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589章

作者:兴霸天

“咦?”

师师闻言脖子一昂,整个人都精神起来:“真的么?我也能给他们出题?”

李彦笑容十分真切:“当然是真的,你还能批改他们的试卷呢!”

师师赶忙将卷子抱到面前:“好!好!”

李彦见她取出最上面一份,就准备开始写了,倒是想到一件事情:“师师,如果在一家新店,要做出樊楼的招牌菜来,需要多少后厨?”

师师回答道:“真要是手艺高超的厨娘,一位就够了啊,帮佣可以招的,厨娘最重要。”

李彦想到对这小丫头很好的胖大厨娘:“严大娘可以做么?”

师师道:“大娘虽然不是楼内厨艺最高明的,但也很厉害呢,当然可以!”

李彦道:“我上次听严大娘说话,不是汴京的口音,她是哪里人?”

师师稍稍迟疑了一下,换成别人问肯定不说的,但大官人没事:“大娘是蓟州人。”

李彦恍然。

原来是公孙昭的老家蓟州,也就是后世的天津。

为什么小丫头会迟疑,因为这地方属于幽蓟十六州,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燕云十六州,是辽国境内,他们是辽国汉人,不少人都是逃入大宋的。

这也是公孙昭哪怕上了通缉榜,也不怕家中老娘遇害,丁润则让他逃回家乡的原因,反正那里又不受大宋管辖,只要改名换姓,辽国不会专门盯上,宋这边也不至于派人追入蓟州。

师师有些紧张:“大官人为什么问大娘是哪里人啊?”

李彦道:“我准备在外州开樊楼的分店,如果严大娘是汴京人,那肯定是不愿去的,所以才想知道她是哪里人。”

师师松了口气,高兴起来:“原来是这样,开分店么?大官人想做的事情,都是这般有趣!”

樊楼最具价值的是它的招牌,正如章棠最初说的,如厚将行会十二家印书坊,就算是再出名的,普通老百姓也根本不知道,但提到樊楼,虽然还没有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但许多州县里的百姓,确实都知道京师里的酒楼它排第一。

李彦现在既然入主了这座天下第一楼,自然要将它的品牌价值利用起来:“分店元老级的人物,待遇自然不同,相当于管事一职,你回去跟严大娘说一说,她如果有意向的话,用熟不用生。”

师师连连点头:“好!好!”

聊完之后,两人一个看书,一个做题,书房内安静下来。

直到夕阳西下,师师才有些恋恋不舍地起身,又往书囊里顺了几张卷子,行礼道:“大官人,我回去了。”

李彦笑笑:“路上注意安全。”

师师嗯了一声,开心地出了书房,来到后院翻墙而过,再骑上小毛驴,一路晃晃悠悠地往樊楼而去。

李彦则趁着高俅没回来之前,五指张开,一张手绘的大宋地图,从书架上飞起,悬浮在身前。

看着大宋的二十三路地图,他陷入沉思。

近些时日,李彦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造反的根据地选在哪里?

按照他原本的计划,至少要经过几年的积累,才有向外发展的可能性,谁知道明尊教如此慷慨,进度条瞬间往前拖了一截。

现在有了财势,自然就考虑怎么将其转化为有效的地盘、部下和军队。

选择其实不少,比如原剧情里的梁山和方腊的江南。

这个世界的梁山,无疑是魔改版本的,比起历史上的梁山地势要好了太多,易守难攻,可惜格局不大。

至于江南一地地方宗族盘根错节,较为适合方腊、吕师囊这种本地富户,举起造反大旗,外来者却难以扎根。

古人的地域观念是很重的,排他性极强,有时候外来人再好,也没有一个本地户口和地道的乡音来的直接。

所以李彦不准备将梁山或者江南一地,用来作为起义的大本营。

但不做大本营,却不代表不能利用。

比如江南的米粮,还有梁山的地利优势,完全放弃的话,实在可惜。

他凝视着地图,意念一动,在梁山和江宁府的位置,各画了一个红色的圆圈。

如今距离原剧情还有十四年,梁山的寨主应该不是王伦,就不知现在的这个土匪窝,是怎样的状况,可以调查一番。

然后目光彻底移向北面。

先是落在北京大名府上。

这个时代的北京和南京,与后世的两京不是同一个地方。

从距离上面也能看出,从汴京向西,到洛阳,是三百五十里,往南,到应天府,是三百里,往北,到大名府,又是三百五十里。

相当于三个陪都呈三角形,拱卫着京师。

李彦的目光落在大名府上片刻后,先往右边,看向除了梁山外的山东各州。

在山东全境上落了半晌,继续北上,就是燕云十六州。

他在这片区域反复徘徊了许久,再往西边看去,主要落在与西夏交接的边境,还有西凉府。

大唐世界,凉州是他的半个家乡,有着极深的感情,而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中国的土地。

而后世很多人认为,宋从建国之初就先天不足,既没有幽云十六州的屏障,直面辽国的威胁,又没有西北陇右河西走廊,就注定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以及最终的灭亡。

李彦的目光在这片区域上也巡视良久,思索完毕,念头一动,地图合起,重新飞回书架上。

单纯的观察与思考,他已经大致想了清楚,却不能全靠如此,还需要实地考察。

可以让一群兄弟代劳,但自己亲自走一走,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这般一想,似乎还缺少一门快速移动的能力。

李彦取出玄阴玉,落在其中的一篇上:

“倒是可以尝试,炼制一下法器了!”

第675章 半人半鬼,正式上线

自家金库。

李彦漫步其中,来到角落里的一座架子前,打开盒子,查看里面的灵性物品。

来到这个世界后,遇到法器最多的道人,莫过于无我子。

噬心刺、邪引之式、鬼烈披甲、厉魂燃血,种类繁多,数目更是不少,简直就是无情的炼制机器。

不过无我子炼制法器,都是以亡者的血肉与怨气为主,除了对自身的损伤外,堪称无本万利。

李彦不走害人的路数,就需要灵性材料。

这类材料由于吸收天地元力比较多,受天地蕴养而成,可以称作天材地宝。

比如玄阴玉,就是一块吸收阴气的宝玉,后来再被太渊门的人炼制,将本门的《太渊镇法》铭刻其中,作为传承和辅助的法器。

普通人不知精妙,将很多天材地宝当成一般珍宝收藏,叶季长和潘氏却是有见识的,专门开辟了一个架子出来,都不需要李彦慢慢搜寻,十分的贴心。

“灵花、异草、暖玉、晶石……”

他的泥丸宫法力跃动,聚于双目,看着每一件物品上,都散发出的莹莹光辉。

大部分情况下,光芒越浅,说明吸收天地元力的年份越短,光芒越明亮,自然是年份越长。

于是乎,仅仅看了一圈,三个盒子就放在面前。

打开后,都是色泽偏向灰白,拇指大小的晶石。

李彦看着材料,微笑起来:“如果叶季长一家,能修炼到第二篇封魂篇,这些材料肯定就是自己用了,也不会轮到我。”

“不过法武同修,确实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子,他们练不成并不奇怪。”

这里的艰难,倒不是单纯的一心二用,精力上难以分配,而是气血与道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冲突的。

低等的道术往往属阴,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武者的气血则属阳,所以道术不愿意与武者的阳刚气血正面碰撞,民间也会用黑狗血来破解左道之术,都是类似的道理。

道术只有修炼到一定境界,才可以化幻为真,变虚为实,阴阳和合,但凡人又有几人能修到那个地步,还不如一开始专心习武,或者专心修道……

李彦由于根基深厚,早在自创千秋诀时,就走了阴阳并济的路线,对于御鬼篇和封魂篇一法一武,自然没有畏惧困难,而是觉得很有挑战性,如今想要炼制法器,选择的也是需要两篇技巧的法器-僻幽甲。

不过他也没有大意,将御鬼篇和封魂篇重新参悟了一遍,细细琢磨炼制的要点后,才开始动手。

“阴兮诸幽,灵氛化焰……”

李彦就在金库内盘膝坐下,念咒掐诀,眉心泥丸宫内的法力化作溪流,潺潺而动,开始施展御鬼之术。

由于无我子和少东家在鬼道之术上的祸害无辜,他对于御鬼篇起初是很排斥的,直到自己看了修炼之法,才发现御鬼篇的核心,其实也是一门超度之法,只不过是超度亡魂的同时,又收集鬼气为自己所用,磨砺身心。

讲白了,就是拿鬼怪练手。

《太渊镇法》的核心,是一个“镇”字,镇压鬼怪,驾驭鬼道,这在创造这篇法诀的人看来,应该是相对最简单的事情,所以才把御鬼篇作为入门篇章。

可惜太渊门的传承者,没有那么厉害的天赋和心境,往往就背道而驰,不是拿鬼怪练手,是与鬼怪为伍。

现在,这篇法诀终于回到了正统的修炼之法。

随着李彦的咒言缓缓念诵,法力离体,在身前隐隐结成无形的轨迹,一股股阴气从四面八方被吸附过来,循着特定的轨迹不断流转,最终化作一缕火苗,悬浮在指尖。

这火苗呈纯黑色,冰冷刺骨,却没有半分森森邪气,乃是纯正的阴火。

而后李彦的气血涌动,阳刚之力升腾,注入阴火之中。

只听呲呲的响声发出,那阴火与气血先是互相消磨,不断冲突,在发现谁都奈何不了谁后,开始交融互通,最终化作一缕灰白色的火焰,冰冷的感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令人灵魂战栗的威慑感。

这是魂焰。

李彦默算了一下气血的耗损,知道他如果体质只有20点,恐怕气血要亏损不少,即便是30点体质,若没有【真武圣体】,也要受到影响。

现在魂焰的凝聚并未带来负担,他念头一动,火焰飘出,注入晶石,开始祭炼。

僻幽甲的祭炼说明很详细,需要用阴火熔炼成何等样式,哪些部位需要雕刻特殊的纹路,如何分配天地元力的受力点等等,掰开了细说。

这也是李彦选择祭炼这件物品的原因,结果真正上手后,依旧是说易行难,如同是在细微的尘土上面雕花,偏偏魂焰的火力时不时的波动一二,技巧再厉害,也难免出现差池。

“嘭!”

哪怕他尽力维持,仅仅祭炼了半刻钟的时间,晶石突然颤抖了一下,一股烟气升腾,光泽陡然黯淡下去。

这是内部的结构被破坏,长久吸收的天地元力逸散,材料算是废了,法器自然也祭炼失败。

李彦放下晶石,不急不躁,【思维殿堂】开始发威。

一层空间被腾了出来,无数思维光人聚集,还原刚刚祭炼的全过程,一遍遍的收集数据,进行最佳的模拟与尝试。

半个时辰后,李彦拿起第二块晶石。

这次的炼制过程,已经有了轻车熟路的感觉,不过另外的难点出现了,法力无以为继。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