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263章

作者:兴霸天

李彦策马而来,与使节团会和,摸了摸大徒弟的脑袋,一句话就说得她喜笑颜开:“放心,有师父在呢,师父带你去洛阳。”

小王子紧随其后上前行礼:“师父!”

李彦微笑:“你三位兄长正在城中,去问好后也与我们一同去洛阳。”

小王子兴奋的道:“是!”

与两位小徒弟说完,李彦来到李义琰身前:“叔公一路辛苦了!”

李义琰抚须:“元芳,你才是真的不辞劳苦,也幸好有你及时回来,辅佐太子,此次才没有酿成大祸。”

李彦道:“我这段时间一直在京城,虽然通过内卫走访,各地灾情不断有消息回报,许多道德传世的郡望家族都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但总归不如亲眼所见,依叔公一路所视,灾情现在如何?”

李义琰皱眉:“放粮确实放了些,但若说全力救灾,那也是休想。唯独韦氏这次大出血,也是因为怕了,凉州刺史韦待阶被下狱,韦氏逍遥公房的一脉被抄家,是太子所为?”

李彦摇头:“那是皇后所下的命令。”

李义琰奇道:“皇后为了将功折罪,如此激进?”

李彦道:“皇后权威大损,必须要用这种方式,让圣人记住她的作用。”

武后不成天后,地位就很尴尬,最怕的就是被遗忘,当普通的皇后,管理后宫。

问题是后宫根本没事可管,李治早没了其他妃子,倒不是不好色,而是身体每况愈下,等到小公主出生后,基本就断粮了。

否则武后还能生几个崽,并且不妨碍斗争,她把上官仪斗下去的时候,就是刚生小公主坐月子的期间。

为了不回后宫发呆,武后利用手中仅剩的一点权力,将韦氏折腾得欲仙欲死。

李义琰也是久经风浪,很快明白:“武后想要执政掌权,要么自身有威严,让臣子甘心依附,要么就得有恶名,让人心生惧怕,不得不依附。”

“现在第一条路走不通,她开始尝试第二条路。”

“元芳,你斥责武后,让她颜面大损,千万要当心!”

李彦微微一笑:“叔公放心,我有办法,相比起皇后不顾百姓,只为争权夺利,我倒是很赞同她的雷霆手段,让那些目光短浅的勋贵子弟老实了许多。”

提到武则天的功绩,往往让人想到她提拔寒门,打压世家。

但实际上,她是打压反对自己的人,提拔支持自己的人,而反对她的大部分是世家出身,支持她的则是寒门出身,看起来结果是一样的,但由于出发点不对,效果大大不同。

武则天的行为,并不能让那些原本得不到公平待遇的寒门人才出头,提拔的寒门子弟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还阻塞了真正人才的上进。

不过她打压起高门士族来,是真的狠,就比如这次的京兆韦氏,当韦待阶下狱后,韦承庆直接吓得借病请辞,滚出长安。

李义琰摇了摇头,并不认可这种手段,却也转回灾情:“各地寺院大开寺门,僧人和道士施粥救灾,很是出力,但即便如此,只能算勉强控制灾情,经此一来,关内元气大伤啊!”

李彦叹了口气:“接下来还必须防止疫病,最可怕的情况,就是大灾之后迎来大疫!大灾死人无数,尸体堆积,引发疫病,疫病再造成更多人死亡,开始恶性循环!”

李义琰冷声道:“长安百官也得速去洛阳就食,那些勋贵子弟,还在府上花天酒地,现在关内其他地方,都还不能吃饱饭,哪能供养得了他们这样的用度,必须统统去洛阳!”

李彦点头:“三日之后,百官动身,使节团的回归,是一锤定音!”

李义琰微微放心,又低声道:“再思自愿留下,维持两国友谊。”

只要吐蕃王赞普在,吐蕃无为而治,君臣其乐融融,与大唐的关系自然特别友谊。

而吐蕃王赞普需要唐人辅佐,杨再思因为他弟弟的关系,有心赎罪,特意留下。

这个状态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先让大唐从灾情中缓过气来,再看下一步打算。

两人说话之间,长安的开远门已是遥遥在望。

百官立于门外竖碑旁,迎接使节团的回归。

似乎一如送别之时。

但一切都变了。

因为为首之人,再也不是帝后,而变成了太子和太子妃。

李义琰和李彦对视,各自将旌节拿在手上。

李义琰的节杖为金杖,装饰着旄羽。

李彦出使的节杖是铜杖,装有旄羽,颜色为赤。

两人率先翻身下马,迈步先行,众多使者跟在身后。

连婉儿和小王子都位于其中,面容严肃,快步跟上。

来到太子面前,李义琰率先高举旌节行礼:“臣等奉命出使吐蕃,与吐蕃赞普缔结两国友谊,不辱使命!”

身后众使者齐声高呼:“大唐万年!!”

太子稍稍有了些血气的面孔,罕见的潮红起来,显然十分激动:“李公劳苦功高,诸位都是功臣,一路远行辛苦了!”

李彦紧随其后,高举旌节行礼:“臣等奉命出使吐蕃,途径藩国吐谷浑,与天军合力,擒拿吐谷浑伪王、吐蕃反臣勃伦赞刃等贼,特献敌首于长安!”

身后众使者再度高呼:“大唐万年!!”

太子露出由衷的笑意:“李将军威震边塞,每一位将士都是我大唐的功臣,一路征战辛苦了!”

接下来,他来到每个使者身前,都慰问了一遍,包括婉儿和小王子。

等回到百官面前,太子环视每一个人:“有诸位在,何愁我大唐不能国泰民安?”

这次连百官都齐齐高呼:“恭贺太子殿下!大唐万年!!”

没有人不喜欢这种荣耀,别说是太子,就连这段时间被放粮赈灾折腾得够呛的百官,都露出与有荣焉之色。

上一次献俘,还是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将颉利可汗生擒回长安的时候。

那次的荣耀时刻,除了寥寥几位特别老的臣子外,都是有所耳闻,却无法亲眼一见。

如今终于能参与到注定载入史册的光荣一刻了。

而太子无疑威望大振,他深吸一口气,看向押至面前的吐谷浑伪王:“你也是吐谷浑贵胄,虽为奸贼所用,但罪不致死,可愿降服我大唐?”

吐谷浑伪王狂喜:“太子仁德,我愿意!我愿意啊!”

太子又转向勃伦赞刃。

看着这位曾经趾高气昂,来大唐出使的噶尔家族子弟,太子不禁生出促狭之意:“你可会跳舞?”

勃伦赞刃刚刚止住的泪水,唰的一下又流了下来。

偏偏嘴上还立刻答道:“太子仁德,我会跳舞的。”

李彦都乐了,同时也收到了提示。

【事件:问苍生(半结案)】

【成就点+200】

这个半结案,让李彦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大明宫。

曾经的紫宸殿内,有两道身影于御幄内端坐,高高在上,仿佛能俯瞰众生。

现在的紫宸殿内,冷清一片,那两道身影,一位昏沉,一位失落。

造成这样结果的答案,早在贞观时期,李世民就反复强调过,但许多统治者偏偏不愿明白。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五卷 定紫微

第253章 婉儿:不信命,才是我的命!

在这个年代,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城市,叫长安。

排名第二的城市,叫洛阳。

它们分别是大唐的东都与西都。

两座京都之间,相隔八百三十五里。

说远肯定不远,说近也不近。

李治和武后之前,就三次圣驾洛阳,为此还特意修建了一条往来两京的御道,最是平稳舒适。

可如今这条道路上,已经有大量灾民在行走。

正常时期,百姓自然是不敢走御道的,顶多在两侧看看。

但现在灾情蔓延,人要饿死了,拼命往关外赶,自然就顾不上了。

这种事李治都不会计较,太子更是改变计划,与百官一同走驿路。

此时他和太子妃坐在宽大封闭的御辇中,上官婉儿坐在太子妃边上,正好问到这件事。

太子道:“驿路沿途多设驿馆,正是百官通行之路,我们把御道占了,百官再把驿路占了,饥寒交迫的百姓就只能挤民间的私路了,现在将御道让出,终究能多救些人的。”

婉儿眨巴着眼睛:“殿下人真好。”

太子笑笑:“婉儿,你还小,这些事体会不深,就不用逢迎我了。”

太子妃则舀了一勺酪樱桃:“跟你师父说说,别老不干活,平时出个主意就不见了,百官中属他最闲。”

太子轻轻拉了拉她的袖子。

太子妃不理,开始给婉儿投食:“有什么不能说的,他可是陛下指定辅佐你的,人就没见过几回,你身边的臣子,近来不是老问他吗?”

太子低声:“元芳这么做是对的。”

乳酪的饱满,加上樱桃水果的清甜,婉儿美滋滋的吃着,心想师父要是老跟在太子身边,那还不成太子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圣人就指定师父一个辅佐,这样的安排,可没带什么好心,等到师父跟太子党闹得水火不容,回头还得乖乖投靠圣人去。

她耳濡目染,又得那个胖胖的伯伯提点后,心里明镜似的,却凑到憨憨的太子妃耳边:“师父最懒了,我平时都是自学的,还没太子妃教我的多呢!”

太子妃眼中溢出笑意:“那你还不叫我师父?”

婉儿坚定的道:“不行不行,师父只有一个,婉儿可忠心了!”

太子妃抱着她,乐得合不拢嘴:“真是招人疼的孩子!”

“太子妃,药好了。”

正在这时,曹真在车外轻声道。

婉儿掀开帘子,将汤药接了过来,仔细闻了闻。

太子妃是武将世家出身,从小习武,武敏之一案中还扮过女鬼,虽然没吓到任何人,但身体确实强壮。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