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649章

作者:上汤豆苗

徐初容站在原地,静静目送。

……

两日后,三月初五。

徐初容正在偏厅内用早饭,旁边不再是那些如同看管犯人一般的仆妇,而是从小到大跟随她的贴身丫鬟。

厅内很安静,一名大丫鬟缓步走到外面,左右看了看,然后返身朝屋内的同伴使了个眼色。

同伴便对徐初容低声道:“小姐,那人说他来自北面,苦于没办法接近碧湖别院,非常担心小姐的安全。”

徐初容不紧不慢地喝粥,然后取来帕子擦嘴,淡然道:“你们可有约定好的联系方式?”

“有的,小姐。”大丫鬟紧张地应道。

徐初容道:“告诉他,准备帮我做件事。”

她轻声细语地说着,那双眼眸中出现了一抹许久未见的亮色。

第1212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八)

大梁,蒲圻城北方,镇南大营。

巩城侯郭兴虽已年过五旬,但仍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双臂可开三石之弓,乃是南军之中闻名遐迩的神箭手。

然而此刻他那双如鹰隼一般锐利的双眼中,却涌起极为浓重的忧虑和踟蹰。

他看着主位上神态从容的襄城侯萧瑾,斟酌道:“军机大人,是否调动祁年大营补防天沧江上游?”

萧瑾不慌不忙地道:“老侯爷觉得南朝真敢大举兴兵?”

郭兴道:“按常理来说他们当然不敢,毕竟前年才在江陵城下吃了一场大败。但如今西吴以举国之力犯境,我朝京军两营同赴西境支援,陛下和朝堂诸公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西边,这种情况下南朝又怎会安生?”

他微微一顿,语重心长地说道:“南朝送给卫国公的假情报,五峰水师在天沧江上游的进逼,以及南朝往宁国大营调兵遣将的种种举动,这些都足以说明他们想要趁火打劫,否则何必浪费钱财做这些布置?”

萧瑾平静地道:“本侯昨日收到一封急报,或能解答老侯爷心中的疑惑。”

郭兴忍着心中的躁郁说道:“请军机明言。”

萧瑾徐徐道:“南朝往江陵城送来一封国书,乃是庆元帝御笔所书。他在国书中用词较为严厉,指责我朝既然已经收下那两千万两白银的赔偿,且两国已订立友好盟约,为何还不将南岸的十万大军调回,不将江陵、汉阳二城双手奉还?”

他微微勾起嘴角,眼中亦有几分冷厉。

对于大梁而言,这封国书显然带着非常明显的盛气凌人之意,如果不是西吴大军犯境施加极大的压力,大梁南军怎会容许周人这般得寸进尺?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封国书似乎也能说明南朝这两个月频繁动作的原因,想要通过种种施压的举动,在不牺牲一兵一卒的前提下夺回天沧江南岸的领土。如今大梁在西境与吴军陷入僵持态势,在南周君臣看来北面的人肯定不愿意腹背受敌。

郭兴沉默片刻,缓缓道:“军机大人,南朝君臣历来言而无信,阴谋诡计不一而足。关乎江陵、汉阳二城,我朝不可能再给出去,他们理应清楚这个底线,因此这封国书不过是虚与委蛇,为的是迷惑军机大人。”

萧瑾微微一笑,淡然道:“本侯已经命人回复南朝使臣,告诉他再多等一段时间,本侯会将这封国书送往京都,等候陛下的决断。”

郭兴原本有些皱眉,但很快又领悟过来,望着萧瑾说道:“军机大人这是缓兵之计?”

萧瑾敛去脸上笑意,点了点头,轻叹道:“其实我知道老侯爷以及庄夏、张齐贤等虎将,对于我这个以前从未踏足过南境的南军主帅不太信任。”

郭兴摇头道:“军机大人言重了。”

萧瑾亦不争辩,顺着之前的话题说道:“我此举确实是缓兵之计,也是无奈之举。朝廷很难承担起两场相同规模的国战,既然西境之战已成现实,那么南军只能尽力避免战事的发生。或者说,尽量拖延时间等待左军机率军击败西吴大军。”

郭兴垂下眼帘,他当然明白萧瑾的判断很正确。

南军将士并不畏惧周军,但问题在于两场国战同时爆发,朝廷不一定能支撑起前线大军需要的后勤供给。开平帝休养生息十五年,给大梁留下极其深厚的底蕴,但是从开平四年开始,先是西境南北两线大战,然后是南境江陵之战,又有北方荒原蛮族作乱,这些变故不断削弱着大梁的国库。

战时需要所有人勒紧裤腰带,这根弦如果绷得太紧,大梁境内很可能出现动乱。

萧瑾继续说道:“另一方面,南军如今的兵力比较空虚。前年江陵之战前,南军五营加上江陵守军,总兵力足有三十五万人。拿下汉阳城后,南岸守军增加到十万,北岸五营的老卒合计不到十九万人,祁年大营更是只剩下两卫不到三万人。”

郭兴知道他所言不虚,南军兵力减少是因为前年大战的损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普定侯陈桓领军北上勤王救驾,然后顺势补入京军南营。

虽然各营都有招募一些新兵,但是没有经历过战火淬炼的新兵显然比不上百战老卒的实力。

郭兴缓缓道:“卑职明白军机大人的为难之处,只是南朝动兵乃是必然,卑职之意,我军可以主动出击,力争一战打痛南朝君臣,这样或许有可能压制住他们的蠢蠢欲动。”

萧瑾反问道:“万一战败呢?”

郭兴语塞。

战场哪有必胜之说,可是明知道对方将要举起刀枪,总不能任由他们从容布置,这便是萧瑾与南军本土将帅最大的分歧,也是郭兴代表其他将帅今日与萧瑾商谈的根由。

郭兴沉声道:“军机大人,南军将士勇毅敢当,且面对周军占据心理上的优势,在局部战场上即便没有必胜的把握,也不会处于劣势。再者,我军不需要大举出动,只要拿下一两场战事的胜利,南朝君臣自然明白利害轻重。”

萧瑾微微皱眉道:“依老侯爷之见,我军要从何处动手?”

郭兴正色道:“以江陵城为依托,东出直逼南朝临江大营!”

萧瑾望着对方稍显热切的眼神,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声,他很清楚这些骄兵悍将的想法。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战功不可或缺,顺势打消南朝君臣的意图更是一举两得。然而他身为南军主帅,必须从全局考虑,一旦战事陷入僵局,或者主力被南朝军队缠住又将如何?

一念及此,他诚恳地说道:“老侯爷,如今南朝亦在犹豫之中,他们也要考虑出兵之后落败的风险。如今朝廷承担的压力极大,所以本侯认为最好的应对乃是以不变应万变。在西境战事决胜之前,无论南朝如何咄咄逼人,只要他们不敢越过天沧江进犯,我军都要保持克制。”

郭兴眉头皱起,却又无可奈何。

他不是谷梁更不是裴越,面对有天子剑傍身,集右军机、南军主帅和钦差大臣于一身的萧瑾,今日的劝说已经是极限,不可能再进一步。其实他也能理解萧瑾,因为南军于他而言十分陌生,并非当初镇守虎城时培养出来的忠耿心腹。

从萧瑾将天沧江南岸十万大军的提调之权交给蔡迁便能看出,他始终对南军的实力存有疑虑。

一旦战事爆发,南军将帅是否会让他如臂使指犹未可知。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萧瑾选择较为保守的策略并不出奇。

节堂内一片沉默肃然,忽然一阵急促仓皇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死寂。

第1213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九)

“报!”

一名武将跑进节堂,面向萧瑾单膝跪地,颤声道:“军机大人,昌平大营快马急报,南周五峰水师于前日晨间突然封锁天沧江上游,然后周军大批步卒通过林阳渡、虎口渡和迟凤渡等地渡过大江,直扑我朝思州境内各地!”

萧瑾霍然起身,面色微变。

郭兴同样神情凝重,南周选择从思州动手并不意外,毕竟这两个月他们一直在南岸的宁州境内调兵遣将,五峰水师更是犹如疯虎一般频繁顺江而下,屡次挑衅大梁定州水师。

萧瑾沉声道:“仔细说来。”

武将垂首回道:“前日午后,周军兵分三路,攻向思州岑宁府、茶陵府和平武府,兵力约有六万以上。昨日上午,茶陵府府城……陷落。”

萧瑾脸色已然铁青,仿佛被人接连掌掴。

南周那封国书显然骗不到他,所谓派人去京都请示皇帝陛下也只是虚与委蛇而已,萧瑾还不至于幼稚到那个程度。因此南周以虚虚实实之道,突然从天沧江上游发起攻击,虽然让他略微有些没面子,但也不至于影响大局。

来到南境这段时间,萧瑾除了捋顺南军将帅极其复杂的关系脉络之外,也和南境五州刺史做过沟通,对于可能爆发的战事做了诸多准备。

真正令他难堪的是,昌平大营竟然在短短一天时间里丢掉茶陵府城。

去年离京之前,萧瑾曾入景仁宫面见吴太后,两人关于军中的问题有过一番长谈。在吴太后看来,裴越在军中的影响力有很大一部分源于谷梁的支持,而南军恰恰是谷梁的地盘,诸如郭兴、庄夏和张齐贤等人,都是谷梁当年任南军主帅时提拔起来的亲信。

萧瑾赶赴南境一方面是避免裴越执掌边军,另一方面则是要尽量调整南军内部的势力格局。因此在年前的那场军议上,他找了一个由头打压固垒大营主帅庄夏,同时将东西两线的守御重任交给自己人,也就是镇守西线的昌平大营主帅卢祈和驻守尧州的尧山大营主帅夏言。

这两位并非开国公侯后代,卢祈乃是西军出身,与萧瑾的关系极为密切。夏言则先后在京都守备师和禁军中任职,乃是开平帝留给刘贤的虎将之一。

萧瑾寒声道:“好个卢祈!”

报信的武将噤若寒蝉,因为他已经感受到右军机这短短四个字里蕴含的真切杀意。

萧瑾望着此人,冷厉地道:“你马上带人快马赶赴昌平大营,告诉主帅卢祈,倘若再丢一城一地,本帅绝不轻饶!”

“遵令!”武将满头大汗,快步退下。

萧瑾吐出一口浊气,渐渐冷静下来。

郭兴见状不由得松了口气,他其实早就察觉到萧瑾对于南军部分将帅的不信任,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面对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内部矛盾可以暂时搁置。他只担心萧瑾名不副实,做出一些有失水准的决断,让数十万南军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眼下看来,虽然这位主帅略显固执,但也并非遇事惊慌手足无措之辈。

两个时辰之后,帅府节堂内,一众武将济济一堂。

所有人都已得知西线的紧急军报,但即便是之前被萧瑾打压过的固垒大营主帅庄夏,心中也没有半点幸灾乐祸之意。除却此刻尚在尧州上元府的尧山大营主帅夏言之外,堂下众将皆扎根南境多年,对这片土地感情极深,没有人愿意看到南周军队在境内屠戮百姓。

更何况就在前年,裴越带领他们大败周军,不仅让方谢晓丢掉总理军务大臣一职,还夺占南岸重镇汉阳城。如今裴越远在京都,思州防线竟然被周军轻易突破,仅仅一天时间就丢掉茶陵城,这毫无疑问是整个南军的耻辱。

祁年大营主帅张齐贤果决请命道:“军机大人,末将请战!祁年大营眼下虽只有两卫将士,但是末将绝对能援护昌平大营,将南周军队杀回天沧江南岸!如若此战不胜,末将愿提头来见!”

庄夏朗声道:“包括末将在内,固垒大营四万将士早已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恳请军机大人下令,末将愿领固垒军驰援思州!”

郭兴并未开口,只因镇南大营乃是南岸两城的支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镇南军必须牢牢守住定州的南大门,与定州水师一同护住这段两百余里的辽阔水域。

萧瑾心中颇为感慨,因为张齐贤和庄夏的神色早已说明他们视死如归,绝对没有半分犹豫。要知道这两位可不是普通武将,而是能够称为一方大将的边营主帅,大梁军中实打实的顶尖勋贵。

这一刻他不禁生出一个念头:太后娘娘的那些担忧,以及自己对裴越的忌惮,究竟是为朝廷考虑还是掺杂了许多杂质?

故此他没有再摆出先前的倨傲姿态,望向张齐贤和庄夏说道:“二位将军少安毋躁。茶陵府城陷落,卢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眼下战事为重,因此本侯许他戴罪立功,但是绝不会宽纵和偏袒他。”

这番话令众人微微讶异,谁都知道卢祈是天家器重的人,也是萧瑾掌控南军的臂助,不成想这位右军机竟然这般坦诚。

萧瑾继续说道:“西线战事,肯定不是南周君臣的真实意图。”

郭兴凝眸沉吟道:“军机大人此言何意?”

萧瑾镇定地道:“本侯知道,各位将军这段时间心中多有不忿,认为本侯太过谨慎,甚至有人说本侯胆小如鼠。当然,本侯理解各位将军的心情,毕竟我军将士历年来屡战屡胜,不该如此小心翼翼地对待南朝军队。”

众人面露不解。

萧瑾却没有继续解释,话锋一转道:“本侯暂时不会动用固垒军支援思州。”

庄夏忍不住皱眉道:“军机大人,思州防线一旦有失,周军便可北上威胁钦州,那里是南境五州的核心,绝对不能被周军踏足!”

萧瑾抬手轻按道:“庄将军,卢祈此番被周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因此丢了茶陵府城,但是本侯相信昌平军不至于再三落败。”

他起身走到旁边悬挂的南境地图旁,缓缓道:“诸位将军,南周并未在西线战场投入主力,因此他们此番只是故布疑阵。一旦我军将主力转向西面,他们极有可能主攻此处!”

众人纷纷望去,只见萧瑾抬手按在天沧江的入海口。

那里便是尧州。

张齐贤沉吟道:“可是南周在天沧江下游并无强大的水师。”

萧瑾摇头道:“张将军,卫国公在去年便说过,西吴和南周会联手进犯,如今他的推断已经成为现实。换句话说,南周在很早之前便开始谋划今时之战,这么长的时间难道不够他们在沿海操练出一支水师?”

众人无不凛然。

萧瑾看向张齐贤道:“当然,思州之危不能忽视,因此本侯命你调祁年大营所辖之嘉定卫即刻启程,驰援昌平大营。”

张齐贤立刻起身道:“卑职领命!”

萧瑾从容地道:“简单来说,南周这次是想通过东西两线的虚虚实实,达到调动我军主力的目的,最后在尧州东南部打开突破口。我军不可完全跟着对方的节奏走,所以要以最小的代价一次打痛周军,这也是本侯不会动用固垒军和镇南军支援西线的根源。”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