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438章

作者:兴霸天

有些人则大为好奇:“这话怎么说?”

那人道:“我来告诉你们啊,他小时候被牙婆拐带过的……”

另一边,杨光先走出了修文馆。

他表字长恭,今年十八岁,出身弘农杨氏河中房,是家中嫡长子,祖父有勋爵在身,父亲常年卧病在榻,爵位即将传到他的头上,或许未及冠前,他就是正四品上的县伯了。

即便有这等家世,杨光先依旧衣衫朴素,学习刻苦,以品学兼优的评价被内卫选中,每日午后都去加班,作为年轻的郎君得到了宝贵的锻炼机会。

他很清楚那些同窗多么羡慕自己,却是根本不在意背后的嚼舌根,只是思考着如何让自己将来的路走的更宽更稳。

正沉吟着,迎面走来一位内卫,在擦身而过的瞬间,用语速极快又无比清晰的声音道:“郭元振调查岭南旧案的案录,存入了长安内库,洛阳内库防守严密,没有机会下手,长安这边你找个机会,记下内容……”

杨光先猛地看向那个人,眼神上下打量。

那人则是压低帽檐,脚步一刻不停地往前走:“此事关系重大,如非迫不得已,不会让小郎冒险,不要回答我,继续往前走!”

说罢,两人擦身而过。

等到对方的脚步声转瞬间消失在拐角,杨光先才完全反应过来,拼命压抑住心中翻腾的情绪。

他是何等尊贵的身份,平日里根本不会参与到这些事情里,突然去干暗谍的活,难不成真的出了大事,必须要他出马?

杨光先一路上思绪万千,来到自己的工位,心不在焉地翻看了几份文书,看向旁边席位上的一人,紧张地吞咽了一下口水,低声道:“郑武卫,我刚刚听说……从洛阳那边转来了不少案录,有这回事么?”

那名武德卫笑道:“放心,那些只是备录,以后内卫在两京的案录都要备份,以免火灾遭损,如果传过来,就大致看一眼就行,不用费什么力气的……”

杨光先听到有可能让自己直接过目,这些老资格的武德卫又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微微放下心来:“多谢郑武卫指点!”

果不其然,一个多时辰后,外面真的搬来了不少案录,内卫进进出出,各自分配好任务。

一份份案卷展开,武德卫们匆匆扫过,根据目录检查里面的资料是否有遗失,进行着送入内库前的最后核对。

杨光先就在其中,身体略带僵硬地帮着忙。

突然间,他看到了不远处有一沓厚厚的案卷,极为醒目地躺着,封面的字样正是《岭南长孙氏千人血案调查》。

他几乎是屏住呼吸,双腿发软着,一点点往那边挪去,最后伸手将案卷拿在手中,缓缓翻开。

第一时间看的,就是嫌疑人,印入眼帘的姓名是朴正恩,表字空白。

杨光先眉头微扬,暗暗松了口气:“朴姓,连表字都没有,莫非是异族之人?看来那位郭机宜查案的方向是大错特错,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他想起父亲对自己的嘱咐,千万不要亲自涉险,正好合起案卷,却见一幅画像滑出一角,顺手抽出,眼睛就移不开了。

那画像上的人,乍一看上去就有几分眼熟,待得醒悟过来是谁,杨光先的瞳孔收缩:“他是嫌疑人朴正恩?怎么可能!!”

正在这时,旁边传来了平和的声音:“这个人你认识吧?”

杨光先侧头一看,身体僵住,心险些从嗓子眼跳出去:“李阁领!!你你你……从吐蕃……回来了?”

所有的武德卫全部退开,齐刷刷行礼,李彦摆了摆手,他们悄无声息地退下后,四周瞬间就剩下两个人。

杨光先宁愿人多一些,他的心中还有些安慰,此时此刻单独面对这位名满天下,挟平新罗,灭吐蕃之威,即将受封冠军大将军的内卫执掌者,他两股战战,几乎要跪下。

李彦看着这位家世极佳的小郎君,开口道:“上谷房,八年前丢失小郎,未寻回。”

“原武房,五年前丢失小娘,未寻回。”

“越公房,七年前丢失小娘,寻回。”

“扶风房,九年前丢失小郎,寻回。”

……

“河中房,十一年前丢失小郎,寻回,那个人就是你,寻回后浑浑噩噩了两年,连爷娘都不识,后来脱胎换骨,学业突飞猛进,如今更是二馆内最有作为的几位学子之一,都被元振选拔,来我内卫实习了。”

杨光先起初有些莫名,后来听着一连串报了十几个丢失孩子的情况,脸色不禁惨白下来。

尤其是听到了最后一个自己的名字时,噗通一声,他直接跪了下去。

李彦俯视着他:“弘农杨氏最后丢失的孩子,是原太仆卿杨冲寂家的孙女杨幼娘,那孩子很机灵,被拐带后想于闹市中呼救,更要指出贼窝,却被尚宫的手下用无影针射入马股,惊了武懿宗胯下的马匹,不幸遇害……”

“也正是从那一起案子开始,我意识到不对劲,往前追溯,得大理寺丞狄怀英的相助,将弘农杨氏丢失孩童的案子全部整理出来。”

“这些分散在各州县的案子,不仔细收集根本不会有人在意,不会意识到这些孩子被拐带,是故意为之,更不会意识到这个计划的背后,是一出特别残忍的金蝉脱壳之计,说实话我若不是受到提醒,都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

“杨光先,你看起来是知道真相的,午夜梦回之际,难道就没有一丝丝的愧疚?”

“你父亲杨思俭为了帮你获得一个杨氏嫡子的身份,将来好继承他的政治余泽,做出如此恶毒的事情,你是改头换面,还有个勋爵之位继承,其他孩子的下场有多么悲惨,你想过吗?”

杨光先听到杨思俭的名字,眼前一黑,身体就不可遏止地发起抖来。

十八岁的他平日里看似成熟,但此时此刻被接连的变故彻底震懵了,连一句狡辩的话都说不完整:“我……不是……李阁领……我……与杨……无关……”

李彦道:“刚刚那个传信的内卫,是我安排的,为的就是对你进行初步考验,结果的反应证明了我的推测。”

“这份案录,也始终是引蛇出洞的钓鱼所用,你背后的人很沉稳,始终没有出手,但你显然太嫩了。”

“现在不必否认,告诉我,你刚刚看到朴正恩的画像时,想到了谁?”

杨光先呻吟一声,露出绝望之色,悲呼道:“李阁领,我从未做背叛内卫的事情啊!从未做过啊!”

这句话他脱口而出,说得极为顺畅,李彦也点头:“我知道你没做过,你的身份是杨思俭辛辛苦苦为你塑造的,怎会让你去当暗谍呢?”

“他肯定希望你好好当官,光耀门楣,等到羽翼丰满,大唐政权一旦动荡,说不定能有机会效仿前隋文帝,夺权篡位,将来好奉他为高祖呢!”

杨光先吓尿了,拼命叩首,咚咚作响:“不敢!我万万不敢啊!”

这种没经历过风浪的小郎君,别说丘神绩审问,李彦三下五除二都搞定了:“回答我的问题,朴正恩是谁,你若是帮助内卫抓到他,或许能争取到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如果让他交代杨思俭的情况,杨光先肯定还会迟疑一段时间,但朴正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显然还没有到死撑到底的地步,涩声回答:“他是我的先生,前潞州刺史沈君谅!”

李彦了然:“还真是刺史,你父亲真是能安排,居然让一位从新罗返回的人,最后当上了一洲刺史,看来我们要去潞州一趟了。”

潞州也就是上党郡所在,距离长安并不算很遥远,但也不近,然而杨光先既然交代了,就干脆将自己的先生卖了个干净:“不用去潞州,先生卸职养老后,已经移居长安,我愿戴罪立功,还望李阁领饶恕!”

……

胜业坊。

一间光线明亮的屋舍内,正传来琅琅书声。

李彦带着浑身发软,几乎走不动路的杨光先,来到了课堂之外。

就见讲台之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屹立,声音温和,娓娓道来。

正好下课了,他没有匆匆离去,而是很有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直到看到了门外的两人。

老者先是看了眼脸色惨白的杨光先,然后将视线落在李彦身上:“不知阁下来此,有何贵干?”

李彦听他的声音里,已经没了半点新罗的口音,再目睹了刚刚的教书,更是有些感叹:“终于正式见面了,朴正恩,我为了找你,还是挺辛苦的。”

老者沉默,半响后轻轻放下书卷,露出手腕的佛珠,如释重负地道:“这一天终于来了……”

第474章 终于……杨思俭藏不住了!

“我们就在这里,好好谈一谈当年的事情。”

李彦打量了一圈这间课堂,做了个请的手势。

朴正恩步履蹒跚,来到席间坐下,看向杨光先。

杨光先则避开这位先生的视线,畏畏缩缩地跪坐到一旁。

朴正恩叹了口气,却是主动安慰道:“长恭,你不用自责,我早该有此业报,你所为也算是替我解脱了。”

杨光先愣了愣,低低地嗯了一声,显然并不相信。

李彦看着朴正恩的神情,倒是觉得他语出真诚:“对于当年的血案,你现在后悔了是吗?”

朴正恩一手轻轻捻动着佛珠,苦声道:“不止是现在,早在当年,当看到长孙氏上下在我面前身体溃烂,人人哀嚎,凄惨死去,那副炼狱之景,我就知死后必下阿鼻地狱,不得超生……”

李彦冷声道:“可你后来依旧当了潞州刺史,那可是上州刺史,用长孙氏千条人命换来的上州刺史!”

朴正恩身体颤抖起来:“是啊……是啊……我没有勇气去向官府投案,更没有勇气自尽……反倒当上了刺史……又有何面目说悔恨呢?”

“实际上那一夜后,我浑浑噩噩,走了许久,甚至生出自尽的念头,就写了一封信件,传给杨公,而他立刻派人前来劝阻,诸般许诺……”

“事后想来,这其实就是我贪生畏死,若是真要自尽,还费了那周折作甚?写信也不过是找一个遮掩的理由,希望别人来阻止我罢了……”

“杨公却以为我是以退为进,想要好处,居然真的让我顶替了那时病重的沈君谅,后来更是成了一州刺史。”

李彦微微眯起眼睛:“杨思俭起初忌惮你要以此事要挟,但以他的性格,不会留着这么大的把柄在你手中,就没想要灭你的口吗?”

朴正恩颔首道:“我起初没有怀疑,后来回想起来,也隐隐有所察觉,他要对我不利,但杨家的小娘子出了事,杨公就顾不上我这边了……”

他叹了口气:“自从杨小娘子遭难后,我更认为这是因果报应,一直等着自己的业报上门,如今阁下终于来了!”

李彦通过微表情判断,已经确定了对方的反应不是作伪。

朴正恩的纠结其实很普遍,大多数犯人都无法做到极端的毫无人性,犯了大案后,想要像没事人一样活着,过不了心中那道坎,想要伏法认罪或者自杀赎罪,又提不起那股勇气,就一直纠结着,被捕时反倒有股尘埃落定的安心感。

不过朴正恩称呼杨思俭为杨公,可见对于杨思俭还是有尊敬的,李彦话锋一转,落在他的佛珠上:“你准备出家?”

朴正恩双手合十:“我已是大福先寺的俗家僧人。”

李彦道:“你年轻时就崇佛,是受到新罗佛学氛围的影响,而从你父亲杨文会的经历来看,他却是不信佛的……”

朴正恩脸色微变:“阁下见过我的父亲?”

李彦点头:“前新罗国主金法敏提供的线索,内卫去了趟倭国,将朴氏全族带了回来,你父亲想要逃跑,却终究由于年迈而去世。”

“我们从杨文会的遗物中发现了他是前隋王族,后因被隋炀帝降罪入了内卫,来辽东查探情报,一直未归,他后来将认祖归宗的希望,寄托在了你的身上。”

“结果你犯下那等大案,不仅无法恢复前隋的杨姓,还化名为沈君谅?令尊九泉之下作何感情我不知道,朴氏一族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朴正恩眼眶大红,泪水终于涌出:“我辜负了父亲所托,更是得了应有的报应,害了长孙氏全族,如今全族也将尽诛……”

李彦等他哭泣完毕,才淡淡地道:“令尊的遗体我们已经运回中原,想必他也不希望在倭国亦或是新罗旧土入葬,至于朴氏一族,他们与你所作所为并无关系,一般是不会受到牵连的。”

朴正恩通体一震,立刻拜倒在地:“多谢阁下宽宏!”

李彦道:“但你要清楚,不受牵连的前提,是你们并没有参与到谋逆之案中,一旦涉及十恶不赦的大罪,哪怕朴氏族人根本与你没有血缘关系,也会遭受无妄之灾!”

朴正恩颤声道:“杨公……真要谋反?”

旁边的杨光先也满脸惊吓的望了过来。

李彦冷笑道:“他的所作所为,勾结异族,祸乱地方,甚至在皇后有孕时下引胎之药,哪一样都与谋反无异!只是都被内卫阻止,没有酿成大祸,你们所受的波及自然要少一些。”

杨光先这才松了一口长气,他现在只奢求流放,争取活下去,而不是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朴正恩则想到了什么,低下头去。

李彦开始询问:“他当年让你谋害长孙氏全族时,是怎么说的?”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