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588章

作者:兴霸天

“小四子,你再敢偷懒,想丢饭碗么!”

刚刚温馨,师师就被胖大厨娘的嗓子吼得一激灵,挥手告别了大娘,一路熟练地跑进自己的小屋内。

天下第一楼的待遇确实不同,正如樊楼给小甜水巷的妓子安排规格不一的休息室,对于雇佣的仆从也都是有着屋子住的,这在寸土寸金的汴京来说,是很不错的福利,当然房间免不了又破又小,与前面富丽堂皇的楼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师早就习惯了自己的小家,倒不觉得有什么难受,坐在狭窄的屋子里,听着四周来来往往的脚步声,缓缓闭上眼睛。

樊楼烦扰的环境,渐渐化作背景音,直至消失,她沉浸在自己的识海中,观想着那尊金刚不坏佛。

一个时辰后,她睁开眼睛,感觉神清气爽,身体内又充盈着使不完的力气,捏了捏小拳头,从床上拿起一个背囊,一溜烟出了樊楼,骑上租的小毛驴,往岁安书院而去。

到了书院后墙,她栓好毛驴,熟练地踩在砖石上,轻盈地翻墙跃了进去,再一溜烟地跑到讲室外面。

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操作后,她又开始等待,默默观想大佛,直到熟悉的脚步声出现。

李彦前来讲课。

师师在外面偷听。

没办法,古代没有女子学堂,也不可能有专门的女子学堂。

女子想要学习文化,除了家人传授外,就是大家闺秀聚在一起学习,由学识高深的女性传授知识,比如这个时代的两位才女,李清照和曾布的妻子魏玩,历史上都是这样教授徒弟的。

师师出身贫寒,没有这样的条件,想要学习就来岁安书院旁听。

而今天的课还不一样。

平时的讲室,都是三十人的小间,这次是书院里最大的一间,可以容下近百人,将几个班都汇聚到了一起。

虽然学子们坐得十分拥挤,但至少能看清院长走到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

科学!

学子们顿时兴奋起来,甚至就连旁听的蒋敬、朱武和招募进来的五六位出身太学的讲师,都目露光芒。

科学是什么?

很简单,科举之学。

讲白了,就是教怎么考科举的。

这并没有丢人的地方,事实上每座书院都开办科学,连太学都不例外。

不然的话,太学体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呢,还不是想考进士想疯了?

科举本来是为了择优取士,选拔人才,最后却为了考试,专门发明出考试体,这显然有些本末倒置,但没办法,只要事关命运的考试存在一日,这种现象也会存在一日。

李彦更是知道,现实不是讲大道理,有无数希望通过勤学苦读来改变命运的人,应该教他们应对考试的办法。

所以他来到讲台后,很直接地道:“今日开科学课,是因为太学案告一段落,行贿的官员和教授都已受到惩处,也有不少学生出舍,为补空缺,太学对京中稚子开放入舍考试,这是你们的大好机会。”

太学的师资力量,免费吃住的福利,上舍生有直接授官的机会,是目前的岁安书院远远不能及的。

既然遇到了能入太学的机会,李彦自然希望书院的稚子们抓住,争取多考进去几个。

所以他招了招手,曹正和时迁一人抱着一摞册子,来到学子面前,挨个发放。

前排的学子很快拿到,发现是薄薄的一本,封皮上写着《五年蒙试三年模拟》。

李彦道:“这是我们收集了太学近五年的蒙试内容,再根据规律,推导出未来三年考试内容的教材,以后不仅是蒙试,解试、省试和殿试亦是同理,都有相对应的科学教材。”

稚子们听得似懂非懂,先生们也觉得名字怪怪的,但听上去就很厉害的样子。

然后他们翻开,眉头微皱,发现难度着实不小。

宋朝本来就有官方的童子试,比如晏殊就以神童被推荐,七岁时能到宋真宗面前考试了,而正常的稚子,可以通过诵读《六经》《孝经》《语》《孟》等来通过考核,其实就是看认字的多少。

但太学的入学蒙试,还要难一些,它不仅需要认字,还要会写字,甚至辨明字意。

所以模拟出来的三份试卷,也是类似的内容。

在蒋敬朱武等人眼中,自然不算什么,但对于这些稚子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李彦等待学子们初步了解后,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现在放下教材,先看向我。”

众人目光齐齐看去,就见这位院长在黑板上写下第一行字:“先易后难。”

“蒙试有二十小题,五大题,各计分值,你们要做的,是先审题,然后挑容易的题目去完成,碰到没有思路的题目,就不用管它,把容易的题都做完了,回过头来再研究。”

许多学子都是一怔,头一次听说这种说法,觉得十分新奇。

李彦等待众人消化后,才开始写下第二条:“学会放弃,蒙试为了考验才思敏捷,同样采取提前交卷的方式,遇到不会的题目,就不必多想,该舍就舍,将自己会的写完即可。”

然后他写下第三条:“学会检查,别的我不论,《三字经》里面的拿分点,不该丢。”

最后一条:“保持心情,当然这也是最难的,让成年的郎君去考科举,心态崩溃的都有很多,何况你们这些孩子,所以要的是练习,做题!”

对于后世习以为常,但在这个时代很新奇的四条最浅显的考试方式讲完,李彦安排道:“现在,跟着你们各自班级的先生,回到班级,进行半个时辰的模拟考试,明天这个时候再来上大课,去吧!”

蒋敬、朱武等纷纷上前,领着自己班上的学子,往各自的讲室而去。

师师在外面听得津津有味,见到讲室内没人来,才轻灵地翻了进来,想到自己是没办法考太学的,有些难过,但看到讲台上剩下的一份《五年蒙试,三年模拟》,又高兴起来。

正翻看着这本李彦特意为她留的教材,就听到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林公子!”

师师毫不奇怪:“高提举又来了,天天都能碰到他,比我都勤快啊!”

而讲室外,高俅穿着特进的绯袍,步履稳重地走了进来:“‘蒙以养正,圣功也’,相比起国子监中的读书人,孜孜以求的都是当官,林公子教导这些蒙昧未明的童子,导其向道之心,才是圣人的教诲啊!”

李彦笑了笑:“高提举整日补课,水平越来越高了。”

说罢,他看着各自进入讲室的孩子们:“圣人的教诲夸张了,我只希望这些用努力拼搏未来,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人生的孩子,未来能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机会啊……”

第674章 根据地选在什么地方?

书房内。

两人入座,高俅品了口茶水,不禁奇道:“林公子没有让樊楼送香茗过来么?”

李彦道:“每日取送,未免麻烦,也引人注目,还是算了。”

高俅由衷地道:“林公子如今也是万贯家财,巨富之人,却依旧朴实无华,实在令人佩服啊!”

李彦笑笑:“我不拒绝美食享乐,只是对于这些方面的追求不高而已。”

高俅心中喜悦,连连点头:“我懂我懂!”

闲话完毕后,进入正题。

高俅的脸色沉了下来:“那个刘延庆,上下活动,居然得了曾布和蔡卞共同保举,此次还想戴罪立功,剿灭邪教贼子!林公子当时说,这个奸贼没法一棒子打死,果然不错!”

李彦道:“终究是没有刘延庆与明尊教勾结的实证,疑罪从无,才会被释放。”

高俅恨声道:“呵,当年狄武襄含冤而终,他们怎么没有疑罪从无?只是因为刘延庆愿意当狗,愿意听他们的话罢了!”

虽然刘延庆给狄青提鞋都不配,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李彦还是比较欣慰,高俅渐渐摸清楚文臣的行事规则。

宋朝文武之间的关系,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武人必须完全顺服文臣。

比如狄青,如果不是被仁宗破格提拔为枢密使,而是按照庞籍等人的建议缓上几年,那后来不见得会被群起而攻之。

文官让武臣上,武臣才能上,否则在士大夫群体的眼中,这个人就是身具反骨,“貌类太祖”。

狄青那种敢不听文臣话的,触动了宋朝官场的潜规则,疑罪从有也是理所当然,刘延庆这种对文臣乖顺服帖的,立刻就是疑罪从无。

李彦问:“刘延庆要去哪一路?”

高俅道:“这贼子精明得很,想去西京洛阳。”

李彦摇头:“明尊教这次在京师大败亏输,至少数年内都不敢再犯境,但在地方上的传播,还是不容小觑,洛阳远不比前唐时期了,刘延庆想要去剿贼,不见得能成。”

高俅笑道:“那不是正好么?他失败了,也能狠狠打那些文臣的脸,我现在看到他们的嘴脸就恶心!”

李彦眉头微凝:“我是怕刘延庆杀良冒功……”

大唐世界,他起初最讨厌丘神绩的一点,就是历史上的丘神绩平叛时杀良冒功,而到了北宋,更是屡见不鲜,别的不说,章惇拜相后,就严查吃空饷、杀良冒功、谎报战功的现象。

什么叫现象啊?

证明出现的情况较为普遍,不是个例!

以刘延庆的道德水准,他此次又是戴罪立功,真要抓不住邪教贼子,普通老百姓就倒霉了。

高俅却是目光一动,正好将心中的想法道出:“林公子放心,我有意派出高公事,盯住刘延庆,一旦他有所不轨,立刻拿下,人赃并获。”

高公事是高廉,高俅在工作时还真是称职务的,李彦马上明白他的意思:“这样的行动无疑需要西京配合,高提举是准备借助这次机会,让皇城司的权势走出京城?”

高俅咧嘴笑了:“一切都瞒不过林公子!”

“你飘了啊……”

李彦心中有些无奈,刚刚还夸你呢,怎么现在又拎不清了?

高俅现在除了上班就是补课,水平确实提升了不少,但一天跑八次书院,什么事都来问他,就这样的独立自主能力,还没学会走呢,就想着大跳了。

皇城司是皇权的延伸,在京城才刚刚站稳脚跟,出了汴京,就是地方宗族和武人将门的天下。

到时候的对话类似于这样:“出来混要有势力,要有背景,你是哪一科的进士?哪一门的武将?”“我提举皇城司,叫我一声高都尉,我也受得起……”“原来是小瘪三~”

真的不夸张,皇城司离开汴京,到了地方上,就是小瘪三。

和现在的岁安书院,想要在各地开分院,与八大书院竞争,是差不多的道理。

高俅却也有考虑:“不知林伯父准备去何处?”

李彦道:“昨日已经定下来,我父亲去大名府。”

高俅一拍手掌:“着啊!那我派出一路人手,让裴宣领队,就跟着林伯父了!”

“怪不得信心满满……”

李彦明白了,点头道:“好,不过高公事那边的行动,恐怕不会尽如所愿,你要有所准备。”

高俅冷笑道:“请林公子放心,那刘延庆就是个废物,高公事还拿不住他?”

李彦不再多劝,又聊了一会,高俅起身告辞。

目送高俅兴冲冲的离去,师师探进去一个小脑袋,挥了挥手中的《五年蒙试三年模拟》:“大官人,我做完了!”

李彦接过,扫了一眼就知道全对,想到婉儿也是这般聪慧,感慨道:“你才听了多久的课,就能这般不费吹灰之力,若是能多些你这样的学生,该多让人舒心啊……”

师师嘿嘿直笑,然后就见这位院长移开身子,露出后面一摞高高的卷子:“拿去做。”

她的笑容缓缓消失。

李彦也怕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暖心地道:“多做题目,认清楚规律,以后你也能出题了。”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