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凌霄 第223章

作者:月关

带勾上刻有阴阳铭文,那字分明是:‘玉石金精,子孙绵长。带敖四方,永无祸殃。’

唐治立即抬起头来,沉声问道:“送这东西来的,是什么人,可还在外面?”

那军士道:“卑职问过了,只是街上一个玩童,收了人家一串糖葫芦的好处,便帮人送到衙门口了。”

唐治一听,就知道无法确知真正送东西来的人了。

他仔细看了看那腰带,带扣处竟还夹着一块叠得四四方方的纸条。

唐治急忙把带扣打开,取下纸条,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只有一句话,字迹很一般。

“闻君需此物,送君结善缘。”

底下没有落款,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会是谁?

唐治一时也猜度不出,想来也是了,这人送东西如此小心,又怎么可能自报身份?

唐治只好先将这纸条收好,转而去看那腰带。

小高公公已经研究了很久了,毫无头绪。因对唐治心存好感,这才将这条腰带转送给了他,也是给自己的将来铺条路。

只是局势不明朗,小高公公没有傻到现在就亮明自己的身份。

唐治研究了半天,毫无结果。

他叫人取来一把小刀,干脆把带钩卸了下来,反复看那带钩。

从带钩的磨损痕迹看,年代的确够久远了。

上面唯一有用的信息就是那么一句话,但是,总不可能有人在十几二十年前,就为今日藏了个什么大秘密在上头吧?

你以为这是神算子泥菩萨做的批言呢?

难不成秘密在这后换的皮带上?

唐治又仔细检查那皮带,没有夹层。

唐治重又拿起了皮带扣儿,或许,秘密不是这条皮带,而是这皮带扣儿,是打开什么机密的钥匙?

又或者,这条腰带,根本不是玉腰奴抛进洛水的那条腰带,而是有人想鱼目混珠,以混淆视听?

没有腰带时,唐治一头雾水。

如今有了这腰带,唐治反而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

大运河,水面阔有四十步,可通龙舟,两岸是康庄大道。

河堤之上,大道之旁,是为了巩固河堤种下的榆柳。

这里泥土肥沃,又不缺水,经过数十年的生长,那榆树、柳树已有合抱之粗,十分的壮硕。

如盖的树冠,遮挡了阳光,树下很是荫凉。

行脚的客人在这炎炎夏日,乏了在树下歇脚,迎着水面吹来的凉风,也自惬意。

黄昏时候,荥泽码头,驶来了七条漕船。

这些漕船不算大,每条能载货上千石。

如今这时候最大的内河船,可以载货一万石,操船的船工就有数百人。

船上甚至有专门的蔬菜种植区域,船工的生老病死都在船上,宛如浮在大河之上的一座小型城市。

七条漕船驶进了码头。

有经验的船工一眼就看出,这其中只有六条漕船是满载了货物的。

另外一条船,从吃水线看,船上应该只载了客人,当成旅船用了。

这条船上的确只载了客人,一共六十七人,俱都是被许诺提及的与杀良冒功一案有关的人员。

这些人能被许诺提出来,如今的年纪自然都不小了,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多岁。

距天黑还有一段时间,但是想再赶到下一个码头,显然是来不及了。

所以,七条漕船便提前进了荥泽码头。

它们进入码头不久,便有船陆续驶来。

码头工人发现,今儿码头的生意似乎特别的好,停驻码头的船比起往日多了将近一倍。

那七条漕船很快就被大大小小的商船、货船、漕船给紧紧地挤在了中间……

第252章 应对,动如脱兔

荥泽县志记载:大周圣历二年,丁未月,丁丑日,大暑。

是夜,四更,火作于栖迟码头。漕船、旅船、商船,焚毁者十三艘,烧杀客人、船工九十余人。

据说,其实这场大火中被烧死的不只九十余人,而是翻了一倍,一百八十多人。

但是,此等天灾人祸,就算不是地方官的直接责任,可是死亡过百的话,也要贬官的。

所以,死者只有九十余,必须九十余……

可问题是,这其中有一船特殊的客人!

所以,消息很快就报到了太初宫。

集仙殿上,龙颜大怒。

贺兰曌都气笑了:“六十七个提调的人,全都没了?”

报讯入宫的那位快把腰弯到地上去了,看来平时没少抻腿。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嘛!

“是,是是。”

“栖迟码头这把火,一共只死了九十余人?”

“是,是是。哦,公函上是这么说的。”

贺兰曌扬起了手中的奏章,差点儿摔他脸上。

忍了一忍,又缓缓放下了:“荥泽县令、县丞、主簿、县尉降三级,贬琼州、崖州!”

“是,是是。”

“下去吧!”

那官儿如蒙大赦,慌忙退出集仙殿。

贺兰曌一句话,荥泽县的一二三四把手,就去海口和三亚无限期旅游去了。

贺兰曌紧咬着牙根,嘿嘿地冷笑:“不错,不错,很好,很好,欺负老妇老眼昏花了呀,哈哈,好,好好好!”

李向荣和毕开旭齐齐弯腰,噤若寒蝉。

荥泽县的栖迟码头,夜间发生了一场大火。

火灾的原因,已不可考了。

因为,都烧光了,顶多有一些散落的舢板飘落在水中,都不知道它本来是哪条船上的,又如何查得清失火的原因。

这一场大火,因为当日码头上泊了太多的船,无法分散开来,所以损失惨重。

彻底烧毁的,就有十三条船。

而这其中,有一条船是朝野十分重视的,那就是载了从江南提调而来的六十七人的那条证人船。

如果这真的是一桩意外,贺兰曌也不至于如此大动肝火。

可问题是,这条船上,六十七个证人,没有一个逃出来的!

这就太明显了!

不出意料的话,恐怕那船上火还没烧起来的时候,这些人就已中了暗算,人事不省了。

这些人,胆子是真大呀!

为了隐藏他们的罪行,逃避制裁,竟敢做出这样的事儿来,这是直接一巴掌重重地扇在她贺兰曌的脸上啊!

老妇老矣,可剑,仍利!

贺兰曌略显浑浊的老眼中,露出了冷厉的光芒。

毕开旭踏前一步,恭声道:“圣人,老奴愿为圣人解忧,前往荥泽,彻查此案。

“来不及了,去荥泽,已经不会查到什么了。”

贺兰曌仿佛一下子变得苍老起来,她的腰背佝偻了起来,缓缓转身,拄着象牙手杖,一步步挪向御榻。

李向荣和毕开旭忙抢上扶住,将她搀到榻边坐下。

贺兰盟喘息着,平复了一下心情,吩咐道:“拟旨!”

李向荣忙抢前一步,在御案前铺开一张空白的圣旨,迅速写上千篇一律的开头,然后提笔等候。

贺兰曌沉吟着,缓缓道:“贺兰承嗣,兼任羽林卫大将军;丘神机,节制龙武军;邱晨、燕八剑,即刻调入神武军,分别担任左右神武军的卫将军。杨帆,立即去田湖,接管万骑军!”

李向荣一边写,一边暗暗心惊。

出了这样的大事,圣上虽在震怒之中,却是马上就清醒了过来。

她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命人去彻查这件事,而是以迅雷之势,马上对北衙禁军展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调动。

是啊,那些人已经在铤而走险了,敢做下一件胆大包天的事,就敢做第二件,

安知他们不会狗急跳墙,做出更加不可叫人置信的事儿来?

贺兰曌道:“原职人员,交给右相、左相斟酌吧,可平调者平调,可升迁者升迁,也不必寒了他们的心。”

李向荣恭声称是,将拟好的圣旨拿来给贺兰曌看。

贺兰曌看罢,点点头,道:“用印吧。”

宝印由李向荣、毕开旭共同掌握,二人各有一把钥匙,要同时使用钥匙,才能打开宝盒。

二人忙去用印,贺兰曌又转向殿门口,扬声道:“小高!”

小高一打拂尘,抢步而入,躬身道:“圣人!”

贺兰曌道:“去,宣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入宫!”

小高急忙答应一声,出宫去传讯。

上一篇:我是异界大地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