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383章

作者:江边鱼翁

经过补液后,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

不过看上去仍然是腹痛难忍。

“周医生,我老公一上午已经拉了十多次肚子了,整个人都虚脱了。不用药真的没事吗?”

家属询问周灿。

与余馨相比,家属更愿意相信周灿。

几乎所有的家属都是这个德行。哪位医生的医术更高明,他们就相信谁。

“从他的体征记录来看,目前应该还算不错。他体内的第三重免疫机制似乎已经被启动了,相信等到下午六七点,他的病情就会有转机。”

周灿查看过患者的情况后,给出了解释。

失去活性的巨噬细胞被助细胞重新激活时,它们不但体积膨胀一倍以上,而且行动会变得更加迅速。更能释放出对沙门氏菌有着恐怖杀伤力的剧毒物质。

沙门氏菌根本就打不过此时的巨噬细胞,很快就会被杀得一败涂地,最后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彻底击溃和消灭。

胜利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如果患者撑到明天还没有好转,那就必须果断用药。

因为那就说明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伤寒、败血症这些严重病症。

这时候的身体,相当于多面作战,防御体系直接崩溃。

不使用药物干预,治疗的话,患者很快就会死亡。

“那行吧!我们就再等等看!”

家属对周灿的话还算信任,同意了周灿的提议。

“您知道吗?其实我们的人类的身体免疫机制每发动一次,并且成功将病菌或疾病消灭,免疫系统就相当于得到了一次练兵,它会变得更加强大。目前,随着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提高,所有的儿科医生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婴儿感冒了不要第一时间给他们用药物治疗,特别是抗生素绝不可滥用。”

“而是尽量借助婴儿的免疫系统,以及母乳中所含有的抗体,对抗感冒。只要能够挺过去,那个婴儿的免疫系统将会比以前更加强大。这样锻炼几次后,等到婴儿一周岁断奶,他们就能很好的适应这个世界的复杂环境了。”

“您的丈夫是成年人,但是免疫系统每锻炼一次,就会变得更强大,这个规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周灿对家属说道。

这些理论,家属不一定接受,不一定能听懂。

但是身为医生,适当的向家属普及一些有用的基础医学知识,这是一种行善,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华夏的老百姓现在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这就是医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天科普一点,明天科普一点,慢慢的,老百姓学会的医学知识越来越多。他们回去后,又会向家人,朋友宣传。

就这样,全民的健康意识就提高了。

以前的老百姓很少有人会早晚健身锻炼的,再看看现在,几乎掀起全民健身潮。

参与者而且越来越多,坚持锻炼身体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目前,抗生素的滥用也得到了一定控制。

稍有医学常识的老百姓,再也不会一生病就跑到小诊所输液打点滴。因为他们已经明白了抗生素滥用产生的恶果。

这些都是好现象。

周灿查看完73床的患者,目光看向家属。

“建议您也及时做一个沙门氏菌感染排查,这个花不了多少钱,检查过程也不会很痛苦。不然,万一有问题,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周灿对她说道。

“没事的!我到现在还好好的呢!再说了,我老公就算感染了沙门氏菌,你们不是只给他补点液就行了吗?也不需要用药什么的。我一个健康的人,真感染了,也能抗过去。”

家属不愿意多花这份钱。

婉言拒绝了周灿的提议。

周灿没有再多说什么。

再劝下去,家属还以为他为了拿检查提成呢。

实际上,他现在只是个规培生,毛的提成。每个月拿到手的就只有基本工资。

真怀疑医院弄一个三年规培,就是为了节约用人成本。

周灿回到办公室,尚主任并没有亲自过来。而是直接让护士打电话给他,如果现在手头没有紧急事情的话,立刻赶往门诊的1号特需专家诊室。

尚主任坐诊的是消化内科的一号特需专家诊室,说明实力和地位都是消化内科最强的一位主任医师。

周灿找到总管床的医生交代了一声,然后匆匆赶往门诊。

总管床的医生一般名义上是主治级别的医生,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住院总担任着这个实职的情况比较常见。

住院总本就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听到尚主任叫周灿去门诊跟着坐诊,除了羡慕外,对周灿也是更加高看了几眼。

满口答应,让周灿放心的去学习。

这种无形的地位,还是让周灿感到挺爽的。

当实习生的一整年,他可是被住院总当孙子一样呼来喝去的使唤。有时候还要各种责骂。

现在,住院总这一级别,对他都是客客气气。

第238章 从最低的门童干起,与主任的思路不谋而合

消化内科的罗生生基本上对周灿有求必应。

这种特殊待遇也就只有周灿这个规培生能够享受到。

别小看隐形地位带来的便利,很多时候可以帮上大忙。值夜班就不必说了,有其他医生和护士帮忙盯一盯病人,晚上可以放心的窝在值班室睡觉。

有些规培生需要上36小时的班,这种超强度的长时间持续工作,要说中途不抽空打几个盹,便是铁人都抗不住。

值班时可以睡上几个小时,第二天才能满血复活。

也能避免猝死。

……

他直接来到一号特需专家门诊室。尽管现在还没到下午一点上班时间,外面的走廊上,还有更外面的候诊大厅内已经挤满了求诊的患者。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胡吃海喝造成的消化道疾病也是随之增多。

还有就是因为工作繁忙,经常错过饭点吃饭,草草对付一顿。

时间久了,消化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胃溃疡,肠炎等。

殊不知,胃溃疡会大幅增加胃癌的风险。

胡吃海喝就更不必说了,会加重身体负担。肝、肾、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都会大幅增加。

周灿来的时间刚刚好。

尚主任也带着一位门诊护士与一位助手医生,三个研究生过来了。

医院的主任医师,只要学术强一点的基本上都是副教授,教授级别。在医院行医的同时,也在图雅医学院担任着教书育人的工作。

通常来说,主任医师坐诊时带的助手医生,一般都是重点培养对象。

可以理解为当成亲传弟子来教。

医学上有句话,叫做想治病先看病。

所有的诊疗程序都是先给病人诊断,查出病因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连病人得的是什么病,病灶在哪都搞不清,很可能治一个死一个,治两个死一双。

医院自有一套培养新人的机制。

正常情况下,都是先在病区实习一年,规培一到三年,对各项接诊流程,各种疾病的处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可以渐渐跟着老师到门诊学习。

这里必须提一下,住院部的医师到门诊坐诊,一般都是一周只有一次机会。

也就是坐诊一天。

主任医师或者名气较大的主治,副主任医师,医院都是巴不得他们一天二十四小时坐诊。

实际上,他们反而因为各种工作、会议、科研,时间忙不过来,经常都需要医院强制性为他们规定一周的坐诊时间达到几天。

比如规定尚主任每星期坐诊不少于两天,但是尚主任特别忙。收治的病人,手下的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处理不了的,必须由他亲自来处理。

还要搞科研,去学院上课,带学生,给患者做介入手术,参加各种会议,去其它科室甚至是外院出诊等等。

他实在太忙了。

于是就只能对一周的行程做安排,星期一上午有时间,那就上午坐诊半天。星期二下午能挤出时间,然后星期二下午再坐诊半天。

所以患者挂号时经常会发现专家、教授们像是打游击战,隔三岔五的不定时坐诊。

其实这已经是这些国宝级的主任医师们在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完门诊任务了。

周灿一个规培生,能够跟着主任医师坐诊,这就是尚主任给他的一种奖励。

也是对他的工作态度、实力的一种认可。

“周医生等很久了吧?”

尚主任和蔼的笑着跟他打招呼。

“我也是刚刚到。这一路走过来,走廊上与候诊大厅内全是人,我从没想过消化内科的门诊量这么恐怖!”

周灿这么聊天的目的,就是活络一下气氛。

不至于把天聊死。

“呵呵!下午还算好的呢,上午的门诊量要更大。一个科室发展得好不好,其实也能从门诊量体现出来。咱们图雅的消化内科自从单独创建了内镜检查与介入手术以来,患者对咱们的总体满意度还是相当不错的。口口相传,这才有了今日的景况。”

尚主任是消化内科的带头人。

提到科室的门诊量,他的脸上,眼里,都透着骄傲与自豪。

这是他苦心经营多年才得到的兴盛。

也是他这些年领导消化内科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哦,对了,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轮转到咱们科室的住培生周灿。这位是消化内科的肛肠领域的主治医师黄兴贵。他们三人是我带的研究生,邱承宇、谢琳、罗静伊。”

都说内科的女医生数量比较可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