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363章

作者:兴霸天

群臣对此并不诧异。

这位从不徇私的刚直老臣,李治原本就很敬重,安排到内卫阁领的位置上立些功劳,再顺理成章地入阁为宰相,后来李义琰出使吐蕃立功,其实就能入阁,是关内大灾外加李治昏沉不醒,耽搁下来,现在则是补上。

这只是开始,李治接下来又道:“郝处俊,官复门下侍郎职,兼户部尚书,为辅政大臣。”

郝处俊并不在此处,但诏书无疑会很快送达。

听着这两位领命为辅政大臣,武后呼吸终于微微急促起来。

她不惧怕李义琰升官入阁,她有的是手段对付,但郝处俊本来就是老牌宰相,之前好不容易将他压下去,现在又官复原职。

关键是这两位都是反对她的,此举象征意义太大了。

还没结束,李治继续道:“兵部尚书裴思简,迁中书令,为辅政大臣。”

“洛州刺史郑仁通,进尚书右仆射,为辅政大臣。”

“中书侍郎来恒,迁尚书左仆射,为辅政大臣。”

群臣高呼:“陛下圣明!”

李世民给李治安排的辅政大臣是一文一武,文是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武是李绩,为开府仪同三司。

现在李治却一口气封了五位辅政大臣,又是五位政事堂宰相,看似更加信任,实际上是分摊了各臣的职权,让太子上位后更容易掌握朝局。

压制臣子权力的行为,李治做起来轻车熟路,群臣也早已习惯,毕竟与这位圣人暗暗斗争了二十多年,关键是这种为太子铺路的意义,让希望朝局安稳的臣子松了口气。

应该不会乱了。

李治安排完太子的辅政大臣后,整个人的精神又衰弱下去,这才看向旁边那道整日陪伴的高髻身影。

武后此时的眼神里,没有了不必要的柔情,没有了志在必得的信心,有的只是一抹认真的恳切。

这是她每日处理政务时的状态,八个时辰,日日如此,千头万绪的朝堂局势,在她手中总能化解,李治再清楚不过。

相比起来,太子仁善,身体又差,无法面对错综复杂的朝堂,更承担不起一个圣人应有的工作量,或许李治现在安排得再好,但要不了多久,权力恐怕还是会被臣子窃夺。

所以这数个月来,武后一直在李治耳边念叨的一句话,就是“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皇后进止”。

这不代表她能决定军国大事,是军国大事有不能决定的地方,新皇可以参考其意见。

这个度把握得很妙,换成别的女子,如此模糊的权力几乎等于没有,但对于武后来说足够了。

她只要掌握着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其最擅长的领域,谁也挡不住她。

李治确实在思考,不夹杂任何私人感情,纯粹从李唐天下的统治角度,以最理智的方式考虑将来可能发生的种种变数。

太子的身体,太子妃有孕但还未诞生下子嗣……

没有了自己把控后,皇后执政的所作所为……

以及那道敢于正面呵斥皇后的无畏身影……

虽然依旧有着后患,但事事终究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了。

终于,他开口道:“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皇后……”

听到这里,武后心头一颗大石落了地。

与“佐命”那时所言,果然没错,她赌对了!

可接下来,一句乍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话传入耳中:“取皇后和内卫阁领李彦进止。”

武后浑身僵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别说武后呆若木鸡,就连群臣都骚动起来。

这算什么?

李彦都一怔。

他之前辅助太子监国可以,却是不可能为辅政大臣的,官位、资历和威望都不够,更别提这件事。

但此时,李治淡漠地看了一眼武后,目光彻底移开,落在李彦身上:“元芳……你……你过来!”

李彦走上台阶,来到榻前,这位眼神黯淡,无比苍老的圣人,用尽可能大的声音说出:“拟招……内卫机宜使李彦……功高……进内卫阁领……进忠武将军……勋上轻车都尉……”

群臣动容。

内卫阁领!

正四品上,忠武将军!

还授勋?

李治伸出手掌:“元芳……元芳……”

李彦探出手握住。

这个为了权势,一手培养出武后这个政治怪物,然后被其反噬的唐皇陛下,用尽最后的力气道:“朕……信你……你能为民……辅佐新皇……然……年少高位……并非好事……朕这一生……对不起了太多人……最后……还要对不住你……”

李彦心中百感交集,这位从最初见面,就开始玩弄权术,先是故意忽略,将他推到太子那边,用以收心,后来发现价值后才委以重任的圣人,在生命的最后尽头,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无论如何,李彦重重点头:“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与群臣一起辅佐新皇,开创大唐盛世!”

话音落下,就感手中一轻。

那只枯瘦的手掌,无力地垂下。

……

李治,字为善,于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崩于长安大明宫中和殿。

享年四十七岁,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世界最强的帝国唐,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370章 《定紫微(结)》

乌云散去。

天空放晴。

雨终于停了。

圣人驾崩的消息,在长安小规模传播开来。

现在还没到国丧的时候,根据遗诏,七日而殡,正是留给太子回来的时间。

不过君父同伦,臣子要为君王守孝,已经准备开来。

前朝有李义琰和随之赶到的郝处俊两位宰相全权负责,武后安抚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儿女,回到自己的寝宫内,默默端坐。

宫内的内侍和婢女噤若寒蝉,包括高太监在内,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很清楚,皇后即便狂怒,也不会如民间妇女那般大声咆哮,摔砸器物……

“砰!”

武后将药瓶狠狠地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高太监:“……”

好吧,看来以前怒得还不够。

不过武后确实远非常人可比,她心头暴怒到了极致,砸了一个瓶子,胸膛剧烈起伏后,就逐渐平复下来。

沉默片刻后,她光洁的脸色全无戚容,也尽量压抑住颓丧,恢复以往的语气:“周国公府,可还留下人来?”

高太监回答道:“禀皇后……”

武后打断:“太后!”

高太监赶忙改口:“禀太后,周国公府除下仆外,都已去了东都。”

武后蹙眉:“一个都没留下?西京这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就毫不关心么?”

高太监噤声。

以武承嗣为首的武氏子弟从岭南回京后,武后特意召见过他们一回,然后就再也不见了,厌恶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一家子,又怎么可能有什么政治敏感性?

武后突然怀念起武敏之来,然后又意识到她落得这个下场,究其根本就是从武敏之开始,眼角抽动了一下,看向另一位蔡太监,吩咐道:“你去洛阳,让他们统统回来,我很是想念他们。”

蔡太监领命:“太后垂恩,奴立刻动身。”

武后再看向高太监:“去太极宫看一看,那些贼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再督促李元芳,完成先帝遗诏,处决尚宫!”

高太监瞳孔微缩,领命道:“是。”

那群所谓的“贼人”,别人不知道,他不还心知肚明么?

但主辱仆死,何况目前的太监地位极为卑贱,跟了武后这位主子,更没有选择的余地,立刻匆匆退下。

高太监带着几位武后的心腹亲信,抄小路来到太极宫,远远就见宫城之前,李彦正指挥留守长安的内卫来去,将梅花内卫一个个押上来,旁边站着刑部和御史台的几位官员。

闻到味儿,李彦就知道谁来了,别的官员避到一旁,嫌弃之意一目了然,他则立于原地颔首道:“高内官。”

高太监赶忙道:“拜见李阁领!”

李彦听了这称呼,感觉有些奇妙,他当机宜使久了,都习惯了机宜的称呼,阁领倒是吊了两个,没想到现在自己也成了阁领,微笑道:“你我是老熟人了,不必如此。”

高太监有些受宠若惊。

他是亲眼见识,这位如何从李武卫,到李机宜,如今成为了李阁领,而无论身份如何,这位对待旁人的态度都差不多,这点太难能可贵了。

别说年少轻狂的小郎君,即便是那些老迈的官员骤然上位后,都忍不住得意忘形,哪会如此平易近人?

如此人杰,倘若愿意相助太后的话……

不过下一刻,高太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关内大灾时所见的凄惨,暗暗摇头,还是罢了。

李彦注意到高太监的神情有些不对,但主要的关注点,还在尚宫妹身上。

洛阳那个听到你醒啦就晕的,是尚宫姐,效忠于长孙氏,这里的是尚宫妹,效忠于李治。

虽然是孪生姐妹,但在气质上还是有少许不同的,那个姐姐更苟,这个妹妹则更具威严。

应该在宫内说一不二,养尊处优惯了,此时哪怕已经看出自己绝无幸理,被堵住了嘴的她也拼命挣扎,嘴里唔唔出声,眉宇间全是怒火。

与她的姐姐抓捕过程惊险相比,这位尚宫完全是倒霉的,她万万想不到,“佐命”出去一趟,回来换人了。

杨再威先把她给卖了,金智照再出手抓捕。

无影针虽然阴毒,却是暗器手段,论及正面战斗,她岂能招架得住习得百胜劲秘传的金智照,直接被拿下。

在尚宫眼中,自己是被“佐命”害了,岂能心甘,要将这位贼子乃至与其联合的武后一起招供出去。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