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15章

作者:重庆老Q

相较于火车乘坐费用,马车的价格就要显得比较亲民一点。这使得许多出行的民众,仍旧会首选公共班运马车。尽管,马车的通行时间要大大超过火车。但谁让咱们普通百姓多的是时间,缺的就是金钱呢!

因而,目前运行的建(业)永(兴)线,大部分承接的业务是沿线的各种货物和原材料的运输。至于客运资源,却是寥寥(建业府人口基数太少也是一个原因),主要是商人、政府人员,以及部分家资殷实的人家,当然,也有一些纯粹是为了体验一把乘坐火车的乘客。

作为海军的一名资深军官,除了丰厚的军饷,还有数量繁多的各种海上补贴、作战津贴,因而对于数角钱的火车票,朱善平还是轻松支付的起。

建业城至永兴的火车班列,每天只有三班,分别是上午八点、中午一点和下午四点。因为客流量并不多,因而都是客货混列,两三节客运车厢与十几节货运车厢挂在一起运行。

这个时期,受到技术水平限制,火车虽然可以做到正点出发,但还无法保证正点运行,就连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制动装置,在最初的时候,都是零配置。遇到紧急情况根本无法刹车,火车到站不能停到该停的位置。当需要刹车时,完全依赖“手动”,即司机根据经验将锅炉熄火,使火车依照惯性滑行减速,然后在车上吹响哨声,男乘客跳下仍在移动的列车,齐心合力将车拉停。

不过,三年前,一种装在机车轮子上的手动式机械制动闸被发明出来,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司机必须用手扳动闸把,闸瓦慢慢压到轮子上,虽然操作起来麻烦,效果也不好,但总算不用乘客全员出马了。

后来,机车研究人员又对制动装置进行改造,将制动闸安装到每节车厢上,但依然离不开人力制动,司机需要刹车时,就鸣笛示意,在车厢里的制动人员闻声后,立即扳动闸把,使整列火车停下。

火车的载重量从最初的六十余吨,到目前已经能达到两百多吨了。相应的,不论是载人车厢还是载货车厢,尺寸也随之扩大,而且挂载的车厢数量也有所增加。

“嘟……”随着一声高昂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地启动了,许多第一次乘坐火车的乘客,纷纷趴在车窗前,掀开布帘,朝外面观看着。外面的景象随着火车速度的逐渐加快,开始不断地倒退着。

没错,这个时候的火车车厢是没有安装玻璃窗户的,两侧只是简单地挂着一块块帆布布帘,以为雨天遮蔽所用。随着车速的加快,所有的乘客完全可以直接体验时速达三十多公里的“风驰电掣”般感觉。

一些经常乘坐火车的商人和官员,矜持地端坐于硬木座椅上,彼此之间高声地交谈着,从蓬勃发展的工场制造,到利润丰厚的海外贸易,从大明混沌不清的局势,到西洋各国的逸闻轶事……。偶尔瞥两眼那些趴在窗口不时发出惊叹声的“乡巴佬”,脸上不由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优越感。

“也不知道,这铁路什么时候可以修到我们宋城县(今澳洲北部凯瑟琳市)。”严宗安看着窗外不停变换的场景,摇摇头说道:“要不然,就可以从建业城一路坐着火车回到家里了。哪像现在,还要到永兴换乘马车,平白路上要多耽误两三天时间。”

“应该快了吧。”朱善平说道:“从永兴延伸到南方的铁路,好像已经修建到北凉县(今澳洲北部派恩克里克小镇)了。估计着,等咱们打完奥斯曼回来后,就应该可以通车了吧。”

“那最好不过了。按照现在这火车奔行的速度,以后呀,从宋城到建业,恐怕要不了一天就能抵达了。”严宗安脸上显出一丝振奋的神情,“不像现在,路上足足要花四五天功夫,太耽误时间了。”

“我听说,交通部以后会将这条铁路延伸到威海府那边,以达到连接汉洲东部地区的目的。”牛浩良说道。

“从建业府至威海府,距离怕不是有两千多公里吧!”严宗安惊叹道:“这要修建一条铁路过去,得耗费多少钢铁,多少银钱!估计至少要一千多万汉洲银元吧?”

“这当然是未来数十年后的远期规划了,现在凭咱们的国力,暂时还修不起。”牛浩良说道:“从宋城往南边,再到东边的威海府,全都是荒漠地带,就算修起来了,也无甚多大价值意义。未来铁路建设的主要区域,应该是汉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毕竟,那里是我们齐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带。”

“也是,这铁路只有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才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朱善平笑着说道:“到时候,咱们齐国有个千多万人口,说不定就能将这铁路铺满整个汉洲大陆。以后,从建业府,别说去威海,就是到最南边的南都府(今墨尔本市)和桂州府(今珀斯市),也能在十几天内抵达。这可比乘船绕一圈过去,省了太多的时间。”

“……咦,火车怎么停下来了。该不会又出故障了吧?”几人正聊着,突然感觉火车已开始缓缓地减速,可看了看外面,并不是抵达了最近的黑山站。

“嗯,应该是避让南边过来的火车。”牛浩良将脑袋探出窗外看了一阵,随后,摇头说道:“咱们这趟车停在了岔道口,将铁路线让了出来,一定是对面有车驶过来。”

火车大概停了七八分钟的样子,从南边果然驶来了一列火车,拉响着汽笛,呼啸而过,留下一股浓烟,散发出呛人的煤灰味。

“听说,这次随我们舰队出征奥斯曼的战舰中,有两艘蒸汽动力驱动的新型舰船。不知道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有没有火车这般速度?”

随着火车重新启动,并慢慢加速行驶起来,几名海军军官又将话题转移到蒸汽动力船上面。

“怎么可能!”朱善平摇头说道:“若是真的有船能达到火车的速度,那岂不是可以成为无敌的存在了?你们想想,在海上拥有如此快的速度,意味着它拥有恐怖的机动性,任何战船都无法避开它的追杀。即使火力不济,凭借迅疾的速度,可以立即远遁。而它的对手,只能望洋兴叹。”

“朱兄说得不错。”牛浩良点头说道:“这大海上,洋面起伏不定,海水阻力甚大,又没有两根铁轨可凭持,速度必然达不到这般迅疾。不过,那蒸汽动力驱动的舰船加上风帆辅助,速度应该远胜我们普通风帆战舰,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若是在洋面平静,海上无风的情况下,或许它能发挥出的威力将更大。”

“不过,这蒸汽动力船也有一个缺点。”严宗安笑着说道:“它要驱动船只前行,必然会如同这火车一般,需要烧煤,其船舱中必然要储备大量的煤炭。如此,它所能携带的各类物资就会比普通风帆战舰少许多。另外,它既然要烧煤,肯定也会像火车一样散发出股股浓烟。说不定,敌船在很远的地方就能提前发现它的踪迹,可以提前避开,或者做好战斗准备。”

“这些缺点,相对于蒸汽动力船的诸多优点,应该可以忽略不计。”朱善平说道:“待以后,咱们的所有的战舰若是全部都配备了蒸汽动力,完全可以选择任何时候,去堵在敌对国的家门口,或者它们必经的航线上,由不得它们避而不战。我感觉,以后的海战,恐怕会因为蒸汽动力船的投入使用,改变既有的战术和战斗模式。”

“还别说,这蒸汽动力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既有的交通模式和海战模式,而且在国内许多制造工场和生产工坊里,原有的生产加工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严宗安苦笑道:“我家原来的手磨榨油坊,在面对乡里的蒸汽榨油坊面前,效率和产量完全无法相比,毫无竞争力可言。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家里的人还在坚持下去没有。”

“小严,你家那个手磨榨油坊,一个月的出息,恐怕还没你月饷多吧。”牛浩良拍了拍严宗安的肩膀,宽慰道:“既如此,要么让你家里人也搞一个升级换代,弄一套蒸汽动力系统来榨油。要么,干脆直接关停算了,另寻一个好的营生。以后呀,我估摸着,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像你家那种家庭小作坊,恐怕最后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第七十六章 希望的田野

1665年10月8日,永兴。

相较于汉洲东南和西南地区,建业府的农业条件其实是非常恶劣的。这里的土地往往不利于耕作,普遍缺乏肥力,农人们为了使庄稼胜长得更好一点,必须把遍布的坑洼填平,耕种数年后,才能使之成为肥沃的土壤。

同汉洲其他许多地方一样,除了缺少雨水以外,土地中还缺少磷酸钾之类的肥料要素,粮食产量比大明西北的那些贫瘠地区还要少。在过去十多年里,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辛勤的农人们,将各种人工堆肥均匀地洒在自己的土地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昔日贫瘠的土地,日益变得肥沃,农业产出亦呈稳步增长。

在1639年时,齐国占据狗儿岛(今澳洲圣诞岛),在这座小岛上发现储量丰富的磷酸盐矿,而且还都是几乎为纯石灰磷酸盐。于是,自第一次汉荷战争结束后,齐国便开始一船一船地将岛上的磷酸盐矿拉回汉洲本土,用以改良本土略显贫瘠的土地。甚至,建业造船厂为运输这种矿产而设计了一款专用运输船。

不过,相较于不利的耕作条件,建业府却有着得天独厚的畜牧条件。永兴以南广大地区,除了密布的森林,还有无数的坡地、山谷,其间遍布众多草场,是一个个天然的大牧场。除了数十座官办大养殖场外,零零星星地散布着许多个体牧场。一些农人蓄养的牲畜也在其间随意觅食,而且杂乱繁殖。

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然后通过烧荒的模式,将开垦的土地,栽种黑麦草、三叶草、苜蓿等饲料作物。尽管会有蝗虫灾害的偶尔侵蚀和掠鸟的糟蹋,但事实证明,这种简单播种牧草的方法对喂肥肉牛和乳牛,还是卓有成效的。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整个建业府蓄养的各类牲畜,保守估计已有四十余万头(只),除了满足本地民众肉食所需,还大量地供应荷兰东印度公司往返的运输商船。不过,囿于冷冻保鲜技术的滞后,包括永兴县在内的整个建业府只出口咸牛羊肉、兽皮和牛脂。二十多年前,内阁卫生部就提倡儿童青少年多饮用牛奶,以增强和改善国民体质,也使得本地的乳牛业发展日趋壮大。

处于休假状态中的海军军官朱善平牵着一头奶牛,身后还跟着一头小牛犊,缓缓地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不时地回头看着骑在牛背上五岁的女儿,心里充满了无限满足和幸福。

来到永兴河畔((今澳洲北部阿德莱德里弗河)),准备让几头牲畜饮些水,女儿张开双臂,让自己的父亲将她从牛背上抱了下来,随即便想到河边戏水。

“大丫,不要去!河里有吃人的怪物,危险哟!”

朱善平一把将女儿抱住。虽然这段永兴河处于人烟稠密处,鳄鱼出没的情况已经很少了,但也难保不会突然从中窜出一条来,将人给伤了。

“哟,是善平呀!”

河边聚集了数百农人,趁着春耕间歇,正在由乡里的河道官员组织整修河道和开挖水库。

在汉洲本土,兴修水利整治河道,一般都是在冬季农闲季节。但在春耕间歇期,地方政府也会偶尔安排农人整修扩建一下水库和众多乡村引水沟渠,以免夏季暴雨成灾,毁了农田。

朱善平所见到的数百农人,正在开挖扩建一座方圆数百米的水库,靠近河道的一边,还大量的使用了水泥和片石,用于加固护坡。

沿着永兴河一侧的无数的乡镇农场,像这种蓄水调水的小水库(塘)有很多,大的方圆数千米,小的只有几十米。在雨季来临河水暴涨时,就会打开河道引水渠,将一个个小水库灌满,尽量不使河水白白流入大海。待旱季枯水期,甚至是极旱时节,这些众多的小水库将成为农人们最为宝贵的水资源。

永兴县的官员们甚至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在资金和人力比较富裕的时候,要将附近几个低洼处的小水库连成一片,开挖成一个方圆十数平方公里的巨大人工湖,以彻底满足周边地区的农业用水,并打造出一片鱼米之乡。

当然,这种耗费巨大的水利工程,可不是一个人口规模尚不到两万人的小县所能办成的,可能会经一两代人不断付出,方能所成。

但持续数十年水利工程的建设,整个建业府目前共修建了一千八百多公里的干、支、斗渠,在境内的几条江河水资源覆盖流域地区,陆续开垦出了数百万亩耕地,不仅可以满足本地十余万民众的口粮所需,还为蓬勃发展的工业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原料。

“朱校尉,好生悠闲呀!”永兴县独山乡兵备武装处检校兼乡兵队长林青山看到朱善平抱着女儿朝这里张望,笑着打招呼。作为受伤退役的原陆战队军官,他自然是对现役海军军官朱善平感到一种由衷的亲近。

“林检校,我这悠闲日子,可没多少天了。”朱善平逗弄着女儿,想让她给林青山打个招呼。可是认生的女儿却将脑袋埋到父亲的怀里,不肯出声招呼。

“准备何时返回舰队?”林青山问道。

“本月二十号之前,必须赶回建业港海军基地。……此去,恐怕又是一年多才能返回。”

“军人嘛,总要有所牺牲,有所付出。”林青山感同身受,“就是因为有我齐国无数忠勇的军人舍家为国,征战四方沙场,方有今日万我千百姓的平安喜乐。”

“不错,我齐国境内的平安和祥和,皆为你辈军人一刀一枪杀出来!国内民众或许会对内阁各部官员有些微词,但纵观我齐国上下,唯有对你等军人,却保持着应有的尊重和敬仰。”永兴县农田水利处检校许良宝朝朱善平拱拱手,然后从怀里摸出一块牛肉干,撕下一小片,递给他怀中的女儿。

自汉洲初立之时,齐国的军队不论在保卫本土和海外领地过程中,还是对外扩张和在大明境内的干涉战争中,几乎未尝一败,再加上国内舆论的刻意引导,军人在民众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其本身待遇又极为优渥,向来是国内有志青年踊跃向往的职业目标。

“这几年,包括我永兴县在内的汉洲北部地区,算是风调雨顺,农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呀。听家里的人说,我们这里已经连续六年各类粮食作物大丰收,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了。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你们这些乡梓父母官员的付出。如此,我等军人方能毫无后顾之忧,宣我齐国声威于四海。”

“朱校尉过誉了,我等愧不敢当呀!”许良宝笑着摆摆手,“有此成绩,皆为我永兴县万余百姓齐心协力所致。当然,也有在这三十年来,无数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的老一辈先驱者的默默付出。较二十多年前,我永兴县绝对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所载县志来看,单从粮食产出方面说,总产量就比二十年前增长了八倍之多,远远超出人口的增长幅度。”

包括建业府在内的汉洲本土,农业技术改良从二十年前便开始进行,尤以作物轮作法的推广最为重要。

此前,授田的农人在每年耕作时,会将部分农田进行休耕,以养地力。后来,随着来自大明的各类农业技术书籍的翻印和刊发,以及培训和指导了众多农业技术骨干专家,农田轮作法开始在各地铺开。

从最早的两年轮作法,三年轮作法,到目前逐步稳定的四年轮作法,在汉洲各地农村开始大范围的推广。

在永兴县,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农人们用四年轮作法播种大麦(或者玉米)、小麦(或者稻米)、芜菁和三叶草(从荷兰引进),田地从不休耕。芜菁和三叶草都能增加土地地力,还能用作牛羊牲口的冬季饲料,牛羊粪便则可肥田。

这种农作制度,加速了土地利用的周转,提高了农民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益扩大的对农产品的需求。

土地的改良方式还包括改善排水条件和施用石灰、白垩土和泥灰。通过在沙质土壤里施用泥灰,汉洲部分地区的农户,在十五年时间内将他从种粮中得到的收入增加了4倍。

可以说,齐国的农业耕作技术不仅远超欧洲数十至上百年,就是相较于大明农业巅峰期,也不逞多让。若是加上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各类先进的农机具器械,那更是能将其抛开远远的一段距离。

另一方面,已迈入工业化初级阶段的齐国,使得汉洲本土形成了建业、威海、云阳、大兴、南都、桂州等几座超过数万人的“大”城市。并且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每年移民人口的人为转移,城市人口正在缓慢的膨胀。

一些近郊的乡村地区开始出现专门为城市配套产出的农副产品。他们在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方面做足了文章,奶酪、鸡蛋、牛油等畜牧产品和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获得了极大的销量。

正是像建业这种城市对农副产品的“集中需求”,又带动了周边的农业的产业革命,农村的多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规模也逐步增长。因为畜牧业所需要的人手有限,在保住畜牧业这项传统主业之后,劳动力更多的涌向纺织、制糖等工业为主的家庭工业。

随着农业和畜牧产出的稳步扩大,农人的收入也逐渐增多,在这几年里,汉洲各地还兴起了一股“新农村建设”的热潮,部分手中稍稍殷实的农户,将居住了十几二十多年的农舍宅院进行翻新和重建。

要知道,不同于政府在其他行业方面的指导和鼓励措施,在农村住宅建设方面,政府倒并没有拿出什么优惠的补贴政策,因而,从中至少能够看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齐国民众的生活水准,普遍得到了改善。

“怎生回来这么晚,天色都黑了。”

朱善平回到家中,已是傍晚时分,妻子张永娣从他怀中接过女儿,不由抱怨道:“饭菜都已经凉了,还得重新烧火给你热一道。”

“河边遇到了几个相熟的朋友,聊了一会,便没看时候。”朱善平看着一脸嗔怪表情的妻子,伸手过去在她脸上抹了一把,“饭菜也无需热了,将就着吃吧。在船上的时候,可没吃到过你做的这般美味饭菜。”

“爹爹欺负娘亲……”站在一旁的女儿稚声稚气地说道。

被女儿这么一喊,张永娣脸上一红,嗔道:“赶紧洗一洗,去把晚饭吃了。”

“吃了晚饭,又做什么呢?”

“……哄大丫和二丫睡觉。”

“把这两个小的哄睡着了呢?”

张永娣闻言,咬了咬嘴唇,羞恼地横了丈夫一眼,牵着女儿的手,朝屋里走去。

“这几天,咱们努把力,再生个三丫出来。”朱善平笑着在后面说道。

“为何要生个三丫,不生个男孩?”

“男孩太难管了,就像我那几个弟弟,让人头疼不已。”朱善平脱下上衣,准备冲洗一下,“生几个丫头,以后都跟她们的娘一样漂亮。以后,我们可以多收几份厚厚的聘礼,养老也不用发愁了!”

“你怎生知道,以后的后生会喜欢我们家这样的女儿?”

“你看看,你又来了。”朱善平无奈地说道:“你虽有几分波斯血统,与普通汉家女子稍显不同,但只要是个男人,都能看出来,你的美貌与众不同。若不然,如何让我十年前一见倾心,非你不娶?以后呀,咱们的女儿,定然会像她们的母亲一样,美貌惊人,让我齐国众多男儿为之倾倒!”

“净说胡话!”张永娣听得丈夫这般话语,心中快活,脸上也呈现出异样的神采。

“……哦,对了,在院里吃饭时,听爹在说,想在明年冬闲时节,将屋里的宅院重新翻盖。他让我顺便问问你的意思是什么。”

“你想住乡下,还是想住城里?”

“啊?”张永娣眨了眨蓝汪汪的眼睛,“我们现下,不正住在乡下吗?”

“在建业城,有商社在开发建设居民住宅,而且还是两三层的楼房,看着颇为气派和舒适。我琢磨着,凭借军中拿到的饷银,再到钱庄借贷一二,应该可以买一套居所。你若属意,我们不如搬到城里。你觉得如何?”

“啊!”张永娣顿时呆住了,“搬去了城里,我能做什么?”

“你在家里,帮我生三丫、四丫、五丫。以后,那些想娶咱们女儿的后生,必须拿一套城里的住宅作为聘礼,方能做咱们的女婿!”

第七十七章 征途

1665年10月18日,永兴。

正在与亲人告别的朱善平意外的发现,火车站的军人异常得多,除了像他一样零星休假返回的海军官兵外,一队队成建制的陆军官兵正在不断地涌入车站广场,而且全都背负着行军背囊,一脸风尘仆仆的模样,仿佛是刚刚参加完一场战争。

“这些陆军兄弟,是准备出征奥斯曼的登陆作战部队。他们前几个月一直在内陆荒漠地区驻扎,一边做实战演习,一边适应荒漠化气候环境。”一名海军宣节校尉(少校)军官见朱善平等人驻足观看那些整装待发的陆军官兵,开口说道:“这次征讨奥斯曼,我们海军的战斗任务应该不重。我们齐国最后能达成什么样的作战目标,就看这些陆军兄弟们的手段了。”

附近几名海军官兵闻言,不由对那些一个个肤色晒得黢黑的陆军官兵报以一丝敬意。看来,陆军从我们海军分立出来后,一直憋着劲,想努力好好表现一番,以显示他们的重要性。

可是,最近几年,大明、安南、吕宋、南洋诸岛等地区的局势甚为平静,使得陆军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和威势,都捞不到机会。

去年,苏拉威西岛上的戈瓦素丹国“挑衅”齐国,还没等陆军准备出手,却被南洋商社纠集数百武装护卫,再加上四百多名宣化岛上的志愿乡兵,就将这个素丹王国给打服了,让陆军的一干军头好不郁闷。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