恋,对英国人抛来的橄榄枝硬是毫不动心。

“不过,汉洲这个国家虽然发展势头迅猛,实力也与日俱增,但他们毕竟距离欧洲太过遥远。”麦克米伦子爵喃喃地说道:“所以,当我们欧洲发生一些重大事务时,他们将无力插手其中。”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技术保护

1669年11月2日,汉洲,建业。

齐国工商部尚书栾金兴将手里的申请文书轻轻地放在桌面上,然后微笑着摇头说道:“曹大掌柜,你这份采购申请不要说我们工商部不会予以批准,就是工部那里,也不会让你们将此类机械运到印度地区的。”

“为何?”新任印度商社大掌柜曹宁心中有些不虞,沉声说道:“我知道咱们齐国不允许出口各种先进机械至其他国家,以防技术扩散。但我们印度商社几乎彻底控制了科钦王国和大半个丘隆王国,完全可以做到将此类机械置于最为安全的地方,并隔绝任何外国势力和当地土人获取这些先进机械以及相应制造技术。”

曹宁曾为民调处指挥使,又是昔日齐王倚重的亲信之臣,在印度商社前大掌柜白远贵两年前病逝后,被内阁提名为新一任大掌柜,成为这家国内最大的海外贸易商社的当家人。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关系和昔日威势,将这份被数度驳回的脱棉机采购申请递交给工商部,对方多少要给些面子,况且还是自己亲自出马,批准这份申请当不在话下。

可谁知,栾金兴只是随意看了看,便将这份申请推了过来,直接明言拒绝批准。

随着汉洲本土的棉纺织业兴起,而国内棉花产量仍不堪足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印度地区的棉花便成为国内各个纺织工厂最为关键的原料来源。

靛蓝、硝石、女奴和棉花已成为印度商社运回国内数量最大的四种商品,其中,棉花的贸易份额便占了近六成以上。众所周知,棉花在海上运输上是属于纯粹的抛货,会占据船上的大量舱位。

印度商社为了节约运输棉花过程中的舱位空间,以便去装载更多的其他货物,曾在印度当地建立了若干棉花脱籽处理厂,利用当地巨大的人力资源,使用一些比较落后的脱籽机械和人工,将籽棉转变成皮棉,继而再打包运回汉洲本土。

但落后的机械和笨拙的人工,使得棉花脱籽作业效率非常低下,收购而来的棉花在港口堆积如山,使得大部分棉花往往等不到脱籽全部完成,便不得不匆匆打包装船运往汉洲。

于是,印度商社中的一些掌柜便建议从本土引进大量高效率的脱棉机,于印度当地加工。如此,便可将棉花的运输量至少可以提升四成以上,为商社创造出更多的商业利润。

可采购申请递交后,连续数年被工商部以违反技术扩散为由,给一次又一次否决,让印度商社叫苦不迭。

“曹大掌柜,这些先进机械运往印度地区,你就敢保证不会出现任何技术泄密的风险?”栾金兴见曹宁有些不满,郑重地说道:“需知,我齐国保持强大的关键,就在于工业技术方面远超他国,可以凭借我们巨大的生产优势,抵消我们尚不丰裕的人口规模。另外,我们之所以要求你们印度商社运回的大量籽棉,这样不仅可以为我齐国棉花加工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长我们的棉花加工产业链条,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哦,……是吗?”曹宁深吸了一口气,“说来听听。”

“我们就不说国内众多棉花加工工场和作坊因为棉花脱籽,而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创造的生产价值。就说这棉籽,对我齐国的后续产业加工,也是大有裨益的。这棉籽,可以榨油,满足民众生活所需,是我齐国粮油生产的重要来源之一。棉籽在榨取油脂后,剩下的饼粕可作饲料,混合其他豆粕后,那可是牲畜食用的上好饲料,对我齐国的畜牧养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者,棉籽是菌类培植的优质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的培植。像那些香菇、凤尾菇、木耳、灵芝等,皆可从棉籽中进行菌培。除此之外,棉籽还是制造高级有机肥的原料,埋植于农田里,对改善和提升土壤肥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为难得的是,近年来,黑山工业研究院那边还利用棉籽油弄出来了磺化油。”

“磺化油?……这是做什么的?”

“磺化油具体可以做什么的,我倒是不太清楚。不过,听工部的专家、匠人们提及,这种油脂可以广泛应用于纺织、制革、造纸、金属加工等行业。”

“如此说来,我印度商社运回的大量棉花,最好是不脱籽,这方能为我齐国创造更大的价值?”曹宁听罢,脸色稍稍和缓了一些。

“若不是你曹大掌柜亲自来过问此事,我何须会解释这般详细。”栾金兴笑了笑,“总之,不论是你们印度商社也好,波斯商社也罢,从各地运回我汉洲本土的商品,最好皆是未加工之原料,以便我齐国诸多工厂得以扩大生产,创造出更多的工业价值。”

“嗯,如此我便省的了。”曹宁点点头应道:“还有一事,就是要求我商社从印度采购粮食运回本土。这种生意,对南洋商社、安南商社来说,可能是一个赚钱的买卖。但对于我印度商社而言,距离如此遥远,若是将粮食贩卖回本土,可就有些不划算了。而且,政府给我们定下的采购份额高达五千吨,这可是要占用我们商社不少运输舱位呀!”

“今年对外采购粮食总计在三万吨,其中大头均落在南洋商社和安南商社两家,而且,这是内阁下达的政治任务,你们印度商社就不必再对此有异议了。”栾金兴说道:“你也知道,大陆正在进行统一战争,明清双方数十万军队在河北、河南、陕西一线打成一锅粥,造成的难民达数百万。我齐国将趁此机会,准备搞一次最大规模的移民行动。届时,陆续运回本土的移民人数多则四五十万,少则不下三十万。这些人,可都是要吃饭的。”

“如此一来,我印度商社今年能获取的贸易利润可就要大受影响了。”曹宁叹道。

“为了吸纳这波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又何止你们印度商社要受影响!”栾金兴苦笑着说道:“我内阁诸多部门,国内无数商社工厂皆要围绕这项艰巨任务而展开工作。若是让大明一口气将清虏赶出关内,收复神州。说不定,以后就没机会再这般大规模的移民了。”

“说的也是。”曹宁点点头说道:“大陆一旦统一,百姓生活安定,民生恢复,又有多少百姓愿意背井离乡,冒着生命危险,去跨越万里海波移民我齐国。这一次,咱们齐国是得趁着这次机会,做一票大的。”

——

11月20日,建业港。

英国使团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准备离开汉洲,返回英国。根据英王查理二世的授权,英国远东特使莫里斯·麦克米伦子爵任命了一位常驻齐国的全权代表,并着手建立英格兰驻齐国大使馆,双方由此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在汉洲停留的两个多月,英国人倾尽所有资金,在汉洲采购了大量的工业制成品,钢条、怀表、瓷器、玻璃制品、景泰蓝、茶叶、毛皮(皮具)、罐头、酱料……,将两艘六百吨的商船装得满满当当。

本来以英国人的打算,他们还想采购一批工农业机器、各种机床、精密机械,以及抽水机等蒸汽设备。但他们的采购申请被齐国委婉地拒绝了,表示此类机械功能“尚不完善”,暂不出口。此举,让英国人颇为失望。

齐国人的说辞简直就是一种蹩脚的谎言,纯粹是为了封锁他们发明创造出来的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生怕别人偷学了过去。

呵呵,小气的汉洲人!

“麦克米伦勋爵。”一名随从表情难看的走了过来,“汉洲人查扣了我们一些采购的物品,声称,那些都是禁止携带出境的物品。”

“他们……查扣了什么物品?”麦克米伦子爵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转头看向几位送行的齐国外交官员。

我们好歹也是一国使者,在你们汉洲采购一些私人物品,竟然在将要乘船离境的时候,遭到你们军警人员的无端搜捡,还对部分物品予以查扣。

你们汉洲人简直……太不礼貌了!

“几位大人,我等职责所在,并非在故意刁难外使,还请多多担待。”一名海关官员见麦克米伦子爵在数名送行的齐国外交官员陪同下走了过来,连忙拱手说道。

“就是这些书籍。”那名随从伸手指着被海关人员单列出来的十几本有关工业和农业说明和介绍的图书,小声地对麦克米伦子爵说道:“这些书完全就是我们从建业城的书店里公开购买的。而汉洲海关人员却说,这些书籍被列为他们国内敏感资料,禁止出境。”

这些被查扣的书籍主要有《天工开物》、《汉洲百科全书》、《农政全书》、《瘟疫论》、《本草纲目》、《世界地理概论》……等一些涉及工农医药地理之类。虽然,其中部分书籍在大明境内也是公开出版发行的,但在齐国,均被列为禁止出境的图书。

若是欧洲国家得到这些书籍,并将其翻译出版,然后加以借鉴参考,必将会提升他们目前的手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对于技术保密,不论是齐国的官员,还是工厂里的匠人,经过齐王数十年的训导和告诫,还是比较警醒的。尤其是技术有可能外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更是防范甚严。要知道,我齐国就是凭借高出一筹的技术优势,才铸造了今日强大的国力,并威服四夷,称霸南洋。

别说这个向来被王上颇为忌惮的英国,就是与我齐国保持亲密关系的荷兰人,于国内的各种先进技术和工艺,还不照样对它进行严格封锁和保密。

英国特使麦克米伦子爵尽管对此进行了一番小小的抗议,但那些较为敏感的书籍,还是被齐国海关人员予以查扣。不过,作为补偿,陪同的齐国外交官员向英国人赠送了几件精美的仿明瓷器。

“汉洲人越是保密、越是严禁携带出境的技术资料和书籍,其经济价值就会越高。”麦克米伦子爵向首任驻齐国大使艾丹·沃特低声交代道:“亲爱的沃特,你在汉洲除了维系我们英格兰和齐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外,还要设法从这个国家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经过半个月的实地参观访问,我们英格兰的众多工场,不说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他们,就是在管理和生产方面,也是相差甚远。”

“我明白,麦克米伦勋爵。”艾丹·沃特点点头,他知道麦克米伦所说的“引进”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我会在行使外交职权的同时,尽我最大努力,配合东印度公司驻汉洲的商务代表,从汉洲引进我们英格兰所需的各类工业产品,以及相应的生产制造技术。”

“其实,汉洲人只顾着防范工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制造方法的泄露,却忽略了另外一种技术的保密。”麦克米伦子爵抬头望着远处建业城里工厂冒出的滚滚浓烟,幽幽地说道。

“嗯?”艾丹·沃特疑惑地看着麦克米伦。

“汉洲人的工厂管理制度和生产标准。”麦克米伦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你们没发现,他们的工厂与我们英格兰众多工坊有着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吗?不论是他们的织布厂,还是机械加工厂,仿佛是将整个工厂部署成了类似机械一样的整体,将机器和工人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每一名工人都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节奏来干活,分工非常明确,与我们英格兰那种家庭式手工作坊完全不同。”

在这个时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工厂,均为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所有的工人在一起干活的时候,基本上是各干各的,时间和劳动成果上拥有很大的自由度。

而齐国的工厂在建立之初,便将后世的科学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生产方法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稍为规范的工厂制度,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制度和理念,但却极大地提升了工厂生产效率。

“在汉洲的陶瓷工厂里,他们将一件陶瓷制品从拌土、制胚、上釉、烧窑等十几道工序全部分开,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来负责,像一条精细的生产流水线。他们加工生产的陶制品不仅规格统一,而且生产速度极快。反观我们英格兰国内的一些陶瓷工坊,这些所有的工序,均有一个个独立的工人完成,型制各异,效率低下。”

“我认为,在工厂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方面,我们英格兰完全可以借鉴汉洲人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或许,这将为我们英格兰的工业发展,提供一些积极的促进提升作用。”

第一百一十六章 王室美洲商社

1669年12月3日,建业城,齐王宫。

齐王贵妃朱媺娖怜爱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心中万般地纠结和不舍。

“母后,孩儿今年已年满二十二周岁了,更是曾在军中服役四年,勿要再将我当做顽劣孩童看待了。”齐子搏抬起头,笑着说道:“要知道,当年父王在我这般年纪时,已经主掌齐国数年,立制称王了。”

“你做出这般决定,可是因为怕遭到你父王和……太子的忌惮?”朱媺娖低声问道。

“母后,因为大明的关系,我的身份必然还会在国中引起各种争议和非论。”齐子搏苦笑道:“谁让我身上有大明皇室的血脉呢?”

自两年前,太子齐子兴被任命为长安府知府,离开建业后。未过多久,民间仕林便陆续开始传出一些有关齐国如何选择和确立继承人的说法。

部分“有识之士”认为,齐王正值春秋鼎盛,王位继承人选不该如此早早确立。即使要立太子,也不应该仅凭齐子兴为诸子之长,便就立为太子。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