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368章

作者:重庆老Q

押送着俘获的西班牙商船,驶到了拉普拉塔河北岸这处岬角附近,准备在此好生休整一日,明日便要南下数百公里,驶入西风带,然后开始横渡大西洋,实现此前所有人未曾完成的高纬度穿越大西洋的壮举(历史上首次完成自西向东高纬度的环球航行的是百年以后的英国人库克)。

“岸上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土质肥沃,周边水域渔业丰富,但方圆数百里竟然荒无人烟,显示出丝毫没有得到任何开发的迹象。”舰队司令、宣节校尉(少校)陆祖生放下望远镜,不由摇头叹道:“你们说,西班牙人占据如此膏腴之地,却弃之如履,毫不珍惜,白白丢弃于此。如此暴殄天物,可是要遭天谴呀!”

“司令,如此为西班牙人惋惜,该不会又生出要占据此处的心思?”风行3号舰长、仁勇校尉(中尉)樊福德笑着说道:“未来若干年里,我们要是没有建立起一系列后期补给点,贸然在此殖民屯垦,是很容易遭到西班牙人驱逐的。”

“也是。以我们目前拥有的物资和人员投送能力,在这美洲大陆设置几个秘密补给点,恐怕就要花费数年时间,方能有一定规模。”陆祖生点头说道:“来到这美洲大陆,我等方才真切体会这西班牙人所拥有的资源是如此丰茂,占地是如此之广,可谓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若我齐国能一直保持目下发展势头,我相信待百年之后,也能如这西班牙一般,成就下一个日不落帝国!”风行5号航海长、仁勇校尉(中尉)田建生瞥了一眼甲板上几个神色惶然的西班牙人,慷然说道。

“说到底,还是我们齐国目前人口太少。”樊福德说道:“要是我们齐国能有千万人口,定然可以凭借人数优势,占据这天下更多的无主之地。”

“无妨。”陆祖生自信的说道:“想我们齐国不到二十年,便从数百人快速增长至七十余万人口。以如此几何级增加,发展到千万人口,最多也不过百年时间。”

“话虽如此,但我们目前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还是大量地从大明移民。倘若神州统一,新朝复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禁绝了我们齐国的移民渠道。”樊福德不无担忧地说道。

“以大明现在情势,天下一统的局面,恐怕尚待十数年时间。清虏虽失了江南,丢了四川,但仍据有北方大片领土。以大明目下各方势力而言,估计攻过长江,进入两淮,怕是有些困难的。另外,北方平原,地势开阔,非常有利于清虏骑兵纵横往来。明军若没有装备与之相应地骑兵和大量火器,恐难以与清虏匹敌。”

众人闻言,深以为然。十几年前,清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抵定北方大势,除了明军无能怯战,快速逃往江南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清虏骑兵逞凶北方平原地带,迅疾打垮了以大顺军为主力的反抗势力,进而推进到长江北岸。齐军在登莱地区扶助永初明军时,就非常忌惮清虏的骑兵,作战区域一般都尽量靠近海边,或者崎岖的山地。

“司令官阁下。”舰队的情报官、宣节校尉(少校)鲁诺快步走了过来,“通过对西班牙人的审讯,我们获知了一条重要信息。秘鲁总督区鉴于秘鲁、智利息沿岸在数月时间里频遭袭击,他们再次动员集结了数艘战船,在加勒比地区组建了一支特遣舰队,准备与原有的美洲舰队一起,沿着美洲大陆的东西海岸,共同夹击会剿海盗,以维护西班牙王国的神圣领地。”

“哦,西班牙人这是被激怒了呀!”陆祖生笑着说道:“居然动用了两支舰队,前来清剿海盗。看来,我们必须要尽快离开这里了。”

……

5月18日,好望角。

好望角的发现和大航海时代有着密切关系。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两艘轻快帆船和一般运输船,奉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之命,在探索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线途中,于次年1月发现了“好望角”。

事实上,好望角“好望”却不好过。该地海域气候多变,船难频发,被人称为“船员坟墓”,它也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大陆架边缘和近海三十多里之内的海区,常有异常大浪发生,波高可达到20米,波谷很深。在刮强西风时,海况恶劣,气压很低,这样的大浪更为常见。

许多经常往来好望角的水手将这种神出鬼没的巨浪称为“杀人浪”。它的特点是在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出现单个或一组高15-20米的大浪,令人防不胜防。杀人浪前峰陡峭,后峰平缓,犹如一道水墙。如果船只和波浪相向而行,将会遭到巨浪重击,很可能会被拦腰折断,人船皆葬身大海。如果船只和波浪保持平行,巨浪也很有可能会把船只揿翻。

在后世的1716年,好望角的一次风暴就摧毁了42艘途径此处的荷兰舰船,导致折合400亿法郎的财富沉入海底。

哦,对了,好望角的发现者迪亚士也于1500年5月在该海域遇到大风暴,葬身此处。

齐国探索舰队两艘舰船上的官兵们脸色惨白地看着那艘在拉普拉塔河口俘获的西班牙商船瞬间被巨浪打翻,然后被卷入海底,心底不断地向满天神佛祈祷着,哀告着,保佑他们所在的舰船平安无事。在汹涌的海面上,仿佛隐藏着无数的海怪,不断地掀起一个又一个巨浪,将他们的船只推上浪尖,随后便又狠狠地摔下波谷。

及至下午四时,就在船员们在风浪中惶恐不安之时,突然有船员大声地呼喊,在舰队的西北方向发现大片的陆地。

探索舰队随即调整航向,艰难地朝那片陆地驶去。在夜幕降临时,舰队逐渐脱离狂暴的风浪海域,抵达了大陆边缘。

次日天明,当舰队官兵看到近在咫尺的陆地时,均不由喜极而泣。近四十天的枯燥而又漫长的航行,躲过了无数的风暴巨浪,终于穿越大西洋,抵达了非洲大陆。

19日下午二时,两艘齐国探索船驶入开普敦港,立时引起了荷兰人的极大震动。

荷兰东印度公司辖下的开普敦据点,是在四年前正式建立的(1652年)。当年4月,受荷兰东印度公司指派,船长扬·范里贝克率领三艘舰船,载着第一批153名荷兰移民抵达好望角的桌湾,建立起了南非的第一个荷兰殖民地——开普敦。这些移民都是东印度公司的雇员,根据东印度公司下达的指令来种植作物、饲养牲畜,产品由东印度公司定价收购。

随着数年的开发,开普敦的人员规模增长至四百余人,各类生活物资也渐渐丰裕起来,成为来往于两大洋的船只最重要的中途补给基地,大有取代了毛里求斯的趋势。

两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便闻知齐国派出探索舰队直接跨越印度洋,进抵非洲大陆,途中还曾在他们的毛里求斯据点做短暂停留过。如今,听这些到港的汉洲海军官兵叙说,他们竟然是从汉洲东部,先是跨越了浩瀚的太平洋,穿过麦哲伦海峡,接着又越过大西洋,抵达了开普敦。他们将在此作短暂补充休整后,经印度洋返回汉洲西部。如此说来,这些勇敢的汉洲人将完成一次伟大的全球航行。

鉴于巴达维亚与汉洲在军事和经济往来的密切关系,开普敦当地官员和商人们还算热情地接待了齐国探索舰队一行官兵。

第二九四章 伟大的航行(终)

5月22日,开普敦。

“他们应该是来自法兰西的商船,瞧他们这般模样,在海上可能遭遇了一场巨大的风暴。”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开普敦港务监督官弗利特·兰伯特指着两艘正在入港的船只,微笑着说道:“若是没猜错的话,他们的目的地应该是印度。哼,一群想发财的法国佬!”

“风行5号”航海长、仁勇校尉(中尉)田建生听到旁边一个通译翻译的话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看来这些欧洲几个国家的人似乎都有些彼此看不惯,言语中充满了不屑和嘲讽。或许,正如当年在海军学校里听大王介绍欧洲地理和人文概况时描述的那般,整个欧洲大陆是碎成了一地,遍地都是一个个彼此对立的国家。

“对了,亲爱的田,为了感谢你昨日送我的礼物,我这里向你透露一个重要的消息。”弗利特·兰伯特眼里闪现出一丝狡黠,“在你们抵达开普敦的半个月前,有五艘来自英格兰的武装商船在此停留休整。我们有个公司职员在无意中听到这些英格兰人在讨论着,如何在正常的贸易活动之余,去抢掠一个遍地都是黄金和白银的国家。”

“嗯?”田建生疑惑地看着这个臭气熏天的码头港务官员。

“田,听我们巴达维亚的公司职员在盛传,说你们在汉洲北部和东部许多地方发现了金矿和银矿。……是这样吗?”说着,弗利特·兰伯特眼神里流露出贪婪的神色。

“兰伯特先生,你是在暗示,那些英格兰人准备要劫掠我们汉洲本土?”田建生不由瞪大了眼睛。

这些英格兰人难道脑子都被门夹过了吗?不说我们汉洲本土各地府县城镇,都全面地实施乡兵制度,在面对任何外来入侵之时,都可轻而易举地动员数百,乃至数千武装乡兵,远非一般的土邦王国那般容易登陆抢掠。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作死的英格兰海盗,难道视我齐国数十艘专业战舰如无物吗?

因而,田建生对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很是怀疑,这很可能是荷兰人想借此挑拨他们与那个英格兰的关系。

“三年前,我们东印度公司曾和你们汉洲组建过联合舰队,对印度海域出没的英格兰舰船进行过严厉地打击。”弗利特·兰伯特说道:“我想,英格兰人可能为此要对你们汉洲进行报复。另外,你们在印度北部的商业扩展,似乎也极大地损害了英格兰人的利益,让他们的生意变得难做起来,他们为此一定会耿耿于怀的。”

“英格兰人就没想过要来报复你们东印度公司?”田建生看着对方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心中有些恼怒。

“报复我们?”弗利特·兰伯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我们与英格兰的战争已经于两年前结束了,双方的政府也签署相应的和平条约。所以……他们没有理由再报复我们。毕竟,那个时候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战争行为。”

“……”田建生深吸一口气,“若是这些英格兰海盗袭击我汉洲本土,你们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地区的据点和商站,会为他们提供短暂休整和后勤补给吗?”

“不不不……”弗利特·兰伯特使劲地摇着头,“你们汉洲是我们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地区最为亲密的商业伙伴,我们不会做出任何损害你们汉洲的行为。所以,我们不会为一群卑鄙的英格兰海盗,提供任何帮助。但我相信,凭借你们汉洲日益强大的海上力量,一定会给这些自不量力的英格兰海盗最为沉重的教训。”

1654年4月15日英荷两国结束双方之间的战争,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同意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

虽然表面上看,双方之间的战争似乎是平分秋色,互无输赢,但实际上,英国在彻底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制海权后,使得依赖贸易生存的荷兰经济完全瘫痪,最后不得不以一个屈辱的条件与英国结束了这场战争。

因而,荷兰人内心深处对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不服气的。荷兰海军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海军将领也具有很高的统率艺术,荷兰水兵的战斗素质也比较高。但是,只是因为海战中,各舰缺乏协调能力,加之因联合省在战前削减了海军投入,使得装备、数量方面有所欠缺,以致在军事方面处于劣势,让英国的海军尽占上风。

因而,荷兰在这次英荷战争失利后,对英国的《航海条例》如芒在背,开始卧薪尝胆,寻求着重夺制海权的时机。这个时期,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海军上将在老将特罗普阵亡之后继任成为荷兰海军统帅,他励精图治,改组海军。并重整了海军的战略思想:即认识到单凭护航商船是无法击败英国的。只有改变这种被动战略,抛开商船,以海军主力寻求与英国舰队决战的机会,夺取制海权,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荷兰遂加紧建造大型战舰。

在英荷两国处于休战状态下,荷兰人不介意给那些得意的英格兰人制造一些麻烦。虽然在欧洲地区,我们暂时奈何不了你们。但在遥远的印度,以及东印度群岛,我们可以利用汉洲人的力量,间接地打击英格兰人的商业利益。若是这些胆大的英格兰人真的去袭击汉洲本土,妄图抢掠传说中的黄金和白银之地,那是最好不过了。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汉洲人似乎对那些英格兰人报以浓浓的敌意。三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只是试探性地提出建立一支联合舰队,巡航于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海域之间的航线,以打击猖獗的海盗活动,维护双方共同的海上利益。而汉洲人居然一口应允,还派出了两艘专业战舰参与组建的联合舰队。在两年多的军事合作中,汉洲人也丝毫不介意将打击的目标对准那些英格兰人,甘愿配合他们荷兰人,削弱和驱逐英格兰人在印度的商业利益。

那么,在英荷休战期间,为何不挑动一下汉洲去教训那些狂妄自大的英格兰人呢?若是能将英格兰人驱逐出印度,那么以后我们荷兰人就将与汉洲人共同瓜分富饶的印度市场,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

……

5月25日,探索舰队在经过了一番休整和补充后,驶离开普敦,沿着海岸线缓缓向东行驶。

5月29日,舰队停驻于一处伸向大海的岬角海湾(今南非阿尔格湾,伊丽莎白港),以躲避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登陆探查的海军官兵在附近发现了一种体型巨大的鸟(鸵鸟),体长约为1.8-3米,身高2.4-2.8米。长相很奇特,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还有两只如同青蛙眼一样的褐色大眼睛。躯干粗短,胸骨扁平,上面生有一对显得与身体很不相称的短翅膀,不过显然已经退化,没有飞羽,不能飞翔。

这种大鸟的奔跑速度非常快,在见到众多船员们试图对它们进行围捕时,迅速迈着两只硕大的脚趾飞奔而去。经过一番努力,船员们最终还是射杀了两只大鸟,为所有人的晚餐增添了一道异常美味的菜肴。

“这处沿海地带水草丰茂,面临两洋交界之处,西北和东边两个方向有大山阻隔,地势险要,若是在此建立一个稳固的据点,再布置数艘主力战舰,便可拦截那些来自欧洲的商船。”舰队司令、宣节校尉(少校)陆祖生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远处的山川地貌,“当然,我们齐国也可将此处,作为一个连同欧洲的跳板。”

“此处距离荷兰人的开普敦据点只有三四天的航程,若是我们贸然在这里建立据点,恐怕会遭荷兰人忌惮。”风行3号舰长、仁勇校尉(中尉)樊福德觉得这位长官似乎特别喜欢“跑马圈地”,凡是发现任何一处战略位置,都想要将其纳入齐国治下,并谋划着要建立稳固的海上据点。

可问题是,我们齐国目前拥有的实力,当真可以支撑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那么多要点吗?

“呵呵……”陆祖生见几名部下流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也不以为杵,轻声说道:“在这个全球殖民的时期,唯有积极进取,大胆开拓,以后方能有机会为我齐国开创一个最为有利之局面,为我华夏文明扩展更多之生存空间。有些事,我们倘若现在不去做,而是要留待实力完全具备时,方才付诸于行动。那时,焉知会遇到多少掣肘和强劲的对手?”

“我齐国独据汉洲大陆,四面皆海,未来之敌人,必然来自于海上。而纵观全球,唯有欧洲西夷,凭借海洋之便,驰骋世界,遍寻天下之利。长此以往,欧洲西夷诸国,必然民富国强,且海上实力亦为大兴。故而,我齐国未来之敌,必定是欧洲海洋大国。所以,我辈海军同僚,需未雨绸缪,放眼将来。”

“司令大人,所言极是!”众人闻言,随即点头应诺。

6月1日,舰队调整行驶方向,航行偏东南,朝西风带驶去。

6月4日,探索舰队经过数日航行,进入南纬西风带,随即再次调整航向,往东而去。

6月20日,舰队于南纬50度附近,发现一片荒芜的岛屿(今法属凯尔盖朗群岛)。岛上潮湿多暴风雪,地表岩层裸露,植被种类也是单一,无高大乔木、灌木,主要覆盖着草本苔藓植物。动物以海象、海豹和鸟类为主。海岸切割严重,多陡峭的峡湾和大的半岛。内地有山地和高原,山地表面绝大部分被冰川覆盖。不过,靠近沿海低地却是多湖沼,溪河短小流急,连接湖泊。

岛上风速之大,连苍蝇和蝴蝶都被迫在进化中放弃了翅膀。这里根本不适于居住,更不适于开发,但却是企鹅、海象和海豹的天堂。

在此短暂停留两日后,舰队官兵于群岛各处埋设了数块齐国界碑,以宣示领土主权。随后,舰队继续向东行驶,朝着汉洲的家园方向挺进。

7月3日,探索舰队开始调整航向,方位东北,进行最后一段的航行。

7月14日,探索舰队在距离汉洲西南海域六百多公里处,遇到两艘来自巴达维亚的捕鲸船。

在这个时期,要论海上捕鲸能力和技术,荷兰人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自从十几年前得知汉洲南部海域有大量鲸鱼出没后,便吸引了十数艘荷兰捕鲸船的到来。这些来自北海、巴伦支海的海上勇士们,以汉洲西南和东南几个府县为前出基地,不断地在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往来巡航,搜寻和捕杀鲸鱼,然后再就地售卖于汉洲人。

相较于在北海和巴伦支海捕杀鲸鱼,这些远涉万里来到此处的荷兰捕鲸船获得的收益会更高。因为,汉洲人不仅会将大量高附加值的鲸油、鲸皮和鲸骨买下来,而且也会将那小山般大小的鲸鱼肉也予以收购。虽然鲸肉的售价很低,但总比此前将其无谓地丢弃至大海中,要多一份进账不是?

当两艘捕鲸船的水手们闻知,这两艘齐国的探索船历经一年时间,完成了一次高纬度全球航行的壮举,无不肃然起敬。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探索一条新的航线,而且还连续跨越三大洋,穿过两大洲,这是何等艰辛,途中又是何等的凶险。

捕鲸船上的船员们纷纷贡献出本就不多的新鲜物资与探索舰队官兵,以表达他们的最大敬意。

告别了两艘捕鲸船,探索舰队官兵们怀着极度的渴望,向着即将抵达的汉洲大陆飞速驶去。

7月18日,上午十时,历经一年,跨越数万里,绕行地球一圈的探索舰队,抵达了汉洲西南地区的泰安(今澳洲西南部奥尔巴尼市)。

当地官员和数百民众闻讯后,纷纷涌到泰安码头,热烈欢迎这些安全归来的海上勇士。

第二九五章 泰安

1656年8月1日,汉洲,泰安(今澳洲西南部奥尔巴尼市)。

“在此休整十余日里,舰队官兵上下深感知县大人和全城百姓厚爱,如此,让我等皆受宠若惊呀!”探索舰队东方分舰队司令、宣节校尉(少校)陆祖生一脸感激地说道。

“你等海军官兵披荆斩浪,宣我大齐国威于海外,扩我华夏子民生存之土于大洋之中,受本县民众区区敬奉,何足道也。”泰安知县王忠毅温言说道:“宣节校尉此去建业复命,必然会得到大王和军部重重封赏,前途不可限量呀!”

“不敢不敢,大人过誉了。”陆祖生谦逊地摆摆手,“我等奉命探索未知大洋海路,乃是我辈海军应由之责。如此,当不得大王和军部厚赏。”

嘴上虽然如此说着,但陆祖生心中却是颇为自豪。一年时间,跨越了浩瀚的太平洋,穿过凶险万分的大西洋,然后横跨印度洋,经历两大洲,期间发现岛屿十数个,还在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粗粗设立了一处据点。更让人欣慰的是,失去联系的“风行4号”探索船在4月25日,就已安全抵达了汉洲东部的云阳(今澳洲东部麦凯市),人员也无太多损失,让人大呼幸运。

如此,整个探索舰队官兵在航行过程中,前后也仅损失四十七人,除了战斗、意外、失踪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外,患病死亡人员不到十人,与西方那几次伟大的全球航行相比较的话,可谓损失轻微。

但探索舰队的收获却是巨大的,不仅证实了由南纬西风带前往美洲大陆航线的可靠性,还在沿途陆续发现可作为中途补给的若干岛屿,更实地探查了西属美洲大陆的东西海岸情况,为此后经略美洲大陆,奠定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码头送别了探索舰队一行官兵,泰安知县王忠毅领着一众官员和商人缓步朝城中走去。

“苏掌柜,你那脱粒机改的如何了?”就要进城时,王忠毅突然转身朝一名商贾模样的人问道。

“回知县大人,那个脱粒机器按照原有模型,扩大数倍后,却无法正常工作。几名工匠已研究十余日,始终不得其法。”泰安县“永裕”粮食加工厂掌柜苏桂成连忙恭敬地上前答道。

“哦?”王忠毅眉头皱了起来,“一个月前,本官不是将机器运转的原理告知你等,只要按照图示所做,将其稍稍扩大一点,就算不能大用,也不至于无法运行呀!”

“大人,恕我等愚钝,无法参透大人所提示。那机器……确实难以制作。”苏桂成脸色涨红,脸上说不出的尴尬之色。

“也罢,官署中也无甚大事,待我随你走一遭。去看看那机器摆弄成什么样子了。”王忠毅转头吩咐一名巡警牵马过来,就要去城外那处农庄,查看脱粒机的研制进程。

跟在身边的几名泰安县官员均不禁摇头失笑,这位大人原先是海外领地广宁堡(今印尼爪哇岛西北芝勒贡市)的指挥使,治政水平那是无可挑剔。屯殖开荒、移民安置、建立各种工坊厂矿,短短两年时间便将这个刚刚升格为县的泰安弄得好生兴旺,在整个泰安地区被称为能吏,说不定过几年泰安总管区撤除后,升格为府,很有可能是第一任知府的最有力竞争者。

但这位大人在日常庶务之余,却喜欢捣鼓一些机器,还经常晓谕辖下官员和百姓,积极主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响应内阁工部号召,多做发明创造,改善民生。

众所周知,汉洲西南地区已经成为齐国最主要的谷物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每年除了维持本地区和西部总管区十余个沿海城镇的粮食供应外,还为建业府提供数千吨优质小麦,满足当地的谷物类食品需求。

因而,鉴于泰安县巨大的小麦产量,每年的收获季节都会囿于谷粒和谷壳分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依靠自然风来进行人工扬场。这位知县大人见此情形,硬是组织了数十名工匠,开发设计了一种扬谷机。

扬谷机是一种简单的手摇机器,它能够产生人造风,使农人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进行风选,将谷粒从谷壳(以及其他不需要的残渣)中分离出来。

农人以稳定的速度转动手柄,使得机器内部的风扇得以旋转并产生一股气流,这股气流直接穿过一个狭窄的水平导管。一旦风速足够,农人就会向机器顶部的漏斗中倾倒谷物。谷物从空气流中通过时,任何质量轻的成分会从另一边被吹出。谷粒自身由于质量大,会经过一个斜槽向下掉落在另一边出口。

这种机器极大地方便了农人谷物脱壳,即使在无风或者阴雨天环境中也能进行,加速了粮食处理的过程。王忠毅对此并不满足,他还吩咐工匠们努力将这种机器配备上蒸汽机,想用源源不断的蒸汽动力,来替代纯手工,以提升该机器的工作效率。

当这种机器被工部和农部获知后,立刻将其推广到国内其他地区和几个海外领地。然而,在授予该机器专利权和发放奖金时,不由犯了难。要知道,此前十余年间,许多发明创造授予的专利和各种奖励,都是针对工匠和普通民众,还未曾有官员因此获得以上权利。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