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344章

作者:日日生

此时的后宫内,一个太监阴恻恻地笑着,在他对面,坐着一个宫装贵妇,身上穿着白绫。

“花总管,陛下驾崩了,此事非同小可,万一漏了一点消息,咱们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你什么时候带我出宫?”

“这个不急。”老太监笑道:“等到咱们的太子殿下继承大统,咱家一定让你们府上的丫头,做一个贵妃。咱们这位爷,才九岁,什么都不懂,让你们府上那位,好生伺候,不难得他欢心。”

“多谢公公。”贵妇笑道:“这丫头从小带着胞弟长大,亦姊亦母,最是温柔体贴,不愁皇太子不依恋于她。”

“哦,对了,那小丫头叫什么名字来着?”

“贾元春。”

第五百零一章 意外

皇帝驾崩,新帝登基。

李渔估计一时半会没有人得空理会自己,便带着武顺和琼英,在大明街道上溜达。

正阳门外,胡同街市人来人往,摩肩擦踵,没有因为皇帝陛下的驾崩,而影响到百姓生活。

大明京城百姓的购物欲望并不弱于汴梁,“家无担石而饮食服饰拟于巨室”,靡丽奢华之风习以为常,“市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即便轿夫隶卒之流终日奔波辛苦,晚间归来也要沽酒买醉。

有的人忙活上一天,赚的钱到了晚上全部花在青楼里,白天当牛马,晚上做大爷,不亦乐乎。

好在燕京也是六朝大城,真的肯卖力气,赚钱的地方也多,总不会有力没处使。

或许其他地方的人会怀疑,饭都吃不上还要穿好衣服喝好酒吃肉,这不是有病么?

别问,问就是臭外地的懂什么,这就是老bei京。

琼英走进一家首饰店,挑拣比较几件首饰,终拿起一支珠钗,往头上比了比,扭头笑道:“李渔哥哥,好看么?”

李渔看都没看,张口就道:“好看,好看极了。”

武顺捂着嘴偷笑,她的眼光很高,而且以她大唐仕女的眼光来看大明的首饰款式不太入眼,反而好奇地观看周围大明京城的风土人情。

尽管武顺早就知道汴梁、燕京这样的大城,但是武顺一辈子也没有想到自己能来。六朝很大,对于她这种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来说,都是书里很远的远方罢了。

店铺外面一阵鸡飞狗跳,原来是锦衣卫路过,他们不知道又抓了什么人,押着一群犯官家眷,沿途百姓指指点点。

李渔稍感诧异,宣德皇帝在位,轻易不会捕杀大臣,这才刚死尸骨未寒,难道朱祁镇就要大开杀戒了?

不能够啊,他才九岁,难道是太皇太后?

李渔好奇地走到店铺门口,只见被抓的人蓬头垢面,身上的衣服血痕累累,看来遭受了严刑拷打。

为首的一个,眼神有些凄然,走起路来两步一踉跄,几次都差点跌倒。

“这是谁啊?”

“这你都不认识,你算是问对人了,此乃九省都检点王子腾,据说是贪墨被人告发了。”

“该!怎么在这个时候押进京了,这不是晦气么!说不定陛下就是被他给方死的。”

“你要死啊,什么舌头都敢嚼,那可是锦衣卫,你不要命了?”

路人赶紧左右看了看,他只图一时嘴快,说完就后悔了,马上狼狈逃窜,生怕被抓。

李渔一听这个名字,顿时来了兴趣,这个人是贾宝玉和薛蟠的舅舅,王熙凤的叔叔。

他竟然被逮起来了,李渔啧啧称奇,格外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问道:“小哥,我听说王家树大根深,怎么这么轻易就被扳倒了。若是说贪墨的话,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咱们太祖爷驾崩之后,几个当官的不贪一点啊,还至于捉起来打成这样?”

小伙计神秘兮兮地对他说道:“听你口音不是燕京人吧?”

“我是汴梁来的。”

“难怪,客官有所不知,这里面的水太深了,说了你也不明白,还是不知道的好。”

李渔对这个谜语人十分无语,但是也不好在大庭广众下细问,不如自己改天去打听一下。

在街上逛了很久,眼看天都要黑了,李渔才带着武顺琼英回酒楼。

如今是国丧期间,酒楼里人少了一半,上楼之后,不停有人从楼中搬出。

“小二,来壶茶,送到我房中。”

“好勒。”

李渔坐在桌前,小二敲了敲门,他知道这里面有女眷,所以不敢乱看,低着头送水。

李渔问道:“今儿个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房客退房呢?”

小二笑道:“客官有所不知,陛下驾崩,国丧三个月,这些客人中,很多都是来京做买卖的,有些人的买卖做不成了,就只能离开了。”

李渔心中叹了口气,自己和他们一样,来京的目的不知道还能不能行了。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声音急促轻快,有人推门进来,见到李渔马上行礼:“掌教师叔!”

李渔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说道:“在正经门养成的好习惯都丢了,进屋敲门都不知道了?果然跟着一个吃白食的,就是不学好。”

小二放下茶壶,退了出去,唐赛儿嘿嘿一笑,关上了门。

李渔丢过一个包袱来,唐赛儿伸手接住,问道:“这是什么?”

“你师父让我捎给你的,至于是什么你可问错人了,师叔是何等样人,岂会翻你们是师徒的东西。”

唐赛儿原本是个内向沉默的孩子,在正经门里有了师父的疼爱,有了小伙伴的友情,慢慢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她笑吟吟地说道:“那当然了,师叔是正经门的掌教,是天下顶正经的人。咦,琼英姐也在,这位漂亮的姐姐是?”

李渔笑道:“这是我的道侣。”

“呀,原来是掌教夫人。”

武顺笑吟吟地坐下,说道:“好可爱的小丫头。”

李渔冷哼一声,说道:“你还准备在外面野多久?”

唐赛儿有些不好意思,她是大明的人,最痛恨大明的贪官污吏。

这次道衍告诉她,要在大明反贪腐,造福百姓,唐赛儿也想出一份力。

确实在道衍和皇帝的努力下,大明的官场吏治为之一正,各种减免赋税,居养制度也完备起来。

就在一切欣欣向荣的时候,皇帝竟然驾崩了,唐赛儿见过皇帝,并且十分喜欢他,因为他真的是一个明君。

她眼珠一动,笑着说道:“师父那边,没有生气吧?”

“你觉得呢?”

“掌教师叔可得帮我说说好话啊。”

“这个可难了。”李渔倒了一杯热茶,给武顺推过去,唐赛儿马上上前,给琼英和李渔倒水。

“我跟着大和尚,忙完这一阵就回去。”

李渔心思一动,不着声色地问道:“你们在忙什么?”

唐赛儿眉飞色舞,把事情说了一遍,到最后说道宣德皇帝驾崩的时候,略带一丝伤感。

李渔心中顿时一惊,越听越不对劲。

整饬吏治,突然暴毙,道衍噤声,这味道太对了。

如此看来,大明皇帝朱瞻基英年早逝,其中可能有些猫腻……

第五百零二章 官场

大明新皇登基,各国纷纷派出使节,前来吊唁宣德帝。

金殿内,一个女人搂着九岁天子,笑道:“陛下,今日拥立陛下登基的,才是您的忠臣。”

她不过是十七八岁的样子,生的花容月貌,标致极了。不过脸上少了些少女该有的天真,反而有饱经沧桑,看破红尘的气质,与她俊俏的容颜,白皙稚嫩的皮肤不太相配。

她是九岁天子朱祁镇的妃子——贾元春,而皇帝就是被她搂在怀里的九岁男孩。

“太皇太后会帮朕甄别忠奸的。”朱祁镇抬着头,天真地说道。

他确实非常喜欢这个妃子,因为她温柔似水,无微不至,而且十分对自己的脾气。其实这也难怪,哪个小男孩,不希望有个这种姐姐呢。皇家天子,说到底也是人。

贾元春抚摸着他的额头,亲昵地笑道:“陛下虽小,也是九五之尊,岂能受人摆布。天子口含天宪,生下来就会治理国家的。陛下龙章凤姿,一看就是天子,哪需要别人垂帘听政。”

朱祁镇自豪感爆棚,他挺了挺胸膛,说道:“那当然了。”

随即他又一下塌了下去,无奈地说道:“朕虽然是天子,但是百善孝为先,也不能不听太皇太后的话。”

他们两个正在龙榻上说话,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吵嚷声,“我等乃是天子近臣,为何不能面见天子?”

“陛下有令,因着思念先皇,忧郁成疾,谁也不见!”

“大胆,你可知道站着的是谁?此乃国师道衍禅师!”

守卫的侍卫脑袋摇得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得陛下说了算。”

道衍伸手,制止了手下,扬声说道:“陛下,臣姚广孝求见。”

“陛下,臣姚广孝求见!”

元春把朱祁镇搂在怀里,朱祁镇懵懵懂懂,浑然不觉,根本没有听到外面的声音。

远处走来一群太监,为首的一个鹤发童颜,嘴唇发红,笑吟吟地说道:“姚少师,这是要做什么,逼宫么?”

他的声音十分阴柔,让人一听就像是听一块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摩擦一样,浑身难受。尤其是他带着笑的时候,更是让人无法忍受。

姚广孝身后,锦衣卫指挥使刘勉厉声道:“花佺,你想要狭天子以令诸侯,也要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国师面前,有你说话的分么?”

“老奴人微言轻,但是身受大明皇族厚恩,常思以死相报。若是有人要恃强凌弱,惊扰天子,老奴拼了命,也要和他鱼死网破。”

在他身后,太监王振阴恻恻地笑着,看向道衍和他身后的锦衣卫。只要他一挥手,不知道多少的侍卫、番子,就会从大内各个角落出来。

这些年尽看锦衣卫风光了,也该轮到东西厂了吧?

锦衣卫是天子亲兵,一直是道衍的手中利刃,他和朱棣一块建立起来的情报机构和朝廷原本就有的锦衣卫融合,在配合东西厂,一度成为大明所有贪官的噩梦。

刘勉大怒,他向前一步,就要拔刀,被道衍伸手拦住。在寝宫前拔刀,那是找死的行为,如今的皇帝已经不是先帝了,锦衣卫行事也要改变一下风格,不然容易被人揪住小辫子。

“国师!”刘勉不解地看向道衍,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怂了。刘勉不是对道衍有多忠心,纯属是他已经站好队了,必须保证道衍能赢,不然自己就会死。

以他看来,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把皇帝争取过来,估计很快就要被清算。

道衍看了一眼花佺,笑道:“很好,你们很好。”

他一挥手,带着锦衣卫撤出皇宫。

正在龙榻上的贾元春,这才放开了天子,她浑身早就颤抖起来,此时平复下来,低头一看,朱祁镇已经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