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343章

作者:日日生

李渔牵着马,狐疑地看了一眼姚广孝,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我要来的?”

“猜的。”道衍笑道。

“猜的?”

道衍看着李渔,说道:“没错,道长在汴梁举办英雄会,一片公心不愧贵道。宋唐蜀俱有使者到场,剩下的三国里,东吴道长恐怕是不敢去了,大魏又太远,贫僧于是就估摸着道长要来BJ走一趟。”

李渔点头道:“大师生了一颗玲珑心呐。”

“道长过奖了。”

这老和尚把这些都猜到了,那他肯定有所计较,自己初来乍到,不适合立刻谈,免得吃亏。

李渔朝他身后看了一眼,没有看到唐赛儿,估计是太晚了没来。

李渔眼皮一抹,牵着白马,说道:“今日太晚了,我们明天再谈。”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详

道衍也不强求,笑道:“贫僧在汴梁,吃了正经门几个月的饭,正经门里上到掌教下到弟子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个人见面第一句都是这个。如今终于有了报答正经门的机会,怎敢不尽心竭力,来人呐,带正经道长和他的女伴去燕京最好的酒楼歇息。”

李渔笑着说道:“可不是光吃饭啊,你被大相国寺的和尚困了那么久,是我们把你救出来的。一饭之恩好还,救命之恩,可不好还啊。”

“贵派怎么不知道有句话叫施恩不图报么?”

李渔笑吟吟地说道:“不清楚,这么混账的话,不知道是谁说的,肯定不是什么好鸟。”

道衍哈哈一笑,他手下的锦衣卫伸手道:“李道长,请。”

李渔转过身去,不再和道衍说一句话,所谓言多必失,他准备在明日耗尽自己的语言天赋,说什么也要让道衍支持自己的英雄会。

首先是六朝的朝廷支持,然后是修士界,自己便可以规范这个特殊的群体。

修士可以坐到福寿绵长,甚至长生,但是却不能不死。

六朝强大的武力压制下,任何修士也没有办法和皇权抗争,所以六朝的态度十分重要。

大明到底会不会支持自己,李渔心里根本没底,他对这个时空大明一无所知。

唯一见过的大明皇族,就是朱高煦,那个被逼出大明,投奔了方腊的汉王。

朱高煦的武力值,给李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岳飞都称赞的人,可见他的武艺之高。

大明并非没有人才,但也是真的没有唐、蜀、魏那么夸张,李渔很想知道,大明的君臣对自己主持的英雄会,是一个什么态度。

李渔已经决定,今晚什么都不谈,免得被算计,他牵着自己的马,让武顺和琼英上了马车,然后跟着锦衣卫来到一个河边的酒楼前。

大明夜里是宵禁的尤其是燕京,一直很严格,路上没有遇到一个人。也幸亏没有被李渔碰到,大明燕京的百姓,谁碰到他们谁倒霉,因为李渔身边的锦衣卫,也有执行宵禁的权力,很有可能直接就把人抓了。

这和汴梁完全不一样,酒楼内人也不是很多,大多是一些过夜的客人,在大堂喝茶吃酒。

锦衣卫的人进来,大堂内安静了一瞬,这些人在燕京可谓是人憎狗嫌,他们是皇帝的耳目,负责监督整个大明。

据说锦衣卫的暗探遍布整个大明,就连偏远的边关都有锦衣卫。

武顺好奇地看了一圈,跟着锦衣卫来到楼上,果然道衍已经那安排好了。

“道长,这酒楼里有我们的人,若有吩咐,随时开口即可。”

李渔点了点头,心中暗道这里怕不就是教坊司,大明的官儿一旦犯事,犯官家眷就会被发配教坊司为奴。

这和大宋可是天差地别,说不上谁好谁坏,都各有利弊。

李渔关上了门,推开窗户,一轮圆月挂在天边。

琼英看着月亮,突然说道,“你看这月亮好红啊。”

“真的唉!”

李渔不经意地抬头一看,果然圆月发出不正常的赤红色。就像是有人在月亮上,蒙了一层血红色的薄纱。

那股妖冶的赤红色,散发着幽幽月光,铺洒在每一条街道、树木、建筑上。

李渔伸出手指,掐算了一阵,没有算到任何东西。

“奇怪……”

李渔关上了窗户,心神略有不宁,他到床上坐定,说道:“你们睡吧,我在这守着。”

“你不和我们一起睡?”武顺问完,突然意识到这话暧昧至极,不禁羞红了脸。

她偷偷看了一眼琼英,发现这个小妹妹根本没注意,或者没听懂,不禁拍着胸脯,暗叫侥幸。

其实她根本不懂琼英,小圣女当初被金莲哄着,稀里糊涂献身。

然后她和粉毛萝莉秦可卿天天腻歪在一起,每次修炼青木诀都是三人行,甚至是四人行,她懵懵懂懂地被带出南疆,没有中原女子的拘谨,所以和李渔武顺三个人同床,她根本没有任何抵触,反倒觉得再正常不过了。

武顺就不一样了,她是名门出身的大家闺秀,武士彟乃是大唐开国功臣,家世煊赫。

要不是李渔突然出现,武顺现在已经嫁给她的丈夫,过着相夫教子的日子了。当然,她实在是太妖媚,历史上她两任丈夫都消受不了,早早就没了。

琼英和武顺都不是伺候人的主,两个人撅着屁股在床上铺了半天,才刚刚铺平整被褥。

李渔在她们屁股上各赏了一巴掌,让她们站在角落,自己亲自铺好了床。

两女欢呼一声,倒在床上,褪去外衣,穿着小衣亵裤,在李渔身边躺下。

武顺偷偷拽了拽李渔,后者瞪了她一眼,说道:“好好休息。”

武顺略感失望,谁知道马上被琼英抱住了,这个可爱的小妹妹,舒舒服服地抱着自己,开始睡觉。

武顺顿时起了怜爱之心,觉得她很像自己的小妹,于是也搂着她开始睡觉。

走了这么久的路,其实她已经疲惫了,但是旅途的新奇和与爱人在一起的甜蜜,让她暂时忘记了疲惫。

合上眼后,武顺很快就沉沉睡去。

李渔手指一动,蜡烛无风自灭,他的身形一动,原地出现一个打坐的分身,自己则隐匿了身形,来到窗前。

一股灵力笼罩在酒楼内,李渔顿时对整个酒楼的情况了若指掌。

他来到酒楼的房顶,俯瞰着夜色笼罩的燕京,赤红色的月亮自古以来就象征着不详。

李渔抬眼盯着赤色的月亮,想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月色。

难道真的就只是有不详的事要发生?

所谓的不详,一定也是有原因的,李渔不相信绝对的玄学,他更相信逻辑。

突然,钟声一响,整个燕京都听得一清二楚。钟鼓声绵绵不断,悠然九响,声音澈传禁宫内外。

李渔眉心一皱,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城中很多地方,都亮起了灯。

很快,哭声响起,此起彼伏。

城中大小官员,都急急穿好衣服,往皇宫跑去。

很快,李渔就明白了,钟声九响,响彻京师。

大明皇帝,驾崩了……

第五百章 宣德

大明皇宫内,也不知多少人在疯狂地拍打那厚重的宫门,嚎哭声穿透午门从外边传了进来。

大臣们聚集在外,有人拍打宫门,有人放声大哭。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一个明君,他的为政举措十分得体,爱惜民力,抚恤大臣。

在他主政这些年,大明海晏河清,虽然有些地方的官员腐化的厉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国力强盛、民殷国富的。

作为一个皇帝,他唯一的黑点,可能就是太爱玩了。他喜好促织,也就是斗蛐蛐,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而且他的文学功底很深厚,诗词、绘画、书法都有独到之处,而且作为朱棣一手带大的孙子,他的武技也不低,弓马娴熟,喜好游猎。

若是说大臣们对这个皇帝有什么不满,就是他对大明官员最喜欢的娱乐活动——狎妓深恶痛绝。

朱瞻基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在大明疯狂扫黄,下令查封了燕京和其他大城市的大批妓院,废除了原有的官妓制度,禁止官员携妓宿娼。但对民间娼妓业却没有什么限制。

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当官的不行……

他将两京一十三省经营了数十年的官营妓院全部革除,严令御史纠察官员德行品性,胆敢违令狎妓宿娼者,必然罢职,永不叙用。而士子嫖妓,也要受处罚,甚至在科考中不予录用。对明代开国即繁荣两京的国营妓院酒楼来说,这一禁令无疑是灾难性的。其后不久,曾经繁华靡丽的教坊女肆半行拆毁,歌楼舞馆,化为废井荒池。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的官员开始在家中养乐妓,直接导致了御灵堂在大明越来越猖獗。

御灵堂的人,为大明的官员提供最优质的女奴,供他们淫乐,换取了在他们在大明的疯狂扩张。

这样的皇帝,竟然英年早逝了……

李渔也有些发蒙,难怪赤月当空,没想到自己一来大明,就发生了这种事。

李渔想要去问一下道衍,但是此时他多半正在忙,估计没有时间理会自己。

没有道衍领路,他也不敢在皇宫附近晃荡,免得被人误会大明皇帝的死和自己有关系。

他回到酒楼,布下一个守正阵,然后回到床上,使劲往武顺和琼英中间挤了挤,也开始蒙头大睡。

两女已经睡着,被他一挤也没有醒来,琼英八爪鱼似得趴在他身上,睡得更香了。

此时的道衍,确实如李渔所料,就在宫中。不过他却不是很忙碌,从刚听到钟声到现在,道衍一句话也没说。

紫禁城内,忙作一团,内官监搭设灵堂、布置宫闱,混堂司为宣德皇帝洁身净衣,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为王侯公卿、各堂各部的官员准备着丧服。

把守宫门的神机营将士甲胄外穿了件白衫,便连手中的兵刃都裹上了一层白绫,待宫内一切布置完毕已是夜雾如纱,宫禁中处处高悬白纸裱糊的灯笼,整个宫中一片愁云惨雾。

朱瞻基待人宽厚,在宫中不管是内侍还是宫娥,都十分爱戴这个皇帝。他甚至专门设立了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

有人说正是这个制度,让大明后期宦官为祸不浅,其实纯属放屁。大明的太监们固然是私德不怎么样,但是作为皇帝制衡文官的武器,他们的作用总的来说是正面的。

大明后期那些文官集团,才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是万恶之源,不管是私德还是公心,都烂到了骨子里,成功把文人这个词,从一个偏褒义的词,变为一个带着讽刺的贬义词。

灵堂设在乾清宫正殿,殿内素幔白帏,香烟缭绕,十分庄重肃穆,中间高高拱奉着宣德皇帝的牌位。礼部也很快拟定了新皇御极的各项礼仪程序以备应用,这些程序说起来简单,也就是先成服,再颁遗诏,然后举行登极大礼,可是其间种种繁琐杂仪五花八门,叫人听着都眼花缭乱。

各部各堂的主事官员们凄凄惶惶地踏进乾清宫,便连许多甚少踏入宫门的公侯勋卿此时也都露面了。道衍站在殿阶下,见六部九卿、三位大学士从宫内走出来,向远处眺望,须臾的功夫,两行太监簇拥着一乘肩舆走来,有人高声道:“皇太子驾到~!”

道衍的眼睛豁然睁开,看着远处的銮舆,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阶上十余位朝中老臣匆匆奔下阶来撩袍跪下,有人泣声道:“请皇太子入殿成礼!”

皇太子朱祁镇,如今才九岁,根本不懂得这许多规矩,平日里服侍他的太监王振在旁边搀着他,不时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怎么迈步、怎么行礼、怎么说话,皇太子朱祁镇神情恍惚,全没了平素调皮的劲头儿,只管象个木偶似的一一照办。

朱祁镇是皇太子,根正苗红,本来继位没有丝毫异议。但是坊间一直流传,皇太子不受皇太后喜欢,谣言说的绘声绘色,说太后更喜欢襄王朱瞻墡,一直想要立他为太子。

不过现在依然没有看到已经升为太皇太后的张氏出面,朱祁镇的继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一直到这个时候,号称黑衣宰相的道衍依旧没有露面,看着宦官和文官们,扶着皇太子登基。朱祁镇懵懂的表情,被他尽收眼底,道衍突然长叹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