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373章

作者:兴霸天

“此事就这么办,伱速速出宫,只要将势造起来,自然就能查明‘真相’,毕竟那些命妇也不是第一次入宫,如果金娘子险些被武氏子弟所辱,她们是不是也发生过风险?会不会有隐瞒不报者?”

“她们知道该怎么选择的……”

蔡太监领命,精神振奋地出殿行动:“奴谨遵太后旨意!”

高太监则伏在地上,轻轻颤抖:“太后恕罪!”

武后神情舒缓下来:“不必惊慌,你能说出那番言语,足以证明对本宫的忠心,好好办事,将来就不必卑微求存了。”

换成以往,高太监或许会很感激,但此时他的心是冷的。

这位对其他人都那么残忍,凭什么反倒对他们这些身体残缺之人反倒好了呢?

但他的脸上却只能挤出感激涕零之色,拼命叩首:“谢太后!谢太后!”

武后已经不再理会这太监了,开始思考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污蔑受害者,是不得已之下的计划,漏洞极多,但必须这么做。

因为她承受不起再一次的声名受损,何况如果因为武懿宗之事,被命妇这个拥有极大政治力量的群体彻底抛弃,那她从此之后就基本绝于外朝了,别说掌权,甚至在后宫里都要被皇后欺负。

武氏子弟后面是绝对不能用了,要快快与他们割舍,但这次的影响必须降到最低。

当然这次的事情过于恶劣,又恰好触及圣人最伤痛的事情,母子感情是没了,接下来要怎么利用群臣的想法,让她苦恼起来。

想着想着,武后嘴边轻轻一歪,感到疼痛。

近来火气上涌,她记得御医的叮嘱,吩咐道:“去取茶来。”

高太监脚步略带蹒跚地去取茶,开始煎制。

嗅着阳羡茶的香气,武后轻轻舒了口气,突然想到这也是李元芳推广的,心头的火气又腾的一下上来了。

“不气不气,我岂能为一个臣子生气?局势再差,能及昔日在感业寺时的万念俱灰么……”

正在默默地自我安慰,急促的脚步声响起,蔡太监连滚带爬地冲入殿内,嘶声道:“太后……迟了……迟了啊……那李元芳已经提着武懿宗的头……出现在大明宫外了!!”

第382章 李元芳:杀外戚这份委屈,臣一力承担!

李彦提着武懿宗的人头,立于大明宫门前。

守卫宫城的禁军站岗,频频看了过来,眼神中透出十足的敬畏。

虽然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位最年轻的四品,内卫阁领,是敢对外戚下手的。

毕竟在距离这里不远的朱雀门前,李元芳还是武德卫的时候,就一刀斩了武敏之。

但今时终究不如往日,那时的内卫小官,如今已是朝廷有数的重臣。

官做得越大,越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影响,手中频频沾染皇亲国戚的血,自然会引发诟病。

没想到这位还是一如既往,太后的侄子说杀就杀,更是提头来见。

眼见武懿宗丑陋的面庞上,那圆瞪的双眼死不瞑目,鲜血嘀嗒嘀嗒落在地上,这一幕实在震撼人心。

不多时,马蹄声从后方传来,一道身影还未上前,就跃下马来,泣声拜倒:“李阁领!!”

来者无疑是金良图,他得到消息后又惊又怒,更是羞愤交加。

武懿宗别的命妇不选,唯独选中他的妻子,这让他这位大唐人,不得不想起自己出身新罗的身份。

不过还来不及安慰惊魂未定的妻子,另一个消息又如晴天霹雳般传至。

一个时辰都未到,李元芳就将武懿宗抓到,直接斩了。

他虽然是这位一手提拔,但能以最快速度抓住贼人,就已经是仁至义尽,还直接痛下杀手,哪怕知道李阁领与太后是明着不对付,金良图也感动得无以复加,连声道:“李阁领大恩,下官肝脑涂地,也难以回报啊!”

李彦将他扶起,微笑着道:“金郎中不必如此,是圣人大义灭亲,从不偏私,我才能为公理正义,斩杀此獠。”

金良图看着李彦脸上的神情,为了安定他的心,这位竟然还在强颜欢笑,默默下定决心,他定要报答这份知遇之恩,报答大唐圣人的大义灭亲之举。

李彦不知金良图所想,他反正是忍不住了,心里乐开花,脸上都掩不住笑容。

【不斩无名(生效)】

【武懿宗最高属性为家世,成功抽取1点家世属性点】

【明明是强者却依旧谨慎(生效)】

【是否将抽取属性转为储备属性?】

【是】

【目前储备属性点为2点,可以转化为1点自由属性点。】

【体质:22(你的资质已经超凡脱俗,世间难有一人)】→【体质:23(超凡之路就在脚下)】

两点储备属性,一点来自于不久前问斩的杨执柔,一点来自武懿宗。

这次的体质提升,真是太舒服了。

最关键的是,李彦通过斩杀武懿宗,验证了之前的猜测,成为太后外戚后,武氏子弟的家世属性水涨船高。

太后的外戚真的不同于皇后的外戚,自古以来太后外戚掌权的不知凡几,许多都是臭名昭著,皇后的外戚如果也是那般,就会被贴上任人唯亲的标签,遭到攻击,因此皇后的外戚能名留史册的,反倒有德有才者居多。

至于武氏子弟,但凡能有一点用,也不至于一点用都没有。

这并不奇怪,历史上他们接受了十几年教育后,所做的事情都是一塌糊涂,何况现在?

如此一来,李彦看到了这条属于自己的堂皇大道。

倘若全凭成就点加属性,1点体质就要1000成就点,几乎不可能达到此世极限,但通过杀武氏子弟转化属性,体质30点就真的有希望了。

杀了武懿宗,金良图感激涕零,李彦心情舒爽,两人说了片刻的话,给事中曹安匆匆而出:“李阁领,陛下相招。”

李彦没准备把首级带给李弘看,圣人毕竟从小在宫中长大,不适合见这等血腥,将之递给金良图:“武懿宗的尸身在内卫,接下来一并转交刑部处理,金郎中去交接一下。”

金良图无比仇恨地看着武懿宗的头颅,恨不得将之挫骨扬灰,领命道:“是!”

李彦跟着曹安走入大明宫内,一路来到紫宸殿,却发现高太监跪在旁边,等候在外面,而李弘正站在殿门等待,看都不看武后的心腹内侍一眼。

此时见到李彦走过来,这位圣人居然主动迎出,唤道:“元芳!”

李彦赶忙快步上前:“陛下!”

李弘抓住他的手:“武懿宗该死,但现在朕十分后悔,应该在诏书中明言,不该让你担此责任!”

诏书中稍有反抗,格杀勿论,其实就是让李彦自行作主,是杀是擒,毕竟谁能在他面前反抗?

区区一个武懿宗,说他反抗就是反抗,说他不反抗就是不反抗,杀与不杀,还不是在一念之间?

因此李弘既想看到武懿宗身死,事后稍稍冷静,又觉得让这位最亲信的臣子为自己担责,颇为过意不去。

李彦正色道:“昔日贺兰敏之为恶,却风光依旧,臣已大为不忿,这武懿宗还欲行大恶,岂可让他活命?这都是臣之所为,臣将一力承担!”

李弘摇头:“绝对不可,朕接下来会补齐诏命,彻查此案!”

两人走入殿内,李弘拾阶而上,回到龙椅坐下,目光冷了起来:“若无太后让武氏子弟入内文学馆,又频招命妇入宫,不会有此祸事,太后近来身体不适,恐为身边奸人所惑啊……”

那时关内大灾,武后也是用这个借口,把身为太子的他软禁在少阳院内,李弘并不是报复心强的人,原本倒也罢了。

但武氏子弟现在仗着有太后撑腰,敢在他伤口上撒野,再好脾气的人也受不了,就休怪他一并算账了!

李彦来到阶下的席位跪坐下去,听了这话,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皱:“高内官是太后宫中之人,既然等候在殿外,还望陛下将他招入。”

李弘道:“也罢,招他进来。”

高太监垂首而入,伏在地上:“拜见陛下!”

李弘现在对于武后身边的一切,都极为看不顺眼,冷声道:“何事?说!”

高太监道:“太后有言,武氏子弟狂悖为孽,祸乱宫闺,请陛下尽诛之,她教侄无方,也无颜面对命妇,望居于永安殿中,不再出宫!”

李弘闻言一怔,却是大为意动起来:“太后如此说么?”

李彦的眼神凝重起来,立刻道:“臣有要事,向陛下独自禀告……”

李弘摆了摆手:“你们都退下吧!”

高太监没得到回应,不得不告退,曹安也立刻带着内侍和宫婢出了殿宇。

偌大的紫宸殿内,很快只剩下君臣两人。

李彦确定周遭无人,才开口道:“陛下,太后此计险恶,武氏子弟不能多杀,太后更不能于此时囚于后宫。”

“圣人行亲耕礼,皇后行亲蚕礼,正是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圣人的举动,关乎国本民生,陛下如今登基未久,倘若就诛外戚,禁太后,无论起因是对是错,传扬出去,仁德之名都会大损。”

“此事给民间造成恶劣影响的同时,朝堂之上风向也会转变,那些不想去洛阳的臣子,不愿意科举糊名的臣子,更有居心叵测之辈,就等着陛下犯错,找到攻讦的借口。”

“望陛下三思!”

李弘听着听着,脸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君臣的关系是极为微妙的,皇权削弱,臣子的权力就会增强,一切都是此消彼长。

李治执政的方针,就是在保证李唐王朝大局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皇权,李弘从小被作为太子培养,耳濡目染,自然也明白,前一刻还是支持自己的臣子,下一刻就可能转变态度,政治斗争就是这般千变万化。

只是此时看着下方这位,李弘发出由衷的感叹:“元芳,满朝臣子中,也就你会说这番话了,犹记得当年,你偷入贺兰贼子府邸,就与我明言,这些年伱初心如固,一点都没变啊……”

李彦那时是智慧有缺,现在则是故意直言,微笑道:“臣还记得在灵堂之中,与陛下一起立誓诛杀贺兰敏之,恐怕满朝臣子中,也只有臣会有这般境遇吧。”

李弘发出由衷的感慨:“是啊!有元芳之助,真如天意一般,那今日之事,该当如何处置呢?”

李彦道:“此事可大可小,但如果闹大了,入宫的各位命妇脸上也大为无光,她们心中怨怼的目标就可能改变。”

“何况人都是有同情心理,武氏太惨,错事反倒会忽略,注意力都集中到诛外戚之上。”

“到那个时候,坊间的谣言也会诞生,正如太宗游地府,先帝试丹药……”

“陛下的仁德之名,是为国为民,年年积累下的威望,为了武氏而损,太不值得了!”

李弘深吸一口气,露出怒意:“提及谣言,朕还听说了坊间也传了你的谣言,见你年少高位,都按捺不住,竟那般恶毒造谣,实在可恨!”

李彦也叹了口气,然后做出总结:“依臣之见,此案就到武懿宗为止,而且着重强调武懿宗在宫中意图谋害上官氏的贵女,借此机会,可为上官侍郎平反。”

李弘立刻明白:“昔日上官侍郎是为了反对太后而满门抄斩,这个时候为他平反,确实妙极,群臣自会赞同……”

说到这里,他沉默下去,半响后咬牙道:“道理朕都明白,也知这般处理是最稳妥的,但放过武贼,朕实在……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李彦稍稍沉默后,进入最后的正题:“此次祸事,根源在谁?”

李弘毫不掩饰厌恶:“自是太后纵容,内文学馆岂是这群贼子能入?”

李彦道:“昔日武敏之骄狂,也是因为荣国夫人庇护,如今武氏子弟依旧如此,陛下就算尽诛武氏子弟,难道就不会有别的恶贼得其纵容,兴风作浪么?相反留着武氏子弟,才对陛下更加有利!”

武氏子弟只要做一件错事,武后的名声就臭一分,武后正是看出了这点,才想要甩掉自家子侄,还想用他们的性命进行反击。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