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342章

作者:日日生

扶着藤编的秋千,武顺心里空落落的,以往这个时候,华姑都会缠着自己。

上次大唐的太上皇驾崩了,临死前点名说想念父亲,武士彟悲从心来,带着妹妹回去长安了。

他到了长安,就决定和妹妹留在那里,为上皇守灵。

没过多久,母亲和两个哥哥也跟了去,全家只剩了她一个。

有心要去,又舍不得李渔,留在这儿,着实想念亲人。

正胡乱心思着,心思又转到了李渔的身上,不知怎么竟羞涩焦躁起来。

“这个没良心的,好久没来看我了。”

武顺低声说道,然后就抱着膝盖,坐在了秋千上。

突然,秋千被人推的飞了起来,武顺差点没吓晕过去,身子一绷紧就要掉下秋千去。

就在她掉下来的时候,却落到了一个温暖的怀抱里,李渔笑吟吟地看着她。

武顺心还砰砰直跳,举起粉拳在他胸口一阵猛捶,然后把脸贴了上去,喜滋滋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不来是没良心的,我有良心。”

武顺大羞,美目一翻仰起脸白了她一眼,被李渔捏住下巴亲了一口。一见李渔,她就满心欢喜,更别提这么亲密地被他抱在怀里了。

怀中抱着佳人,李渔伸手摸了摸,这些日子没来,武顺竟然还清减了一些。原本圆润腴嫩的身子,瘦了不少。

“我要去大明,你要不要一起去?”

“好啊!”

武顺欢天喜地答应下来,等李渔走了,她自己在这偌大的门派里,才是真的孤单。

“你怎么想起带我去了?”武顺心里甜甜的,忍不住问道。

“当然是舍不得离开你了。”李渔笑着说道。

其实他心里想的是,武顺是修为最低的一个,把她自己留在这里,就怕被人所害。

仇家能把巫力释放到琼英身上,说明来者不善,实力不俗。

武顺哪里知道这些,一听李渔舍不得她,顿时把家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她拽着李渔胸前的道袍拍了拍,转身笑道:“我去收拾一下,什么时候出发?”

李渔说道:“门中事容我再安排一番,估计最晚也是明早。”

武顺早就迫不及待了,朝着李渔飞了个媚眼,就去房中收拾行礼。

李渔看着她的背影,不禁微微一笑。

虽然他准备在路上,把巫神殿的这个厉害巫师钓出来,但是丝毫不担心武顺和琼英的安全。

李渔如今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巫灵淬体,阴阳交融,让他拥有了近乎不死不灭的能力。

想要暗杀刺杀,尽管放马过来,除非一击致命,不然就相当于什么都没干。

李渔在正经门内,逛了一圈,看看阵法什么的是否有损坏。

路过的弟子,都朝着他弯腰示意,李渔一一点头。

转了一圈以后,李渔刚想回小楼,路上一大一小两个黑厮,笑吟吟地看着他。

宋江背着手,小碎步十分风骚,走到李渔跟前,笑着问道:“李渔兄弟,听说你要去大明?”

“你听谁说的?”李渔有些诧异。

宋江打了个哈哈,问道:“哥哥走南闯北,就是没去过大明,这番想和兄弟一道前往,你看如何?”

李渔马上压低了声音,说道:“公明哥哥有所不知,我这次去大明,实则凶险万分。巫神殿你知道吧?派出了十大巫师、十大蛊师、十大毒师,一心要在路上结果我的性命。”

宋江吓得脸都黑了,问道:“那你还去?”

李渔长叹一声,“没办法,为了门中弟子和公明哥哥等一众好弟兄,我只能远行一趟。不管有多少危险,都让我一肩抗下。”

宋江大为感动,当即表示:“兄弟你放心去吧,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一定帮你看觑好这正经门。”

“谢谢你。”

“都是兄弟,客气什么?”

李渔呵呵一笑,寒暄一阵后,继续往前走,宋江也继续往前走,两个人方向相反正好错开。

突然,两个人都停住了脚步。

“公明哥哥,你那天书……抽空能不能给小弟看看?”

“哥哥若有,你又开口,当然没说的,不过那时候我脑子里懵懵懂懂,看后就忘了……倒是听说李渔兄弟在天子楼,得到了娘娘的真传。”

“谣言,绝对的谣言,我差点死在里面才是真的。”

“那可真是可惜……”

“是啊。”

第四百九十八章 算计

群峰簇聚,坡陡崖峭。

李渔按辔勒马,向前方一指,“你们看,过了这道关,就是大明了。”

马背上,在他身后的武顺和身前的琼英举目望去,只见两山环抱之间一座偌大的关城横陈在条石铺砌的河滩之上,两端与峭壁相衔,九座巨大的拱形水门巍然耸立,一字排开,雄踞于两山之间的峡谷之上。

这等关隘依山傍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隘就建造在九江河之上,每至汛期,山洪暴涨,众山之水,汇为一流,水势湍急,九江河水穿关奔涌而下,远观如银河倒悬,仙阙凌空。

若是在上游蓄水,一个掘堤就能冲垮千军万马。

武顺把下巴搁在李渔的肩膀上,赞叹道:“好漂亮的瀑布!”

李渔呵呵一笑,关上有负责守备的兵马,下面也有允许客商行人通行的大门。

李渔老老实实在这儿排队,他没有选择御空直接到大明,就是为了在大明民间多走些地方,看一看如今的大明是个什么情况。

作为六朝三大国之一,李渔对大明的印象,都停留在金陵。

跛足道士和癞头和尚,黑衣宰相还有金陵四大家族,都是大明的冰山一角。

真的大明,如今到底是什么样子,李渔始终只肯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李渔准备骑马到BJ,了解一下这个时空的大明。

而且大明是六朝中,很少有的和自己没有梁子的国家,有拉拢过来的可能性。

至少也让他们像大唐一样,派个使团站站场子。

李渔牵着马,和武顺走在路上,琼英骑在马背上。

过了关隘之后,是一个边境的小镇,因为在宋明商道的交汇处,所以小镇还算繁华。

李渔看了一眼,说道:“这种地方多半会客满,不如我们在郊外凑活一宿。”

“好啊。”武顺笑吟吟地说道。

琼英脸色已经恢复正常,她和李渔、警幻、秦可卿一道,把巫灵之力全部炼化。

风月宝鉴升了一级,空间大了一圈,而琼英和秦可卿都各自进了一品还多。

如今她们也算是四品靠上的水平了,很有可能已经摸到了三品的门槛,就算是放眼六朝,这修为也绝对算不上低。

李渔自己没有什么进步,他这次反倒主要是起一个鼎炉的作用。

因为他在当初就已经巫灵淬体了,小圣女体内的灵力,相当于是和李渔共享的。

李渔就像是一个容器和加工机器,利用自己的大周天把巫灵之力缓缓注入到每个人体内,在她们能够吸收的范围内。

这就是青木诀的好处,它不同于御灵堂那样的一味掠夺和汲取,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修,双方都能增进修为。

巫神在南疆传道,积攒的广大信徒,在这十几年所收集的念力,都被李渔给偷来了。

小镇外沿河有一片广阔的草地,李渔在此搭起一个帐篷,点燃了一堆篝火。

入夜之后,他从水中抓了几条肥鱼,正在烤炙。

武顺和琼英,一人一边,捉着他的胳膊。她们的眼睛里,满含笑意,映照着火光点点,眉梢眼角都充满了欣喜。

武顺是大家闺秀,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圣女更是从出生就没离开过巫神殿,直到李渔把她拐带出来。

这段旅程对她们来说,新奇又甜蜜,每一刻都发自内心的高兴。

三人有说有笑,突然,远处来了一队兵马,隔着老远就大声问道:“可是大宋正经门李渔道长?”

李渔站起身来,道:“正是。”

“李渔道长,锦衣卫奉命,前来护送道长。”

李渔眉头一皱,锦衣卫怎么知道自己来了,难道真这么厉害?

他打眼望去,清一色的飞鱼袍绣春刀,当中簇拥着一名相貌威严的锦袍老者,老者身旁一条大汉身材高大,右脸从额头到脸颊一条蚯蚓般伤疤更显狰狞。

老头看了一眼李渔,对他身边的两个姑娘完全没有着眼,倒是盯着照夜玉狮子看了一圈,赞叹道:“好马!”

李渔问道:“你们如何知道我来了?”

“姚少师吩咐我等,在此等候道长!”

“姚广孝?”李渔眼珠一转,他又不是算命的,再说就算他是算命的,也算不到自己的行踪吧。

区区一个姚广孝,不会道行比自己还高吧?

既然行踪已经暴露,那么走一遍大明就毫无意义,因为身边很有可能就跟着一大群锦衣卫,这些人在大明走到哪估计都要净街。

李渔起身,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劳诸位相送了,我这就去BJ。”

说完之后,他手指一动,御空而起,三人一马瞬间消失不见。

人群中的老锦衣卫,看着李渔消失的地方,笑道:“不愧是正经门掌教。”

李渔御空而起,很快就到了BJ,在空中他也不敢太过放肆,到了城门外就落下,对守城的兵士说道:“去禀报你们的太子少师姚广孝,就说李渔来了。”

守城令一听,忙不迭去报信,很快姚广孝就亲自迎了出来。

李渔看着这个在正经门白吃白喝了几个月,临行前还拐走了自己门中一个弟子的和尚,没好气地说道:“首行大师,好久不见。”

“正经道长远道而来,请恕贫僧未能远迎。”

李渔撇着嘴道:“还没远迎呢?大师实在是客气了,都迎到边境了,再远就要去汴梁迎我了。”

道衍哈哈一笑,没有说话,指了指身后的马车,“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住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