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450章

作者:江边鱼翁

张主任当场给患者开了检查申请,家属高兴的接过后,叫醒他们的宝贝女儿,带着做检查去了。

叫醒女患者时,她还迷糊的问父母怎么了?

女患者的母亲直接冲着女儿道“这位年轻的周医生与几位专家把你的病因给查出来啦!快走快走,我们赶紧做检查去。哎呀,今儿个总算是来对了,图雅医院的医生还是水平很高的,比其它医院的医生厉害多啦!”

家属对患者说的话,让几个专家听得心中格外凉爽舒服。

也是他们到这里坐诊以来,首次听到家属夸赞图雅医院的水平高。

这边的一个疑难病例取得了重大突破,各方欢喜,杜冷那边却还在悲催中。

前两个疑难病例在他这里没能诊断出结果,骂娘走了。

现在第三个疑难病例,他同样一脑袋浆糊,没找到任何头绪。

这次,杜冷学聪明了。

不等家属骂娘,赶紧放下一文不值的所谓面子,冲着张碧华道“张主任,张主任,这个患者低热,视物模糊,听力下降,腿部疼痛。做了检查显示肝酶异常升高,淋巴细胞52%,异形淋巴细胞占8%。骨髓穿刺提示增长活跃。患者的血沉查了也有问题。”

杜冷快速把患者的基本情况汇报了一遍后,接着道。

“我只擅长神外、甲乳外科的疾病诊断,这位患者的病情复杂,实在超出了我的诊治能力范围。请您和几位主任帮忙看看。”

人是适应性最强的动物。

杜冷连着两次挨了社会的毒打,他学会了低头。

再不低头,今天他的脸都会被打肿。

也就是这位患者的家属是个穿着相当考究,气质不错的中年女子。一看就知道是那种生活优越的高素质人群。

要是换成一个暴脾气的家属,怕是早就像前两位家属那样骂娘了。

即便这位患者家属素质高,但是不代表她就好说话。

瞧她那张画着精致妆容的脸蛋已经冷若冰霜,怕是早已经对杜冷的诊断能力极度不满了。

“那位女士,麻烦你带着患者来这边吧!我们给她联合诊断一下。”

张碧华冲着家属说道。

“好的!那就麻烦你们了!”

家属带着患者走了过来,她原本冰冷的脸色也回暖了几分。

走的时候,都没有再看杜冷一眼,也没有打招呼。

说明她对杜冷已经是非常不满。

这位女患者看上去还非常年轻,估计不会超过二十岁。长相跟她妈妈一样,美人胚子。

只是脸上透着病态的苍白与红晕,双眼无神,表情隐现痛苦,看来被病痛折磨得不轻。

再风光的人,只要得了病,很快就会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无论是体形、容貌、气质,都会与之前风光、健康时判若两人。

“在别的医院治过吗?”

张碧华接过患者的资料后,示意她们坐下。

“治过。我女儿患病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差不多接近两年的样子。本来也就只是一次普通的受凉,第二天出现发烧,鼻塞,流涕。当时以为就只是一个小感冒,多喝开水,好好休息,很快就能好起来。没想到拖了几天后,病仍不见好,我当时就感到有些着急了。孩子他爸长期在国外出差,我自己平时的工作也忙,缺乏对孩子的关心……”

家属的话语中充满自责。

第280章 这病治得专家都怕了,真正的医术得从病人身上学习

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小感冒,没想到为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儿带来了巨大灾难。

让她足足病了两年之久。

以现代的医疗水平,哪怕是重感冒也不算什么大事。随便在路边的药店买盒药,吃了后很快就能痊愈。

可是这个女孩却在十七岁那年一直病到现在。

十七八岁正是身体抵抗力最强的年纪,身体机能旺盛,活力十足。

周灿意识到,这个女孩的身体肯定是出现了免疫衰退或者免疫缺陷,才会被一次小小的感冒击溃身体的防御体系。

几乎所有的疑难病症都有着一个共同特征,患者在多家医院治疗了仍不见好。

很多疑难病例一开始都是以小病痛出现,它们善于伪装成足以让患者放松警惕的模样。比如低烧啦,轻微疼痛啦,或者一些身体轻度不适症状等等。

它们就像斩不尽的恶草,越斩越多,最后成为灾难,把病人的身体彻底击溃,夺走患者的生命。

那种一开始就是危重症的疾病,虽然可怕,但是因为病灶明显,反而更容易诊断。

最多就是治疗方面棘手。

而这种疑难病例难就难在找不到真正的病因。一旦查出病因,就相当于找到了疾病的命门,可能一盒几毛钱的药就能把病治好。

很多挂过特需专家号的患者相信深有体会,找个普通医生,各种检查做了个遍,昂贵的药物吃了一箩筐,病情就是不见好转。

然后听人介绍,挂了某个专家的号。

嘿,这个专家没要求再做其它检查,经过一番诊断后开出了一盒五毛钱的药。

那个患者心里直嘀咕,这个专家靠谱吗?

该不会是砖家吧?

回家试着按照医嘱服药,一个星期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身体感觉明显好转。

继续坚持服药,半个月后久治不愈的疾病竟然好了。从此以后,这个患者逢人就说挂专家号真香。

只恨当初没有在生病的第一时间挂那个专家的号。

以至于吃了一大堆的昂贵无用药,还做了一大堆不必要的检查,被那些普通医生拿着当小白鼠练手,真是太冤了。

这个患者无疑是幸运的。

他遇到了正好擅长治疗他这种疾病的专家。

否则,最终是个什么结果还很难说。

轻症被治成重症的倒楣患者并不在少数。

这位女患者的一个小感冒治了两年都没治好,说出去都让人难以置信。

周灿拿过患者的检查资料仔细查看。

上级医生们非常乐意这些年轻医生好学上进。

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39mm/第一小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17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37U/L,碱性磷酸酶更是达到了320U/L……

周灿看完这份检查单后,第一时间就怀疑患者的淋巴系统有问题了。

患者在第一家医院使用了予罗红霉素抗感染治疗,效果非常差劲。

后来又在外院补做了骨髓穿刺、B超检查。

既然在外院做了这些检查,杜冷又让患者做一次骨穿,家属没骂娘真是修养太好了。

骨穿结果显示增生活跃。

腹部B超提示胆囊长有息肉。

脾肿大。

肝门部淋巴结肿大。

果然与周灿预判的一样,淋巴系统有问题。

他继续接着查看患者在外院做的检查。

后来,查出肝门部淋巴结肿大后,外院的专家又让女孩补查了淋巴结B超。

结果提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均出现了淋巴结增大。

这么多部位的淋巴结增大,说明很可能是全身性病变。

问题比预想的要更严重。

如果只是上火,往往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

感冒分为风寒与风热。

风热就是上火再加上风邪入侵,属于双症。

外院的专家并不是吃素的,顺着淋巴结肿大这条线索给患者做了腹股沟淋巴结活检。

结果是反应性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B与组织细胞都出现了增生。

这就基本可以锁定为病毒感染的可能了。

外院专家对患者给予了保肝、抗病毒治疗。

这属于对症治疗,医学上常见。

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好转。可惜好景不长,仅隔了不到十天,患者再次发烧,而且是高烧40度以上,并且出现了咳嗽。

家属紧急把患者再次送到医院治疗,还是找的那位专家。

因为上次治了有一定效果,家属对那位专家的信任度极高。

那位专家接诊后,立刻给患者开了血常规检查申请。

查血Rt后发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到了47%,骨髓穿刺没发现异常,查AST,43U/L。AST也就是谷草转氨酶。

查它就肯定也会查ALP,也就是碱性磷酸酶,达到了141U/L。

紧接着给患者查了血培养与痰培养,估计这位专家仍然怀疑患者是病毒或细菌感染。

没有太大收获后,外院专家有些懵圈了,一横心,给患者申请了腹部CT。

估计这位专家上次只查了个腹部B超,觉得有一定局限性。

对病灶部位的检查表述不够清晰。

于是这次补做了个CT。

结果提示患者的肝大,出现了脂肪肝,脾脏也仍然偏大,左侧附件区低密度灶。

看到这个结果,周灿心中暗叹,专家要是离了众多的高科技医学检查仪器,恐怕要被直接打回原始社会的诊疗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