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262章

作者:兴霸天

由于李治气力不济,诏书十分简短,但每个字都有千钧之重:“太子监国,处理朝政,主持赈灾,内卫机宜使李彦持旌节,辅佐太子!”

话音落下,太子怔然的接过诏书,外面监视的禁军则迅速撤离。

几位统领局促的入内,拜倒在地:“殿下恕罪,殿下恕罪啊,臣等也是奉命行事!”

这些禁卫军官都是倒向武后的,这段时间虽然不会特意为难太子,但也是防得水泄不通,早已超过应有的职责。

所以当太子得势时,他们的心头无比惶恐。

太子却根本顾不上这些人,眼眶微红,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元芳,你终于来了!”

李彦道:“殿下,你的气色比以往好多了,我们进去说吧。”

太子下意识的点点头:“好!好!”

等到在殿内,神情依旧恍惚的太子突然道:“我要当父亲了!”

迎上来的太子妃扶住他的胳膊,有些羞涩,又满是幸福的一笑:“哪有第一句话就说这个的!”

李彦欣然:“恭喜太子殿下,恭喜太子妃!”

历史上的李弘由于身体很差,与太子妃成婚数年,临死连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可谓凄惨。

得孙思邈亲自调养的李弘,身体有了好转,太子妃有孕,能留下后代,对于太子来说,乃是极大的慰藉。

以致于他的精神面貌真的好了许多。

自从三人发誓要除去武敏之,关系就不同于其他人,太子妃直接问道:“李元芳,为什么是你来传旨,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李彦将紫宸殿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陛下虽龙体抱恙,但也心系国家安定,让殿下监国,也是为了灾情尽快平复。”

太子整个人还是懵的,实在不明白前几日还是武后大权在握,自己半步离不开少阳院,怎么现在就变成了武后受罚剥夺政权,换成了他来监国。

不过定了定神后,太子立刻问道:“元芳,现在灾情如何了?”

李彦沉声道:“严重至极!”

“关内地势险要,人口众多,粮食本就供应不足,此次天灾蝗祸,长安不仅不治灾,还瞒报米价,以致于酿成恐慌……”

“如此一来,灾民已经等不及关外的粮食救济,必须在关内开仓放粮,才能尽可能的挽救他们的生命。”

太子皱眉:“可关内各郡县的粮食早已用完,开仓放粮的话……”

李彦道:“放各地郡望,高门大族里的粮食!”

太子妃脸色变了,露出担忧。

太子则咬了咬牙道:“这真能成吗?”

李彦道:“臣有一个不成熟的计划,叫劝分。”

“任何制度,都要有一个奖惩措施,不能一味的强夺,而要进行劝诫。”

“把各地望族分成五等,进行劝分,让他们拿出不同数量的粮食帮助赈灾,并在灾后给予这些望族相应的奖赏。”

这种方式,其实是跟宋朝学的。

不过宋朝的地方上,已经没有了盘根错节的世家,只有宗族和富户。

再加上宋朝社会风气重名,所以每逢灾情,劝分之策还是行之有效的。

唐朝则不同,李彦根据国情补充道:“我大唐人争强好胜,凡事都要争一个先,才有开疆拓土,不断进取。”

“这五等分的世家要好好规划,也可以激励各族上进。”

“榜一世家捐赠的粮食,要与榜五不同,否则凭什么当榜一?”

太子若有所思:“此法倒是奇特……”

李彦道:“说易行难,具体如何执行,我就不通了,还望殿下拿主意。”

太子知道此法不仅是赈灾,还有压制世家之用,赞道:“元芳太谦虚了,这已是济世安民之策,只是实施起来绝非一日之功,地方上恐怕也难以配合。”

李彦微笑:“陛下已为殿下考虑到了这点,皇后也醒悟到之前被奸人蒙蔽,愿意督促京兆韦氏、长安豆卢氏等族率先放粮。”

太子顿时松了一口气:“这就好!这就好啊!”

李彦正色:“殿下,此次监国,困难重重,更是有进难退,不比以往!”

太子脸色微变,沉默下去。

太子妃握住夫郎的手,感到冰凉和颤抖。

太子身体不好,手脚一直冰凉,但却很稳。

可此时的颤抖,却暴露出了他内心的恐惧。

从小生在这个环境里,太子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此事的凶险。

真正监国,处理朝政,如果做得一塌糊涂,太子之位难保。

如果做得十分漂亮,不免引起皇帝的忌惮,即便退下来,也难以安然度日了。

尤其是他还不止父亲,还有一位展现出超强权力控制欲的母亲。

太难了。

然而片刻后,太子镇定下来,深吸一口气道:“元芳,你知道我的名字是何寓意吗?”

李彦当然清楚,只是配合着道:“请殿下教臣。”

太子道:“道教有一句谶语,叫‘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父亲和母亲为我取此名,也是寄托着治世天下,让百姓安享太平的期望。”

寄托期望,不是注定如此,太子从小到大,逐步认清了自身,语气也能逐渐坚定:“我名李弘,身为太子,关内受灾,百姓受难,岂能逃避,监国赈灾,舍我其谁!”

李彦心头欣慰:“殿下圣明!”

或许太子没有李治的权谋手段,也无武后的杀伐果断,他的能力比不上那对夫妇,却能不问鬼神问苍生。

一位君王,不求十全十美,能扛起国家重担,能在乎百姓死活,就已经很难得了。

太子不再浪费时间:“我马上召集群臣议事,元芳,你是父亲指定的辅政臣子,开仓放粮,赈灾救民,带百官去洛阳就食,千头万绪,我都需要你的帮助!”

李彦道:“臣责无旁贷!”

太子握住他的手:“多谢!多谢!”

李彦回握着他冰凉却坚定的手:“我也要多谢殿下,君不让臣民失望,臣民自当拥护,共治大唐盛世!”

……

与此同时。

皇城内沸腾了。

作为中央行政机构,宫中的事情,皇城往往都是第一时间得知。

尤其是此次。

郝处俊带着尹中言入宫请求废后,此等大事,不知多少人期待,多少人忐忑。

等他们足足在宫中待了三个时辰,无数人翘首以盼,却发现这两人根本不是主角,只是传讯的。

传回来的,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李元芳回京,当面怒斥武后,受圣人小惩!

武后失势,圣人命太子监国,李元芳辅佐!

更要令关内各地郡望,长安豪门大族乃至各自寺院庙宇,统统开放米粮,赈济救灾,稳定局势!

种种剧变,堪称改天换日!

最遭打击的,毫无疑问是被点名的韦氏、豆卢氏等家族。

众人第一时间聚到一起,脸色惨白,面面相觑。

他们好不容易站队一次,却输得这么彻底。

有人出声道:“天后知道我们的忠心,会为我们作主的,逼我等放粮,实在没有这般道理!”

韦承庆怒声道:“皇后现在要保住后位,肯定要拿我们开刀的!”

从称呼的改变,态度已经暴露,再发现北门学士六人组根本没有在邀请行列中,众人更是沉默。

之前投靠时,他们自然知道武后的雷霆手段,曾经用来对付政敌时有多么开心,现在就有多么恐惧。

而很快,他们才发现,可怕的对手不止是武后。

豆卢钦望走了进来,满脸苦涩的道:

“李元芳回内卫了,他要迎使节团回归,城门献俘,为太子助威!”

第252章 《问苍生》半结案

勃伦赞刃站在囚车中,眼中印出长安城的轮廓。

他忍了又忍,终究没有忍住,泪水滚滚而下。

自从被手下出卖,被唐军生擒后,勃伦赞刃充分发挥了高原男儿的坚韧,没有任何寻死觅活的意思。

只要留着命,就有卷土重来,继续报效家族,报效吐蕃的机会。

他坚信这一点。

但以这种方式再来长安,还是让勃伦赞刃绷不住了。

上一次作为吐蕃使者访唐,跟在凉州的囚车队伍后面入城,已经是羞辱。

现在可好,他不再跟着囚车,直接在囚车里了。

勃伦赞刃这一哭,后面也传来哭声:“噶尔将军,我们不会被杀吧?”

那是吐谷浑伪王,勃伦赞刃根本瞧不上这阿柴,想到跟这种人一起押回长安,不禁哭得更大声了:“要杀就杀,我勃伦赞刃皱一皱眉头,就不是吐蕃的勇士!”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边一路哭号,那边小王子看到长安的雄伟轮廓,则是惊叹不已:“这就是大唐的都城!真宏伟啊!”

他虽然是在大唐出生,却没有来过长安,距离最近的就是岐州扶风县,后来又一路向西,再回吐谷浑。

圣旨下达,弘化公主和青海国主已经重新回归吐谷浑,唐军依旧在裴行俭等人的统帅下,为他们保驾护航,两人对于百废待兴的吐谷浑焦头烂额,却没忘记让小儿子来长安。

一方面是趁着年龄还小,多多学习,另一方面则想要稳固师徒关系,一定要抱紧大腿。

不过相比起小王子对长安的惊叹与期待,坐在另一匹马上,抱着小黑的上官婉儿脸色难看,沉默寡言。

直到小黑突然兴奋起来,婉儿表情也变得活泼,望着一道由远及近的英武身躯:“师父!师父!”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