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840章

作者:江边鱼翁

有很多公司的面试都是非常灵活。

比如特别注重员工责任心的公司,会故意在应聘者通过的走廊,留下一个没关严的水笼头。或者在地上掉点垃圾,倒点水在光滑的地板上造成湿滑,甚至最老套的让扫把倒在地上。

不过因为扶扫把的套路太过老套,现在考官们基本不再用这个法子。

第二天,周灿刚到急诊科,就看到把头发盘成丸子头,青春活力四射的蒋薇。今天的她,看上去格外明媚照人。

白色小衬衫,把袖子挽起来,显得干练。

“周医生早上好!”

“这么早就来啦!我现在需要先到病房查房,你跟着一起去吧!”

周灿对她展露出来的工作态度十分满意。

“我昨天就听乔雨她们说你除了手术,还会早晚到病房亲自查房。猜测你会来得很早,于是就早点过来了。应聘要是比考官来得晚,我害怕你直接把我PASS掉。”

她半开玩笑的说道。

“呵呵,你倒是挺心细。对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薪酬待遇方面的要求会不会很高?目前我的团队刚起步,恐怕很难给出让你满意的薪酬。”

周灿想要提前探探她的底。

能招到一个这么厉害的手术护士,他是非常期待的。

以后就算乔雨出国留学,手术团队也不会缺乏主力护士。

别的主刀基本只要求器械护士的颜值在线,专业水平能够达到合格就行。反而对巡回护士的要求非常高。

事实上,一台手术的成败,巡回护士也是一个关键。

有着一位经验丰富,专业水平很高的巡回护士,遇到突发的手术意外时,绝对可以给主刀与麻醉提供最好的抢救帮助。

比如各种抢救药物提前备好,联系血库、请相应的专科医生前来帮忙等等,她都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541章 高级营养学,彼此欣赏

有蒋薇这样的超级人材加入,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就怕养不起。

周灿目前有些身家,但是远远算不上资本大鳄,他本身是没能力供养人才的。至少目前没这个能力。

“我来投奔你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现在苦一点没关系,但是我相信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人事那边昨天已经问过我的薪资要求。我的最低薪资要求是年薪三十万以上,签普通劳动合同。如果我干得不满意,随时可以走人。医院方面如果觉得我不合格,也可以随时解聘我。”

她的薪资要求还真不高。

图雅医院有很多护士的月收入在八千到一万五之间。高级护理的月收入至少一万二以上,多的可以达到两万八。

不过护士这个职业,在国内目前基本上也就这个薪资水平了。

再高,医院用不起了。

蒋薇属于特殊人才,三十万的年薪,月收入两万五的样子。

在护士里面算是高薪,但是她的学历摆在那儿,这个价码很多医院抢着要。

“想要留住你,看来今后得努力接一下大活才行!”

周灿露出一丝苦笑。

“额!这是一个好主意!能做出成绩的科室,也就只有心外、神外、神内、呼内、骨科。你不是心胸外科手术能力很强吗?多接心胸外科的大活,别说养我一个护士,就算再多养几个也没问题。”

她抚着光洁的额头笑着回应。

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说话很是精辟。

在医院内,真正能做出成绩的科室确实就只有这么几个。

产科近些年发展得越来越好,也有着出成绩的潜力。

不过与心外,神内神外、骨科这些老牌强大科室比起来,产科要相对弱很多。

这时,两人已经到了住院病房。

急诊科其实并不大,不管想到手术室还是住院病房、抢救室、ICU,基本上不会超过三分钟的路程。

查房过程中,周灿有意看看她的水平。

正好查到的第一床就是一位身体十分虚弱的老年患者。这个老奶奶因为急性肠穿孔,周灿给她做了清创、肠道修补手术。目前正躺在病床上休养。

老人的恢复并不是很理想,本身年纪就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了,再加上身体瘦弱,要比普通人的康复难度高很多。

周灿给这个老人的保守评估,七天能出院算是不错了。

如果发生腹腔感染,别说是七天出院,能不能活着出院都不好说。

“蒋薇,你是专业学护理的,看看这位患者的护理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患者的术后护理极为重要。

急诊科目前的护理水平说不上很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好的!”

她答应着,开始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

“从她目前的体征、食欲、排气、尿量,可以看出来手术很成功,暂时没有发生术后感染,或者肠道二次穿孔、漏液。她的术后护理主要以抗感染为主,我建议可以适当吃些流食,促进肠道蠕动的同时还能给她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撑。另外,进食的流食中,建议每天至少摄入五十克磨碎的黄豆,增加排气量,更有利于肠道恢复。”

周灿听完后,眼神微亮。

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触到营养学在护理中的灵活运用。

术后护理,在重症医学科也有营养支撑这一项,不过那只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而采取的营养支撑。而且多是采用简单粗暴的营养液输入。

蒋薇此刻提出的食疗建议,明显比那种普通的营养支撑高出一个段位。

“不愧是留学博士,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你告诉家属详细的食疗清单,让他们看着准备。”周灿刻意提了一下蒋薇的留学博士身份。

这是为了增加家属对她的信任度。

医生与护士在临床诊疗中,家属更愿意听医生的,而会自动忽略护士的存在。

至今仍有大部分病人与家属对护士存有一定偏见。

认为护士就只会打针换药,甚至打个针都会出错,遇到血管不显的肥胖患者,或者血管很细的儿童,往往需要扎针两三次才能成功。

这些歧视对护士很不公平,也是造成护士离职率高的一个原因。

“她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水平极高,刚才提的建议非常好。你们记一下,按照她的建议给这位奶奶喂一些流食,可以缩短她的住院时间,节省不少治疗费用。”

周灿与家属沟通,早已经得心应手。

你说别的,家属往往当你在放屁。只要提到可以减少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速度,保证家属立刻就会变得特别积极。

“好好好,您请说,我记好以后立刻就去买。”

患者的女儿应该也有五十多岁了,听了后,当场拿出手机按下录音键。

周灿不由一阵紧张。

他每次看到患者或家属拿出手机录音录像都会感到神经紧绷。相信其他医护人员也差不多。

因为这些人录像录音后,很可能是在收集证据,为以后的投诉、打官司做准备。

不过这位家属应该是年纪偏大,身边也没有纸笔,这才灵机一动,想着拿手机录音。

“黄豆磨成粉,每天五十克左右,最多不能超过一百克。鱼汤,特别是鲫鱼、黑鱼熬的汤,都有很好的营养价值,更利于伤口恢复……”

她给出了一些食疗的建议。

对于患者录音,蒋薇显得很淡定。

周灿则是在旁边默默的听着,她给出的这些食疗清单都很常见。

但是每一样食物都能够恰到好处的针对患者的病情或者身体情况,处处显露出她的营养学水平非常高。

就像周灿的切开水平达到六级以后,在手术中遇到需要解剖时,往往能够挥洒自如,精准迅速。每一次切开组织,或者切除病灶,都能恰到好处。

她给患者的食疗建议同样达到了这种恰到好处的高水平。

每一样食物以及食用量,都是专门针对患者的身体实况而制定。

接下来的查房,在一些病人的关键护理或治疗中,她都能时不时的给出一些很好的建议。甚至包括用药。

而且她每次都能有的放矢,让周灿深深认同。

有些用药建议,就连周灿都从中获益很大,学到了一些新的用药知识,或者得到一定启发。

比如刚才查27床的病人时,因为这位患者曾经做过心脏血管支架手术,这次因为肺炎而住院治疗。她提出患者的炎症治疗用药时,需要考虑加大抗凝药物的剂量。

还需要做出一些其它用药的调整。

因为炎症反应与凝血激活是‘双行道’。

炎症反应会导致高凝。

这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同时,高凝会导致激活的凝血因子与多种细胞的PARs结合,这会促使更多的炎性介质合成和释放,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

她提出用药方案不但要考虑血栓加大的风险,还要破解炎症反应与凝血激活的‘交叉对话’。

别看只是一个很小的建议,却让周灿受益极大。

同时也显露出急诊科的内科诊疗水平较差。

也可以认为是她的药理水平很高,这才凸显出急诊内科医生的水平差。

查完房,周灿的心中很是欢喜。

这回确实是捡到宝了。

有这么一位水平极高的护士加入他的团队,绝对是一大助力。可以瞬间大幅提升他的团队水平。

带着她换好衣服进入手术间。

第一台手术是个急诊外伤手术,患者晨跑时因为天色昏暗,路灯不太亮,他踩到了路人扔的香蕉皮,然后不幸坐了一次免费的飞机。

最终把右手的肘部摔出了一道较深的伤口。

周灿给患者检查了一下右臂的伤口,长约4cm左右,只能算是小伤口。至少在他这个医生眼里,不算什么。

伤口的深度最深处达到了2cm以上,可以看到仍在不断往外冒着鲜血。

看来这是动脉血管破掉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