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167章

作者:重庆老Q

“是呀,那个烂到底的朝廷,我也不认。可我们的根,终究在那里。”

“狗屁的根!”胡宽骂道:“老子的根现在可是在汉洲!老子的妻儿,老子的屋宅,还有老子的土地,这才是老子的根!”

……

“这次从新乡堡带来了五十多吨稻米,你可以拿出部分,将其分与威海所有民众,剩下的暂存与府库之中。”齐天对着威海堡指挥王振良轻声说道:“但分配时候,注意要做到公正和公平,切不可让民众对你等有所猜忌。”

“大总管,你就放心吧。”王振良面带喜色地说道:“我正发愁威海的稻米和小麦库存不多,这要是再过些日子没有外来支援的话,我这边的粮食管制恐怕还无法进行下去了。你是不知道,这红薯土豆吃多了,肚子呀每天都是胀的,但时间没过多久,又会感到饿!”

“战事一起,我们汉洲所有民众都跟着受苦。”齐天苦笑道:“未来一段时日,情形会好许多。荷兰人将汉洲本土和新乡堡的封锁撤除,极大的缓解了我们的压力。以后,几个地方的物资转运会陆续正常起来。”

“大总管,再过几个月,大明的移民可能就会到来。这次移民分配,还是以我们威海这边为重点吗?”

“东线移民航线刚刚设立,估计各个补给点的建设尚未完善,移民的承受能力有限。所以,这次移民人数,我估计不会太多。”齐天边走边说道:“来的移民,除了补充新乡堡和威远堡以外,全部输入到威海这边来。所以,你们这边新的定居点开拓工作,就要立即开展起来。”

“你们现在暂时不要往内陆深入,而是要依托海岸线,继续往南寻找新的合适的定居点。距离嘛,最好不好超过三天的行船航程,以便能及时进行补给和支援。新设置的定居点,均纳入你们威海管辖。哦,对了,这次还给你带来四百多从马打兰王国换来的妇人。这样一来,你们威海堡人口要达三千了吧。”

“威海原有两千四百多,加上这四百多妇人,还差一点。”王振良说道:“不过,我们威海女人的肚皮要是争气一点,上半年多生几个,说不定待五六月份的时候,就能突破三千人口了!”

说着,心里有些隐隐得意。按照汉洲民政府地方管理制度,管辖之地人口如果超过三千人,就可以设置正式的县级管理机构,纳入民政府统一管理,而不是这种拓殖式的军政管理模式。如果再努力四五年,人口再破三万,就能升级为府制了。自己辛苦几年,也能跻身为汉洲地方大员之一了。

随后几天,齐天与王振良巡视了威海周边七八个大的定居点,查看农田开垦情况和民众生活现状。虽然是汉洲本土,但瞧着这里的居民生活水准却较新乡堡和威远堡差一截。盖因新乡堡虽然属于离岛领地,但距离却与汉洲最早发展起来的北部地区非常近,建业城的糖酒副食,黑山城的各类工具,可以最快速度输送到新乡堡。

而威远堡则作为汉荷战争后的第二后勤基地,囤积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物资,而且,在2月的时候,汉洲舰队突袭荷兰香料群岛的统治中心安汶,劫掠了整个城市,也相应地输入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形成一种战争模式的畸形繁荣。

“威海及以南地区,除了种植满足自身粮食需求以外,棉花也要大量栽种,力争在这一带形成一个棉纺织中心。”齐天看着面前的棉田,洁白的花絮已经绽开,数百人穿梭在田间,手脚轻快地摘取着一朵一朵的棉花。

“棉花入库后,要妥善保管。我返回建业城后,将会同民政工事处的匠人,弄些织机出来。”齐天转头对着王振良说道:“待会我们回城后,寻一处空地,最快速度将织布工坊建起来。”

“栽种棉花,建立织布工坊,可是需要耗费不少人的。”王振良说道。

“不日,新乡堡将对帝汶岛西边进行武力拓展,期间必然会捕获许多土人。到时候,将那些土人发送一部分与你。”

王振良点头应诺,脸上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建立棉纺中心,那肯定会得到民政府的大力扶持,而棉纺产业横跨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领域,涉及棉花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多个环节。若是全面建成,那对威海的发展绝对是跨越式的。

同时,棉纺织产业的发展,必然会集聚大量的人口。不论是帝汶岛的土人,还是汉洲的土著,恐怕只能适应田地的劳作。而那些相关工坊,民政府总不能看着机器空等着吧,势必会将大明移民配额倾斜到威海这边。或许,威海的人口在未来几年,会很快增长到一万,两万,甚至三万。

对于大人物关心威海的长远发展而言,此地的民众却对发放到手里不多的稻米,显得异常开心。虽然是与粗粮同样填饱肚子,但作为汉人最重要的主食——稻米,还是最受民众青睐。

孔祥林抱着火枪,有些心不在焉地听着乡兵队长的训话。心里琢磨着,快点下操,将发放的稻米带回家中,给妻儿好好煮一锅浓浓的米粥。

“万岁!……汉洲威武!”乡兵队伍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咋了?”孔祥林不明所以,难道上头又发东西下来了。

“没你的事!”一个瘦小的同伴暼了他一眼。

“咋没我的事!”孔祥林有些急了,“凭啥有好事了,摊不到我头上!”

“要发媳妇了!”另一个乡兵激动地说道:“怎么着,你还想领一个回家?”

“啊?”孔祥林一愣,随即不屑地看了看那两名同伴,“瞧你们激动的,弄来的妇人肯定不多。说不定,发不到你们头上来!”

说完,得意洋洋地看着那两人,老子现在都有儿子了,你们却还要为一个妇人的分配名额抢得头破血流。哼,谁叫老子比你们早来汉洲一年。

“老子报名去南边拓殖,怎么着也要先给俺发一个媳妇吧!”其中一个乡兵斜着眼睛说道。

第七九章 军器

李更生站在“飞鱼1号”的船头,激动万分地看着左侧那座大岛(巴瑟斯特岛),他知道,已经距离建业港没多远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船上的十几个水手也跟他一般,脸上都带着几分喜色。自去年十月出海,离开建业城,随后没多久,汉洲本土遭到荷兰舰队封锁,他们便一直往来本土之外的几个领地,至今已经有五个月没返回建业城。

在新乡堡得知荷兰已经撤出本土的封锁,而且大总管还乘坐“扬波号”巡视新乡,威远等地。众人便有了想着返回汉洲本土探望家人并与之团聚的念头。

在跟着齐天运送部分人员和物资至威远堡后,齐天便命李更生再往牛岛(延德纳岛),拉运几头野生水牛返回建业城,并向统领府汇报近几个月周边汇集而来的情报。

对此,“飞鱼1号”上的水手立时精神振奋,快速地驾船至牛岛,选了两头状态尚好的野生水牛,直驱建业港而来。

“轰!”的一声传来,刚刚驶近建业城港湾,猛地听到疑似火炮的声响,唬得“飞鱼1号”上的水手脸色均是一变。难道荷兰舰队又来了?

李更生举着单筒望远镜看到港湾外停泊着一艘与“启明号”战舰略微相似的船,风帆是全部收了起来的,在距离它不远的海面上,有一艘汉洲渔船,后面用索具拖着几个木排。

没多久,“轰”的又一声响起,一道火焰从那艘大船上升起,瞬间划过一条直线,准确地击中了渔船身后的一个木排,然后立刻燃起了大火。

“估计是咱们汉洲军工坊在试验新的火器。”李更生笑着说道:“看着像是专门打敌船的火器。”

“李头,那艘大船是不是咱们造船场新建的战船?看着,跟启明号差不多模样。”

“多半是吧。”李更生也不确定。

“飞鱼1号”所看到的大船,正是建业造船场新建的战舰,满载排水量达450吨,型制与“启明号”类似,速度快,双层甲板,火炮也配置二十二门,火力略微高于一般的荷兰武装商船。因为强调了专业战舰的作战能力,所以不论载货还是载人,均远远不如同等吨位的武装商船。

这艘新建的战舰才刚刚下水不到半个月,仍旧出于试航阶段,船上的军官和水手,都是海军学校的教员和学生充任。一边为新战舰试航以便发现各种存在的问题,一边为海军学员做实际操作训练所用。

今日出海,只是停驻在建业港外,对军工坊新造的火器做实弹试验。刚才发射的火器,就是黑山城军工工坊模仿大明比较成熟的火器之一——神火飞鸦。

大明军中的“神火飞鸦”外型如乌鸦,用细竹或芦苇编成,内部填充火药,鸦身两侧各装两支“起火”,“起火”的药筒底部和鸦身内的火药用药线相连。

作战时,用“起火”的推力将飞鸦射至三百米开外,飞鸦落地时内部装的火药被点燃爆炸。爆炸时的飞鸦就如同今日的火箭弹。不过,其爆炸威力却要小得多。

其实,对于攻击敌船,最好的火器,莫过于开花弹。因为这个时期,都是木头建造的船只,最怕的就是大火,加之船上还有许多船帆布,一旦着火,那要不了多久,就成为海上一个巨大火炬。尤其是在海战时,为了火炮装填方便,在船上的甲板和炮位附近,堆积了大量的火药,一丝火星,就足以造成船只起火。

因而,不论是在欧洲,还是大明沿海,两方船队交战,敌我双方都会配备相当数量的纵火船,以攻击对方船队,引燃大火,焚毁敌船。

但汉洲的众多工匠和几位专家,一时尚未研制出合格的开花弹。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对神火飞鸦进行改进和提升。

军工工坊两个月以来,已经造了数批神火飞鸦,对发射的距离,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不断地改善,目前已经可以做到在两百米的距离,空中稳定飞行并能准确击中目标。

“老大人,要不我们试验一下射击移动的目标。毕竟在海上作战,敌船也不可能停在原地不动,任由我们射击。”一个水师军官向毕懋康建议道。

“移动目标?”毕懋康笑了,“你打得准吗?”

“打击移动的目标,想来是跟炮台攻击船只一般。”那个水师军官小心地答道:“只要算好提前量,也能打个八九不离十。”

“炮台攻击船只,那是一静一动。而两船对射,则是目标相对移动,怎会是一样呢?”毕懋康摇头说道。

那个水师军官一愣,随即躬身施礼,感激地说道:“多谢老大人指点!是小子想当然了。”

毕懋康对眼前的军官很有好感,没有大明军兵的粗鲁不堪,也没有那种普通兵士的唯诺,反而颇为知礼守矩。

“你读过书?”毕懋康问道。

“我不能算是读过书。”那个水师军官说道:“军政府要求我等旬日间,必须至学堂识字读书,能简单书写文字机宜。”

“军人是要读些书。”毕懋康点点头说道:“想我大明戚少保(戚继光)少时读书,领兵后仍能手不释卷,最终方成我大明北方之砥柱,功勋于朝。”

“我知道他。”那个军官说道:“他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我们日常都是要研习的。”

“哦?”毕懋康有些惊讶,汉洲这是要把军人都培养成专业的高级指挥官吗?不仅让所有军官读书认字,还让他们研习兵书战策,可他们现在,似乎没多少兵马呀。

其实,就是因为汉洲人少,兵也少,因而对每个军官和士兵都是精心培养,并且不断开发新的武器和提升其性能,做的就是精兵战略。

同时,为了提供足够多的兵员,汉洲各地县镇乡屯,对所有男子均进行乡兵训练。每年的训练时间也会达到三十天左右,火枪射击,刀剑长矛拼杀都要进行。一旦遇到最危及的时刻,汉洲可以做到在很短的时间内武装两万多人。汉洲于此,真正形成了全民皆兵的军国一体。

……

“两日前,飞鱼1号带回的情报显示,马打兰素丹王国已经攻至巴达维亚附近,他们动用了一万人的军队,全部的火枪兵,以及至少十门火炮。同时,他们还出动了为数不少的小船,从海上发起攻击,以分散荷兰人的防御力量。考虑到情报的滞后性,我们认为,此时,他们应该开始了全面攻城行动。”

军政府大楼里一间宽大的会议室里,汉洲统领府和军政府正在进行一场军议,针对周边收集回来的情报,做出必要的应对。

“而爪哇岛西边的万丹王国似乎没有响应马打兰王国的军事进攻,止步于巴达维亚以西六十多里处。估计是想等马打兰王国与荷兰人的战斗的结果,来确定他们下一步的行动。”

“一万人呀!”俞福坤笑了,“这下子,荷兰人估计有些难以招架了。”

“我觉得马打兰王国的一万多的军队,不一定能打进巴达维亚。我们数次在那里停留,见到过那里的城防设施,不仅城墙高大厚实,而且有若干凸出棱堡,火炮数量不亚于俺们建业城。只要有一千多的火枪兵驻守在城头,马打兰王国的士兵肯定会付出巨大代价。”

“我们参谋部也是这么估计的。”那个参谋军官说道:“其实,那些土人进攻巴达维亚最好的时机,应该是在荷兰人大举进攻我们所占的帝力城时。那个时候,巴达维亚驻守的兵力肯定不多。但是,土人迁延至三月底才发起进攻,这期间,给了荷兰人充足的时间,将帝力城进攻的部队和附近据点的兵力抽调聚集在巴达维亚城中。如果,荷兰人再在城中强征民壮的话,他们可用于防守的兵力,不会少于三千。”

“是呀,估计荷兰抽调了那么多兵力聚集在巴达维亚,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守城。”曹雄说道:“他们或许是想在城下,给予马打兰王国以重创,使得土人不敢再次攻击巴达维亚。如果这个时候,俺们有充足的战船,倒是可以趁荷兰其他据点空虚的时候,攻下几个,给他们放放血。”

“大统领,说到放血,我们参谋部认为,荷兰人可能会凭借其优势的海上力量,对马打兰王国实施身后攻击,对他们进行放血。”另一个参谋军官起身说道:“荷兰人有两个选择,其一,是组织一支部队,通过他们的武装商船护送至马打兰进攻部队的后面,攻击他们的后勤补给。”

“其二,则是抽调精锐部队,携带火炮,也是通过武装商船护送至马打兰王国南部海岸王城附近,一路攻击至他们的王城卡尔塔(今印尼日惹市),击杀他们的首脑,彻底打烂这个土邦王国。”

“要是俺来选择,肯定会出兵攻击土人王城,不仅可以动摇土人的士气,说不定还能一举瓦解这个马打兰王国。”曹雄点头认可参谋部的推断。

“那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俞福坤不由一怔,要是这个巴达维亚附近最为强大的土邦王国瓦解覆灭了,岂不是可以大大缓解荷兰人的防御压力,甚至还能使他们可以在爪哇岛进一步扩张,增强他们的实力。

“派人去提醒马打兰王国,使他们及早抽调军队加强王城的防御,或者,他们也可以做好转移的准备。”那个参谋军官建议道。

“那么,立即派出飞鱼船前往马打兰。”曹雄命令道。

第八零章 农事

一大早,杨贵荣骑着马从永兴堡(今澳洲北部阿德莱德里弗小镇)急驶至城外的牧场,前来与值夜的伙伴换班。

永兴堡位于森林的过度地带,附近的稀疏的林中有大片大片的草甸,而且永兴河(阿德莱德里弗河)穿过其中,使得这一带水草丰茂,端的是一片好牧场。

为此,汉洲民政府特意将部分马牛羊迁移至此,以利用这里的优越地理环境,培育更多的大牲口,为汉洲农业提供应有的畜力,以及更多的肉食。

“咋了?”杨贵荣看到晚上值守在此的葛振金披头散发,脸上带着哭笑不得的神情,好奇地问道。

“你看看!”葛振金伸手指着牛棚外不远的牛粪堆积处,气急败坏地说道:“昨晚,也不知道哪些天杀的贼人,将那堆以牛粪为原料积的肥给偷了小半!”

杨贵荣定睛一看,可不是嘛。那堆三四米见方的积肥被人给挖了小半截,心下也是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一般的贼人,要么偷金摸银,或者偷鸡摸狗,现在可好,竟然有“贼人”来偷积肥,而且还在牛粪堆积未有多少时日的时候来偷。

想来,定是附近那个分了地的农人,半夜趁着牧场值守人员的关注点全在牛马羊等牲口上面,偷偷地来挖取了数十筐积肥。

“报告牧管大人吧。”杨贵荣有些无奈地说道:“也不知道能捉住那些偷牛粪的毛贼不?”

“怎么捉的住?这会功夫,说不定偷去的牛粪都给人家埋在地里了。”葛振金郁闷地说道:“再说了,即使把人捉住了,又能如何。咱们永兴堡的刘大人,难道还能为此罚了人家?”

从今年三月开始,按照民政府农事处官员的指令,汉洲各县镇乡屯不再直接将人和动物的粪便直接施于农田之中,而是要在各地农事官员和属吏的指导下,进行积肥,以便更加高效科学地进行肥田。

积肥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如果在大明的话,一般农民通常会在冬季完成。但在汉洲北部,气候湿热,无明显季节划分,因而四季皆可堆肥。

乡屯农户是把农田里的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土杂肥等按每一掌高度为一层上堆,并每堆一层均匀撒入生土,堆肥完成后便用稻草覆盖,以便保湿保温,在堆沤发酵过程中可产生一定的高温,可杀死肥料中的病原菌、虫卵和草籽等。

这种积肥方法,其实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就有了积肥的说明和记录,“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而且,此种积肥,就是将一切可以腐蚀、发酵的物质堆积在一起后,再经过腐蚀、发酵等措施所产生的生物菌肥,能够给所有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

凡是在汉洲所居达两年的移民,都是知道汉洲的农田地力贫瘠,粮食亩产量比大明要低许多。因而,那些分了田地的农人,会想尽办法,给自己所属的农田增加肥力,提高农田里的产出。

以前,有农户为争夺茅厕、猪圈、牛马等粪便,而发生口角,甚至械斗,令县镇村屯的官员和管事,头疼不已。如今,按照民政府农事处的规定,各地官办场所的粪肥要集中堆肥,将按照各地种植规划,对农户进行统一分配。

但这一切,还是免不了会有执着的农人,想尽办法去弄些积肥,不止永兴堡牧场发生这种偷取积肥的事件,各地县镇所属的猪场、鸡场、鸭圈,牛马棚,都会有这种零星偷粪的事情发生。

各地官员对于这种事情,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这种农人积极改善当地农田地力的行为,说不上大的错误,而且他们农田的作物产量高了,自然会算在他们的政绩上面。

但是,作为农人,对于官人,都是天然的畏惧,做下此种事情之后,还是会有所担心。被发现了,倒不至于被巡警捉了去,但也怕被村屯的属吏和村长所刁难。

齐天曾想过派船去南太平洋寻找那个鸟粪岛——瑙鲁,将汉洲北部地区的农田覆盖一层,多少能提升一下农田的肥力,促进农业发展。但是,海上茫茫,探索未知的岛屿,可不是短期就能有所发现的。而且,即使发现了鸟粪岛屿,就凭汉洲目前这十几条船,也没那个运力来完成这个事情。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