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377章

作者:上汤豆苗

裴越冷笑道:“七十三人,七百三十万白银,一个人头十万两,呵呵。”

徐子平心知不妙,立刻说道:“裴侯明鉴,我朝并无任何轻视之意,除去白银之外,在下也可亲自向受害者亲属当面致歉。”

裴越压根不搭理他的话,冷冷道:“你们使团一共六十三人,我给你们凑个整,算七百万两银子。这笔银子也不需要朝廷出,本侯自己掏了,稍后再请你们吃顿饱饭,然后就拉去城外砍了,如何?”

他面上陡然涌起凛冽的杀意,拍案怒声道:“当面致歉?我杀了你们之后去你们坟头上致歉行不行?”

徐子平倒还能撑得住,然而南周随行官员们无不惊骇,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过这位年轻权贵的凶名。

大梁礼部官员们不敢发出任何声音,与裴越同仇敌忾怒视着对面众人。

这实在是因为徐子平给出的条件过于离谱,七百三十万两白银虽然不少,可是对于一个王朝的脸面来说算什么?倘若裴越答应这个条件,那岂不是意味着西吴或者南周只要肯花银子,大梁的子民便可任由他们杀戮?

徐子平其实也知道这样的方式不妥,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皇帝不许他交出方云虎,更不可能允许他割让江陵三城,那除了银子之外还能怎么办?

裴越冷眼望着对面,察觉到火候已够,便放缓语气说道:“徐大人,银子之说且勿再提。梁周之间要想长久和平,你们总得拿出一些诚意。”

徐子平只觉后背泛起冷汗,极力平静地问道:“敢问裴侯所言诚意为何?”

裴越淡淡道:“很简单,江陵三城归属于大梁,贵国的承北大营南移五十里。”

徐子平心道果然如此,他断然摇头道:“裴侯,此事绝无可能,再者江陵三城乃是我朝国土,贵国若是诚心相谈,理应先归还这三座城池。”

裴越轻哼一声道:“那我再让一步,承北大营可以不动,但是江陵三城的归属必须明确。徐大人,那三座城池是当年两国交战的遗留问题,十多年过去,早就属于大梁的疆域之内。如今贵国既然想要修复两国关系,又有方云虎这种奸诈小人罪行累累,不如双方各退一步。”

徐子平心中悲哀,若非国中风气不正,以至于国力武备日渐松弛,自己又何至于这般艰难?

谈判谈判,终究要有足够的底气才能谈。

裴越之所以如此强势,除去他本身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难道不是北梁的强大?

然而无论如何,他都不能答应这个条件。

时间静悄悄地流逝着,屋内一片寂然,相较于方才的暴戾,裴越此刻显得极有耐心。其实这几天他也不是在做摆设,之所以任由这些大儒表演话术,只是在观察对方的底线。

开平帝也没指望他这个没读过几本书的武夫在谈判桌上拿下一片国土,只是让他磨磨南周使团的性子而已。

在气氛几乎令南周官员们窒息之时,裴越缓缓开口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看来徐大人此番北上只是敷衍了事。”

徐子平嗅到一丝掀桌的气息,不得不放低姿态道:“裴侯,这个条件请恕在下无法答应,徐某宁愿丧命于此,也决不敢送出我朝一寸土地。”

裴越摇头道:“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本侯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也听过这些戏文,方才那句话不过是一时激愤。徐大人请放心,贵国的使团也请放心,本侯会保证你们在大梁京都毫发无损。”

徐子平苦笑道:“多谢裴侯。”

裴越道:“此乃本侯分内事,不必言谢。徐大人,考虑到你也有难处,本侯不会太过为难你,但是想要了结此事,区区几百万两白银莫要拿来敷衍。本侯给你两个选择,你可以仔细斟酌一下。”

徐子平只能答道:“裴侯请讲。”

裴越伸出两根手指,缓缓道:“第一,从明年开始,周朝每年向大梁上贡五十万两白银,时限为七十三年,同时订立兄弟之盟,梁为兄朝,周为弟朝。”

徐子平默然不语,显然他不会答应这个充满了屈辱意味的条件。

裴越放下食指,只竖着一根孤零零的中指,继续说道:“第二,请贵国水师远离天沧江五峰渡至神女渡一段,自盟约缔结之日起,贵国水师不得再进入这段水域。但凡你们踏进一步,即视为对大梁宣战,两国之间再无和平可言。”

徐子平悚然一惊。

这一刻他甚至怀疑对方有读心术,竟然能够一语道破此行出发前,己方皇帝陛下给出的底线。

因为这件事极其隐秘,只有陛下和他自己知道,连方谢晓都不曾得知。

徐子平心中一叹,这位年轻权贵真的只是一个粗鄙武夫吗?

第712章 时有英雄

裴越给出的选择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天沧江作为分隔大梁与南周的天堑,绝大多数水域都处于南周水师的控制之中,唯独有一段河道始终掌握在大梁水师的手里,那便是裴越所言的第二个选择中,五峰渡至神女渡之间长约八十余里的水域。

这段河道水势平缓,江面宽阔,大梁最强大的定州水师水寨便在此处。

水寨建在北岸,背靠定州第二大城蒲圻,与江陵三城隔江相望,水面上有两座浮桥连通南北两岸,定州镇南大营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驰援江陵。若论水师总体战力,南周自然远胜大梁,然而定州水师舍弃大江千里河道,集结所有战舰守护那两座浮桥,十年来从未有失。

谷梁当年拿下江陵城之后,耗费全部精力在水寨中练出一支精锐水师,又集合定州、思州和尧州三地之力,打造出一批坚固的战船,将定州水师锻造成一柄少而精的利剑。这柄剑虽然无法在漫漫天沧江上与敌人摆开阵势缠斗,但是足以守住这八十余里的平坦水域。

无论方谢晓还是冼春秋,亦或是南周皇帝,他们非常清楚想要夺回江陵三城的前提在于切断北岸梁军的支援。南周水师不知想过多少办法,光是借助水流风势、以大量火舟偷袭定州水寨的袭击便不下十次,但是均告无功而返。

虽说这个事实让南周朝野上下非常抑郁,可是定州水师乃至大梁南军也不轻松,因为南周可以失败无数次,但是定州水师只要败了一次就会被切断与南岸三城的联系。

三座孤城在没有后方的支援下,仅凭城中两三万兵卒又能坚守多久?

徐子平启程之前,南周皇帝便和数位近臣多次商议,想要猜出北梁皇帝的真实意图。

对方试图借方云虎一事攫取利益应该没有疑问,关键在于他究竟要什么,自身又能给出什么。

经过详细的商议和分析之后,南周皇帝交给徐子平的底线便是可以放弃对北梁定州水寨的袭扰,以此来平息两国之间的纷争,建立一段和平亲善的关系。

此刻被裴越一语道破,徐子平心中震惊之余,只觉得此事分外棘手。

所谓底线者,当然不能轻易交出,如果能用银子平息当然最好不过。

一念及此,徐子平振作精神,冷静地说道:“裴侯,天沧江作为两国界线,按理来说乃是两国共有,何来专属水域一说?不过,既然在下此行是为缔结两国友好盟约,愿意做出一些让步。谨代表我朝陛下郑重声明,往后我朝水师不会再主动发起攻势。”

裴越神色淡然地望着他,忽地发出一阵轻笑。

他的确不擅长引经据典,可若是单论谈判之道,未必就会弱于身旁那些饱学之士。前世好歹是白手起家挣出一份事业,他与人谈判磋商的经验非常丰富,一听便知自己已经摸准对方的脉搏。

徐子平的态度并不坚决,因为裴越采取的是一套递进的策略,一步步降低对方的心理抗拒程度,本质上依旧是漫天开价落地还钱的套路,再加上他身后是开平帝毫无保留的支持,故而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本就实力悬殊。

出乎徐子平的意料,裴越并未立刻逼他表态,只听这位年轻权贵淡淡道:“徐大人,本侯给你几天时间考虑,你回去之后好好想想。当然,即便你不同意我的条件,我也会保证你们使团所有人的安全。”

言下之意,徐子平不答应的话,后面就没有任何再谈的必要,包括大皇子和清河公主的婚事。

其实交锋到现在,徐子平已经察觉到自身精神不济,主要是裴越给的压力太大,此刻见他愿意暂缓,不由得心中一松。不仅他这位正使如此,其他南周官员中不少人面露庆幸。

裴越将这些反应尽收眼底,然后一如既往地飞扬跋扈,没有跟任何人寒暄便起身离去。

“裴侯请留步。”

走出正堂之后,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急切的声音,裴越扭头望去,只见礼部侍郎盛端明追了上来。

他面无表情地问道:“何事?”

盛端明目光复杂地望着他,忽地举手加额,极其郑重地作揖行礼,起身复道:“下官眼界狭小气量浅薄,屡次腹诽裴侯之性情,今日方知唯真英雄能本色。似裴侯这等英才能青云直上,既是陛下慧眼识人,亦是天佑我大梁。”

说完也不等裴越回应,转身便走,虽年迈却依旧能挺直腰杆。

裴越被他这一手弄得愣住,回味着他说的那段话,这还是印象中第一次当面赢得文官的夸赞,尤其是这种正派守旧的老臣。

“嘿,这老头。”

裴越笑了笑,迈步离开驿馆。

相较于大梁这边散场之后的欢声笑语,南周使团回到住处之后,气氛便显得无比沉重。

徐子平坐在太师椅上,接过徐初容递来的帕子,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嘴角不由自主地露出一抹苦笑。

徐初容虽然没有参与今日的谈判,但她已经了解详细的过程,瞧见伯父脸上的难色之后,她神情凝重地说道:“伯父,北边给出的条件太苛刻了。”

徐子平扭头望了她一眼,摇头叹道:“如之奈何?”

主动权掌握在人家手里,倘若对方自己愚蠢倒也罢了,可从今日的交锋看来,裴越显然不是表现出来的嚣张权贵那么简单。

徐初容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可是现在北边自己也有很多麻烦,就算我们不答应,难道北梁皇帝就敢挥军南下?”

徐子平低声道:“永远不要看轻我们的敌人。”

徐初容想起城外初次见到时裴越给她的印象,不由得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她没有继续劝说,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伯父心志极其坚毅,想要让他改弦更张不太可能,看来这份盟约的签订势在必行,而公主姐姐的婚事也……

她并没有太过急躁,得益于徐徽言对她的言传身教,这位看似顽皮刁蛮的少女内心中有着外人并不知晓的静气。

即便在北梁京都做不成,等回到建安城之后,她有很多法子破坏这桩婚事。

徐子平没有察觉侄女的神色变化,或者说他现在连谈判都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在裴越压中他的底线之后,后续的事情便只是走一个流程。他现在想的是两国之间未来的局势,北边名将帅才层出不穷,王平章暂且不提,谷梁尚未老去,裴越这样的年轻人便已经站上高台。

眼见是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之时。

然而大周朝堂上格局混乱,军中人才凋零,冼春秋已然垂垂老矣,仅剩方谢晓一人独立支撑。

至于那名声响亮的方家五虎……

他们显然还撑不起大局,仅有统率平江陷阵营的方云天算得上一块璞玉。

徐子平能够理解为何国中很多人不赞同联姻之事,就连自己的堂弟、内阁首辅徐徽言都没有公开表态支持。毕竟在他们看来,将一朝国运寄托在一位性情柔顺的女子身上,指望清河公主挡住北梁雄兵,这何尝不是一种极其可笑又丢人的想法?

然而……

徐子平长舒一口浊气,眸光再度坚定。

只要能为大周再争取几年时间,将来未必没有转机。

第713章 第七位

裴越在离开驿馆之后,原本打算去一趟首阳山矿场,亲眼看看那些锻造工匠们的进度,然而才刚刚来到北门附近,便被一位火急火燎的宫中内监都知带着十余名廷卫拦住。

这位都知名叫刘保,对于裴越来说也算得上熟人,曾经多次去往中山侯府宣旨。

如今进宫次数多了,裴越对于宫中的情况逐渐明晰。大梁内监分为内侍省和司宫台,世人简称为内外两省。司宫台负责守御宫门和洒扫内廷诸事,相对来说权力比较小。内侍省则负责侍奉宫中贵人,以及掌管宫中几个重要司局,地位显然要高一些。

内监的品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少监、都知、给事和谒者等等,其中少监品阶最高为从四品,都知为正五品。虽说这些宫人官阶不高,但是作为天子和后妃身边的心腹,寻常官员倒也不敢过于轻视。

裴越当然不在此列,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超然,另一方面则和开平帝有关。

其实大梁的内监权力很小,局限在宫闱之内,这是高祖在位时定下的规矩,历代皇帝都没有打破这个限制。开平帝这等帝王更不可能容许这些奴婢胡作非为,他登基以来从未任命过内侍省少监,都知便是品阶最高的内监。

再加上开平帝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无论刘保还是侯玉,这几位皇帝身边侍奉的都知历来谨小慎微,不敢授人把柄。

裴越望着面色小心翼翼的刘保,微微皱眉道:“刘都知,陛下让我现在就入宫?”

旁边的廷卫们对此见怪不怪,毕竟他们都经历过寰丘坛之乱和后续的燕王谋逆案,对这位中山侯打心底里佩服,也知道陛下对其格外看重。

刘保心道也就只有这位爷才敢讨价还价,其他人听到宣召之后谁不是立刻拔腿就走?

想到这儿,他愈发恭敬地说道:“侯爷,陛下在两仪殿等着呢,应该是有急事要询问侯爷。”

两仪殿?

裴越心中微动,便没有再多问,当先策马去往皇宫。

一般来说,开平帝面见重臣会在御书房,那里的环境和氛围都更适合议事。虽然两仪殿在三大殿中规模最小,但仍旧显得过于肃穆,大多时候会在那里举行常朝。

入宫之后,刘保亲自在前引路,将裴越带到两仪殿偏殿之中。

殿中站着不少重臣,只少了东府参政韩公端和西府左军机王平章。前者已经在一千禁军的护卫下、带领一批随行官员南下钦州,亲自处置赈灾事宜。后者则是数日前称病告假,毕竟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偶染风寒不算稀奇,开平帝派太医带着珍贵药材前往魏国公府诊治,且遣大皇子刘贤代为探视。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