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073章

作者:墨武

赤帝?未伏?嫦娥分月?

这和赵佶,赛月、初月有关系吗?

可赵佶为何突然谈及赛月的事情?

张继先点头示意赵佶说的没错。

赵佶缓缓道,“朕冥思苦想许久,始终不解道长此言何意。”

张继先笑笑,“不解终不解,苦思无用。当解自然解,见真顿悟。本道不过信口言语,圣上不必过虑。”

赵佶盯着张继先,一字字道,“那当初天师见朕所绘的麻姑图,曾言——蓬莱水浅,清浅其桑田乎,也是无心之语吗?”

沈约听闻,暗想这个赵佶终究开始用心思考了。

麻姑在道教中又称寿仙娘娘,自称“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此言夸张不夸张难寻究竟,但世人因此都认为麻姑着实是个寿星,和传说中的彭祖仿佛。

张继先所言却非祝寿,而是婉约指出天下将变!

当年赵佶不知张继先言语深意,如今再想,着实有非一般的味道。

张继先沉吟片刻才道,“有心闻之自然有心,无心听之多是哂然。”

他看起来像没说一样,赵佶却是凝想半晌,突然笑道,“道长神通妙语,着实点醒了梦中人。”

张继先笑笑。

赵佶随即又道,“朕仍记得当年,道长做过一件让朕都是为之震撼的事情。”

顿了片刻,赵佶一字字道:“那就是召唤关羽现身!”

第1638节 天赋

赵佶所言,如同迷信之人的言语。

关羽是谁?三国一名将!

张继先如何能让宋朝的皇帝,看到三国时期的名将?

不知者闻言,心中诧异,沈约却是瞬间想到两个可能——一个是,赵佶见到的是投影,另外一种可能是……张继先真和关羽有过交流?

赵佶似不经意的看了沈约一眼,喃喃道:“记得崇宁二年,懈州禀告盐池水溢,朕问计徐知常,徐知常举荐宣召张天师除害。”

张继先未语。

赵佶又道,“当初朕以为天师是个白发老翁,未想不过是个年仅十一的少年。”

众人诧异。

虽说这时代女子二八不嫁就嫌晚了,男子二八有功名也不稀奇,可张继先以十一的年龄,身为正一道的天师,也是着实让人惊诧的事情。

沈约却想,那时候的张继先,恢复记忆六年之久,体内那个思想的见识,不但远超同龄人,甚至早超越道中之人。

或许正因为如此,张继先才能早早荣登天师之位。

他听张继先讲过往事,对此并不稀奇,但他稀奇的是——赵佶也敏锐的发现这个问题,而且似乎在关联着什么。

赵佶像是每一刻都在改变!

将陈东下狱,不像是赵佶仍旧昏庸,更像是赵佶在下好大的一盘棋。

赵佶凝望张继先,缓缓又道:“当初朕初见道长,道长就是应对得体,让朕不由称异。当朕后来以淤池水溢,民罹其害请道长治理的时候,朕记得,道长当下以亲书密语的铁符交与弟子祝永佑。”

赵佶微有激动,张继先反倒益发的平静,“天子所记无差。”

“祝永佑看起来比道长反倒年长许多。”

赵佶轻叹道,“当初有臣子曾对朕说,道长恐怕道行不够,真正会道法的反倒是祝永佑。”

这个怀疑丝毫不出奇。

虽说学无先后、达者为先,可太过年轻毕竟让人无法信任。有人怀疑天师道以老人维护天师的威严很是正常。

张继先并不辩解,仍旧神色自若。

赵佶凝声道,“但朕却否认那臣子的言论,道长可知为何?”

张继先并未回避赵佶的目光,轻声道,“或许那时候,圣上是清醒的。”

李彦内心暗喜,立即记住张继先的言语。

张继先说赵佶那时候清醒,这不就是摆明说赵佶这一刻是昏聩的?

李彦身为大内总管,常处勾心斗角之中,亦善于利用勾心斗角,只等有机会,再将这事翻出……

赵佶喃喃道,“道长倒是一语中的。”

李彦内心沉冷,经过赵佶肯定的话,他很难拿出来算小账的。

“那时候朕是清醒的,目光也是有的。”

赵佶低语道,“记得朕曾经在御花园赏花,见一孔雀落于树上,召画师前来绘一幅孔雀振翅图……”

他说的事情很是散乱,责问李彦的问题,反将陈东下狱,提及张继先的往事,突然说起自己在御花园的事情。

郑公公在场,着实感慨天威难测。

沈约却知道赵佶是处于清醒中!

糊涂的人,甚至不记得转瞬发生的事情,因为清醒,这才对往事历历如数。

当然了,老年痴呆也有这个问题,可如今的赵佶,却绝不是痴呆。

赵佶的眼睛在发光。

眼为神会!

赵佶居然走向清醒的悟道方向?

为何会这样?

沈约本来尚在琢磨张继先、天柱山那批人的纠葛——能招关羽,是不是说明张继先又和他那个年代进行了沟通?

可如今见赵佶的模样,沈约反倒开始分析起赵佶的转变。

赵佶继续道:“那些画师得朕旨意,当下尽力绘制,可诸多图画呈上来,却没有一幅符合朕意。道长可知什么原因?”

张继先不由向沈约看了眼,暗想赵佶为何只问我,却不问沈约?

赵佶和沈约的关系,哪怕张继先也是无法推知,但张继先却知道,赵佶对沈约着实有着非一般的礼遇。

推知这些,靠的是他修道的直觉。

一念及此,张继先微笑道,“或许天威之下,战战兢兢之人,难出妙笔。”

赵佶默然片刻,“道长说的或许也是一个原因。但在朕看来,孔雀起飞,通常是先起脚再展翅,而枝上的那只孔雀在振翅欲飞的时候,始终是先起左脚。可惜的是……那些画师没有任何人留意到这个情况,他们绘制的孔雀,或是足不动,或是出右脚。”

张继先、沈约都有讶然之意。

能让他们吃惊的事情已经不多,可听赵佶这般说,二人还是多少稀奇——赵佶书画双绝,靠的不是皇帝的身份,而是因为他有比常人更高的洞察力!

这更像是天赋!

李彦大声赞道,“圣上妙眼,这才能看出这般细微之处。”他当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吹捧赵佶的机会。

赵佶却未看李彦,只是道,“就因为朕有这种感觉,因此当初见祝永佑接受道长亲书铁符的时候,朕感受到祝永佑的恭敬。”

微有仰头,似在回忆着什么,赵佶喃喃道:“那是发自内心的尊崇。若不是真心佩服,祝永佑不会那般恭敬。因此……朕知道当时道长虽然年幼,可着实有着非一般的本事!”

张继先笑笑,“圣上过誉了。”

赵佶摇摇头,“绝非过誉,事实证明朕没有想错。朕不但让懈州官员观摩祝永佑施法,还派了不同的几人去现场查看。”

沈约微有惊奇,暗想从此举来看,赵佶那时绝非昏聩之人,相反,他懂得有人会用道术来骗他。

“结果是……所有人的证言都是一致。”

赵佶盯着张继先,“当铁符投入懈池,须臾后,有雷电交加,白昼如夜,等风平浪静后,有巨大怪蟹身死,浮于水面。”

沈约暗自皱眉。

如果赵佶所言不假,那张继先着实有着非一般的神通。

能召唤雷电,凭铁符杀死怪蟹,这像巫术的行为却是真实出现……

那真相,真的是这般?

赵佶又道:“朕听闻密报,相信道长真有神通,再召道长询问,制服那池中怪物,用何力除之?”

张继先目光微闪,看了沈约一眼。

赵佶凝望张继先道,“道长说所役者关羽,朕问是否可以一观,道长居然说可再次召至。然后道长握剑于殿左,召关羽现出殿前。朕吃惊掷出手中的崇宁钱,封关羽名号为——崇宁真君,关羽这才离去。”

轻叹一口气,赵佶喃喃道:“多年一梦,当年却真。”

第1639节 同一个实验?

很多人都有清醒的时候。

赵佶在叙说往事的那一刻,是真正清醒的。

沈约闻之讶异。

对他而言,一切听起来如同灵异事件一般,多是传闻,却难目睹。

可如今亲历之人言之灼灼,让沈约不由得琢磨其中的关系。

赵佶为什么着重提及此事?

当年的赵佶虽有天分,却没有见过高科技,但经历永劫城一事后,赵佶的认知有了提升,他是否认为当初关羽的出现,或和冥王投影仿佛?

换句话说,赵佶意识到张继先有的不是神通,而是和沈约、冥王类似的人物。

赵佶虽然始终没有看他沈约,可回忆这些事情,是为他沈约提供线索?

张继先为何要唤关羽出来?

那时候的张继先,觉醒了曾经的记忆,又因误伤僵尸,心界大改,不像是刻意炫耀,但有意为之又是为了什么?

“多年一梦,当年却真。”

张继先重复赵佶的言语,露出一丝微笑,“恭喜圣上。终有所悟,亦有作为。”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