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168章

作者:重庆老Q

后来,随着帝汶岛上的新乡堡粮食产量提升,可以逐渐反哺汉洲本土部分所需。由此,齐天才决定加大对新乡堡的支持,在帝汶岛进行扩张。不仅要将这个岛屿打造成汉洲本土的防御前哨基地,而且还要将它变成汉洲北部地区的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地。

蒲天宝是永兴堡响水村的农人,眼见着他们的村长领着两个像是县镇上面的官人模样的人朝他的地头走来,心里顿时有些慌张。

昨晚,他挑着木筐,偷偷地在牧场堆积的肥料处,至少挖了十几筐,然后在天色微亮的时候,顾不得休息,便将积肥全部撒入刚刚收获后的玉米地里。好巧不巧,村长领着上面的官人过来,莫不是因为昨晚的事情,找到他的头上了。

看着地里还有大片抛洒的积肥,还没有用土覆盖,不由心头慌了起来。

“天宝,这几位是县上农事处的大人,过来看看你的田地。”村长常永焕大着嗓门吼道。

“有啥看的。”蒲天宝连忙迎了上去,试图阻止他们进入他的田地,要是发现了地里那么多积肥,想也会想到,昨晚牧场偷取积肥的人,就是他了。

“你个憨货!”村长常永焕一把将他推开,不满地说道:“人家农事处的大人过来考察农田,要安排庄稼轮作的事。你阻拦个什么!”

“庄稼轮作?”蒲天宝一怔,随即一把又抓住村长常永焕,着急地说道:“我自己的田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怎的,上头的官人还要管这些?”

“我们本来不想管你们农人种什么,但是,民政府的大人们要我们给你们讲解清楚,轮作的好处。免得到时候,你们田地里的肥力逐年下降,甚至病虫害杂草增多,误的可是你们自己的钱粮!”一名永兴堡农事处的属吏说道。

“我晓得庄稼要轮作。”蒲天宝说道:“这不是打算过阵子,将这收了玉米的地里,试着栽种麦子,多少也能打些粮食。”

“你要种小麦?”一个农事处的属吏眉头一皱,然后轻声说道:“你这般操作,可是有些不……那个科学呀。就不说我们汉洲这地理气候不大适合栽种小麦,就说你这前后种了玉米和小麦,可是大伤地力的。”

“啊?”蒲天宝惊诧地瞪大了眼睛,“我只想着,地里反正是闲着,种点东西,总能多少收些庄稼上来。咋的,种了玉米后再种小麦,会使得地里的肥力下降呀?”

以前,蒲天宝不过是大明淮北广大佃农的一员,除了种植小麦,高粱以外,根本就未栽种过其他农作物,至于耕地轮作,只是出于一个农人的本能意识,不让地里闲置。

大明作为民政府农事处的官员和属吏,却是在建业城民政培训学校里,对相关农业种植,水利建设,育种选苗等方面,进行过系统培训。

培训教材主要是根据汉洲一些老农户的种田经验总结,以及对照着《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农业书籍。

“你上一季栽种的玉米,那么下一季,最好能种些大豆。如此一来,不仅符合我们此地的气候地理环境,而且还能缓解地力地疲劳程度。”那个农事处的属吏笑着说道。

根据历代农业种植经验的总结,玉米大豆是最理想的合作作伴,种植禾谷类作物对氮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豆科作物吸收大量的钙,而吸收硅的数量极少。玉米大豆轮作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

《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已指出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

长期以来,在中国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换,或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有的水稻田实行与旱作物轮换种植的水旱轮作。

合理的轮作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可防治病、虫、草害,也是综合防除杂草的重要途径,更是能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节土壤肥力,避免地力的损失。

在今年以来,汉洲民政府农事处对建业府各地的农田进行了全面清理,并计划在春季(10月)以后,对所有农田全面执行轮作,并且对栽种甘蔗等损伤地力严重的耕地进行休耕,或者栽种绿肥作物,以养地力。

有鉴于此,农事处的官员建议,分地农人若存在农田休耕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其农业产出,继而可能会抵制这个政策。民政府可否考虑,增加农人授田数量,不再以三十亩为限。

潘其风对此也比较认同,但这种关系汉洲所有农人增加授田的大事,他不敢自专,还是要等齐天返回建业城后再行定夺。不过,这种有益于汉洲民生的政策,多半会得到大总管的支持。

为此,潘其风着令农事处在推进农田轮作的基础上,对所辖范围内的耕地进行筛查和统计,做好增加授田的准备工作。

第八一章 新乡堡的扩张

一群身着灰色军服的新乡堡乡兵头上罩着轻薄的面纱,双手端着火枪,蹲在丛林的边缘,注视前方土人部落正在发生的战斗。

“注意,有土人跑出来了!”乡兵小队长轻声地提醒道,随即转头看着左侧队长是否要发出攻击命令。

只见有十余个土人,惊叫着从营地里蹿出来,正朝着这一队乡兵据守的地方跑来。他们的身后,跟着三四个新乡堡的土人仆从,举着刀追在后面。

“第二小队出击,拦住他们!”乡兵队长大声的命令道:“反抗者,格杀勿论!”

逃跑的土人眼看前方林地已然不远,但还来不及高兴,丛林里冒出十余个端着火枪的士兵,黑洞洞的枪口,直直的瞄准着他们。

“林阿六,开枪警告!”乡兵小队长低喝一声。

“碰!”一个乡兵将手里的火枪打响,但射击的方向却丝毫没有鸣枪警告的意思,而是下意识地对着跑来的土人开了一枪。

一个土人应声倒地,倒伏在地上,大声地惨叫起来。剩下的土人被枪声立时震住,迅速地收住脚步,绝望地回头看着追来的新乡堡土人仆从。

赶来的土人仆从冲到逃跑的土人身后,反转刀口,用刀背不停地劈砍他们,勒令他们跪在地上,然后分出两人,拿了绳索将他们的双手一一困绑起来。做完这一切后,几个土人谄笑地朝新乡堡的乡兵点头示意。

乡兵小队长挥挥手,让土人仆从继续抓捕营地里的土人。然后,转头看着那个开枪的乡兵。

“林阿六,你他娘的又紧张了?多好的苦力,就让你这么一枪给弄废了!平时训练怎么过来的?”

“队长,……他们要冲过来了。”那个叫林阿六的乡兵弱弱地辩解道。

乡兵小队长摇摇头,没再说话。这些乡兵都是去年底才开始组织训练,其作战能力和意志实在值得怀疑。但幸好,他们目前只是对付这些武力孱弱的土人,而且,还有一百五十余土人仆从在前面冲锋。否则的话,要是把他们弄到岛屿北面的帝力城,那不得一战就崩溃了。

去年,汉洲占据帝力城,为了加强那里的防御力量,新乡堡紧急派遣了两百多有大量捕杀土人经验的乡兵过去支援。而根据汉洲本土的指示,新乡堡开始往西拓展,一路打到原荷兰东印度公司所控制的西半个帝汶岛。除了占领更多的控制区外,还有就是捕捉大量的土人,以填补不断减少的苦力人数。

新乡堡经过两年的环境改造,每年依然会有数十人感染疟疾而死亡。如果要向西边扩展,那就必须利用大量的土人辅以少量的乡兵,对新占之地进行环境的初期改善。

这次拓展行动,新乡堡初期计划就是横扫周边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土人部落,东西两边扩展到两条河流处,北边扩展到地势稍高的山岭地区,将周围地区彻底地控制在手里。

第二步,就是利用小船,沿着海岸线往西扩展,争取在今年底之前,在新乡堡的西边五十公里范围内,选择一处海岸,建立一个新的定居点。

看着营地里面恢复了平静,想来是土人仆从已经控制住了局面,一百多乡兵端着火枪慢慢地走了过来。

“大人,部落里的所有人都在这里了。”一个土人仆从头目小跑着来到乡兵队长面前,喜笑颜开地汇报道。

管振雷点点头,看了看天色,这时候赶回新乡堡,估计是不可能了,只能暂时在这个营地休息一晚。不过对于露宿在陌生的部落营地里,他还是有些担心。倒不是怕会有土人袭击,而是怕所带来的一百多乡兵要是有人被蚊虫叮咬了,患了疟疾,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部落营地四周放火熏烟,将这里所有的水塘都填了。”管振雷朝几个乡兵小队长吩咐道:“还有,不许随意到附近取水,不许将头手裸露在外。要是被蚊虫叮咬,患上疟疾丢了小命,那他娘的就活该!”

几个乡兵小队长基本上在新乡堡已经生活了一年多,对于患上疟疾而死亡的事情,已经被官员上下反复说了很多次,而且,他们也见过一个本来还健健康康的人,得了疟疾后,先是发冷,后又发热,还伴有抽搐,最后因缺血(贫血)、脾肿大而痛苦死亡。

好不容易从万里之外的大明来到这里,饱饭还没吃多少天,要是因为得了疟疾而死,那就可太冤了。

“啊!……”营地里传来几声惊叫声,随即很快又恢复了平静,隐隐有妇人发出低低的呜咽声。

“这帮土人又开始胡来了!”一个乡兵小队长瞅了一眼营地发出惊叫的地方,摇摇头。刚才定是一些胆大的土人仆从,将捕获的土人妇人拖到茅草屋中,做一些羞羞的事。对此,乡兵们只是有些不耻,这天都没黑呢,就这么猴急做此等事情。还真是一群粗暴的蛮人。

……

“此等虽是蛮人,但也是我汉洲之民,怎可肆意欺辱?”罗子维厉声斥道。

也不知是汉洲民政副总管潘其风为了讨好齐天未来的老丈人,还是真的钦佩罗子维的一生学识。在一次不经意间,他含蓄地提到,开元县(今澳洲汉普蒂杜市)副县长因病亡故,需要官员补充,需要从学堂老师当中抽调一人赴任。

罗子维当下也表示愿意从宦持政,为一方百姓谋生存,促一地之发展。潘其风当即任命其为开元县副县长,立刻上任。不过暂时为试用,待六个月后考察合格后,方才正式委任该职。

成为汉洲开元县的副县长,罗子维算是终于踏上了官宦仕途,内心颇为踌躇满志,誓要一展平身所学,将所辖之地的民生和经济,努力地向前推进,使府库得以充裕,百姓能安居乐业。

但开元县毕竟才建立不到两年,各项民生建设凋敝,唯一能凭持的也就是开元矿场,这里为整个建业府提供大量的煤、铁、铜、锰等矿场,以及附近最为重要的金矿。

罗子维与县长张田义忙完了秋收工作,便来到开元矿场,巡视此处的各项工作。当他进入矿场时,看见几个轮流驻守在此的乡兵,挥舞着皮鞭使劲地抽打两个汉洲土著。一时间被震住了,前些日子还是温顺老实的农人,怎么换了一身灰色军服,就如此暴烈。

罗子维几步赶到近前,厉声呵止。他伸手指着几个乡兵,不假颜色地询问缘由。

几个乡兵看到开元县副县长大人来此,不由显得有些慌乱。

“回大人,这几个土著不知为何,狂性发作,毁坏许多煤团,还试图拿煤铲攻击我等。”一个值守的乡兵小队长躬身答道。

乡兵小队长所说煤团是开元矿场利用细碎的煤沫子、碎煤加上有胶质的黄土,像摇元宵一样摇出来,制作成后世的煤球。

煤矿场的工匠指挥汉洲土著,先做好两三平面积的煤糊,然后用铁铲子横切成一寸多宽的距离,切完一面后调转方向横切另一面,直到切成小方格子。将切好的小方格子煤放在筛子里去摇,放一个花盆在下面充当轴的作用,一边摇还要一边注意将黏在一起的散开,又得随时洒些煤沫子,摇到后来筛子里的小方块渐渐摇滚成了黑乎乎的小圆球,晒干以后可以放至铁炉里烧火用了。

因为汉洲民众普遍兜里没几个银钱,这些煤球一般都是供给到各地集体大食堂和城中部分餐馆酒楼。当然,汉洲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水手,军人,官员,还是有消费能力的。

罗子维听到这几个汉洲土著居然破坏生产,影响煤场创造效益,心里也是有些恼怒。作为一个大明的传统读书人,也是知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而且土著愚笨无知。但作为官府,不就是要感化,昭示他们以我汉洲大义,投身汉洲建设。如此粗暴地鞭挞羞辱土著,焉能感化?还可能任其怀恨终身,伺机再次报复。

“询问其发狂缘由,好言相劝,勿要如此暴烈。”罗子维说道:“人力来之不易,轻易损伤了,何人来替他们做事!”

几个乡兵面面相觑,看着离去的副县长大人,不明所以,这到底是要教训土著,还是劝导土著。众人的目光齐齐地看向他们的小队长。

小队长挠了挠头,似懂非懂地说道:“大人的意思,要询问土著为何破坏煤团,攻击我等。……还有,不要把人弄死弄残了,否则,没人干活!”

众乡兵恍然,那就是以后依旧可以惩处那些不听话的土著,但最好不要把人弄废了。

罗子维在汉洲已经居住了近一年,也是知道汉洲缺乏人力,对于大明运回的汉人比较珍惜,所有的苦笨活计,以及环境恶劣地方的事务都会驱使汉洲土著或者外面岛屿的土人去做。

对此,罗子维也比较认同,毕竟炎黄子孙,华夏后裔,万万不能轻易消耗在无谓的矿场,或者热带丛林中。作为一个传统文人,虽然有些新事物无法参透,甚至还对未来时事发展缺乏前瞻性。但是,他并不迂腐守旧,也知道另居一地,必循实情而因地制宜。

至于口中所说,蛮夷之人,亦为汉洲之民,无非是儒家孟子仁政学说的影响。不过,他所谓的属民管理之道,自然要分级设等。明人移民,汉人苗裔,地位及各项人身权利当然要高出蛮夷一等。但不教而诛,肆意欺凌,或许也稍稍有违仁道,不符教化之礼,故而斥责于乡兵。

第八二章 医疗和新生人口

“孩子怎么还没生出来?”傅锦彪一把抓住往外奔走的妇人,焦急地问道:“这都大半天了,额的婆娘嗓子都喊哑了,莫是有啥子问题吧?”

那个妇人一把甩开傅锦彪的大手,不满地说道:“胎位有些不正,丁婆已经在处理了。你不要挡住我的路!”说着,朝厨房跑去,准备接些热水回来,给产妇清洗身体。

“额的娘嘞,这不是急死个人!”傅锦彪眼睛又看了看里面的屋子,那里传来一阵一阵妇人的痛呼声,更加使得他焦躁不安。旁边两岁的儿子嬉笑着,一摇一摆地在跟在产婆后面,也去了后面的厨房。

不耐的傅锦彪看见了,一把将儿子抓在手里,轻松地拍了两下屁股,嘴里骂道:“没良心的小兔崽子,你娘在里面挣命,给你生弟弟,你倒跟没事儿一样!”

幼儿挣扎了几下,没有挣脱,嘴角一瘪,哇哇地哭了起来。

“莫哭了!”傅锦彪吼道:“吵到你娘亲了。早知道,生个孩子那么费劲,就提前送到建业城的医院嘞!”

在去年二月与荷兰人联合攻击吕宋后,汉洲陆战队及船上水手产生了大量的伤。后来,陆续接回建业城,并集中予以治疗。为此,齐天专门安排人修建了一所医院,将汉洲大部分郎中集中于此,一边给伤员和民众治病疗伤,一边对其所学医术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性总结和再学习。

彭老鬼一干师徒,从大明搜罗的数十个郎中,以及曾经从巴达维亚请来的稳婆,全都入驻这所汉洲唯一的“综合性医院”。根据所有大夫所擅长的医术,先简单地分了内科、外科和产科三个类别。

医院里除了看病的大夫,还有数十名辅助大夫护理病人,煎取药品,包扎伤口的学徒。

本来按照齐天的想法,是想选取一些女子充入医院,作为这个时期最早的护士。但此举不但遭到了众多大夫郎中的反对,而且根本没有女子愿意进入医院。

在传统的世俗眼光中,女子性质属阴,而生病受伤,则需要尽量避开阴邪之物。另一方面,护理病人,难免肢体接触,这也让所有来自大明的妇人,难以接受。

齐天对此感到有些无可奈何,退而求其次,他又将十数名汉洲土著女子弄到医院做一些粗苯的活计。也许,汉洲的风气还需要再过若干年,或许才能逐步接受女子成为护理人员。

当然,女子生产需要稳婆接生,则又另当别论。然而令人无语的是,医院里虽然设置了产科和产房,但汉洲孕妇却往往愿意在家中生产。而且,孕妇生产时,也不像后世那般,提前进入医院待产。不论是居住在城中的孕妇,还是居住在城外乡屯里的孕妇,总是要随着自己的丈夫忙于农事,或者操劳于家务。只有即将生产的时候,并且存在问题的时候,才会去寻稳婆前来接生。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医院的负责人,彭老鬼索性将所有稳婆分散于几个县镇地方,同时登记所有孕妇生产周期,随时准备往产妇家中接生婴儿。

为了提高汉洲医学事业的发展,建业印刷工坊不计成本地将从大明搜罗来的各类医学书籍进行了大量油印。主要是《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籍,分别油印了百余册,分发给所有的郎中和学徒。

同时,旬日间,还会对这些为数不多的郎中和学徒进行必要的医学教育。因为以齐天的眼光看来,这些半吊子的郎中,医术水平估计还比不上后世的乡村大夫。

要知道,在任何时期,一个能救人的郎中,都是这个社会最稀缺的人员,尤其是医术高明的郎中,更是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庶人所一致敬仰的人物。所以,能被汉洲在大明搜罗而来的郎中,水平自然也不会高出许多,否则,也不会落魄至被人“诱拐”到这汉洲来。

然而,医学是一个非常讲究学以致用的学科,并且从事医学之人,也是可以靠不断积累经验,以提升其医术。而汉洲目前的医学水平,自然不期望能短期之内,培训出一大批杏林圣手,但起码能应对目前条件下的普通疾病伤患。

傅锦彪的妻子最终在半夜里产下了一个女婴,这多少让他有些失望。家里多生几个男丁,以后可以将老大留在家里耕田种地,继承家业,下面小的自然要随着他进入骑兵队,或者加入陆战队,去建功立业。这生个不带把的,以后还不得许给人了。

不过,接生的丁婆却认为傅锦彪眼界狭隘。汉洲女子稀少,很多婚配给汉洲男子的妇人,还是从南洋土邦王国买来的土女。如果要娶一个汉人血统的媳妇,那要是没点战功,或者有些地位,根本就不要想了。

傅锦彪的妻子可是真正的明人女子,与他所生孩子,自然是最为纯正的汉人血脉,这女子以后长大了,那还不得让众多男子打破头来争抢求娶。

傅锦彪听了,不由喜笑颜开。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块汉洲银元塞给丁婆,口中连连道谢。

丁婆笑眯眯得接过银元,身体虽然疲惫,但心中甚为舒畅。看看时间,回去还能稍微睡个大半天。听说,黑山北城附近又有三个产妇临近生产,未来几天,自己少不了还要忙碌起来。

汉洲从去年开始,婚配后的女子,就进入了一个生育高峰期。去年,共产下婴儿两千三百余。到了今年,估计婴儿出生数量更是倍增。也许,在今年六月的时候,汉洲人口或可能达到四万人。大量婴幼儿的出生,极大地充实了汉洲的人口基数,但汉洲整个妇幼医疗条件,也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这个时期的妇女在生产时,无异于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每年死于难产,产后并发症,大出血,伤口感染等情况的妇人不在少数。虽然,汉洲民政和医疗对此相当重视,但限于目前条件的简陋和妇产医学水平的落后,死于生产的妇人也是存在不小的比率。

不过,汉洲对于丁口地增长,有着异乎寻常地渴望,并为此提供了许多鼓励政策。农户家庭每增加一个丁口,农税免三年,各种农资借贷,亦是暂缓三年归还。同时,每户家庭,民政府每年会给予两块汉洲银元的实物补贴,主要是牛奶,鸡蛋,鱼、肉等食物,期限达五年。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