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249章

作者:兴霸天

其中几个相比起来稍稍有力气的,在地上扭动,杨再威抓起一人询问:“那在做什么?”

那人呻吟:“陇右的……跑到关中买人……我卖了妻儿……米吃完了……求求……给口吃的……”

杨再威放下人来,不远处又传来凄厉高呼:“我的娃儿!我的娃儿!”

他往那边看去,就见一个陇西大汉,把一个年轻妇人丢上马背,却将她怀中的孩子往地上一丢。

那妇人凄呼:“别在这里,别在这里,他们会吃了她的!”

陇右大汉嘟囔一句,将孩子抱了起来,翻身上马,喜滋滋的离开。

而围观的人确实发出失望的叹息。

这是陇右来关中买老婆了,却不要孩子,就算现在抱着一起走,接下来恐怕也是抛弃的下场。

而明明与贩卖人口无异,却没有官吏阻止,甚至官府的人都不敢到场。

否则灾民涌过来,他们也走不了。

李彦不看了:“走!”

高太监等人默然跟上,杨再威同样一言不发,跟着他翻身上马。

他们很快发现,那个兰州路人说得真没错,越往关中去,情况越差。

因为祸不单行,由于饥荒,部分地区还发生了疫病,一村一村的人死。

成群结队的饥民逃难,衣衫褴褛,骨瘦如柴。

路上所见,许多树皮都被剥光,露出白花花的树干,树叶也被蝗虫和饥民啃光。

李彦一行不得不避开逃难的大部队,但即便如此,也能见到逃难的人。

走着走着,就有人倒下,由于尸体太多,野兽也开始泛滥。

狼和野狗四处流窜,根本不怕人,杨再威一拳一头,李彦持刀也宰杀了几十头。

终于,他们抵达了扶风县。

犹记得使节团来时,住宿在这里,街道上随处可见前来法门寺朝圣的僧侣,而街头的小吃也让人一解馋虫。

而现在,那副秩序繁华的景象再也没有了,街头一片荒凉,倒是见不到拥挤的灾民。

但正因为这样,李彦脸色一沉,直接来往法门寺外。

就见寺门紧闭,不见迎客僧人。

李彦的怒火积蓄到了极致,一字一句地道:“这一路所见,我大唐连吐蕃都不如!上前叫门,没人开就砸开!”

杨再威心头一颤,立刻上前,二话不说,咚的一脚踢了过去。

看似大门紧闭,门后却早有人警惕地守着。

他刚刚踢了一脚,寺门开启一条缝隙,几条棍影抽了过来。

杨再威不闪不避,反手抓出,直接将棍子夺了,劈头盖脸的砸出。

里面惨叫连连,不多时躺了一地的武僧,如此动静,也让更多的僧人冲了出来。

“李副使?”

为首的僧人看向李彦,愣了一愣,倒还记得这位半夜将他们召集的大唐使节,赶紧喝退左右:“我等不知是李副使大驾,失礼了!”

李彦问道:“你们主持呢?法明呢?”

僧人道:“我这就是去请主持,但法明师兄已不在寺内了!”

当主持慢条斯理的走了出来时,李彦第一句话就问:“为何寺门紧闭,灾情如此严重,身为皇家寺院,难道不该赈济灾民吗?”

主持平静的道:“李副使,寺内是施粥的,可灾民太多,几次引发混乱,未免佛骨舍利遭到损坏,县衙便不允了。”

李彦道:“那些灾民呢?”

主持道:“县衙把灾民带走了,我等只能闭寺修持。”

李彦深吸一口气,又问道:“法明大师呢?我想见一见他。”

主持道:“法明师弟已去洛阳,远行匆匆,似有难言之隐。”

李彦凝视了这位无悲无喜的主持一眼,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等出了法门寺,杨再威和高太监两人异口同声的道:“李机宜,我们今日就可抵达长安了!”

李彦遥遥望向长安的方向。

是啊……

我回来了!

第238章 这次我要对付武后!

当开远门遥遥在望,李彦脸上一片沉静。

心中对这个时代的愤怒、压抑与悲哀,统统拭去,只留下最冷静的思考。

他转头看向身后几人:“这一路所见,有何感触?”

高太监和杨再威沉默,三位内侍中一人露出不忍之色,另外两人没太大反应,神情十分麻木。

李彦淡淡的道:“诸位在慈恩寺中修习光明劲时,应该也通佛法,当知因果业报,今生所做的孽,来世是要还的……”

那两位内侍神情立变,开口道:“灾情悲惨,非奴等之过!”

李彦道:“天灾不可避免,但人祸却可挽回,关内粮食短缺,并不是今年才这般,年年都有受灾,各郡县早有准备,为何灾情今次如此严重?你们若是问心无愧,自然可以说与之无关,来世也不会得孽报!”

两名内侍脸色发白,赶紧双手合十,默念佛号。

李彦不再多言:“走吧,我们入城!”

长安外城十二座城门,除了规格最高的明德门,有五道门,其他都是三道门。

开远门也是三道门,平时这三座城门都是打开的,行人分作三条通道,依次出入。

但今日只开了一道城门,来去的人也明显少了,而看门的差役倒是多了许多,警惕的目光不断扫视行人。

尤其是见到那些身材干瘦的,立刻上前盘问,有的干脆直接驱逐,不让入城。

李彦哪怕未穿官袍,但端坐在狮子骢上,一看就是贵人气质,到了门前取出鱼符,顺利入城。

进了城内,杨再威实在忍不住:“这些人掩耳盗铃,以为不将外面的灾情传到长安,就能当无事发生吗?”

李彦道:“他们确实能当作无事发生,你们看街上的人。”

众人看去,就见行人虽不像以往那般川流不息,接踵而至,但也十分密集,脸上还带着笑容。

这些欢声笑语,平日里温暖人心,此时此刻,却显得格外刺耳。

因为就在半天前,他们亲眼见到外面的灾民,是如何龇着白森森的牙齿,啃着树皮,吃下观音土,口吐黄水,倒伏路边死去。

不仅是大街上的人没被灾情影响,每一座向外开门的府邸,那些达官显贵的家,里面大多热闹非凡,隐隐能听到宴请宾客的声音。

灾民想要吃一顿稀粥而不得,这些高门大户,依旧歌舞升平,与往常无异。

李彦道:“这是最可怕的情况,没有切骨之痛,根本不知各地是何等惨状,甚至就算知道了,也会当作不知。”

高太监都看不下去了,但他知道让这群有权有势的高门贵族不再奢靡,并不现实,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若百官去东都,关中的粮食就不会这般短缺……”

他迟疑片刻,终究咬了咬牙:“力主去东都就食的是太子殿下,李机宜如果想去先见太子殿下,奴等可以安排,只求李机宜不要多言其他,奴等也是奴仆贱命,身不由己!”

李彦看了他一眼,目光稍稍温和:“高内官的好意我心领了,但现在少阳院不好接近吧?”

高太监道:“奴等能想办法的。”

李彦摇头:“这倒是不必了,我现在不会去见太子,倒是要拜托诸位……”

他看向高太监身后的三位内侍:“我想请三位代我去少阳院一行,让太子殿下不要再继续提议去东都。”

众人愣住,李彦从腰间取出一封书信:“将它交给少阳院内的曹内侍,如果能交给太子妃就更好了,确保太子殿下收到此信。”

内侍有些迟疑的接过。

李彦知道他们的顾虑:“你们有人识字吗?”

其中一人道:“奴识得一些。”

李彦道:“书信我没有封,你自己看看。”

内侍迟疑着打开,看了一遍,发现还真是劝说太子殿下的。

李彦道:“你们不必疑虑,太子殿下看到信后,问起情况,你们只要再将路上所见所闻禀告即可,其余的不必多言。”

内侍松了口气,只要不准备跟他们背后的主子对着干,那自然没有不愿意的道理。

三人齐齐行礼:“请李机宜放心,信一定带到,奴等也希望灾情早早过去,为来世积德!”

李彦点头,又看向高太监:“高内官既然回来了,自然要入宫见皇后……”

高太监紧张起来。

双方此前一直默契的没有说背后的人,哪怕都心知肚明,但有时候就需要这层遮羞布,撕开了就再无缓和余地。

令他如蒙大赦的是,李彦并无任何激烈的话,反倒是平静的道:“请高内官将边境所闻所见,事无巨细的汇报给皇后,吐蕃和吐谷浑目前的情况都要说明。”

高太监躬身道:“这是当然,奴本来就要禀告天后,李机宜没有什么话要带吗?”

李彦道:“不用带话,等我入宫后会当面禀明,高内官完成分内之事即可,关于丘阁领暴露的事情,也但说无妨,不用隐瞒。”

高太监默然片刻,深深行了一礼:“李机宜保重!”

四名内侍离开,李彦对着杨再威道:“下马走走?”

两人各自下马,缓步慢行,融入到人流之中。

由于亲眼目睹了关中各地的悲惨,杨再威越走越是不自在,干脆道:“李元芳,你到底要做什么?”

李彦道:“有些事情以后再说,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希望缓解关内灾情,能多救一些百姓是一些。”

杨再威冷哼:“我是听我师父的,不然的话,这等事情我是绝对看不惯的,一定会助太子成功,这群官员要留在长安是吧,杀上一批,还怕他们不走?”

李彦问道:“你知道哪些官员希望留在长安?”

杨再威皱眉:“想要去东都的,肯定是江南一派的官员,江南的漕运直达洛阳,他们在那里说话更威风,至于反对的,当然是不愿意江南官员崛起的,具体的我就不知道了……你一个五品官,问我一个刺客?”

李彦道:“不用妄自菲薄,你是弘农杨氏出身,又有着苦难与历练,眼光是很准的,还记得你我之间的赌约吗?”

杨再威精神一振:“你要杀谁?百官之中随便选,宰相都没问题!”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