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374章

作者:兴霸天

李弘明白了,迟疑着道:“但武氏子弟真要继续为恶,又该如何遏止?”

李彦斩钉截铁地道:“武氏子弟但凡为恶,由臣来阻止,由臣来杀之!”

李弘大为动容,政治无分对错,专门逮着外戚杀,古往今来也没这种臣子,他眼眶大红:“元芳,这一定会成为群臣攻讦你的借口,太委屈你了!不行,朕不能让你一人承受此事,一定要让别人分担……”

李彦断然拒绝,掷地有声地道:“有先帝遗诏,臣做此事名正言顺,由别人来做则有陛下纵容之嫌,这份委屈,臣请一力承担!!”

第383章 只有武氏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韦府。

韦承庆和韦玄贞叔侄对坐,前者头发白了大半,背部也佝偻起来,脸上皱纹深刻,短短一年似苍老了十载,此刻却带着喜意:“消息散出去了吗?”

韦玄贞点头:“散出去了,尹大夫也传信,御史台会向陛下谏言,要敬奉太后,周全孝道。”

房内无人,韦承庆说话就没了顾忌:“那妖妇总算是得了报应,连圣人都要禁她,可谓众叛亲离,恶有恶报!”

“妙的是,圣人被武氏子所激,直接软禁其母,我大唐圣人一向以笃守孝道而著称,岂可容他胡为?”

“此次正是我们的大好时机,上次关内大灾,我韦氏伤了元气,若是再去东都,就真要任由摆布了,必须将风波闹大,重新稳固我关内大局!”

韦承庆和豆卢钦望,曾经是武后的左膀右臂,是关内世家里,最支持武后上位成天后的,侄子韦玄贞身为扶风县令,甚至不惜制造祥瑞,为武后造势。

结果武后失势,转手将他们卖掉,赈灾米粮韦氏出的最多,堪称赔了夫人又折兵,豆卢钦望不久前更是因为祥瑞一案问斩,韦氏叔侄心惊肉跳了好久,韦承庆更是大病一场,家中险些开席。

此时韦玄贞回想起那时,仍旧感到后怕,却又压抑不住疑惑:“叔父,那豆卢钦望推举你为内卫阁领,为何不去呢?”

韦承庆其实挺渴望,却又摇头道:“去不得,圣人重立内卫,除了对外征战,也是压制我等关内大族,我韦氏在内卫毫无根基,即便领了阁领一职,又有几分实权?”

“若是空有虚名,就如我韦氏的榜一世家那般,族内子弟居然还很自得,却不知圣人是要将我们架在火上烤!”

“如今看来,那时没有谋划是明智之举,现在内卫是李元芳的地盘,我去了更无用武之地……”

听到这里,韦玄贞有些遗憾:“昔日我们与李元芳在扶风县时,还有一段交集,我那女儿心高气傲,本是有意与卫国公府结为姻亲,可惜未成。”

韦承庆则不以为意:“不成得好,李元芳少年意气,锋芒毕露,不会有好下场,御史台谏言完圣人,就该来针对他了,皇亲国戚是说杀就杀的么,上下尊卑何在?皇家颜面何存?”

“你那女儿虽是姿色过人,但嫁给了英王,终是一门皇亲,不要奢望过多了。”

提到韦王妃,韦承庆又问道:“让她联络各府命妇,事情办得如何了?”

韦玄贞微微皱眉:“此事敏感,由我们出面怕是不好吧……”

韦承庆抚须道:“我韦氏姻亲众多,正好与各府命妇都能说上话,你的女儿韦王妃又是此次事件的亲历者之一,此时不可瞻前顾后,否则窦氏会出面做这件事的。”

韦玄贞面色一沉:“窦德成卖毒丹害人,旧账还没与其算完,窦氏有何资格出面?”

韦承庆道:“现在关内各族,形势都不好,窦氏蛰伏,也是在等着机会,与你我又有何不同?你速速回去安排,不可大意!”

韦玄贞起身行礼:“那小侄去了!”

他回到自己的府中,见到夫人在院内指挥下仆,立刻皱起眉头:“我还没叫,二娘已经回来了?”

夫人道:“回来了,在王府住的不顺心,这门婚事委屈她了……”

这话听起来古怪,但许多高门还真是这样想的,针对的不是李唐王族,而是武后。

当年王皇后被废,意味着长孙无忌的大权旁落,关陇集团的辉煌不在,此后武后所生的皇子,关内高门就不愿意嫁贵女过去,李弘的正妻裴氏和李贤的正妻房氏,都是出身关外门户。

这份隐性对峙,历史上直到李旦娶妻时才改变,所娶的妻妾全都是关内豪门贵女,那时武后权势已稳,既然无法对抗,就只能妥协。

现在京兆韦氏作为关中的代表门户,嫁女给才学不显的英王,在士族的观念里,真有几分下嫁的意思,韦玄贞原本也是这么想的,此时闻言却怒哼一声:“真是妇人之见,嫁给英王终是一门皇亲,还要奢望什么,我去看看这被伱过分骄纵的劣女,还有何不知满足的!”

夫人欲言又止,终究没有辩驳,也不理他,自顾自去指挥下人了,韦玄贞则大踏步地走入房内,就见韦王妃斜卧软塌,怀中抱着一只狸猫,通体雪白,胡须金黄,头圆爪短,体形肥圆可爱。

听到脚步声,她也不抬头,淡淡地道:“葡萄放下就行。”

韦玄贞故意咳嗽了一声,韦王妃抬头一看,这才站起身来,盈盈行了一礼:“阿耶~!”

韦玄贞冷着脸质问:“你成婚后,这是第几次回府了?”

韦王妃并不畏惧,来到韦玄贞身侧,伸手拉住他的袖子摇晃:“阿耶难道不愿女儿回来么?女儿回府看望爷娘,多尽孝道,连大王都是应允的呢!”

“好了好了!”

韦玄贞看着女儿撒娇的模样,脸色不自觉地缓和下去,却又告诫道:“那是七大王疼爱你,你不能得寸进尺,成婚不到半年,回母家五次,成何体统?”

韦王妃赶忙道:“这次可不是女儿愿回,不是发生了武氏子在宫内谋害贵女一案么?听起来怪吓人的,女儿还是回来安心些。”

韦玄贞奇道:“谋害贵女……不是武氏子欲凌辱命妇么?”

韦王妃面色微变:“阿耶,这话可不能乱说,那是最初的谣传!实际情况就是武贼见到上官氏的小娘子,想起昔日旧仇,竟胆大包天到在宫内行凶,害人未果后逃出宫内,闹得内外不宁,与我等命妇何干?”

韦玄贞怔了怔,突然回过味来,赶忙问道:“这话是谁跟你说的?”

韦王妃道:“是上官小娘子跟我们说的。”

她身体紧绷,又补充道:“现在都是这么说的。”

韦玄贞明白了,看了看女儿,想到她也是命妇中的一人,终究还是点头道:“原来如此,想来那武氏子也不敢做那等事情,果然是一场误会!”

韦王妃这才放松下来,露出笑颜:“是啊是啊!”

韦玄贞念头一动:“那上官小娘子听说是皇后身边的红人,她还是内卫阁领李元芳的弟子?”

韦王妃不在意地道:“是的吧,她是一位灵慧的小娘子,只是在容貌上还逊色我几筹。”

韦玄贞哭笑不得,立刻关照道:“此女本就是上官侍郎的嫡孙女,如今更有李阁领为师,大有前途,你入宫时若能遇见她,好好与其亲近亲近。”

韦王妃漫不经心地点头:“知道了。”

韦玄贞知道她不知道,叹了口气,眉头微微一动:“既然上官小娘子说明了武氏子为害的真相,太后那边是何说法?”

韦王妃想了想:“太后生病了吧,反正圣人相招,七大王、八大王还有长公主都入宫了,不少命妇也都去看望了。”

韦玄贞脸色变了:“圣人此前的圣旨里,明明是不得允许,命妇不得入宫看望的啊?”

韦王妃道:“现在圣人应许了啊。”

韦玄贞:“……”

史上最短软禁?

不对,这就根本不是软禁,而是圣人以高明的手段平息了这场风波,从命妇的统一口径,到武后重获自由,只有武氏子死了,其他一切恢复正常!

哪怕群臣都清楚,武后那身体强壮似牛,根本不会突然病重到无法见人,但既然短短一天时间,圣人重新让命妇入宫,大家也都会默认无事发生。

“我们小觑了圣人,这位与先帝一般,都是擅于隐忍之辈!”

韦玄贞心头发寒,喃喃低语,突然又意识到不对劲:“既然七大王也入宫了,你身为王妃,理应入宫尽孝,为何反倒回了母家?”

韦王妃撇了撇嘴:“不仅是我,许多命妇都没去呢!太后不喜我,现在又失了势,我何必还要入宫伺候,看她脸色?武氏子弟惹人厌恶,她那般出身,我倒觉得我比她强……唔唔!”

韦玄贞听着听着已经勃然变色,见她口无遮拦,立刻伸手捂住女儿的嘴,低吼道:“放肆,这话是能说出口的吗?”

外面还有下人在呢,瞧不起只能放在心里,岂能诉之于口?

韦王妃给他捂得呼呼喊疼,手中抱着猫儿也受惊,一溜烟地跑开了。

韦玄贞这次是真的动了怒,将女儿往榻上一推:“你给娇惯坏了,眼高手低,终有一日会坏大事!”

韦王妃心头不服,却也发现父亲是动了真怒,低垂着头,不敢应声。

韦玄贞此时却已经顾不上女儿,想着目前朝堂的局势,家族接下来的出路,突然又问道:“皇后还有多久就要生了?”

韦王妃低声道:“不足一月。”

韦玄贞开始默默祈祷:“生个公主……生个公主吧……圣人身体病弱,暂无皇子,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如果皇后再生下皇子,皇权稳固,那我等去东都之势,就真的阻止不了了!”

第384章 朕要让皇子拜一位天下最好的师父

少阳院内。

裴皇后十月怀胎,在最后的生产时期,又回到了昔日的住处。

她觉得这里住着最舒服。

这个时候没人敢忤逆皇后的小要求,就连李弘都屁颠颠地跟了过来。

不仅是宫内的乳母奶娘,一切有接生经验的妇人齐聚,连民间有经验的坐婆,都招来不少,为的就是万无一失。

实际上,裴皇后自幼习武,身体强壮,从孕期的反应来看,她顺利生产的可能性还是极高的。

但李弘还是关心则乱,走来走去,看得大家也紧张起来。

除了这位圣人,到场的还有雍王李贤、英王李显、冀王李旦和十岁大的长公主,一起陪伴皇帝哥哥等待。

当然,还有太后武氏。

这倒不是她第一次当祖母,前年李贤的孺人就生了一个儿子,去年又生了一个,再加上侍妾的两个女儿,年满二十岁的李贤都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李显半年前成亲,娶了韦氏,恐怕不久也会有后代,所以武后并不缺当祖母的经验。

此时她的神情就淡淡的,一副太后的端庄模样,但在这个场合,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格格不入的疏离感。

李贤李显李旦三子骨子里都有些怕这位娘亲,干脆就假装与兄长李弘说话,唯独长公主依偎在武后身边,有些担心地道:“娘娘,娘娘,你的病还没好吗?”

武后悠悠地道:“病是好了,只是精神不太好。”

长公主奇道:“可我见到,近来入宫请安的命妇越来越少啊,娘娘应该休息得很好才对……”

武后被女儿的童言无忌给伤害到了,沉默下去。

长公主啊了一声:“是不是因为上官氏的平反?我听说那个人以前和娘娘作过对的!”

武后看了看李弘,平静地道:“上官氏算得了什么?是你兄长的手段,用的倒是不错,不愧是本宫的儿子!”

长公主没听懂这话是什么意思,但明白了娘亲对上官仪其实不怎么在乎,放下了心:“那就好,我和婉儿现在是好友,如果娘娘不喜欢上官氏,我就不和她玩了。”

武后眉头微扬:“上官婉儿?她此时就在里面陪着皇后吧,你们两人年纪倒是相仿,只是际遇大不相同……”

上官仪提议废后时,正是长公主出生后的一个月,那时武后还在坐月子,就出面说服了迟疑的李治,把上官仪定罪,满门抄斩,只留下女眷充入掖庭,包括同样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

所以长公主和上官婉儿是一个年纪,生日都很接近,只是命运大不相同,一个冉冉上升,成为二圣最疼爱的女儿,享尽荣华富贵,另一个坠落谷底,在掖庭里摸爬滚打,卑微赔笑求存。

直到两年前,上官婉儿的人生轨迹才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今圣人更是正式下诏,为上官仪谋逆之案平反,追赠上官仪中书令、秦州都督,以礼改葬。

以前婉儿能在宫内行走,被尊称为上官小娘子,只是自己摆脱罪女之身,众人更多的是看在皇后的面子,现在则成为正经的宰相之后,门生故吏犹存。

此消彼长之下,武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关键是群臣还支持这样的方式。

毕竟上官仪本来就不是谋反,而是政治斗争落败后的污名定罪,无论是上官氏昔日的门生,还是不希望自己也落得这个下场的臣子,都一致赞同圣人的仁德。

武后在发现李弘没有愤怒到大肆诛杀武氏子弟,又否决了自己的禁足时,就知道这一局输定了,此刻斜了眼三个儿子,再对着小女儿道:“你和上官小娘子交好,你的三个哥哥知道么,他们怎么说?”

长公主有些丧气:“他们好像不太高兴呢……”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